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精选22句)

2023-10-08 10:23:12

抱薪救火

1、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2、最失败的家庭教育,是有一个包办一切的妈,加上一个啥都不管的爹

3、(2)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对症下药: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抱薪救火)。

5、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劝魏王向秦王割地求和。

6、(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

7、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8、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9、一位班主任给家长的25个建议,刷爆朋友圈!转给家长!

10、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中国精神”系列图书《小英雄杜伏威》中的《抱薪救火不可取》这个历史小故事。

11、股市都已崩盘了,分析师还在劝投资人继续加码,岂不是在抱薪救火?

12、如果你喜欢《嘟嘟的睡前故事》就把这个故事转发到你的朋友圈,你的支持是大龙坚持的源动力。

13、孩子一回家就让他去写作业?大错特错!父母必读!

14、这则成语是说,如果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会使灾祸扩大。 

15、(出处)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6、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安釐王只顾眼前的太平,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听苏代的话,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抱薪救火的意思及故事2(注音)bàoxīnjiùhuǒ

17、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18、亲爱的伙伴,当你走在一个陌生或熟悉的城市,踏在一片历经风雨的土地上,是不是有穿越时空的冲动,很想去穿越历史去了解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出现过的人物?

19、《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20、(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21、释义: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珍惜时间演讲稿300字左右(精选44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