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不提倡墨家(精选93句)

2023-07-25 10:53:00

为什么现代不提倡墨家

1、那么儒家与道家、佛家、基督家一起出现,儒家具有天然思想的进步性,和对宗教思想的碾压性。

2、但世事无常,此一时彼一时,当时的主张不一定适应以后的社会。(为什么现代不提倡墨家)。

3、墨家核心思想提出的出发点,是维护穷苦大众的根本利益,反对战争,反对世袭制,提倡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有能力的贫民也能当官、进入管理国家的行列。

4、墨家创始人墨子所主张的思想跟当时的儒家是不一样的。这让儒家的每一代老大都会觉得是处处在作对。但事实是怎么样,司马迁都不能告知我们。比如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不讲天道,但墨子却能把理想成为天所赐。我们说这两个人一直都是在唱着“反调”。后来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大大出现,但是对于墨家来说,却没有很多人追随。我们先看下以前的环境,大家处于战乱中,对于权力的争夺中,谁会愿意吃苦为乐。我们说墨家在这个时候提倡这个虽然有着极大的远见,但是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所以,自然也不会圈粉。

5、墨家组织严密,是个有组织领袖学派。其领袖也就是“巨子”,据已故中国现代史学家方授楚考证认为,墨子是墨家第一任巨子,禽滑厘是第二任巨子。也有史学家认为,从《吕氏春秋》等先秦典籍中可考证的墨家巨子只有3人,分别是孟胜、田襄子、腹䵍。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须推行墨家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这种为官做法肯定与朝政政策不符合。墨者为官,也不会受到朝廷欢迎。

6、但墨家同时又承认君臣民之间的阶级关系,这样一来就与“兼爱”当中的天下平等互相矛盾了。(为什么现代不提倡墨家)。

7、它还对“故”、“理”、“类”等古代逻辑的基本范畴作了明确的定义,区分了“达”、“类”、“私”等3类概念,对判断、推理的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8、三表法是跨越时空的经验认识论和实践理性。是尊重传统的,尊重民意的,是活在当下和面向未来的,是开放的,实践的,实用的,是一个不断纠错的方法论。三表法教我们观察社会不但要有空间的意识,更要有时间意识。按照墨家的三表法,墨家的立法思路本质上是海洋法系的思维。佛家里面盲人摸象的故事非常形象地说明我们对整体世界的无知。而且这个无知并没有考虑时间的元素。但足以说明我们这些盲人应该自由的摸像,然后耐心的倾听。我们都有坚持自己的理由,但又不能过于狂妄。

9、墨子和杨朱两派,竟然能够称为当时的两大显学,可见当时的人,他们是多么的迷惘和绝望。人们因为无法解决天下大乱的问题,无法正确的理解群己界限,无法正确地制定群己秩序,也就是说,无法正确地制定伦理和法度,才导致很多人走了极端,认为天下大乱,要么消灭人,要么消灭社会,群己两者只能活一个,才能消除争乱问题,以至于天下不归杨即归墨。

10、有史料记载,墨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度与儒家相提并论,有“儒墨”并称,同属于显学。甚至在孟子时代,还远超过儒家。引得孟子内心对墨家只有羡慕忌妒恨,孟子曾经这样评论墨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

11、战国野心家主角献上了玉米,红薯,大豆给韩赵魏,一方面作为祥瑞使三家分晋,另一方面使封建土地上的民众收获剧增;一方面弄出了造纸术取代了竹简,在孔子死后,墨子在世,使墨家成为显学,稷下学宫可是在礼乐崩坏天下大乱时弄出了阴阳五德学说……

12、这样发展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类似欧州出现的神权高于皇权的局面。

13、所以可以说墨子他的一生都是围绕着底层人士的现实生活展开的,因此他的一些思想主张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民众利益"的代表。

14、墨家有一定的科学精神与较明显的宗教气质,而儒家则更多注重于治道。但就墨家的治国思想来说,可以说完全是乌托邦式的, 集权色彩过于浓厚,如果实施是必然会导致暴政的。

15、先放下杨朱不表,单说墨家,为什么墨子创立的墨家最后也会灭绝呢?墨家创始人是墨翟,一般称之为“墨子”。墨子是活在孔子与孟子之间的一个人的,在春秋到战国的转折时期。

16、墨家思想一方面迎合不了这些原本就不知人间疾苦的上层统治者的想法,另一方面只有社会底层人士的坚持,没有统治者或者说是社会势力的助力,其最终的隐匿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17、从政治立场和社会发展因素看,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是其以后式微主要原因。墨家出身贫寒,代表的是平民阶级立场。很多主张基本上就是和儒家相对立的。墨家主张“非乐”,即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汉初时,社会崇尚黄老,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汉武帝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官学勾结,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存身现实基础。在以后的两千年中,多数统治者都比较崇尚儒家思想,当然在一些朝代也比较崇尚法家理论。作为与儒家思想对立的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存身的现实基础;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重新挖出墨家并研究其进步性。近年来,墨家学说中的一些有益观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一些电视剧也逐渐将墨家写于剧情。

18、国人缺乏逻辑意识,这是学界共识。道家提倡不辩,没有逻辑学基因。中国诸子百家,唯一有逻辑学基因的是墨家,初步构建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逻辑学体系,可以说打下了一片地基。后来,名家探讨了一些逻辑问题,但名家对逻辑学的推进不多。依时间算,墨家也在名家之前。如果说墨家辩学在逻辑体系构建方面还不够理想,那名家就连继承墨家打下的地基都谈不上。翻阅两千年中国古代思想史,竟无一人传述墨家辩学,留下传世著作,这就是中国何以逻辑学不能昌盛的重要原因。

19、墨子说:天兼天下而爱之。天是兼爱的,所以人也要兼爱,做不到兼爱则等同逆天。

20、这就是儒家:天有吗?有!鬼神有吗?有!但是,那不是人该思考的问题,儒家不玩杞人忧天,而要脚踏实地。

21、第缺乏创新。任何思想学说想要在历史上长久立足都必须时时创新,同时还要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其他思想。

22、后期墨家学派在传承认识中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注重认识、逻辑、几何学等科学方面的研究(偏向于现在的文理科知识,把哲学和科学结合)注重达、思、类等推理。一派形成游侠群体主张行侠仗义,平不平事。

23、墨家的核心主张,就是“兼爱非攻”;兼爱,就是要求人们对其他所有人都怀有博爱;非攻,也就是反对战争,倡导和平。因此,墨翟经常率领“墨家门徒”,在战火纷飞的列国四处“救火”。

24、但秦始皇时期可是焚书坑儒,大有要完全扫除儒家思想的意思,这个时候看起来应该是墨家思想最有利的发展机会了。

25、百家争鸣争的是怎么治国,为什么要争论治国模式呢?因为天下乱的不可开交。所以,百家争鸣的焦点,可以等价于,如何能够平息天下的争乱,也就是止争定分。

26、在儒学与墨学互为竞争的过程中,儒学显然居于主流地位,他的蓬勃发展限制了其他学派,当然也包括墨学。

27、墨家思想中间的一些非常好的精神资源,到当代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并发掘它在当代的应用性。

28、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他把闻知又分为传闻和亲闻二种,但不管是传闻或亲闻,在墨子看来都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他强调要“循所闻而得其义“,即在听闻、承受之后,加以思索、考察,以别人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而继承和发扬。

29、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写到:“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0、国与国之相争,家与家之相篡,皆为不相爱而生也。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尔虞我诈,日日打仗,墨子指出这都是大家不相爱的结果。

31、自战国至秦汉,楚墨消亡于楚国的内乱,秦墨则融入秦国军工体系,只剩齐国墨家传承

32、首先,我们说墨子从小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家庭中的,甚至他后来成为了社会中数一数二的技艺高超的工匠,也是隐于市井之中,并没有谋求荣华富贵和尊贵地位的想法。

33、这一条才是最致命的,墨子认为天下的老百姓忠于天子之外,还不够,还需要忠于天。这让皇帝受不了。因为皇帝认为自己就是天的代言人,特别是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之后,皇帝更加神秘化。墨子这个观点实际上就是要求老百姓忠于天,而不是天子。

34、还有就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墨学开始走入低端。无论是道儒家的孟子、荀子,还是墨儒家的韩非、李斯,都被统一管理,以便中央权利专制主义的规章制度的成立和巩固。因此,秦统一后,墨家学说是当时最突出的“私学”,在统一思想的政策下,它自然是首先被禁止的对象。

35、其次,同一时期出现的思想有相互制约的作用。

36、事实上,墨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间最具有救世情怀的学派。墨家提倡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天志”、“明鬼”等思想,在当时引起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墨家本身在逻辑学、光学、物理学和兵法等诸多方面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有着非常卓越的贡献。不仅如此,墨家创始人墨子本身伟大的人格精神也被后代所敬仰,也为同时代的人所承认。甚至作为当时墨家论敌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都不得不承认,他“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是一个近乎完人的人格形象。

37、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

38、比如道家最终形成道教,宗教作为统治思想,只能产生宗教奴隶社会。

39、都表明墨家看到了当前的社会问题,并希望通过这些思想理论的提出解决问题,让社会按照墨家期望的方向发展。

40、节用、节葬、非乐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学说的提出实际上是针对王公贵族,使他们的生活归于节俭从而减轻平民百姓的负担。

41、从墨家内部组织特点和自身发展因素看,墨家的苦修以及残酷严苛的组织制度是其以后式微重要因素。据史料记载,墨与“儒、法、道”等家不同之处在于,墨家苦修,组织制度严苛。

42、如果对墨家的理念稍加了解,就会发现这句话几乎就是用来形容墨家学子的。

43、但问题是墨子并没有想象天国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上帝许诺不在此生之迦南而在死后之天堂。但墨子没说天堂。

44、为了垄断人和鬼神的沟通,阻隔人和天的直接沟通,墨子还宣称,天命说是不对的,即便人与天相合了,也不会让人获得美好的结果。这样的话,天的意志和天对天下的主宰权,就委托给了墨家,而且还给封印了,墨子就成了天下的大祭司,神权控制一切,包括凌驾于王权之上。

45、就单从这一点来说,墨家思想的命运似乎就已经被定下来了。首先墨家思想在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凭借着墨子的名气在诸子百家思想中获得了姓名。

46、于是,墨子主张:视人之父若其父。你别给我搞什么等差分级,爱必须是兼爱,爱别人的父亲与爱自己的父亲,必须一样。

47、正如樊迟追问孔子一样,我们也要追问一下墨子:何为兼爱?或者说,兼爱的源头是哪里?

48、到了法家,更是把凭本事吃饭升级到了极致。一切都看自己的能力,只要聪明能干,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法家主张循名责实,赏罚分明。这同样也非常的公平,非常的讲理。我们现在的企业管理体系,实际上,都是源自法家思想。

49、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给他看了一物,狄仁杰无言以对

50、孔子一直都是社会贵族阶层,所以他的思想更多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为百姓考虑的,加上孔子的交际圈和身份地位,其思想的确更容易受到推崇和传播。

51、墨子一生也带领弟子周游列国,虽然《史记》记载说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但是,与孔子去谋个官做不同的是,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去阻止战争,保护小国不被大国灭掉,不仅用强大的理念说服对方,还为被侵略一方提供防守设备与武器,甚至亲自带领弟子参加保卫战。墨家上下,齐心协力,瞄准事做,根本不在乎级别。“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52、在墨子看来,既然资源有限,那我们应该学习圣人大禹,“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53、这个天子选好之后呢,墨子认为,秩序不能产生于伦理,不应该设计伦理规则,让大家学习和接受规则,并形成社会秩序。而是认为,秩序应该产生于绝对命令,以后所有的人,开车都得和墨子开的一模一样,否则天下还是会乱,这是墨子的尚同思想。

54、一个限定是爱的资源有限。灾荒之年,家里就一口粮食了。这时候,你是给自己的父母,还是给别人的父母?

55、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家是一个非常兴盛的学派,是当时的显学。当时有天下不归墨就归杨的说法。而墨家的消亡,也是突然就神秘消失了。并且在消亡之后,再也没有登上过历史的舞台。

56、墨家的三表法有深刻的辩学原理支持。第一表尊重传统,是明故;第二表尊重众义,是知类;第三表尊重实践和未来,是察理。墨家讲“明故”(明白原因)“知类”(知道类别)“出理”(揭示原理)。明故是本。出知类是原。出理是用。三表法的本原用既是开始又是结束,用之不绝不断,直到永远。“本”,就是了解从哪里来,明白根源原因。(古,故也。掌故也。事物的来路。故最直接的理解是故事,古文也。其实就是历史。)“原”,是看看该到哪里去,所谓“类以行人”,要区分领域,归纳类别。“用”是看实际到哪里去了,良好的愿望还要有好的结果才行,所以要看看我们的认识运用于实践中,是否能产生好的结果,是否符合事实发展之“理”。

57、“尚贤”-欲求“公平公正”,触及贵族等级观念。

58、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 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59、墨家思想最终就成为了炮灰,这是后话。除了上述我们所列举的墨子和墨家思想在诸子百家思想中的独特之初以外,其最出名的就是别的思想流派都不曾建立的制度,其组织不仅有严明的纪律,甚至还分为了明确的等级。

60、南方在野:墨家没有“无私”的表述。也无? 烈背景语境中的无私教义。只有上天兼爱天下,天下人应不相害兼相爱交相利之表述。如果想将两者等同,就需要论证两者的底层逻辑,行为模式,行为标准,要达到的行为功效。看看两者能不能划等号?即使就字面而论。兼,乃一手执两禾,即兼容,兼既包括你和他,也包括我在内 。故墨经上说“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己在所爱之中,爱加于己。”面向这个文本,是否等同于“大公无私”?千万不能抛开文本,随意加载那些时髦的价值观。当然也有些人觉得某某好,于是将自认为好的价值观,加载到墨家这里来。牵强附会一番。自己认为某某好。墨家肯定这样认为。这是两回事。你认为某某好或不好。构不成墨家主张某或不主张某的充要条件。这里面先要么面向文本,对墨家思想或墨学价值做实事求是的描述。这是谈论的根基。现在官墨一些人,说话没有根基,一切说话只基于牵强附会。历史上各派人物都有殉义的 。但理由千差万别。关键是背后的底层逻辑。还有一个配套制度的问题。如果要问,墨家难道不赞赏那些“大公无私”的行为吗?若这个行为是自觉自发的,墨家当然赞赏。但是这里面的底层逻辑,配套文化理念是不一样的。有能力,而且能够行出“大公无私”“专门利他”“不计得失”的事迹的人,墨家也是赞赏的。墨家将这种道德品行称之为“任”。这是一种基于个人修炼的贤者和义士。对于这种人不惜赞美之辞。当然也是墨家文化里面所提倡的。但墨家的配套制度是“赏贤罚暴”“赏功罚罪”“劝善阻恶”。而完全不同于那种强制性的道德高标。自以为是的制定一些道德高标,强制普通人去做到,做不到就惩罚,这个不是墨家所主张的配套制度。如果这样做,就从根本上颠倒了劝善阻恶的墨家政治学的基本原则。如果不注意到墨家主张的底层逻辑和配套制度,就可能得出完全反向的结论。缺乏哲学基本功,不修墨家辩学,只知道附会意识形态的人,不配称之为墨者,也不配搞什么墨学研究。只能让人耻笑。

61、有些中国人很有意思,思维完全不按照逻辑来。当你批评孔子儒家思想的时候,他们会说他们是二千多年前的古人啊,怎么能够用现在社会与现代人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古人呢?

62、中国历史上墨家思想发展到西汉时即嘎然而止,而西汉历史上又发生官学勾结的“儒术独尊”,而儒学与墨学之间的思想又如是如此格格不入,互相反对,其实这里的道理不言而喻了。

63、而儒家则是民本主义的,认为治国者首先得完善自己,自己得先是个君子,懂得以民意为归。儒家虽然强调圣贤,但不认为多数人可以成为圣贤,最多只能成为君子。因此,圣贤是榜样,但不是能人为立出来的。儒家不认为会有那么多的精神领袖”巨子“;乃至孔子与孟子自己,所谓“圣”的地位也是死后他人所加的。孔子的学生与孔子的相处,孟子的学生与孟子的相处,都比墨家团体内部要活泼得多。墨家团体在纪律严明的同时,最后还是流于了刻板。

64、因为按照墨子的主张,天子、诸侯、大夫,都必须是所谓“贤人”。天子应该是最圣明的。诸侯和大夫,则是次圣明的和再次圣明的。这就叫“尚贤”。然而当时的制度,却是世袭。世袭的君主,怎么可能都是圣明的,而且还井然有序,天子最圣明,诸侯次圣明,大夫再次圣明?要知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下》)。就算西周封建那时是这样,到墨子的时代,早就每下愈况了。如果实行墨子的主张,现任的那些统治者(天子、诸侯、大夫),岂非十有八九得下台?秦汉以后,皇帝也是世袭的。如果不能最圣明,是不是也得下台?他们当然不赞成。

65、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提及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2017年10月23日至24日召开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再次聚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认为要“充分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部分传统学派因历史因素在当代受到冷遇,国学被不少人简化等同于儒学。而从本质上看,国学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输出的重要途径,应该是一个完满的肢体。为了更全面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光明网记者专访了著名青年墨学学者、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博士黄蕉风,分享他对传统墨家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的解读。以下为采访实录。

66、因而我们所说的墨家思想从创立之初就是站在现实的角度,为百姓谋福利的一个思想学派的主张,而为什么也没能够得到民众的拥护呢?

67、而墨家注重实践的认识观,直接启迪了后世以荀子等人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诞生,经过一代代先驱的总结和实践,后世诞生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8、此外,儒家信天命,并将天命视为民意。而墨家不信天命,却强调墨家领袖“巨子”及信“有鬼”的作用。墨家颇有以推崇宗教化的方式来治国的思想。他们比较多的强调去净化社会中人的心灵。

69、墨子说:视人之父若其父”。好,我们先记住这个命题。

70、这就是逻辑上的吊诡之处。所以,必须解释清楚。

71、但是墨家思想中提倡的"兼爱、非攻、尚贤"的理念,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政治行为以及其要实现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理想是完全相悖的。

72、依照现在的科学眼光,风调雨顺全靠自然调节,墨家尚同的思想莫须有地触及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颇得百姓爱戴,却不为统治者所容。

73、清代梁启超在《论中国法制史》等著作中曾从政治思想角度,分析了儒墨两家治世之策,他认为,儒家重视“礼”与“仁”,因而儒家的治世主张为“礼治主义”和“人治主义”。而墨家重视“义”与“兼爱”,因而治世主张强调“法治主义”和“人治主义”。也就是说儒墨两家都主张“人治”,都是为社会稳定、天下和谐、百姓幸福,根本目的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传命,为经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

74、墨家在战国时代的历史中非常有名,例如中国工匠们公认的祖师爷,鲁班(公输班)就是墨家的一个有趣对手。墨子虽然提倡研究技术,将技术应用于生产和国防,但他鄙视鲁班这样的只懂技术却不对技术进行社会价值意义上的批判性思考的纯工匠。在后世称为“非攻”的故事中,墨子使用沙盘推演的方式,最终通过技术和道义两个方面说服强大的楚国不要攻打弱小的宋国。

75、墨家思想则比较宗 教化,有着严格的宗 教意识和宗 教仪式,就像是一个苦行僧,需要无条件的付出和为他人分忧。墨家的思想完全建立在利他的结构上,在整个人类没有全部达到理想的快乐之前,他们绝对不单独快乐。

76、墨家呢?我觉得墨家最终只能发展成宗教。别说什么技术,封建社会主要是皇权与土地,技术只是附属品。

77、救助弱国,上刀山下火海,这些弟子也在所不惜,非常可怕。为了让其不在民间传播,不少国家甚至抵制墨家学说。

78、按照孟子的看法,你墨子就是禽兽啊,连人都不算,还谈什么大道。你的这套主张,根本无法实现。

79、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

80、后期墨家的传承情况不详,有分为两派或三派之说。它对前期墨家的社会伦理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逻辑学方面成就颇丰。后期墨家除肯定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外,也承认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对前期墨家的经验主义倾向有所克服。

81、但是,国与国是竞争的、家与家也是竞争的,甚至父与母、祖与孙都是彼此竞争的。然后,就问你这个博爱还怎么博?

82、但是,墨子不仅是理论家,而且是实干家。他怎么说,就怎么干。甚至,墨子还有一大批追随者。

83、高高手:公是为民的,公不肥已,反之民不推。偷多了还自称伟大,只是想偷长久偷更多。一聊就是词语,怪不得人家秀外文。

84、墨家重视科技即是超前思想,超越了封建社会初期的需求,也违背了统治者维护国家稳定,政权统一的需求,因此墨家思想便被逐渐淘汰了。

85、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倡导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因为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见《孟子·尽心上》)。“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见《吕氏春秋·去私》)。墨家思想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86、用今天的话说,墨家思想是诸子百家中天然的最符合当今“中央八项规定”的一家,为什么不倡导墨家思想,而把一向奢靡腐败的儒家重新提出祭拜呢?

87、《吕氏春秋》就说,当时孔子和墨子都是“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当染》),就连所谓“万乘之主”和“千乘之君”,也“不能与之争士”(《不侵》)。

88、墨家的主要思想观点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用今天的话说,墨子几乎是中国百家中唯一与逻辑学、自然科学,基督教,以及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和市民社会接近的一家流派。

89、“兼爱”这一思想太过超前,即使是生产力发达的现在,依旧无法实现,个人认为这种思想比“共产主义”还要超前一个档次,因为它的实现,需要世界上都是“大善人”,完全违背自然法则。

90、PS:别陷到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它们只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工具。因为我们的教育让我们对这套工具更熟悉。其实中国传统思想很难精准套用。

91、墨子、韩非子,甚至墨家和儒家是旗鼓相当的地位,一度在社会中被尊崇为主流思想。但实际上因为汉朝时期统治者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成为了独一份的社会主流思想学派。

92、墨子和杨朱,两个人走到了不同的两个极端。一个认为,应该为了社会秩序消灭自己。另一个认为,应该为了自己,消灭社会秩序。把个人与社会,都推向了极端的两个只能活一个的局面。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商鞅名言(精选96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