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内笛卡尔的故事(精选37句)

2023-08-02 10:10:44

勒内笛卡尔的故事

1、原发期刊:《世界哲学》2013年第3期第13-21页(勒内笛卡尔的故事)。

2、从古埃及开始,东方智慧与西方智慧在战争后的一次次融合让人类在代数和几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笛卡儿之前,它们仍是两门相对比较独立的学科。几何直观形象,代数精确抽象。笛卡儿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能否把几何图形和代数结合起来,让代数中的每个数在几何上都有意义,同时也让几何中的形与代数中的数一一对应。为此,他废寝忘食,甚至生病时都不忘思考。

3、笛卡尔从广延性出发说明世界是无限的。他认为德谟克利特的不可分的原子是不存在的,他提出了物质分子说,认为最小的有广延的分子也是永远可分的。在笛卡尔看来,不仅微观世界无限可分,而且宏观世界也是无限延伸的。

4、第二条,把我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适于加以圆满地解决的程度为止。(勒内笛卡尔的故事)。

5、起初笛卡尔只是轻微的感冒,但因其不愿配合治疗,很快便转变成了当时无药可医的肺炎。

6、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心形线”。故事中的公主叫克里斯汀,老人叫勒内·笛卡儿(1596—1650),这个坐标系叫“笛卡儿坐标系”。只是这个故事是后人编的,就像人们宁愿相信伽利略真的爬上了比萨斜塔一样,故事永远都比现实生动。最初的笛卡尔坐标系笛卡儿出生于法国,比伽利略小32岁。他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但是这人有一点不好——身体不好,这大概是从娘胎就带来的。在他一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肺结核散手人寰,他也差点在某次生病时夭折。好在有父亲的悉心照料,他才顽强地活了下来,随后取名勒内(意为“重生”)。他的父亲后来再婚,他便由外婆带大。笛卡儿的身体一向虚弱,所以上学后老师允许他在床上多躺一会儿,但他并没有真的休息,他的脑海里总是翻腾着奇思怪想。这些想法能把老师甚至父亲惹毛,可能他的父亲因此不怎么喜欢他。父子之间的隔阂让笛卡儿备感孤独,而孤独是独自旅行的最好理由,成年后的笛卡儿总喜欢周游各国。

7、意志悟性想像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

8、但即便如此,演员的台词属于剧作家或电影导演所创造的虚构世界这一事实并没有发生改变。虽然这些台词有可能确实与现实的某个人相关。再举个例子,设想C.伊斯特伍德(ClintEastwood)正在演肮脏的哈里(DirtyHarry)。他在剧中可能会说:“现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伊斯特伍德也不可能一脸严肃。”说这句话的人是肮脏的哈里,而不是伊斯特伍德;但是,这句话说的是真实的克林特,而不是虚构的哈里。判断这句话的真假要检验伊斯特伍德这个真实的人,而不是虚构的哈里,虽然那是一句电影台词。所以,伊斯特伍德在演戏时,不仅能说关于自己这个公众人物的事,还能通过行为、话语使那句话为假。比如说,在刚才那个例子里他就只需要保持一脸严肃就能让之前说的那句话为假。在另一个例子里,J.麦肯罗可以一边说“就算是麦肯罗也接不了那一球”,而另一面接下球从而让这句话变成假话。所以,即使确实是发生在戏剧中,有些行为还是可以用来证明现实世界里的事。

9、  笛卡儿是一位机械论者,他认为宇宙中无论天上还是地上,到处充满着的物质和运动,他将运动定义为位移运动(即力学运动)。他提出,运动守恒原理使宇宙处在永恒的力学运动之中。人造的机器与自然界中的物体没有本质的差别,两者所不同的是,人造机器的每一部分都是我们很明确地看到的。他相信,人体本质上是一架机器,他的机能均可以用力学加以解释。

10、一切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和过来世界上最出色的人们的说话。

11、发明了解析几何的法国数学家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和瑞典公主克里斯蒂娜(Kristina)之间,有段十分浪漫的爱情传说,堪称理工科学霸的表白典范。

12、《数学的故事》里面说到了数学家笛卡尔的爱情故事。笛卡尔认识了瑞典一个小公国18岁的公主克里斯蒂娜,后成为她的数学老师,日日相处使他们彼此产生爱慕之心,公主的父亲国王知道了后勃然大怒,下令将笛卡尔处死,后因女儿求情将其流放回法国,公主也被父亲软禁起来。笛卡尔回法国后不久便染上重病,他日日给公主写信,因被国王拦截,公主一直没收到笛卡尔的信。笛卡尔在给公主寄出第十三封信后就气绝身亡了。

13、由此,笛卡尔第一步认为怀疑就是出发点,感官知觉的知识是可以被怀疑的,我们并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所以他不会说“我看故我在”、“我听故我在”。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我们所不能怀疑的是“我们的怀疑”。

14、笛卡儿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数学发展上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在笛卡儿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笛卡儿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15、1 这个公式反映了如资金增值、细菌繁殖、树木生长、化学反应、镭的衰变、国民经济增长等许多呈指数函数变化的事物的规律。

16、个体化方式上的区别非常明显地说明了:实际的语义学不仅需要确定指称的系统,还必须要依赖于某个辨别系统。因为我们语言表达式的指称并不会因为我们使用的辨别方法而改变。而事实却表明,在视觉认知中,连两个辨别系统所关联的大脑分区都是不一样的。从语言学角度上说,任何一个“谁”或“什么”的问题都预设了某一特定的辨别方式。否则的话,那个问题会像我举的例子中“谁是乔治·索罗斯”一样模棱两可。

17、在构思及写作本文的过程中,A.加内特(AaronGarrett)和B.多伊尔(BretDoyle)的评论给了我有益的刺激和帮助。另外我还要感谢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多年以前,我记得(很可惜已经很模糊了)在做《综合》(Synthese)杂志主编时曾收到过一篇文章,该文的主题就是笛卡尔论证和哥德尔论证之间的类似。我当时不以为意,于是拒绝了那篇文章,至于作者是谁我也不记得了。我希望他能站出来告诉我这一有趣的洞见是来自于他的。

18、   《几何学》一书提出了解析几何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标志着解析几何学的诞生。此后,人类进入变量数学阶段。

19、此外,笛卡尔还引入了坐标系以及线段的运算概念。

20、我之前的工作已经非常细致地解释了以上这些概念和区分。它们和神经科学家熟悉的一些区分比较接近。例如,视觉认知中所说的“在哪里”系统和“是什么”系统之间的差异,可以用来说明视角的和公共的辨别之间有何区别。“在哪里”系统中,一个人的视觉空间就是辨别框架。而在“是什么”系统中,框架(如果这是最具描述意味的词)可以看成一个人口普查员试图把居民放入其中的这么一个地图。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在视觉对象识别中使用的正是这个隐藏的框架。

21、于是笛卡尔也暗下决心,不再钻研书本学问,而是向“世界这本大书”出发。说白了就是开始周游列国,观察各种现象同时潜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2、这一点(概念与事实的区分)值得强调一下。诚然,“我思”式的推理依赖于事先知道是谁扮演了谁。要理解(自己说一句话然后证伪它的情形)其中的戏剧效果,我必须知道肮脏的哈里是伊斯特伍德演的,或者麦肯罗就是他本人演的。但是这种辨别(即知道谁是谁演的)是概念上的。需要知道这些信息没有改变“我思”论证的先天性(也有人称之为概念的甚至是必然性特征)。它不是一个偶然真理。哪个演员演哪个角色是戏剧定义的一部分,或那一场演出的一部分。为了确定剧中的角色和某个演员是同一个人,你不需要去翻查戏剧史,只需要看看戏单就行了。所以,以戏剧的方式展示的现实世界的事实确实应该是概念性的。

23、①JaakkoHintikka,CogitoErgoSum:InferenceorPerformance?,PhilosophicalReview,vol.71,1962,pp.5-

24、笛卡儿认为宇宙中弥漫着以太,太阳把以太扭曲得像个漩涡,地球就处在旋涡中的一个点上,就像搅动水桶里的水形成一个旋涡,而水上漂着的物体就会跟着旋涡转动起来。只是有个问题,如果笛卡儿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天体的运行将不符合开普勒的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不过在笛卡儿所处的时代,应该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我思故我在”相对于数学和物理学,笛卡儿的哲学思想则更为重要,体现在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法上。他在他的名著《谈谈方法》中建立了4条规则,我们以伽利略的小球实验试浅析之。

25、从可能世界的视角能很容易看出量词和辨别方式之间为什么会有某种特殊关系。由于量化变元的值是清晰分明的个体,而个体之间界限分明意味着它们在不同的“可能世界”(或可能情形)也都保持着各自的同一性。所以,为了理解量词的意义,必须要“有一个跨世界(情形)的同一性标准”,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特定的辨别方式。而这一方式需要由某个辨别系统来提供。这里需要的那种辨别方式,是不能通过仅仅确定一个语言表达式在每个可能世界的指称来提供的。

26、提到笛卡尔,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那句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后世认为,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在哲学上,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哲学之父” 。但除了在哲学方面造诣极深之外,他对科学领域的贡献也不浅,所学之识横跨光学、力学、数学、天文学、生理学等多界。

27、他在八岁时(1604年),被送到法国国王亨利第四创立并由耶稣会神父们经办的欧洲当时最有名的学校之一——拉夫赖公学,在那里学习拉丁文、希腊文、诗学、物理学、数学、逻辑学、道德学、形而上学等等课程。耶稣会神父们给他的教育在当时可以说是全面的、高级的,这给他一生的学术生涯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当然,在宗教信仰的教育方面,耶稣会神父们对他也从来没有放松过,而他一生也始终不渝地以一个忠实的天主教徒自居,即使在他后来长期居住在新教国家荷兰,他也非常骄傲地自称“我是天主教徒,身上流着法国人的血”。

28、IsaacBeeckman    Source:Google

29、笛卡尔倾心于新科学,因为他认清了宗教迷信和经院哲学对人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只有科学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在这一点上,他和弗兰西斯·培根是一致的。因此他们被称为近代科学的两位伟大的旗手。笛卡尔明白科学的发明可以帮助各种技艺,减轻人类的辛劳,但是他决不止于为生产技术而研究科学,而要追究科学的原则,认识科学的底蕴。因此他不限于追求经验,利用经验,还要追问人是怎样研究科学的,这就是要提高到世界观的水平,建立新的科学的哲学。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造福人类。

30、23岁的时候,按笛卡尔自己的说法,他将自己关在一只“火炉”里整整一上午,在那里产生了好几次幻觉,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不去理会“古人”们彼此相左的看法,而换一种方式,完全

31、少年时期他上过一所环境优雅的耶稣会学校──尖塔中学。二十岁在普瓦提埃大学获得法律学学位。虽然笛卡尔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却认为除了数学以外任何其它领域的知识皆是有懈可击的。从此,他没有继续接受正规教育,而是决定漫游整个欧洲,开阔视野,见悉世面。由于笛卡尔的家庭经济富裕,足以使他囊满无挂,悠哉游哉。

32、但这怎么能难倒天才的笛卡尔,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寄出了最后一封情书。国王拿到这封情书有点懵,因为上面只有一个公式:

33、《我绝不与这个世界妥协!英国最伟大人物丘吉尔的波澜人生和59条精辟语录》

34、其实在与伊丽莎白通信之前,笛卡尔就一直受到新教中的一些顽固派人物攻击。不过好几次,在法国大使和奥伦治公的出面干涉下,他才免于遭受迫害。

35、1650年2月,勒内·笛卡尔去世,享年54岁。他终生未婚。由于教会的阻止,仅有几个友人为其送葬。死后还出版有《论光》(1664)等。

36、  笛卡儿认为:物质由微粒构成物质微粒是唯一的实体;物质的本性是其空间广延性,机械运动即位置变动是物质唯一的运动形式;一切自然现象,一切物质性质(包括色。香、硬度、热等)都是由于物质粒子的机械相互作用产生的;有了物质(空间)和(机械)运动,就能按照物质运动本身的自然规律,构造出全部世界,无须上帝照管。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笛卡尔的故事简介(精选84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