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什么梗什么意思(精选35句)

2023-07-31 09:53:24

哲学是什么梗什么意思

1、这位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前言中写道:我要写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但因为内容藏了太多“哲学梗”,横跨哲学、心理学、语言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这本好书也成了一本有门槛的大部头。

2、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是与通常局限于某种具体对象的知识体系不同的学问。

3、牺牲一个无辜的人来拯救一百个人是合理的吗?一万个人呢?(哲学是什么梗什么意思)。

4、逻辑委实打不过历史,原来那些搞科学哲学研究的还没死就没饭碗了,生存是硬道理。他们发挥了科学共同体的作用,把费耶阿本德斥为异类、后现代。但他说的话又绕不过去。(哲学是什么梗什么意思)。

5、当然,人有没有那么多自由这本身也是一个哲学问题,进行哲学批判可能并不能改变我们的预设。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对哲学带给我们的自由做一种广义的理解。

6、本体涉及到认识论(epistemology)问题中的乌鸦悖论(ravenparadox),也叫做亨佩尔的乌鸦或亨佩尔悖论,是1940年代德国逻辑学家卡尔·亨普尔(CarlGustavHempel)为了说明归纳法违反直觉而提出的一个悖论。

7、关于哲学,大家了解和接触最多的就是西方哲学。

8、有一种说法是,由于人体细胞在不断地衰老、凋亡和分裂,每过7年,人体的所有细胞就会全部更新一次。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人就如同现实中的一个“忒修斯之船”。那么,当我们身体上的细胞全部更新之后,我们也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我”吗?

9、那么,为什么要批判预设?批判预设有什么用?这就要说到,学哲学有什么用的问题。

10、咳咳,科学的来说,如果按照康德的理论,不论吓不吓你,你都会二律背反的。说得学院派一点就是:二律背反是人的限定性导致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人类就是群傻逼,只要依靠理性,无论怎样都会二律背反的,骚年你还是认命吧。

11、同时,我们现在所提到的科学源于日本,可理解为分类的知识,而最早对人类知识体系分类的就是亚里士多德。他还很神奇的将自己的目的论揉到这个分类里去了,所以这个体系很完整,能解释的东西很多,所以后来几百年大家就都用了这个体系。其实这时候科学知识更适合分到亚里士多德所谓的自然哲学这个科目里,这个科目特指自然现象的规律及探索方法。

12、因为透彻,所以古代的圣贤,思考问题时,直抵根本,而无凝滞于细枝末节。斯人分析哲学问题,往往由内向外拓展,如同炸鞭炮。在旁人看来,其思想由于缺乏理性,而更为深奥难懂——最典型的,当数道家对天道的阐述。

13、又或者你想到了什么哲学家和科学家还没有发现的方式,能证明我们正作为人类真实存在?不要大意地留下你的看法,和我们交流吧!

14、我们拥有自由意志吗,还是万事万物从宇宙初始就已经被决定了?

15、哲学产生于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古代奴隶制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知能力,人们开始思考世界的本质等理论问题。早期的人类哲学思想出现了。

16、所以我本人来讲丹尼特的这本书既感到非常的荣幸,又感到是在介绍朋友圈中其他大咖的思想,颇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17、当然因为实证主义的余威,理性与逻辑在科学研究中是绕不开的。这时候来了个更霸气的费耶阿本德,一拍桌子,科学跟别的知识没啥区别,不能特殊对待。后来流传到世上的就是那句anythinggoes,很多人认为这货终结了科学哲学的发展。从20世纪初到六七十年代这个学科就完蛋了,这就是科学哲学的学科危机。

18、所以,我们精读班的目的就是为大家理解丹尼特书中的一些晦涩段落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我也愿意贡献我的点滴知识给大家,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本书,这就好比说,吃药的时候这一口吞服药实在是太难吃了,外面包一层糖衣,大家吃下去就觉得顺快多了。

19、这个回答很简单,用三个要素就能回答什么是哲学,这三个要素分别是:大问题、预设、批判。

20、希望在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们不会变得像皮浪一样。

21、所以黑格尔在讲到判断时说,第我们常常不能把“有”与“是”区分开来(还有“在”,这纯粹与西语中对“tobe”的理解有关);第我们又以为谓词是我们从“外面”强加给主词的一种属性,不知道属性只是主词在自身发展中所显示出来的一种规定性。而规定性应该是很多的,如“人是两腿直立无毛、会劳动会说话的动物”,“苹果是红的、甜的、好吃的水果”等等。这些潜在的特殊性是说不完的。

22、库恩的范式革命是格式塔式的转换,历史上一共也没发生几次,真正有益的是他对范式定义时要求要有自称科学的学科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与假设且对现实世界产生作用,这个理论自身并不要求科学家的态度是客观的,但范式自身要是客观的。

23、subject/subjectivity。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哲学概念之一。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主体由多重含义,最主要的三个意义如下:(1)政治学理论中的主体——将公民当做国家或法律的主体。这层意思表明,这种主体相对于他/她所受制的权力而言缺乏行动的自由。(2)唯心主义哲学中的主体——思考的主体;意识的场所。这层意思表明,主体与客体、思想与现实或自我与他人之间发生分化。因此,在这层意思上,主体性表达的是那种看似属于自我而与被当做实际存在之物相对的东西。(3)语法中的主体——一个句子的主体(就像“主—谓一宾”),以及由此而来的话语或文本的主体;与行动有关或决定行动的东西。

24、为了防止我们就像水上的浮萍一样,在各种的信息浪潮的冲击下没有方向,我们就要有自己的思想定力。

25、讲到上帝死了,就不得不提我们的尼采同学。作为生于19世纪,而父辈、祖辈又都是牧师的人来说,尼采忽的一声:上帝死了!怎么听都怎么觉得有点怪怪的。不过细究一下该论的推导过程,我们就会发现该言的前瞻性简直超出人类预料之外。

26、这可能也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哲学问题,因为哲学并不能直接帮我们的解决工作或生活难题。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要读哲学?

27、在精读班的每一讲的最后,我都会留一个思考题和大家进行切磋和讨论,大家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相关章节,由此也会加深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

28、在我看来,西方哲学,多元化与学术性明显。与中国相比,西方的智者,对天道与人的思考,更为广博、繁琐。但是,斯人难以直抵核心,因而常常由表及里探究,如同剥洋葱。

29、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起海德格尔开始了对西方哲学史的系统性的阐释。他从现象学的、解释学的、存在论的角度研究了一些重要哲学家的著作,并且试图将这些著作未被思考过的前提和偏见展示出来。根据海德格尔的说法所有至今的哲学蓝图都是对世界的单向度的理解,这种单向度他认为是所有形而上学的标志。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这种形而上学的对世界的理解在现代“技术”中达到了顶峰。就如海德格尔的通常做法一样,“技术”这个概念他不仅理解成一种中性的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且他试图去展示:通过技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根据他的观点,由于技术我们从实用的角度去看待地球。由于技术的全球性传播和毫无节制的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海德格尔在技术中看到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危险。

30、他叫乔治·爱德华·摩尔(G.E.Moore),因为提出应对怀疑论的方法,他被哲学家们记住了。

31、不过,公正的说,虽说尼采着眼于现世伦理败坏,而要为整个世界提出一个新的纲要,但其破坏性的重建模式不免是带有偏激色彩的,正如笔者之前的业界良心:莫装逼,装逼遭雷劈。据传,尼采最后是疯了,但这谁说不是一种猴子看人的视角呢?谁说不是尼采最后完成了他意义上的终极进化呢?谁知道呢?

32、如果知晓哲学包含人道学,那么:应该不会有人,再去质疑前者的意义。哲学的终极意义,便是助人获得最高的智慧与幸福;当然,对常人而言,其最大的价值,便是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

33、如果没有能够比肩前人且自成体系的名家,日后的哲学,必将停滞不前——与物质遗产一样,若不能继往开来,精神遗产虽可代代相传,却会渐渐减损。

34、很多天文学知识就这德行,你去看看托勒密体系,圆环套圆环的也能解释现象,那哥白尼的日心说为什么就流行了呢?因为是真理?因为结构简单?还是因为他用了别人看不懂的语言写出来的?或者说反对者死绝了新理论就流行了?总之,没有实证的理论的流行不会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选52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