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精选37句)

2023-09-09 10:06:37

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1、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民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如胡适、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曾是杜威的学生。

2、杜威具有世界性影响,其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进程发挥巨大作用,对日本中国土耳其苏联墨西哥等国有直接影响。(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3、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4、这为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杜威的教育思想正是这一时期科学探索精神广泛影响的产物。另一方面,19世纪后期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也形成了与以往哲学不同的特点。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强调行动和鼓励探究的哲学。(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5、教育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观点是内发论和外铄论的超越和突破。

6、(2)“儿童中心”的教育观: 解决儿童发展的被动问题。

7、   (3)民主社会的教育重视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重视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

8、  杜威从其生物化本能论的心理学出发,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使儿童的本能生长。

9、    杜威倡导的教学方法立足点是应根据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强调应该“从做中学”。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教学就是通过儿童的社会活动,从而实现科目主题里的成人经验内化到儿童自身经验之中,达到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劳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既是儿童本能生长要素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也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10、由此,他提出了“教育及生活”,主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要求学校把教育和儿童眼前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11、杜威在1919年访问中国,2年多时间留下《杜威五大演讲》以及许多著作和论文,引发对当下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12、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19世纪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13、这是杜威以前的一些中国学生胡适、蒋梦麟等人努力的结果。胡适在他的“自传”中曾这样回忆道:“当蒋梦麟和我这一群杜威的学生听说他在日本讲学时,我们商请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江苏教育会和……尚志学会筹集基金邀请杜威来华讲学,并负担全部费用。”

14、唯心主义的倾向。唯心主义倾向在杜威的著作中多有表现:一方面,对宗教信仰和道德践行的关系认识上,杜威曾断言,“能信仰上帝自然能实行道德”,认为人人都有宗教感情,都应该信仰宗教。信仰上帝真的就可以践行道德了吗?果真如此的话,全民信教的某些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又该如何解释?可见宗教信仰并不是践行道德的充分条件,毕竟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是任何单一条件的满足就可以实现的。另一方面,在谈到道德教育的心理学方面时,杜威也曾指出,“一切品行从根本上和实质上说都源自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冲动。”而目前为止在心理学上对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到还存在争论,但比较肯定的是,这种忽视或者干脆否定外界、客观因素作用的观点是主观唯心的。 

15、(多选)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

16、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17、⑤思维与教学。壮威提出了“如何思维”的命题。强调成功的教学应该能够唤起儿童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反思性思维。反思性思维的过程分5个阶段(史称思维五步),教学过程也可相应地分5个阶段(史称教学五步)。

18、“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是杜威的基本教育观点之一。他指出:“生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

19、  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弊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响亮口号。他分析说,在传统教育中“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高兴的任何地方,惟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他提出书本、教师应是为儿童服务的。主张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

20、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外教育简史》、《文化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历史与比较》、《外国学前教育史》、《教育史研究:寻求一种更好的解释》、《欧美儿童研究运动:历史、比较及影响》等。

21、 除了游戏以外,杜威还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来组织其他活动课成,如折纸、照料植物、讲故事、唱歌、戏剧表演、制作玩具等。

22、    制作建造,让我们的宝贝,喜欢动手,爱思考。

23、    基于阅读和个人理解,形成了一个文献综合的摘录和综述:

24、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将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将学校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脱离问题。

25、天然环境、社会环境与人生之关系(在福州青年会的讲演)

26、   杜威主张,“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就是杜威倡导的“新教育”(或“进步教育”),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27、 杜威提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内容主要就是游戏活动。关于游戏的内容,为儿童安排的游戏应当符合儿童的本能和兴趣需要,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安排。

28、讲座时间:2020年12月16日14:30-16:30

29、杜威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毛泽东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30、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31、在中国访问和讲演时,杜威与一些中国学者和知识分子交往密切,美国塞顿·霍尔大学教授培里在《杜威对中国的影响》一文中曾指出:“在访问中国期间,杜威自己同中国知识分子之间在学术思想上的交往程度确实是令人惊讶的。”这里培里所提及的那些“中国知识分子”,主要有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时的学生胡适、陶行知、陈鹤琴等。

32、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33、1967年,大约在杜威访问中国46年后,曾参加过杜威的中国之行的露西·杜威也回忆说:

34、有助于教育生活化。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要将教学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学生的现实体验来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生活化或者说教育生活化的效果。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学生对抽象理论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只有不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借助学生大量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的认知水平。

35、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36、美国教育会之组织及其影响于社会(在福建省教育会的讲演)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小学生三句半剧本(精选22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