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践(精选61句)

2023-08-03 09:55:54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践

1、  这启示我们,“五育”既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同时又互相融合,无法截然分开;要认真思考“五育”并举落地的路径,让学生各种素质潜能充分发挥,志趣爱好和才情品格等方面得到丰富和完满,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才能最终成长为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一代”。(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践)。

2、民国时期的教育资源匮乏,教学环境较差。陶行知先生提出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实际环境来进行教学。

3、(2)“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

4、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即以社会为学校,自然教室的范围,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间”。简言之,生活是一切教育的开端。如果教育不能回归生活,就很难取得期待中的结果。 

5、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学校里的东西太少,而如果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践)。

6、(2)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别人。生活教育不教人升官发财。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做人中人。

7、民国时期,我国的教师极其匮乏,且对于每一个不同年级的儿童,所教授的知识也有所区分,面对师资的不足,“小先生制”诞生了。

8、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原文一:“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9、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的过程。

10、(陶行知十分关怀儿童的成长,经常募集基金,购买节日礼物赠送贫苦儿童)

11、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说:"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合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12、《后朴幼教人专业学习笔记》专栏·第740篇

13、在因材施教中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尤其是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是幼儿教育中的基本要素,陶行知先生曾经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德育对个体成长的作用。 

14、感悟: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承认儿童创造力,才能谈得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所以,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是为了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如何培养?陶行知提到了充分的营养、良好的习惯及因材施教三点:首先要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体力的与心理的充分的营养,包括健康的体魄,清醒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创造的欲望,事业心以及意志、求知欲、自我批评精神等个性特征,因为创造力是架在个性与才能之间的桥梁。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学习和思维,以利于发挥创造力。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这犹如“松树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他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指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处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从而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态度,师生生活同受教育,教师要用心向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教育的需要,也是从学生身上所隐藏的无穷的创造力中汲取和丰富自身的创造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有信心有耐心将每个学生培养成才。《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文:东篱;第三编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即五种素养,第一种素养是“康健的体魄”,选了《学问之要素》、《这一年》、《每天四问》三篇文章和《春天不是读书天》这首诗歌。

15、“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16、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17、1919年2月24日,应蒋梦麟之约,陶行知写出《教学合一》一文,批判教学分离、重教太过的流弊。阐述“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因此要教学合一。五四运动后,学校受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和影响,南高师的教授们无暇坚持,5月中旬陶行知排课时将南高师全部课程中的“教授法”均改为“教学法”,为改革旧教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22年,陶行知进一步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陶行知于是提出教学做合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先生拿做来教,方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

18、如此内忧外患之悲凉,如此饥贫交加之凄楚,陶行知为中国教育史奉献晓庄与育才这两个经典样本,自己亦成为一曲经典,万众景仰,至今犹如桃李园神灯,引领校长办学。

19、  陶行知先生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并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中国教育和社会现代化的先驱与推动者之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他一生思考教育、实践教育,呼吁教育救人、教育救国,为改变中国落后的教育面貌,提升国民素质和争取政治民主而不停奔走呼告,殚精竭虑,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与精神遗产。长期以来,中国内地主要用“生活教育”来标示陶行知思想的基石和核心,用生命教育的一套概念、话语来认识陶行知,挖掘并重新发现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并不多见,而以此作为在内地逐渐兴起却又面临理论困扰和实践难题的生命教育的理论武器、思想资源、人格榜样就显得更加不够①。

2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21、1916年2月16日陶行知致罗素院长的信中写道:“余今生之唯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鉴于我中华民国突然诞生所带来之种种严重缺陷,余深信若无真正之公共教育,真正之民国即不能存在。”1917年8月,陶行知在离美回国轮船上和同学们畅谈志愿说:“我的志愿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他不仅是这样说,而且毕生不渝朝这个目标去做。

22、1939年,国难当头,生灵涂炭。重庆西北80公里处合川草街镇凤凰村,在年久失修的古圣寺内,怀着“要为整个民族利益造就人才”的雄心,陶行知为抗战烈士遗孤和保育机构难童创设育才学校。师生常常以稀粥解饥,以蚕豆下饭。有人劝他放弃办学,“何必背着石头过河”,陶行知答道:“我背的不是石头,是爱人,”即以民主、大众、科学、创造为四大方针的生活教育。

23、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必须积极践行陶行知思想。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帮助个体更好地生活,培养个体的生活技能。

24、  意义:正是因为“教学做合一”,才使陶行知的思想从“教育即生活”转变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都需借助它来落实。

25、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被誉为“人民教育家”。其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命题。

26、在中国的云南,在云南的某个幼儿园里,有个小朋友在趴着窗发呆,像极了我们在生活中偶然瞥见的他人,但唯有爱孩子的成人才会好奇他在想什么,他的小脑袋里正在编织怎么样的故事。

27、  ①陶行知虽然使用"lifeeducation"来表示生活教育,但是其含义远不及于此。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life"是一个含义比较广的词汇,它表示“生命”,与“死”相对;它可以特别用来指人的生命,如:“人命”,指称“生存”“人的存活”;它又指“一生”“寿命”“期限”;还可以解释为“生活经历”“某种方式的生活”(见(英)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王玉章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165~1166页)。在陶行知那里,没有严格的“生命”“生活”之分。

28、  (5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8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29、在跟幼儿的相处中,重视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对待不同的孩子有不一样的指导和要求。

30、(2)叶继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J).华夏教师,2018(16):83-

31、以生活教育思想助力“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2、  生命是真实的,真生命有它自己的规律和存在的物质基础。陶先生认为,人的生命首先是自然遗传的结果:“人类的头脑在动物中并不算最大,但他的脑髓与脊髓之比例是超过一切动物。这是思想之物质基础……思想贯通是信仰与力量之泉源;研究又是思想贯通之泉源;都是要顺应这大脑之天然条理进行,才能奏效。”(20)教育就是要尊重人的遗传和自然发展规律,从早期的培养开始,尤其是对于人的生命习惯和生命中重要特征的教育,应该较早地进行。“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就生命的社会性而言,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的生命在本性上都有两面性,既有同情、怜悯的一面,也可能有懒惰、贪婪的一面。无论哪一个方面,都是生命的存在状态。生命的发展和教育都依赖于此,从此出发。在这个基础上,生命的发展应要通达一个真实的存在形态中去,要去伪存真,“行出一真是一真,谢绝一伪是一伪”“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生命教育中要以真诚、真实的态度去面对真实的生命状态,“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1)有真知灼见;(2)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不仅如此,整个教育都是要教人做一个具有真实生命温度的人,保持生命的真性情、真发展和真教育是难能可贵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切教育都以求生命之真为基础。

33、  针对仁爱之心,应做到平等对待学生与关注个体相统一。

34、肖川教授在全国第八届生命教育创新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35、  第陶行知先生提出“生利主义”概念,提倡生有利之物和有利之事,靠劳动生利而生存和自立,以此提高生命的质量。他重视普及大众的受教育机会,但更要在此基础上深化生命的质量。虽然要求强调大众享受“粗茶淡饭”之权利,但是也“立刻必得要求这粗茶淡饭里没有一粒泥沙,而有丰富的精神和维他命”他批评传统的教育,认为它“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完整的生命应该是手脑共同发展的,完整的生命质量应该是生物与精神双重衡量的,“做一个整个的人”是他对人的生命质量的寄望。 

36、作者:高利峰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桃花吐镇中心小学

37、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珍惜并认真研究汲取。

38、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生命永远是鲜活的。首先,“活”与“生”的意思相近。“生活”,既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指“生存”与“活泼”,是与人的生存、生命密切相关的。教育与生活结合,“生活教育”的思想,既是指教育与生活相结合,也是指教育与“生动”“活泼”的生命相结合。教育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活人”。其次,在陶行知思想中,他对“学”与“生”的教育关系进行了新的解释,认为,“‘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先生说什么,学生也说什么,那便如学戏,又如同留声机一般了。‘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不可学是学,生是生,要学就是生,生就是学……你哪一天生存不是学?你哪一天学不是生存?”(26)因此,“学生”不能分开解释,更不能只看到“学”,看不到“生”。先生指出:“我们办教育的人,总要把小孩子当作活的,莫要当作死的。”(27)他用“鸟”和“鸟笼”做比喻,认为传统的教育把人当作是关在笼子里的鸟,使其失去和大自然、大森林接触的机会,这种教育不能发挥人的天性,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使人受到束缚。因此,“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39、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40、陶行知教育理念认为民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教育,应该把教育和人民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41、(⼀)解放⼩孩⼦的头脑。⼉童的创造⼒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我们要发展⼉童的创造⼒,先要把⼉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42、幼儿教育是人的一生的教育起点,因此,其重要性无须质疑。当今教师应继续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理念,对幼儿进行科学化引导与管理,丰富幼儿的学习活动,开阔幼儿视野,进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43、  在陶行知先生的一生中,处处可见对“活”教育形态的表述和实践。我们认为,可以用“活”教育表征一种教育是不是生命教育操作,以及可否实现生命教育的初衷。用今天的话说,即生命教育一定是生命在场的教育。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活的教育就是"Educationoflife,Educationbylife,Educationforlife"他在1930年的一次演讲中将"LifeEducation"中的"Life"解释为,“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活的教育一定会尽其所能,前进不已。

44、  陶行知提出培养在“劳力上劳心”且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的人,也是其倡导的全面发展的“真人”。陶行知认为提升人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人格是分不开的,即“智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即教育与训育分不开”。

45、在“教育是什么”的本质性问题上,陶行知鲜明的提出,“教育即解放”,这种解放是天性的、人权的、官能的解放。

46、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47、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陶行知勇于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48、以生活教育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生活,教育就成了一片死海。 

49、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50、“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来他又指出:“所谓‘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

51、顾明远:教育的本质是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

52、“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特别是针对幼儿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仍然处于发展中,常常通过生活观察形成知识经验。因此,在引导其学习任何知识时,如果能够从生活的角度入手,就能提高教育效率。

53、晓庄师范学校第一年虽然只招收了13名学生,但是各界人士参与开学典礼的热情却无法阻挡。参加此次开学典礼的有学生13人,各行教育人士及各界代表和附近的村民等共一两百人。

54、“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55、陶行知觉得,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数达到百分之八十五的农业国家,农民作为国家的最低阶级,受到无情的压迫和摧残,创造物质但是却不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他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悲惨遭遇十分的痛惜,他希望通过他的教育实践来使中国的农村改变,使农村的教育改变。

56、为自建的大礼堂,陶行知欣然题名“犁宫”,并手书对联一副:“和马牛羊鸡犬作朋友,对稻粱麦黍稷下功夫。”以“教学做合一”为校训,哼唱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晓庄人共同实现“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宏图与“为三亿四千万农民烧心香”的夙愿。

57、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的思想重点集中在“做”,这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他认为手脑并用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的主体,这样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把优质的教学呈现给学生,把授业当成一份崇高的职业,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只有真正地将理论上升到实践中,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养料。

58、(2)组成:狭义的教育是指有专门组织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包括全日制学校教育、半日制和业余的学校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

59、  (12)(45)储朝晖:《陶行知画传》,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18页。

60、抗日战争爆发后,陶行知访问世界多个国家,宣传中国的抗日。1939年7月,为了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童,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幼苗,他在重庆创立育才学校,苦心兴学,以新武训自比,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了新中国的干部。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操作(精选39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