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三百首(精选13句)

2023-09-16 09:01:18

中国古诗词三百首

1、1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高适《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3、上引两条材料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君子”修齐治平之道,原是一个永远没有止境的终极理想。不仅如此,最终之所以得出“尧舜其犹病诸”这一批判性话语的内在根据,亦即儒家“仁”学与“君子”人格的内在价值规定,恰恰是一种可称之为终极民生主义的价值观。如果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看作是“仁”的理想境界,那尧舜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也就是说,尧舜仍然处在“仁之方”的发展道路上。求其言外之意,是在说“圣”作为君子人格理想的完美实现,作为儒家仁政理想的完美实现,永远存活在人类的理想之中。若要以这种完美理想为标准来衡量现实中的人格典型,即使杰出如尧舜,也是有缺陷的。而尤其重要的是,被孔子确认为“必也圣乎”,从而已经高于传说中的“三代盛世”的标志人物尧舜,其治国成就的社会文明内涵,其实就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民众福祉之追求。不仅如此,同样是批评尧舜,“博施济众”的出发点,和“修己以安百姓”的出发点,显然是有区别的,如果说前者体现了物质上的民生主义,那后者就体现出精神上的民生主义。为什么这样说呢?关键在于“修己以敬”的那个“敬”字!朱熹曾说:“盖圣贤之学,彻头彻尾只是一个敬字。”“是以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有现代学者指出,“畏”是“敬”的极度形态,儒学伦理因此而具有某种形而上的深沉宗教意味。通俗地讲,君子自我修养之际,仿佛与孔子“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所说的“天命”“圣人”同在,于是就会心存敬畏而庄敬自重,就会心怀虔诚而自尊自信。进一步到“修己以安人”,也就是进入人们常说的“推己及人”的人际关系层面,除了彼此共同的敬畏之心的自然沟通之外,必然还有彼此之间“美人之美”“自尊尊人”的精神内容。循此以进,最后抵达“修己以安百姓”之际的“主敬”境界,“修己以安人”的一般性人际关系,值此而转化为“修己以安百姓”的社会政治关系,和“修己安人”比起来,“修己以安百姓”既是在讲社会上下关系,也是在讲帝王君主与百姓大众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去领会,“尧舜其犹病诸”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没有真正实现上下之间的相互敬重,换言之,孔子值此而提出了敬畏百姓和百姓尊严的问题。综上所述,孔门师生“问仁”与“问君子”之际的人格理想阐释,不仅指明了永远的民生政治主题,而且阐明了鲜明的人本主义价值观。

4、《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77家诗中,以杜甫诗最多,有38首,其次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6、“诗三百”精神的发掘与传承——序《中国名诗三百首》韩经太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8、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9、《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0、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

1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

12、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代:岑参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中秋的诗词大全(精选13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