沈从文简介及作品介绍(精选31句)

2023-07-17 10:50:45

沈从文简介及作品介绍

1、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和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2、《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沈从文简介及作品介绍)。

3、1934年完成的《边城》,是这类“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4、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5、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打击着沈从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张兆和无言地面对此情此景,眼泪禁不住滚滚而下。后来,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沈从文渐渐恢复了健康,他和妻子坚强地度过了艰辛清贫的岁月。

6、主要内容: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7、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8、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湘行散记》

9、沈从文,苗族,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出生于湘西凤凰的他,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沈从文一生为人朴厚、治学严谨,著述甚丰。

10、预备兵技术班里的教官,是个杠杆技术极好的人,沈从文“不管作什么总去作,不太关心成败得失”的人生态度,就是在跟这位教官的训练中形成的;在怀化镇,拉风箱打铁的小工人是多么勇敢又快乐地工作着,不关心劳动的苦累;抑或在寒冷的十一月下溪里泅一阵水,不在乎严寒冻骨甚至个人生命。他们为快乐而活着,没有太多的利害考虑。

11、国际文学界将他与鲁迅并提,两度提名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12、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的他,最终只能在北京大学旁听,后来一边在香山慈幼院打工,一边勤奋写作。在他生活最绝望的时候,曾写信给郁达夫求助。郁达夫登门看望了这位衣衫褴褛的湘西青年,慷慨解囊,并写下激愤的《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1924年,沈从文迎来命运的转机,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四年以后,当他迁居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创办《红黑》杂志时,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了。随着创作的渐入佳境地,他在社会上也渐渐有了令人羡慕的地位。

13、倘若你的眼睛真是这样冷,在你鉴照下,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月下》

14、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沈从文《雨后》

15、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条黄狗。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扶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别集·边城集》)

16、张新颖:一九六七年生于山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7、沈从文解放后从事中国纺织服饰考古研究工作,1983年突患脑血栓,住院治疗。1984年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享年86岁。

18、1930年7月张兆和沈从文在胡适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刚见面时,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张兆和却不以为然,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恋来得默然,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张兆和的奴隶为己任。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最终打动了张兆和,于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 (3)

19、 沈从文有一部分小说是写都市生活的,如《第二个狒狒》《如蕤》《八骏图》等,这类小说讽刺性强,但流于表面化;他还有一类小说,在展示湘西原始的民风和朴素的人性时,暗带对人生的些许哀怜,如《萧萧》《丈夫》;而《月下小景》《菜园》等,则对愚昧的习俗和黑暗的现实进行了批判。但真正奠定沈从文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是《边城》这一类“牧歌”小说——以湘西的人情、自然、风俗为背景,旨在展示淳朴的人性和理想人生情态。这些小说以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情绪,为我们营造出一派沈从文式的理想世界,宛如清新悠远的牧歌,倾诉着沈从文对湘西的眷恋,对自然的感怀,对至善至美的人情与和谐宁静理想境界的想象。沈从文特殊的文化选择和文化观念,在这类小说中,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是沈从文小说中最隽永的部分。 

20、1924年,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3)

21、《如蕤》,最初题名《女人》,首刊于1933年8月25日至9月12日《申报·自由谈》。描写一个女学生的经历,超凡脱俗的美貌少女如蕤为了追求美好的人生和理想的伴侣而奋斗的故事。

22、三三的未来更为渺茫,她只是得到了白脸男人的夸奖,只是母亲想让她嫁个城里人的一相情愿。萧萧的思想却与她们不同,她向往新生活,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特别是对人们普遍不能理解的“女学生”问题上,萧萧与别人态度不同。由于当地人对女学生不能理解,女学生的装扮和行为在老百姓看来滑稽可笑,因而女学生也成了当地人嘲笑的对象。萧萧虽然对女学生也不甚了解,但她心里却有一种隐隐的渴望,对女学生有一种好奇的崇拜。所以,当爷爷他们拿女学生来取笑萧萧的时候,萧萧却是很勇敢地说“做就做,我不怕”,从此对女学生怀着一种好奇的关注。“心中却忽然有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愿望,以为倘若她也是个女学生,她是不是照祖父说的女学生一个样子去做那些事?”并且对祖父说“祖爹,明天有女学生过路,你喊我,我要看看。”“萧萧从此以后心中有个‘女学生’。做梦也便常常梦到女学生,且梦到同这些人并排走路。”

23、《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这个版本并不只湘行散记,一共有三部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新湘行记。湘行散记,沈从文根据湘行书简改写而成,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也出过很多单行本。

24、《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25、最难的时候,他也不曾放弃 “我倒要看看,我自己支配自己,比命运处置是更好还是糟糕?”凭着这份信仰,他从一个连标点符号都不懂的人,成为了“中国最有希望的小说家”。

26、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出生于湖南凤凰县。

27、沈从文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曾绝望地两度自杀。一次将手伸到电线插头上,一次吞煤油割腕自尽,但都被家人及时发现,救活过来。此后,沈从文公开宣布封笔,不再写任何小说了。

28、“可惜得很,那么好的精力,那么爱生命的爱人生的心,那么得用的笔,在不可想象中完了。不要难过。生命总是这样的。我已尽了我能爱这个国家的一切力量。”

29、《唐宋铜镜》是1958年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编者是沈从文。图册选编了唐、宋两代比较有代表性的铜镜图片931幅,同时,自战国到隋代有代表性的铜镜和唐、宋各代铜镜的摹绘图与拓片,也选编了72幅,作为附录。书前有《题记》一篇。

30、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表白情话最暖心一段(精选35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