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谚语的解释(精选49句)

2023-08-30 09:39:50

气象谚语的解释

1、在文昌市,从市北到市南、从海圯(滨海)到山里(山区),人们长期流传着一种用海南话表达的谚语或俗话(俗语),内容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语句简练通俗、节奏明快、多押韵,念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别有韵味。有人把它比作民间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有人称其为通俗的民间格言,更有人把它赞美为盛开在乡村田野的野花,绚丽而芬芳。(气象谚语的解释)。

2、  (解析)D。A、B、C三项全是与天气变化有关;D项是关于哲学道理的谚语,告诉我们困境只是暂时的,总会有峰回路转的一天。故选D。

3、在耕种方面,崇明人历来善于垦拓,种粮种棉是崇明的传统,崇明老农熟练掌握农时节气,一年四季勤于耕作,崇明天气谚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利用廿四个农时节气的天象物象来“猜天”的。崇明土质以沙土为主,有悠久的种植棉花历史,也促进了民间纺织业的发展,“男耕女织”成为崇明农耕社会的普遍现象。历史上农家几乎家家自备织布机,据有关史料记载,民间最多时有十万余台织布机。崇明土布紧密平滑,柔软坚牢,而且花色品种繁多,销往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辽宁等地,还曾一度销往南洋群岛。航运业也成为崇明经济支柱之一。帆船在江海上航行,尤其是长途航运,迫使船老大和船工们要具有善观天象、海象和物象变化来研究天气变化规律的本领。

4、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与人类活动相联系的自然也是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因素,也成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对象和内容,其中气象现象一直是文学产生以来所反映的对象和内容,各种气象现象作用与人体和大脑,并产生不同的精神体验,把这种体验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构成了气象文学。气象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上,反映气象文学的体裁有气象神话、寓言、诗、赋、词、楹联、散文、谚语等。

5、  云盖住山顶,叫“山戴帽”。云层挡住山腰,可见山顶,叫“云拦腰”。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云层越厚,云罩山越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越多,这就越容易形成雨天。但是,如果山戴帽了,云层不增厚;或者在雨后出现的云抬高的“山戴帽”,就不是有雨的预兆。所以有“有雨山戴帽,快晴帽抬高”的说法。拦腰的云,一般都是由于夜间冷却生成的地方性云。云层不厚,当太阳升高后,云也就消散了,所以“云拦腰”未来是晴天。

6、“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意思是春季或者春夏过渡时期在下雨的日子里,中午云层一度裂开,太阳露一露,但不久云层又聚积变厚。

7、其实这一句谚语指的是先打雷后下雨的那种情况,而这样的情况就会下不了多少的雨,但如果你可以做一个统计你就会发现其实说的还是比较准确的。从气象学的角度去解释,这一种的雷其实为热雷,是因为空气受热不均匀所导致的,从而经常都是先打雷后下雨。再者又因为热雷所形成的积雨云不是很多,而在通过一个地方的时间也是比较的短促,所以说下的雨也就自然不多了。

8、文昌市(陆地)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地处热带北缘沿海地带,属热带海洋季风岛屿型气候区,一年四季,气候温和。人们赞其为“四季如春”,但实际上还是有春夏秋冬之季节变化的。进入冬季,文昌市常会出现低温阴雨天气,而一旦气温降到13°C以下,大多数的本地人都会觉得很颳(gua,寒冷)。而这种天气在常年的冬天里一般都会有。《民国文昌县志》中说:“文地居郡东北,气偏阳,四时皆花,三冬不雪,交春已觉温和,深秋尚未徂暑,冬风雨而寒不过数日。若东南风则暖春,北风秋淫雨便凄冽。”这是对文昌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的概括性总结。

9、 顾问:吴亚利,现任《文昌文化》杂志执行副主编,海南省宋庆龄研究会,海南省宋耀如研究会《会刋》执行编辑。

10、清明日天气宜晴,而四月初八日和芒种日则宜下雨。

11、韩斌,中国自由作家、学者。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从事柏杨作品思想与近现代中国文化研究。

12、所以说,今天从气象学的角度来剖析天气谚语,论证天气谚语,前人积累的天气谚语在气象学上还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3、预测年成丰歉,这方面的谚语是根据前期天气情况预测当年或来年的收成好坏,如“未蛰先蛰,人吃狗食”、“端阳有雨是丰年”、“立秋雨最忧愁,大熟收成一半收”、“冬至前头七朝霜,有米无砻糠”、“十月宜来霜,无霜来年荒”、“小雪雪满天,来年是丰年”、“冬雪勿烊,来年有粮;春雪勿烊,饿断肚肠”等。

14、2022年五九时间:2022年1月26日-2022年2月3日

15、预测晴雨方面的如“初三夜来云遮月,干干湿湿半个月”、“小暑头里七天阴,一个月里难得晴”、“秋前无雨水,白露狂雨淋”、“冬至前后有雪,来年雨水多”等。

16、气象谚语所指出的关系也和其他预报方法一样,不是必然性预报而是较大可能性预报。谚语有普遍性,有的有地区性、时间性,另外由于传播以及对文字的理解等原因,还需要推敲和结合当地的实况验证,用时就会更加可靠。

17、霞是指日出、日落时天空及云层上因日光斜射而出现的彩色光象或彩色的云。夏季的早上,低空空气稳定,很少尘埃,如果当时有鲜艳的红霞,表示东方低空含有许多水滴,有云层存在,随着温度升高,热力对流逐渐向平地发展,云层也会加密,坏天气将逐渐靠近,天气将愈来愈坏,这就是“朝霞不出门”的原因。

18、   大家好,我是创新街花溪小学一三班的范雨灏,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在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我给大家家说几条关于气象的谚语吧!

19、解释:钩钩云是一种钩状卷云,多出现在低气压前方。

20、   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在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我为大家介绍几条有关气象的谚语。

21、例如“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从气象学角度分析,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容易形成大雾,若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区,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而转晴。

22、冬至日宜下雨。俗话云:“冬至晴,禾谷不登。”

23、    了解谚语,学习气象知识,帮助我们预知天气,做好防护,方便我们出行。大家一起来学习吧,谢谢大家。

24、崇明劳动群众创造的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天气谚语,经世代相传,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家乡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2006年“天气谚语及其应用”被公布为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卫堂老师被确定为代表性传承人,《解放日报》《东方城乡报》和崇明电视台等多次报道了他的事迹。那么,在气象科学发达的今天,它还有什么价值呢?笔者认为,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5、俗话讲:“三月棉胎抾起担。”意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后,气温已经回升,但要提防“倒春寒”,棉胎(被)还不到完全收起的时候。又有民谚讲:“清明谷雨肚,颳死老牛牯。”讲的就是“清明”至“谷雨”期间,可能出现“倒春寒”天气。“倒春寒”对农作物的破坏是很严重的,所以俗话讲:“稻怕清明风。”

26、俗话讲,“春寒则雨”,意为冬末初春时节,冷空气一来,总会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又有民谚讲:“日溢夜溢鸡啼溢雨十二日。”《民国文昌县志》则曰:“日间有雨只一日,夜间有雨日历鸡鸣有雨十二日。”意为如果在白天开始降温下雨,过了一天便放晴;如果是夜间开始降温下雨,则这种天气会持续七天;而如果是在夜间鸡鸣时分(凌辰3时前后)开始降温下雨,则这种天气会持续十二天才会放晴。这样的天气总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27、处暑日忌下雨,民谚曰:“处暑下雨,有禾无米。”

28、STEM小小气象站:模拟温室效应的多功能私人天文台,引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9、讲到“风”,自然离不开“风台”(热带风暴、台风)的话题。因为文昌是个多“风台”地区,进入夏秋季节,尤其进入秋季之后,常有“风台”前来光顾。因此,县志中称文昌是“风台路”(“台风走廊”)。

30、天气谚语还比较注意运用修辞,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以增强记忆力和传播力,同时也体现出其文学上的审美价值。尤其是以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出的天气谚语,更是让人拍案叫绝。用夸张手法表达的如“四月九大风吼,鲤鱼游到灶门口”(形容潮水大)、“星星眨眼,吹断旗杆(形容风大)”、“四九中心腊,河里冻煞老绵鸭”(形容天冷)、“雾里见日头,晒破大石头”(形容天热)。用比喻手法比表达的如“春天好比孩儿脸,一日之间变三变”(比喻天气多变)、“十月田鸡叫,叫声赛砒霜”(比喻天旱对麦子出苗的影响)、“十七快手婆娘杀只鸡”(比喻月亮出来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比喻天气不正常)、“腊雪花稻好,春雪不值钱”(比喻春雪对农作物没有好处)。天气谚语中有用拟人手法表达的,非常形象生动,如“东北风,雨太公”、“雷公先唱歌,有雨也勿多”、“太阳笑,淋破庙”、“曲鳝唱山歌,有雨落勿大”等。

31、“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意思是热雷雨,这种雨的特征是雷雨范围小,常常是先雷后雨,持续时间短,下了就停,雨量小。

32、从科学的角度讲,谚语和俗话来自生产生活实践,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各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但并不能保证“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不能将之当成铁打不移的“金科玉律”。

33、这一句谚语说的是如果在中秋节的时候,如果说天空被云雾给遮住或是下雨、阴天这样的,从而无法看到中秋的月亮,那么在来年正月十五的这一天就很有可能会是下雪或者是阴天的天气。按农历整整计算了5个月的时间,便可以算作是为一个长期的天气预报,与此同时以历史数据来看其准确度还是比较高的,真的不禁让人拍手叫绝啊!

34、气象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本文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谚语从科学的角度予以解释说明,但当时的人们受技术水平、交通通信能力的限制,这些谚语只是适用于某个地区特定时间。

35、缸穿裙,大雨淋;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少见。

36、用气象谚语预报天气气候有较好的效果是因为:

37、“鱼鳞斑”,是指气象学上的透光高积云。一般在四千米的高空出现,是由许多灰白色的小云块,有规律的排列而成。各个云块互相分离,又互相并合,在云块的空隙,可以看见蓝天;云层较厚的地方,也能显示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整个云层比较薄,中心稍厚,看上去中心灰暗,边缘较薄而明亮。一明一暗宛如鱼鳞。云块排列整齐,又象屋顶上的瓦片,群众叫它“鱼鳞斑”或“瓦块云”。

38、正月元旦喜晴,俗话云:“冬湿年干,禾米满仓。”又云:“雨雪纷纷是旱年。”

39、雾紧靠山顶往上飘、烟往上飘时晴天,横散时下雨。

40、  古人归纳总结出许多观天象识天气的谚语。下列与天气变化无关的谚语是(  )

41、说明农作物与天气的关系,这方面的天气谚语描述了天气与农作物生长的密切关系,促使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注意农作物的种植和有关灾害的预防。如“四月初一天漏,种花不及种豆”、“正月半夜风飕飕,蚕豆油菜要歉收”、“六月里三个阵(雷),白米吃来剩”、“四月初一见晴天,高低田里好种田”、“夏至西北风,黄花要变脓”、“四月十四雨绵绵,今年花地收成歉”等。

42、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的次日开始,向后数九个九天,天气就由冬至的寒之至转为“春深日暖”了。“数九”的第一个九天叫“一九”,

43、对于这句谚语小农相信很多的朋友都有听说过,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也都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并且其准确度还蛮高,而这其实是因为动物们对其自然现象的变化有预知的本领。蚂蚁搬家,其实是因为蚂蚁为了不让水把洞穴淹没所以才搬泥土来堵住洞口;蛇过道,在即将要下雨的时候,因为蛇为了要赶快回到自己的洞穴,所以就不得不横穿马路;燕子低飞,因为快要下雨时因为空气湿度大很多的昆虫无法飞的很高,从而燕子飞的很低是为了捕食昆虫;鱼儿跳,这是因为快要下雨时空气压力会较大,导致鱼儿无法获得更好的氧气,从而跃出水面呼吸。

44、“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意思是在久晴的气候下,不刮东风就不会下雨;在久雨的天气里,不刮西风就不会天晴。

45、俗话讲,“风大雨下”。很多时候,风和雨都是相伴而行的。上面讲了气温和雨水,那就不能不讲到“风”。

46、解释:晕是日、月光穿过由冰晶结成的卷层云时,光线发生反射或折射而形成的光环。卷层云多产生在低气压前方。

47、中国悠久的文化积淀体现在许多气象谚语中。中国气象谚语体现了中国的辩证的哲学思想与科学思维。

48、“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指日光或者月光经过空气中冰晶折射或者反射而形成的。当空中出现日晕或者月晕的时候说明空中有卷积云或者卷层云,这种云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由于预冷凝固,形成了六菱形的冰晶,当日光或者月光通过这种云的时候就会出现晕,一般天空中出现晕时本地离这层云有七百公里,按每小时五十公里移速来估算,一般在晕出现后十几个小时风雨才会到来,这便是“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道理。但并不是每次出现晕以后必定刮风下雨,还要根据云的发展情况去分析。一般出现月晕时,下雨的可能性比出现日晕时少,而多是刮风天气。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气象谚语教学设计(精选47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