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最经典的五大金句(精选73句)

2023-05-01 11:03:11

中庸最经典的五大金句

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出自《中庸》。意思是:诚信是天道的本来原则,而要做到诚信,这也是人世间本来的原则。

2、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开篇的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也是真正之修身的三个主要过程。(中庸最经典的五大金句)。

3、孔子认为中庸之中既非“过”,也非“不及”,却不能离开“过”与“不及”而独立存在。如果能将“进取”与“有所不为”两个好的方面有机结合,便能达到既“进取”又能“有所不为”的中庸境界。而墨家的思想观念却与之相反。“欲正权利,恶正权害”、“两而无端”、“正而不可摇”(“欲”之“正”是“利”;“恶”之“正”是“害”)。他们认为一个质有两方面,但在一个过程中的质只有一方面是主要的、相对安定的,因此必须要有所偏。

4、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无论我们是哪一种性格,都难以塑造丰满而亮眼的自我,一味自谦不免锋芒尽失,肆意张扬又显虚张声势,只有以中庸之道加以调和,以“我”为主,才能真正成为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5、(译文)君子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

6、   在《论语•子张篇》中,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讲的就是学要广博,志要专注,问要切实,思不虚远。因为,学不广博,就会变得狭隘;志不专注,精神将涣散;问不切实,则泛问空谈而不切实际;思不近取,论证就会失据。程子曰:“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切问近思在己者,则仁在其中矣”,“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远思,则劳而无功。”这是《论语》里给我们指出来的治学之道的四个方面。

7、“四书五经”的开篇,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提出的都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命题,提供的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最高依止,乃真正的精华所在。

8、(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出自《中庸》。辟:通“譬”。迩:近。意思是:君子的中庸之道,就像是走路,一定要从近的地方开始;又像是登山,要从低的地方开始。

9、“明明德”,张扬内心的光明品性。“人之初,性本善”,人心本来光明。守住或回到这种光明,是修身的真正开始。

10、“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第一章)

11、中庸之中起源于“允执阙中”,这里的“中”释为一种政治上的公平。孔子以之为为政的物种美好德行:“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食,泰而不骄,威而不猛。”④如果作为度量来看,则中庸之“中”可理解为中点、中心之意。若以性与道论,则只能将其理解为至善之意,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极致境界,而不是不前不后、不左不右的“乡愿”。

12、(案语):本条经典金句出自于《中庸》。君子所坚守的道,是在日常中体现的,虽然体现在日常中,但是往往人们察觉不到,因为君子之道是很精微的。所谓“费”,即日常所用。因为是日常所用,所以也是形容“道”的广大;因为隐不易察,所以也形容“道”的精微。《礼记·系辞上》中也有:“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同样的意思在《黄帝阴符经》表述为:“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这句话说得挺好的,人们都知道去教堂拜上帝,去寺庙拜佛,去道观拜神仙,这就是“人知其神而神”,人人都知道所拜的是“神”,但是人们却不知道自己这些日常所用而没有拜的其实也都是神,即“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常中的事物,无不蕴含着至道。《道德经》里讲:“道隐无名”,至道的隐藏的,甚至都没有名称来称呼它。《道德经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我们来翻译一下:上等根器的人听到了道,就去努力奉行;中等根器的人听到了道,是将信将疑的,不确定道是否存在;下等根器的人听到了道,就哈哈大笑,很是嘲笑。如果不被下等根器的人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为“君子之道费而隐”)。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看不到洁白;最方正的东西,反而看不到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是听不见的;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它的存在。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13、解释《春秋》的“三传”,只有《公羊传》对这句话有解释。就是在这段解释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对中国历史极为重要的概念——“大一统”。

14、诚,天赋的本然之理,贯穿在万物的始终,没有诚,就没有万物了。所以君子把诚奉为最宝贵的东西。至诚的人,并非自己取得成就就算完事,还要及于万物,行与他人。成己的人,毫无私意,这是仁;成物的人,随物施教,这是知。无性的仁德,体用一致,符合外内一致的规律,所以随时实行,没有不适宜的了。

15、==============================

16、天命之谓性。人在天地之间,天地和人相贯通,相连接。人有人心,有天心,有生命,有性命,你能感受感悟到天地的那个心,称之为性。

17、道德的贫困比知识的贫乏更为可怕,读懂一本品性良知的“无字之书”比汲取“有字之书”中的知识更为困难。

18、(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中庸》。致:达到。中和:不偏不倚。意思是:如果达到理想境界中的不偏不倚,中和状态,那么天地间的位置就会安排的很恰当,世上的万物就会顺利地生长发育了。

19、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中庸第二十章》。

20、(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出自《中庸》。意思是: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就算是远避人世而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

21、人性皆由天命所下贯,而人性皆显于“仁”。《中庸》的“五达道”、“三达德”皆是仁之一端,可见“仁”之大用。因此,要通过践行“仁”,才能是人回归其本性。要践仁,“慎独”的功夫必不可少。正如《中庸》所说:

22、“通”就不局限、不迂腐,就能培养格局、眼界、心胸。傅雷鉴赏艺术作品,往往是先从这个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入手,再分析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最后体会作品的内涵和意境。

23、编者按:传播祖先经典是我们的责任。(经典金句)里的这些句子,是上千年以来,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那些人们反复读过的;是两千多年以来,我们的列祖列宗们反复读过的。何为“道”?前人反复走过的路,就是道。所谓不离道,沿着道走,就是这个意思。

24、   《论语》里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和《中庸》里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都是治学之道,但是在《中庸》里,把治学之道与至诚之道连接在一起,与追求真理连在一起。

25、挫折和苦闷,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傅雷认为,需要区分“小我”的苦闷和“大我”的苦闷。总的来说,“小我”的苦闷是狭隘的、对自己有害的,不容易解脱的,而“大我”的苦闷是有可能有益的。什么叫“小我”的苦闷呢?就是从一己之私出发的苦闷。这种苦闷是最伤人的,害人害己。那什么是“大我”的苦闷呢?就是从社会、从人类福利出发而产生的苦闷,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正义、善良的。所以即使苦闷,也不会有害处,反而可能会激发自己做出一些真正的贡献。

26、(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出自《中庸》。意思是:在上位的领导者不骄傲的话,下面的人就不会悖逆。

27、作为上古历史文献,《尚书》开篇所说就是尧舜禅让之事。这是一个伟大的寓言,隐喻着中国政治的最高理想——圣王政治。

28、(译文)有的人天生就知道这些道理,有的人通过后天学习知道了这些道理,有的人则是遇到困惑之后,经过磨难才知道了这些道理,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最终了解这些道理的结果是一样的。

29、傅雷认为,艺术表现最看重的是“化”。因为化,所以能忘记自我,与艺术作品合与观众或听众合一。

30、《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庸常”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为“中”,‘发而皆中节’为“和”。其主旨在于修养德性。

31、“亲民”通“新民”,意为不断改故向新、自我求新,在修身就是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是“明明德”的方式。人要通过更新自我、刷新成就,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32、本博信息有原创,也有的来源于网络收集,只做学习借鉴使用,不做其他用途,如你觉得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点评仅代表个人观点,据此买卖后果自负!

33、怎样才能做到“化”呢?首先,千万不能做艺术工匠。如果过于注重技巧,忽略了艺术性,就很容易造成表达方式的机械和僵硬,就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4、(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3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6、“中庸”之“中”是事物的两方面――过与不及

37、(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出自《中庸》。事亲:孝敬父母。意思是:所以君子不可以不进行自身修养,想把自身修养好,就必须孝敬父母。

38、“与天地参矣”与“唯天下至诚为能也”――《中庸》物与人的整体性思想

39、傅雷反复强调,先做人,后做艺术家。这个做人,可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世俗意义上的做人,而是要做人格卓越、精神上有所升华的人。

40、《诗经》开篇便是《关雎》,写的是男女之情,充满了真挚和纯粹。真挚和纯粹则正是整部《诗经》最重要和珍贵的东西,无论所写所唱的是何种情愫。所以《论语》中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1、傅雷认为,古往今来的艺术家大多不会生活,这不是他们的光荣,而是他们的失败。不要看不起生活的琐碎,生活的琐碎内容就是生活艺术的全部内容。

42、(案语):本条经典金句出自于《礼记·中庸》: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意思是,君子奉行中庸,小人违反中庸。君子奉行中庸,是时时刻刻按照中庸之道去做,而小人违反中庸,是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什么是“中庸”呢?“庸”即“用”,“中”即不偏不倚,考虑全面。只有关照到通盘整体,才能保证任何时候都“居中”,例如,如果无穷大的平面(即将一切应该考虑的因素都考虑全,不遗漏)来讲,无论你站在什么位置都是“中”,所以“中”的前提的“全”。《中庸》开篇就讲:“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作为君子,所担心的是不能看周全,不能听周全,君子谨慎于专而不周。有很多人把《中庸》里的“君子慎其独也”理解为“君子谨慎于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可能不准确,将“独”解释为“专而不周”更符合“中庸”本义所想要讲的,“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对于独断专行是很警惕的”(言外之意就是要“兼听则明,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另外,“独”在经典里也确实有作为“专”的例子,《易·晋·象传》“独行正也”,孔颖达疏曰:“独,犹专也。”《庄子·人间世》“其行独”,陆德明释文引崔云:“独,自专也。”可见,“独”与“兼”、“全”有反义,可以成为一对待。

43、(经典金句5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比如登高必自卑。

44、“修道之谓教”。上天赋给人善良的本性,顺此发展,择善而秉持,在实际生活中修养及印证,将一切蔽障完全除尽,恢复本来的光明正大,这就叫做“教”。

45、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高潮也有低谷,只有庸庸碌碌的人才会没有波澜,生活像死水一样。只要高峰时不过分亢奋,低谷时不过分颓废,追求一个相对的平衡,就是比较好的状态了。

46、(案语):儒家非常重视治学,《论语》里提出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四个方面的治学方法;本条经典金句是《中庸》给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方面的治学方法。

47、“经典金句”印章为专属印章,有版权,他人请勿使用。

48、 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心灵纯洁得像明镜一样,才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才能有动人的艺术表现。

49、第对待传统文化要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孔子的中庸思想源于古老的几千年前,经过无数锤炼、发展和丰富,具有了十分厚重的内涵。毛泽东身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引领者,站在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唯物辩证分析法这把利器,打破了传统文化道德层面局限性的这堵围墙,运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进行了生动的创新。

50、(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出自《中庸》。意思是:“中”是天下正确的道理,“庸”是天下的永恒真理。

51、凡是有血气的人,没有不尊敬亲近他的。所以说他是可以与天匹配的。

52、《庄子》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思无邪”正是那种精诚之至,所以才那样动人。很多人以为这是艺术的,其实更是哲学的,因为它为我们指出了那个最核心的东西——诚。诚于自己,就是纯粹;诚于他人,就是真挚。自诚诚他,就是直道而行的真人。

53、(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出自《中庸》。陵:通“凌”,欺凌。意思是:在上级的人不欺负自己的下级,在下级的人不去巴结上级。

54、中庸之道的“发乎情,止于礼”也是很好的例子,人都有自己的兽性和动物本能,见到美女都想得到,但是又有礼数限制,让你做出合理的举动。不会让你遇到姑娘就疯狂追逐,把姑娘给吓跑,让别人以为你是神经病,而中庸之道就是徐徐图之,有礼数有章法的追求对方,更加容易成功。

55、自我真诚,可以称之为天性。自我明达而真诚,称之为教化。真诚就会变得明达,而明达也可以变得真诚。

56、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以及治国之道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

57、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从不停留,面对流逝的时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转而追求生命的厚度。

58、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回到源头去寻找,注定要回到先贤所安立的起点,重新抉择。

59、(译文)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60、傅雷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公式: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艺术表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先具备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领悟不同的艺术境界,然后才是好的艺术表现力。

61、君子得此大道与四德,元、亨、利、贞便正是人生成功的四个阶段——合于善,是最好的开始;集合美,路就亨通;讲究义,就能得利;保持这些,事业就能稳固。

62、(译文)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63、(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出自《中庸》。均:平定治理。蹈:踩。意思是:天下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好的,官位和丰厚的俸禄是可以辞去的,刀刃是可以用脚去踩的,但要完全做到中庸的境界,是非常困难的。

6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65、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有所舍才能有所得”,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亦如此。我们不能执一面之词,也不能将错就错,糊里糊涂全都笼统接受。而是应该要有批判继承的科学精神,去其糟粕,继承那些对我们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因素。

66、“明明德”是内心源点,“亲民”是努力过程,“止于至善”是方向的灯塔。这是唯一的光明正道,而走在这条路上,本身就是一种圆满。

67、《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础和终极,而乾卦居于开始。之所以如此,其中的分量,开篇四个字,已足以说明。

68、 最好的艺术,是既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又能让人体会到理性的节制。感情与理性平衡之所以美,是因为这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学,也是最精妙的生活艺术。

69、傅雷认为,当然不应该做吝啬鬼、守财奴,过分无度地追求物质,被金钱奴役,但是艺术家要想保持人格上的独立,只有建立切实的经济保障才有可能。所以,瞧不起金钱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因为不重视金钱而不会处理,最终吃了金钱的亏,成为物质的奴隶。重视理财,做好计划,总结一套预算决算的方法,这是为了不吃物质的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处理好生活上的细节,都是为了更完美地享受人生。

70、第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准则。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余年的形成、发展、积淀,在如此宏大深邃的文化体系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如何实现“舍”与“得”便成为了中华文明兴衰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实践中才能出真知。

71、(仁者,人也)出自《中庸》。意思是:仁爱就是爱人民。

72、(经典金句5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不讲诚信的人经典句子(精选81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