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经典名句及解释(精选51句)

2023-04-30 10:29:48

金刚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1、  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2、佛陀继续告诉须菩提:“如果另外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能够在这部经当中,哪怕信受持诵任何一个四句偈等内容,随缘为别人讲说。那么,他(她)所获得的福德,将胜过前面的人。”(金刚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3、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金刚经经典名句及解释)。

4、它们既不是实有的法,也不是虚无的法。道理何在呢?因为一切解脱的贤者和圣人们,只是因为对于无为法证入的深浅不同,而显现出了表象差别而已。”

5、“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四果阿罗汉会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阿罗汉道。他会这样想吗?”

6、“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庄严佛土,并不是真的有佛土可以庄严,只是把菩萨利益众生的事业方便叫做庄严佛土而已。”

7、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妙法蓮華經》

8、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9、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10、到了将来,你就会真正认识到这一步。才会真正发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11、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12、⑦次第乞已:按顺次挨家挨户乞食。佛乞食是为被乞食者种福,所以不能择贫富,而要按顺序来,即“次第”。

13、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14、又嬰兒行者,如彼嬰兒啼哭之時,父母即以楊樹黃葉,而語之言:『莫啼莫啼,我與汝金。』嬰兒見已生真金想,便止不啼,然此楊葉實非金也。——《大般涅槃經》

15、故涅槃經云:「法是佛母,佛從法生。三世如來,皆供養法。況博地凡夫,通身業力,如重囚之久羈牢獄,莫由得出。何幸承宿世之善根,得覩佛經,如囚遇赦書,慶幸無極。固將依之以長揖三界,永出生死牢獄。親證三身,直達涅槃家鄉。無邊利益,從聞經得。豈可任狂妄之知見,不存敬畏,同俗儒之讀誦,輒行褻黷。」

16、在佛陀看来,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梦中、在虚幻中“演戏”。到了梦醒的时候,梦中的一切什么都不会存在。但是人还会继续吃苦。

17、为了让人脱离无尽的苦的折磨,佛陀让人先去保持心无所住的状态,意思即是“假装”你现在就是如来,已经认识到了所有的相都是假象。

18、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19、《金刚经》:“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0、  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21、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

22、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上,世间皆是佛法……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

23、  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24、若欲禮佛者,及諸最勝者,陰持入諸種,皆悉觀無常。

25、2019年6月5日19:00--21:00

26、“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以及上方和下方虚空的大小,是可以想象或者度量的吗?”

27、你要知道,像这样的人,他们在过去世,绝不仅仅在一尊佛、两尊佛,或者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已经在数不清的千万尊佛面前种过善根。”

28、“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通过身体相貌,观察并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因为以如来的观察,所谓的身体相貌,并不是实有的身体相貌。”

29、③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这也是佛教的规矩威仪。

30、在世间的如来,只不过是如来的方便示现,并非真的如来。所以才说他“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既然没有来到,哪里有什么去哪里呢?

31、  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32、即使你得到了世上的一切,想用来换得佛果,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些东西,在如来看来,皆是虚妄。

33、“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34、佛在世時,佛在哪裡,般若在哪裡;佛陀去世後,般若在哪裡,佛在哪裡。而《金剛經》讓人們領悟般若智慧,如同佛陀親臨說法,等同佛陀的法身,因此說:「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理應以尊重佛陀的方式重視《金剛經》。

35、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愿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辛勤修行,增长智能,发现了如来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何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说:“问得好!问得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36、当我们真正把握了实相,内在的心灵自然清净,所以真正的信心,就要信解《金刚经》所呈现出来的文字般若,进而从闻慧和思慧进入到修慧层面,起观照般若,我们才能证得实相,也就悟得了实相般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心清净。

37、“法会因由”意为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法会召集的原因和背景,“分”相当于现在的“章”、“节”等。第一品讲述了佛是一个平常的人,但在平凡的生活里时时处处在修行,进入境界,穿衣,乞食,吃饭,洗足,敷座,都自然体现乞士的威仪,这就是后来禅宗所谓穿衣吃饭即是道,平常心即是道

38、“须菩提,譬如有一个人,他的身体像众山之王的须弥山那样高大。你怎么看呢?他的身体算不算高大呢?”

39、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40、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4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42、为诠释“不惊、不怖、不畏”,王教授引用了江味农《金刚经讲义》中的解说:“不惊”即是信;“不怖”即是解;“不畏”即是受持。他说江味农居士从思想史角度,分析对般若的惊疑怖畏在于佛理未能贯通,误生分别法执,不达般若之真实义。

43、这里的“生其心”又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心,指的其实是我们的真实自性,也叫佛性。因为我们的修行,就是一点点的让自己变得善良、慈悲。在修行的路上,不断地要生出我们的大慈心,大悲心,这种心是对我他是没有分别的,是人的佛性。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大慈心,大悲心,然后在修行的时候不断地去找到它,增长它,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它。直到最后,才能完全显现出这种自性来。这种心,其实就是菩萨的本性,也叫菩萨心。这和众生的那种贪欲与执著之心就有了根本的区别。当完全达到这个地步的时候,心中的一切贪欲与执著也变得空了。所以佛教中有句话叫做“同体大悲”,就是这意思。

44、“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如来真地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吗?如来真地有法可说吗?”

45、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46、流通本的分期:⑴以柳公权本为代表的早期版本:柳公权本纪年准确、法度森严、昭然有信。在此824年以前的均属于早期版本,无三十二分划段,不添加任何真言,不添加62字段落;字数在5040左右。⑵以咸通本为代表的中期版本:此时(868年)对《金刚经》的加工刚刚开始,三十二分和附件可添可无,62字一段是必添加的;字数在5140左右。⑶以朱棣本为代表的晚期版本:除朱棣本外,此后均添加三十二分,附件全盘添加,经文逐步定型为5176字;此外经文还有两处被改动,一是善现启请分第二的"应云何住"被改为"云何应住",二是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的"发菩萨心者"被改为"发菩提心者"。

47、①如是我闻:如是,这样;我闻,我听说。我听佛这样说,表示经中的话都是佛亲口说的,这是为了增加佛经的可信度。

48、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49、当实相现前的时候,也就证得了法身,然后一层层剥离微细的我执与法执,一层层深入到实相,对实相认识的越深刻,菩萨的果位也就登地越高,从而层层位登圣地菩萨之位。故下文紧接:“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50、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尊重的名言警句经典(精选9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