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全文(精选54句)

2023-11-18 10:08:23

论语学而篇全文

1、要爱护百姓,执政者被称为父母官,这不仅是百姓的期望,也是百姓的要求。爱民是执政者永不过期的准则。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论语学而篇全文)。

3、有yǒu 子zǐ 曰yuē :其qí 为wéi 人rén 也yě 孝xiào 悌tì ,而ér 好hào犯fàn 上shàng 者zhě ,鲜xiǎn 矣yǐ ;

4、1•7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  本章讲了三件事情,学习与方法;交友之道;处事之道。

6、御手俑 秦 高190厘米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出土

7、(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8、(译文)孔子说:“他父亲还活着时,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动;如果他对父亲的合理之处长期坚持,可以说是做到了孝。”

9、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0、(译文)孔子说:做人疏狂却不直爽,知识有限却不谨厚,才能不足却不信实,这样的人,我也不知该如何说才好了。(论语学而篇全文)。

11、(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12、(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3、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4、其中有字句完全相同的,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一章,先见于《学而篇第一》,又重出于《阳货篇第十七》;“博学于文”一章,先见于《雍也篇第六》,又重出于《颜渊篇第十二》。又有基本上是重复只是详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只载“主忠信”以下的十四个字;“父在观其志”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字,《里仁篇第四》只载“三年”以下的十二字。还有一个意思,却有各种记载的,如《里仁篇第四》说:“不患莫己知,求可为也。”

15、(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16、子zǐ 曰yuē :父fù 在zài 观guān 其qí 志zhì ,父fù 没mò 观guān 其qí行xíng ;三sān 年nián 无wú 改gǎi 于yú 父fù 之zhī 道dào ,可kě 谓wèi孝xiào 矣yǐ 。

17、(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18、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孔子之教人以学,重在学为人之道。本篇各章,多务本之义,乃学者之先务,故《论语》编者列之全书之首。又以本章列本篇之首,实有深义。学者循此为学,时时反验之于己心,可以自考其学之虚实浅深,而其进不能自已矣。

19、  此另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20、(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21、(译文)有子说:“约定符合义,说出来的话才能去实践、兑现。恭敬要合于礼,这样就能避免耻辱。依靠关系深厚的人,也就可靠了。”

2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3、(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4、(译文)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25、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26、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这句中要重点把握一个字,朋:朋友,不是吃吃喝喝的朋友,而是指志同道合的知已。这一句的意思是,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相聚,共同研究学问,不是很高兴吗?这一句孔子要告诉我们的是学习的乐趣。就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所以我们说真正的朋友是用来学习的,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就是能和你深入交流、互相学习的人,这样的朋友来了,你怎会不高兴。

27、(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28、(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29、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

30、(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1、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 

32、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

3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这样的人他懂得跟人家相处。就算父母亲有过失,他也委婉的劝诫,他不会跟父母亲对冲。所以他这个人出外的时候,他不会去犯上,就算上面的有过失,他也会温婉的劝诫,并且能够维持和谐。乃自于讲究善巧方便。这样的人犯上是很少的,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鲜矣;就是不好犯上,就不会冒犯上面,尤其在家族里面不会冒犯这些长辈,不会冒犯父母。那当然在处理国家的政治上啊,他就不会兴风作乱,尤其是拥有这个政治实权的,不会去搞这个小圈圈,不会去为了利益,组织那些危害国家的利益的团队。甚至在国事如麻的时候懂得调和鼎鼐,懂得解决问题。

34、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6、(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8、孔子弟子中,有子代孔子,以所事孔子事之,称子并不奇怪,子指老师,对儒家学子除了师承之外亦有掌门人之意。除了孔子,有子,曾子,冉子、闵子亦称子,冉子、闵子早逝,故师承的儒家掌门,只能是曾参,故代有子者只剩曾子有可能。颜回,虽然被尊奉,但由于早死,没来得及收徒,不是弟子记载,故不称子,可能是家人所记。原宪,膝雕开,虽然收徒,世称子思子,膝雕子,但论语所记,亦不是弟子记载,故亦不称子,多半是师兄弟偶而提及。

39、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40、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不耻下问)

41、(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42、论语 卫灵公篇第十五 共四十二章x0926

43、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44、(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45、那这章更是有子言论当中最精彩的言论,所以摆在学而篇的第二章。

46、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47、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大处著眼,小处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4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论语讲要》里面说,这可能是古代的成语。君子是追求仁道,他那根本是孝悌。所以《论语讲要》的解法是最好的。各家注解在这一章里面都没有办法解释清楚;雪公老师的讲解、论语讲要的记录写的非常的清楚。上面是讲为仁,做人应该要有的,要有什么呢?要有行仁的胸怀,并且培养行仁的能力。那这要从孝悌开始,所以君子务本,有能力入世利益天下苍生的君子,或者成为大夫,或者成为卿相,或者成为诸侯,或者成为天子的君子要务本,要讲究根本,根本处是孝悌,虽然是大学里面讲的修身是根本,但是修身,要从孝悌开始修身。所以本立是讲孝悌如果能够建立而道生,是仁道就能生。

49、(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50、君 jūn  子zǐ 务wù 本běn ,本běn 立lì 而ér 道dào 生shēng;

51、子罕第九(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52、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53、(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歌词(精选27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