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精选75句)

2023-08-03 09:53:53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1、杜威先生在美国为什么要主张教育即生活呢?我最近见到他的著作,他从俄国回来,他的主张又变了,已经不是教育即生活了。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的国家,他们是零零碎碎的实验,有好多教育家想达到的目的不能达到,想实现的不能实现。然而在俄国已经有人达到了,实现了。假使杜威先生是在晓庄,我想他也必主张“生活即教育”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2、陶行知一方面批判继承了我国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吸收融化了西方现代德育的先进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德育理论与实践不断进行了回眸和前瞻,创立起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德育思想理论。

3、传统的封闭的人才培养方式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它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革新,去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4、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5、再次,中国从前有一个很不好的观念,就是看不起小孩子。把小孩子看成小大人,以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也能做,所以五六岁的小孩,就要他读《大学》《中庸》。换句话说,就是小孩子没有地位。我们主张生活即教育,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

6、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7、第二点是要“敏捷正确”。粗心大意,是最易弄错弄坏事情的。

8、当年陶行知就是这样做的。他没有搞“教育即生活”,也没有搞“学校即社会”。他在中国发起了生活教育运动,生龙活虎,有声有色。他比杜威搞得深刻,比杜威搞得大气,翻了半个跟头,超越了他的老师杜威。设想一下,假若陶行知也搞“教育即生活”,也搞“学校即社会”,那是显然行不通的,因为旧中国的残酷现实不允许。当日本鬼子的飞机在天上轰炸的时候,教室里不可能摆下“生活”的书桌;当国民d政府肆意强奸民意,进行独裁统治的时候,校园里也不可能容纳一个民主的“大社会”。可惜的是有一段时间我们忘却了陶行知,丢掉了他的思想,丢掉了他的传统。今天无论如何是到了学习陶行知、发展陶行知的时候了。

9、然而,我们之中总有令人不可思议的教育人士。在他们的身上总让人看到“拉东洋车”的迹痕。他们到外国考察十天半个月,回来就有了资本,涨了行市,一踏进国门,先把自己的教育进行一番彻头彻尾的否定,接下来就是把别人的理论搬过来学舌,继而再把别人的模式搬过来模仿。其实,说白了这些不过是蹩脚的“依样画葫芦”而已。

10、✦学习践行陶行知立德树人,构建全程化全人化全方位的德育网络

11、关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杜威根据西方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所呈现的复杂现实,提出“学校即社会”的理论。他要求学校能够选择社会中相关的有益因素来教育学生,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克服传统教育与社会脱节的滞后性,赋予教育以自我发展的能力。陶行知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杜威截然不同,他针对旧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普遍落后的现实,大胆提出“社会即学校”的教育观,主张教育应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从贫穷落后的社会实际出发,组织人民大众去创办“大众教育”,教育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培养学生改造社会的能力,鼓励他们冲破旧的思想束缚,去创造新的社会。

12、陶行知的学校管理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本”色彩,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在他的办学实践中,他极其重视人的价值,把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校管理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陶行知树立和谐民主的管理理念,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工作原则,健全学校管理体制,坚持把学校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开,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4、“教学做合一”是实现生活教育的根本实践方式。“教学做合一”解决的是如何实施生活教育,运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去推进生活教育的问题。“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与生活教育的本质密切联系;它以“行”为基础,自始至终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它以“创造”为目标,推动着生活教育走向更高境界。“教学做合一”不仅是科学的实践方式,也是有效的实践方式。

15、关于培养创造力的方法,陶行知提出,一是需要充分的体力和心理的营养;二是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以解放上层的性能,即通过对创造兴趣、创造意志等有关素质的训练以形成创造的精神和能力;三是需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创造指向以培养不同的创造能力;四是民主的目的与民主的方法,即通过创置民主的氛围,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使“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16、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绝大多数集中在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建树上。这些理论不仅主导着当时生活教育运动的方向,而且对今天的教育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17、✦学习践行陶行知“新教育”思想,突出内涵强化特色增强辐射力

18、学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看学校的标准乃是学生生活活力丰富与否,智慧来源于生活。

19、 第二套是第二次讲的时候包括进去的,是按着我们此地的五个目标加进去的,那是:

20、学校践行“健康阳光,快乐自信”理念,大力推行阳光体育活动,积极开展30分钟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以体育课、活动课为载体,以排舞、网球、足球为特色,建立多个运动队;整合麓山国际社区、万安体育公园等资源,开设游泳、网球、高尔夫等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

21、融错启智、关注生成的实践模式,揭示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本质。

22、与“生活即教育”有连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也就是跟着“教育即生活”而来的,现在我也把它翻了半个筋斗,变成“社会即学校”。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他的血脉是自然流通的。不要说“学校社会化”。譬如说现在要某人革命化,就是某人本来不革命的;假使某人本来是革命的,还要他“化”什么呢?讲“学校社会化”,也是犯同样的毛病。“学校即社会”,我们的学校就是社会,还要什么社会化呢?现在我还有一个比方: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上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要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

23、他从事的幼教事业是全面的、整体的,从托儿所、婴儿院开始手,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陈教授为了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

24、 社会运动,非以社会即学校,则不能彻底实行。而社会即学校,是有实现的可能的。

25、“农人的身手”是陶行知的首创。这一目标的提出,对深化教育的本质的认识,完善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与这一培养目标相适应,学校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生活,并在劳动中使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用劳动生活来教育,给劳动生活以教育”。陶行知劳动生活教育的主要价值,就在于“使手脑联盟”,“谋手脑相长”。在这里,“手”指的是操作技能,“脑”指的是思维能力,两种能力相互作用,促进了智能的发展。人的生存能力的形成就是从“手脑联盟”开始的,人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就是生活实践中“手脑相长”的结果。“文明是人类用头脑和双手造成的,只会劳心而不会劳力和只会劳力而不会劳心的人,都是没有希望的。”

26、通过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6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收获甚多,感慨万千。总感觉一位老人正在讲述着他一生对教育的感悟的种种表情。先生说:“以教人者救已”是根本方法之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陶行知以毕生的精力谱写教育新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是我们这些教书匠的指路灯,我认为这盏灯,对我们来说,是最明亮着,永远是闪烁着,永远指引着文字前进再前进。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给予了我们启迪。“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与教学论。

27、“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他最早提出生活教育中基本原理和校训。

28、感悟和提升,陶行知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新课程既要解放学生、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

29、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教育家,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泰戈尔称他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斋藤秋男称道“他的遗产不仅是世界的,更是全世界人民的”。

30、陶行知的这些意见绝非是简单的创造技法指导,而是在深谙创造规律基础上对创造人格的心灵“唤醒”,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把握而对人的发展所倾注的关怀,因而具有鲜明的科学态度与浓厚的人文精神。

3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陶行知在批判继承前人成果基础上确立的“行知统一说”。这一理论视“行”为源,以“行”为先,强调“行”对“知”的基础作用,实现了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第一观点的完全沟通。陶行知的“行知统一”说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作为科学的认识论,也作为生活教育的理论基础,它从根本上触及了旧教育“劳心者”不“劳力”的传统陋习,赋予现代教育以蓬勃的生命活力;它把教育从统治阶级及其子女所把持的“小众”手里解放出来,给予人民大众以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运动之所以能够成为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一部分,其主要根源,即在于此。它给人以醒示的,恰恰是生活教育所要实现的大众解放的价值,而这一价值的获得正是实践的结果。这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证明了的。

32、不难看出,陶行知把中国的生活教育运动置于世界教育革新的大背景下,在加强与世界进步教育的广泛联系中去推动中国教育发展,并以此推动世界教育的发展。陶行知的这一宽广胸襟和气魄不仅把生活教育推向可以在世界展示的舞台,重要的是他大大拓展了生活教育的实践领域,将生活教育的思想、生活教育的实践融入世界教育革新的大潮,从而使生活教育运动成为20世纪世界进步教育运动的重要的一部分,为中国人民书写出一部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教育革新的历史。

33、创造“真善美的活人”也是集体的创造,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集体创造要求创造的“和谐”,不允许“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不允许“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不允许“中伤整个的和谐”。在这里,陶行知提出了集体“和谐”创造的重要思想。集体的和谐就是集体主义的精神。陶行知把创造过程同集体主义精神结合起来,无疑是提升了创造和创造者所应具备的思想境界。值得一提的是,陶行知曾把“集体自治”、“集体探讨”、“集体创造”作为集体生活的三要素,其实,正是这些要素构成了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这样说,集体生活的提出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促进人与社会生活的和谐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而生活教育所要培养的创造人格,也就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获得完善。

34、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部主任、全国教师用书发行协作会理事长张圣华先生在为《陶行知教育名篇》写序时说:“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1)然而遗憾的是,今天中国的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只知道陶行知先生其人,而不知道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在他们看来,传统的教育方式要显得更容易一些。而“知行合一”就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钥匙,认识了“知行合一”就可以进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世界。

35、陶行知一生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实践,先后创办了南京晓庄学校、南京安徽公学、上海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重庆社会大学等学校。陶行知还曾参与了许多教育社团的创办和管理工作。在这些教育实践活动中,陶行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并逐步形成了他的颇具特色的办学思想。陶行知为育才学校制定的办校方针:创造健康之堡垒;创造艺术之环境;创造生产之园地;创造学术之气氛;创造真善美之人格。我们可以感受到,陶行知先生心目中的现代学校基本轮廓,与近年来教育界普遍主张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36、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7、  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38、明明知道收费、补课加重了学生的精力和经济负担,是踏入“禁区”的不良行为,但是乱增课时,挤占周日的现象屡禁不止,它剥夺了学生本应具有的休息权利,把学生摧残成逆来顺受的奴隶。

39、学校坚持健全“全方位德育”平台,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使学校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能提升学生品质,熏陶学生情操。各科教学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充分利用家长、社区的资源,特别是与家长沟通、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教育合力。

40、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

41、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42、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开始,获取知识是实践的成果。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实践是获取认知的必须途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43、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44、对于教育改进,实际上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陶行知先生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理解,这种广义的理解,它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的状态。而狭义的理解,可能更多的是把改进单独的看成一种措施,表示改变进度。后面我们再分析陶行知教育改进思想的这种内涵,特别他提到系统改进的时候,我们就更加能够发现,它更多的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教育改进。陶行知教育改进思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就是当时我指导张李同学在做陶行知教育改进思想研究这个学位论文的时候,我们做了这方面的梳理,当然第一手的材料,原始的素材都是来自于陶行知先生的全集,以及他一些书信,一些讲话当中。我们是从教育改进的目的、内容、原则、途径和保障五个方面来去理解认识陶行知教育改进的思想。在教育改进的目的上,陶行知主张教育进步推动社会进步,教育改进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教育,以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实现四通八达的社会。四通八达的社会应该是一种民主、和谐、富强的社会。所以,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教育改进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民主、和谐、富强的社会。

45、站在我们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陶行知教育改进当中学习到他对我们当今教育改革要以改革创新的理念,推动教育发展与进步。就是我们要坚信现实的教育肯定还有持续不断的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然后以试验的方法、试验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和负责任的。科学的评价工具来落实教育改革,以因地制宜的原则来统筹区域教育发展,以系统改进的思维来保障教育进步、系统改进。潘懋元先生上个世纪80年代也提出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我们有时候讲教育规律,更多的局限在教育的内部规律。特别是今天,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教育与外部、外部规律,也就是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科技这样的一种关系。教育的发展是在这内外部两条规律设定的两个轨道上,就像我们这个车子一样,才能够行稳,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同时,我们还有一些团结互助的精神来深化教育改进,仍然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我简要的跟各位同仁所报告的,非常感谢各位,也特别的诚挚的欢迎各位同仁来安徽师范大学,特别是安徽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或者学习或者工作,或者调研或者指导,再次感谢,谢谢。

46、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47、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

48、“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49、公众的力量比学校发生的大,假使由学校发命令解决,则社会上了解的人少,而且感情将由此分离。

50、如果你对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教育理念感兴趣的话就快来参加本次活动吧!

51、二是国际化教育特色,学校发挥外语教学优势,构建了双师制、双班制、双课程、双教材、双语境、双通道的外语教学体系,形成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阶段侧重、整体提高”的外语教学特色,整合了本土文化和国际课程的国际化教育。

52、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教人化人”的事业,其目标就是教人“做人”。“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他十分强调德育的重要性,每日四问中,其中一问是“道德长进了没有”,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和魂。

53、在苏派教育长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在以陶行知、张謇、叶圣陶、陈鹤琴等为代表的近现代教育大家的引领下,当代江苏教学名家群星璀璨,薪火相传。斯霞、李吉林、于永正、王兰、邱学华、孙双金、薛法根、阎勤、华应龙等一大批成就卓著的苏派名家相继涌现,先后出现了“情境教育”、“尝试教育”、“情智教学”、“组块教学”等多种广泛传播的教育理念,极大地丰富了苏派教育的思想内涵。

54、(3)报名者须在指定时间到学习通进行线上考试,中途不得退出界面。要求自主答题,禁止抄袭。一经发现,当即取消考试资格。

55、  理想的新学校是:以生活为中心,不只是在书本上做功夫;师生共同生活,彼此感化;以健康为生活和教育的出发点;不仅学校的教育要学而不厌,职员也应该学而不厌;学校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全校师生要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人人都应具有高尚的生活精神;。

56、“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学习者”、“教育与知识”是触及现代教育实质的三个主要问题。杜威较早地发现、提出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陶行知吸收了杜威研究成果中的合理内容,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出发,充实进符合国情的新内容,在批判借鉴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杜威学说的改造。

57、规矩是一定要有的,我想没有人会否认,规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规矩让我们的工作有序、有效,没有规矩的自由主义,短时间内,让我们感到自由和轻松,时间一长,种种坏习惯便悄然滋生,到那时想改犹如芒刺在背,拔除十分痛苦。

58、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以解放上层的性能,俾能从事于高级的思虑追求。否则必定要困于日用破碎,而不能够向上飞跃。

59、陶行知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解放为奋斗目标的教育思想贯穿生活教育运动的全过程,从而使人民性成为鲜明的、永远植根于富厚的人民生活土壤的主体特征。

60、  在那个时代,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那么多的洋博士、大学者,黄炎培、蔡元培、陶行知、叶圣陶、晏阳初、梁漱溟……竟然都致力于乡村教育、平民教育、职业教育,他们要传授国人以技艺、技能,要鼓舞国人以劳动的光荣和自信,要树立社会尊重劳动的新观念。

61、第三个,是“钻”字。钻是“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到里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宝贝。

62、基于此,学校围绕以“做人品位高雅,做事追求卓越”为核心,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重点以“习惯、品格、能力、志向”四大板块的综合素质,夯实素质教育“刚性执行、柔性执行、习惯性执行、内化性执行”的四个阶段,对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核心素养进行操作性分解、逐级式实施,初步形成了“以语言为工具、以素养为追求、以思想为内核、以文化为灵魂”的培育体系,助推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63、需要充分的营养。小孩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而至于夭折。

64、最后,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65、人才培养实践就是创造教育的实践。它需要具备勇于开拓的精神,需要如陶行知所说的“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需要及时总结创造的经验,提炼出具有本质性规律性的内容,以进一步深化我们的实践。

66、南京晓庄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第一个实验基地,他的“生活教育”学说在这里萌生,通过实践,得到丰富和发展。“教学做合一”更作为晓庄学校的校训。晓庄学校办学的成功,受到全国的瞩目。1929年10月,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参观晓庄,对该校的生活教育高度评价,认为该校“实验的方针和办法,以及发动的理想,进步的过程,都合乎我的标准”,能做到“不读死书本,以生活来引导,可负引导农民的使命”,并说:“今后不论我走到世界上哪个国家,我都要说,中国南京有个晓庄学校,它是代表世界教育的一道曙光。”

67、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68、关于“教育与学习者”关系,杜威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教育成人化、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理论,主张将教育还给儿童,符合儿童生长、生活的规律和经验,提出民主的儿童教育观和发展观。陶行知则根据中国社会改造的需要,倡导“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根据生活的需要,通过生活去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治、自主、自动,将杜威的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论发展为社会的“主人教育”,赋予中国教育以更强的创造性和民主精神。

69、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为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陶行知还把“传统教育”称作“吃人教育”。他主张把旧传统教育中的“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方法转为着重培养学生的活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70、陶先生提出教学合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

71、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主张把活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并把教学过程分为4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

72、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中,陶行知整理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这种理念依旧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

7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74、所谓教学即教学生学;所谓学生首先要学会生存。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包括(精选43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