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精选58句)

2023-08-19 14:10:17

景物描写

1、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学生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景物描写)。

2、第要注意选准立足点,哪里最能恰当地表现描绘对象,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就应把立足点选择在哪里。

3、望望路边,尽管偶尔有人骑着车子经过,但没有任何噪音,没有带来任何骚扰、破坏,环境仍是如此优雅、宁静。细细的春雨为世俗洗尘,冲刷掉一切纷乱,让世界变得和平而且宁静。路上的行人急匆匆地走着,都无心欣赏这烟雨朦胧中的美景。

4、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看,那菊花,它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旺盛!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到处都是,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

5、我的家乡在郑州。那儿有许多景物,如:二七塔、少林寺、绿博园等。我今天要介绍的就是绿博园。

6、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让我们描写景物。结果是,越描写越不会。这是一篇旧文,是小编至今为止看过的介绍景物描写方法最全面的文章了,小编已收藏多年。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小编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把这篇文章读懂,妈妈再也不用你不会描写景物了。(景物描写)。

7、美丽的大自然就像一支的动听歌曲,旋律优美而又抒情;美丽的大自然就像一支神奇的笔,有挖掘不完的新奇事物;美丽的大自然又像一首诗,我有着写不完的眷恋。

8、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9、 我借了宋老师的电车,冒雨去一高门卫处。为了快点到达,我骑着车走了小路。小胡同黑漆漆的,雨丝稠密。冰冷的雨水打在脸上,凉丝丝的。我小心地骑着电车不顾泥水飞溅,一路颠簸,急匆匆地来到一高。时间刚好是9点30分,一高正放学,等学生的家长打着伞站满了校门口。我问了门卫,门卫说值班室有人送来一个蛋糕和东西。我走进值班室,一眼就看见了桌子上的蛋糕,盒子是好看的红色的。                         

10、清晨伸出两手,迅速地拉开了蓝色的天幕,苍白的月亮悄悄退到了山上。正在消退的潮水浪峰上闪着灿灿金光。红树丛已经摆脱了模糊的背景,清清楚楚地显露出来。岛上一片葱绿,清晨带着浓郁的花香来临了。

11、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

12、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13、秋深了。太阳黯淡了。自然界萎谢了:在十月的云雾之下,颜色慢慢的褪了;高峰上已经盖了初雪,平原上已经罩了浓雾。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仿佛在悄悄地哭。林木深处,一只孤单的鸟温和地怯生生地叫着,它也觉得冬天快来了。轻绡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象是从它们的心灵深处发出来的。(〔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14、滴滴答答一阵紧似一阵,狂风卷着大雨,猛烈地拍击着天空下,地面上的一切,所有的事物都笼罩在透明的模糊之中,大树小树在急风暴雨中坚强地顶立着。平静的湖面完全被雨水打得破碎不堪。

15、操场的左边是一些健身设施,有乒乓球台、沙池、吊绳还有爬杆。下课了,同学们便一窝蜂似的跑到设施区域玩耍起来。看!他们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爬爬杆,有的在攀吊绳。

16、  听触嗅味多感官。在写景时,很多同学只习惯于描绘眼中看到的景物,这样难免单调。其实,我们不妨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朱自清先生以多种感官感受春风(《春》),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爱意,让人依恋;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由轻风融在一起,使人沉醉;从听觉上感受,轻风中传来了一曲鸟鸣、流水、短笛相和的和谐悦耳的春之圆舞曲,令人入迷。

17、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18、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19、海边的天空是可爱的,高高的空中,明丽的蔚蓝色,流动的彩云在空中随风翩翩起舞,彩云随着早、中、晚时间的变化,不断变换着颜色,时而金黄...

20、小学“中国画与民间美术”课堂教学高峰论坛(11月9-11日 杭州)

21、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九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22、在喜鹊的鸣叫声中,河岸边的杨柳绽开一溜鹅黄,田野里的油菜花开放得一片灿烂,而竹林幽幽,菜花黄黄,天地便陡然亮丽了起来。

23、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24、神光山的美在于它的绿。春天,山上的树木翠绿如玉枝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夏天,山上的花花草草长得茂盛,不少都长到了脚跟了,犹如一块厚实温暖的花地毯铺在脚下;秋天,山上的树褐绿褐绿的,让人们感到神奇,树上的枝叶相互交错着,给我们传递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冬天,天气变寒冷了,山上的树木依旧是绿色的,它们似乎有一颗坚强的心,不害怕寒冷的天气。

25、茂密的芦苇颜色苍青,晶莹透亮的雨珠顺沿那抹青缓缓流淌。随风摇动间,恰如无数绿衫女子,大大方方地将一尘不染的空气奉给了我们。我们不由自主贪婪的深深呼吸,霎那间,每个细胞、甚至整个身心仿佛都浸润了苇香!

26、①调动多种感官(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春风图:作者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27、南方的八月间,骄阳似火。中午时分,太阳把树叶都晒得卷缩起来。知了扯着长声聒个不停,给闷热的天气更添上一层烦燥。

28、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春雨图: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29、在田野中,在马路边,处处都“写”着秋。远处麦田中,金黄的麦子连成一片,就像一座金色的海洋,微风一吹,麦子一晃一晃的就像波浪一样,它们相互拍打着,在这海洋中那些收割机便成了渔船,它们慢慢的驶过,留下那满是秸秆的道路便成了渔船划过的余波。

30、远处安详的骆驼山静卧在绿树烟雨间;南面深沉的象鼻山在雨中岿然不动,仍在畅饮漓江水;西面的老人峰须眉毕现,头巾在舞弄雨丝;而近处的伏波山,正玉立于碧水萦回的漓江之滨,仿佛一位轻纱拂面的仙女,是那样的神奇、秀美和迷人。  

31、沟底,自有一番别样的景色,令人精神一振,眼睛一亮。两侧山峰夹峙,陡壁峭立,树木苍翠,郁郁葱葱,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静默的山,流动的水,一动一静,构成一幅美妙和谐的沟底风景画。

32、朱自清的《春》写的令人欣喜、陶醉,可谓神妙之笔,因为作者把观察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了起来,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33、哈尔滨小学名校综合考察(12月23-29日  哈尔滨)

34、大自然她千变万化,她好似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数学题,深奥无比;她好似一位艺术家,把世间万物打扮得婀娜多姿;偶尔她还似一位脾气古怪的人,一会温柔,一会阴沉,一会暴躁。

35、走近看,就是满眼的湖水了。雨中的湖水碧绿碧绿的,浑厚有力,水天一色,看不出来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仿佛水中有天的影子,天中也有水的影子。水中倒映着暗淡的路灯,如梦如幻,那闪烁的灯光就是梦的影子了吧?

36、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教学研讨会(11月16-18日 杭州)

37、有人喜爱万物复苏、生气勃勃的春天;有人喜爱绿树成荫、热情似火的夏天;也有人喜爱银装素裹、独具风趣的冬天。而我却独爱美丽的金秋。

38、佳佳兴冲冲地抱着她的生日礼物跑进了寝室。她的生日因为有了礼物而格外幸福。

39、对于那些与主题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关系密切的景物要泼墨浓洒,也就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从性质、形态、大小、色彩、声响、滋味等方面着力描绘,使之鲜明、具体和生动。与主题有着间接关系的则要淡墨勾勒,使之简洁、传神。

40、 目光顺着那鸟,举头看了看天色,西斜日影里,碧空湛蓝,一丝云彩也没有,远远仰望,仿佛一汪深潭静水,像是叫人要溺毙其中一样。

41、三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

42、接着,我们就进了园子。一进园子里,我就闻到一股花香。一看,哇!有红的花,黄的花,粉的花,紫的花,散发着阵阵清香,还招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非常漂亮!我们先去了洛阳园,洛阳园里有龙门石窟,还有六匹马拉着一架车,上面写着“天子驾六”。

43、水流虽然比起上游来已经从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当湍激,因此颇有放纵不羁之概,河面相当辽阔,每每有大小的洲屿,戴着新生的杂木.春夏虽然青翠,入了冬季便成为疏落的寒林.水色,除夏季洪水期呈出红色之外,是浓厚的天青.远近的滩声不断地唱和着.

44、近处的野草也被风吹得俯仰生姿,瑟瑟作响,草尖上的絮被风扬起在阳光下飘飘忽忽,梦幻一般,引人无限遐思。

45、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46、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③说到底,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点明了情与景的关系。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但作者带着情感(如欢乐、悲伤、苦闷、烦恼等)去观察描写时,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④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就是景物的色彩是由感情色彩决定的,不是晴天都明媚,阴天都悲凉。同一个场景,同一种自然风光,在不同作者眼里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是作者的感情不同,通过不同物象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

47、例同学们也许写过《我爱家乡》这篇作文。在描写的时候,我们往往是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写家乡在不同季节里德秀丽景色。春天,草木发芽,桃李争艳,幽香醉人;夏天,满山叠翠,绿树成荫;秋天,一片金黄,硕果累累;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季节不同,景色各异,但都是那样美丽。

48、二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

49、今天乐多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景物描写”的优美文段,快把它摘抄下来吧!

50、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让我们描写景物。结果是,越描写越不会。这是一篇旧文,是至今为止看过的介绍景物描写方法最全面的文章了,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把这篇文章读懂,老师再也不会说你不会描写景物了——而这篇文章的内容可以提炼为四句话,那就是: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调动多种感官,运用修辞手法。

51、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采用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时间进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个时间里自身特征的变化描写具体,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场景物变化的小电影。

52、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的还是扑朔迷离的长海,长海大约长7公里,海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好像在向游人展示它那冰清玉洁的一面。对了,还忘了告诉你们那里也是观赏九寨雪山的最好地方

53、着人们的发肤,石头也被晒得呼呼冒烟,豆大的汗滴从人们头上滚落而下,金属制品更烫得“不可一试”地球变成了一个大烤箱,人们便是烤箱中的面包。

54、  情景交融情韵美。写景之文,有情,景才会生动,才会有声有色;有景,情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只有做到物中有我,景中见情方可情韵悠长,意蕴无穷。如《记承天寺夜游》,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然后借景抒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既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又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之情。

55、移步换景:就是立足点随着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把景物一步步地写下来。它是定点观察的连续。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一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换交换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

56、那天,刚下过雨,天空又是一片灰黑,我的心情也是一片郁闷,心里很不是滋味。忽然,我往天空的尽头上看,你猜我看到了什么?是一片美丽的蓝天白云!这是我想也想不到的,我连忙跑到三楼的天台上看,天空的远处确实有一片蓝天白云,比平时的更美。

57、景中有序——如时间顺序、移步换景、由总到分,由面到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好书推荐的名言名句(精选19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