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十大传统美德(精选53句)

2023-08-09 09:55:35

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1、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参啮指痛心的佳话:少年时家贫,曾参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2、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饭,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奉养双亲。一百里路是非常远的,没有车子,仲由只能步行。严冬寒风刺骨,夏日汗流浃背,仲由常常要走上几天几夜,才能赶回家里。人人都觉得这样做太辛苦了,但是仲由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3、曾参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

4、中华民族由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礼”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要求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因而奉公就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这种“公”的精神培育是强化对社会、民族的义务感和历史责任感。

5、ISBN:978-7-5225-1023-1

6、谦和好礼礼有两个意思,1,礼是对人身份地位行为的规范,即所谓“礼制”,它是和西方的“法制”相对应的1个概念。《礼记·礼运》认为,上古天下为公,是为大同,这时候是不需要“礼”的;后世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为了确定君君臣臣的关系,这才需要“礼”。制定了礼并且能够执行,天下恢复秩序,这就是小康。

7、  早在尧帝时期,中国就有了“克明俊德”的说法。在西周春秋时代,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逐渐形成。在孔子思想中,“智仁勇”作为君子的三达德,是非常重要的德行,孔子也提出了“仁礼忠信孝”等美德。与孔子同时期的管仲把“礼、义、廉、耻”四种道德看作治国的纲领,其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仁义礼智”四端说,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就是指儒家所应有的四种德行。汉代董仲舒进一步发展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五常”不仅是个人的道德,也是古代社会、国家的基本价值。因此“五常”成了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基本道德,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到了宋代,大儒朱熹曾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民间称为“朱子八德”,作为做人修身的基本道德。朱熹说:“使吾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行日笃,而身无不修也。”1924年,孙中山对传统固有的道德进行传承转化,提倡新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总结以上德目,今天我们可以用“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义理进行全面概括,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就是以中华十大义理为核心的道统代代承传。

8、在孔门四科里,孔夫子最重视的就是“德行”。在孔子门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非常孝顺父母的。仲由百里负米的孝行也垂范于后世,成了千古美谈。­(中华十大传统美德)。

9、    中华民族由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

10、仲由小的时候,他家境贫寒,经常吃野菜。长大后,仲由总是想:我如何能为父母准备好一点的饭菜呢?­

11、一个人多大程度上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取决于自己给别人做多大的贡献。

12、中国人民历来就以勤俭节约、廉明正直著称于世。他们以劳动自立自强,形成了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优质品质。“俭以养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为政者说则主要是廉德。廉既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应有的品德,因为无“廉”则不“洁”,无“廉”则不“明”。“廉”的本意是在取舍之间,取道义,舍邪心,严格自我约束。有了“廉”才可能做到“正”。“正”是遵循公益和道德。勤俭廉政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共有的美德。

13、“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

14、“毅”是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

15、无论是从“道”还是从“术”的角度,都有着极为精彩的分析,在如何认识规律、如何采取正确策略等方面,都提供了非常值得学习的指导方案。

16、本书之所以经典,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永远散发智慧的文化创造,体现了“大道”的智慧,承载着人类美好的向往和价值追求,总结了人类自身和宇宙万物的规律,惟其如此,让人终生受用。

17、第四重恩,咽苦吐甘恩。父母照顾儿女时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孩子温饱得到满足。我们听说当过母亲的人,经常半夜里醒来,专门看看孩子的被子是不是踢开了,特别是冬天的时候,自己经常半夜多次起床照看儿女,如果儿女把褥子给尿湿了,她把儿女放在干的、温暖的褥子上,自己躺在尿湿的地方。

18、刘恒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19、仲由在父母双双过世之后,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百辆马车跟随,每年给他的俸禄有万钟之多。仲由所吃的饭菜也非常的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但是,父母已经不在了,不能同仲由一起享用。仲

20、不要趾高气昂、自以为优越、看不起别人、什么时候都要平等待人、真诚尊敬别人。

21、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义理,是中华民族的十大核心价值、十大道德理念、十大民族精神,用之于商界,就是十大商道;用之于政界,就是十大政道;用之于学校,就是十大师道;用之于家庭,就是十大家道。回顾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十大义理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成就。

22、这一美德的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中国共产d人坚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精神的体现。

23、仁;孔子孔圣人,儒家思想,流芳百世,智;诸葛亮,鬼谷子,孙膑庞涓,我国历史上拥有大智慧的人很多数不过来。

24、  “俭以养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为政者说则主要是廉德。廉既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应有的品德,因为无“廉”则不“洁”,无“廉”则不“明”。

25、中国人民历来就以勤俭节约、廉明正直著称于世。他们以劳动自立自强,形成了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优质品质。

26、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27、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到魏晋之后,官方、民间出现了道德认识的不同观点、不同主张,对“仁、义、礼、智、信”也进行了多种阐述,进行了新的创造和新的规范。尽管如此,“仁、义、礼、智、信”作为传统道德之主要架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其间,特别是作为宋明理学的“顶梁”人物程颢、程颐、朱熹等思想家在这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

28、第六重恩,哺乳养育恩。父母养育儿女,不论是男孩是女孩,他们都会对孩子非常地关爱,每一天都对他照顾、爱护、叮咛、嘱咐,没完没了。

29、  陈杰思,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祖籍云南江川县,现任世界儒学联合会秘书长、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组委会主任、西安生物医药技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客座教授、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助理、韩国儒教学会理事等职。代表著作有《中华义理》、《中华义理经典》、《中华十大义理》、《君子规》、《国学复兴方略》、《香港儒家德育与公民教育课程》、《中华诵经典义理教程》(十卷本,中华书局版)等。

30、我国是礼仪之帮,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个鲜明特性。

31、  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她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升华为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

32、“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33、闵损母亲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给闵损的,却是野地里芦花做的薄衣。一次,闵损的父亲外出,叫闵损来推车子,那芦花衣根本起不到御寒的作用,可怜的闵损冻得哆哆嗦嗦,手指僵硬,父亲起初很生气,以为闵损做事潦草敷衍。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闵损一个不小心,把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都弄掉了而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洒了一车,父亲一看愣住了,刹那间他就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气得当下掉了眼泪。­

34、“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35、孔子面对家境败落和生活艰难的时候,他不抱怨环境、推诿责任、抱怨别人,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升华,实现了人生的突破和智慧的提升。

36、“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37、精忠爱国更是中华民族的1种大德,大节。杭州就有岳飞,岳母刺字曰“精忠报国”,真所谓“人有慈母而后家有孝子,家有孝子而后国有忠臣”。

38、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39、孔老夫子赞叹仲由是一位非常尽孝的人。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所以孔夫子说,不敬父母,即使有孝心有孝行,都不称为孝,因为那跟家里养牲口几乎是无别的。­

40、  在待人接物上,中华民族一向以宽厚为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宽厚的道德人格来打动别人,达到任我沟通的目的。日常生活中的宽容大度,宽宏大量,忠厚长者等道德评价,都是中华民族宽厚品德的体现。

41、笃实宽厚,即一心一意,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可贵的品质。

42、眼看父亲不肯饶恕继母,闵损跪求父亲恳求道:“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孩儿请父亲息怒,恳求您就饶了母亲这一回吧!”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被感化过来的母亲对闵损又敬又爱,处处待闵损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

43、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

44、   中国人民历来就以勤俭节约、廉明正直著称于世。他们以劳动自立自强,形成了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优质品质。“俭以养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为政者说则主要是廉德。廉既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应有的品德,因为无“廉”则不“洁”,无“廉”则不“明”。“廉”的本意是在取舍之间,取道义,舍邪心,严格自我约束。有了“廉”才可能做到“正”。“正”是遵循公益和道德。勤俭廉政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共有的美德。

45、人在一生当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天一天的减短。尤其在现代社会里,读完书大部分人就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其实我们能跟父母相聚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我们是不是更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日子,好好的孝敬他们呢?­

46、当别人遭遇危难的时候,内心非常痛苦,如果没有帮助,有可能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我们可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给人希望。

47、2016公考面试备考交流群113878860

48、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美德。

49、2005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评选“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让这个故事最终演化成一场被誉为“重新唤醒现代人传统孝道”的热潮,带给人们一个动人的亲情故事,这位孝子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50、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颗与人为善的心,在现实中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51、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是我国历史颇为悠久的传统美德,常见的有陌生人跳水拯救不慎落水的受难者等。

52、  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美德。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赞美亲情的诗句名言(精选35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