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论(精选74句)

2023-11-24 08:30:10

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论

1、第三个,是“钻”字。钻是“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到里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宝贝。

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3、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第五要解放儿童的时间。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

5、陶行知成长在中国历史动荡的时代,成年后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本想通过学医来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却因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愤而退学。读大学期间,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他认识到教育才是唤醒和改变一个民族未开的根本实践。大学毕业后,陶行知赴美留学,师从杜威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回国后,他积极投身平民教育运动,为贫苦人民和儿童的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

6、其最核心的观点是做学问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育人先育心,如果品德高尚教育即可有教无类。育人育心,与王阳明的“致良知”无异,而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更是不谋而合。

7、   疫情期间,我读了《陶行教育名篇》,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平民教育家,他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特别他的乡村贫民教育践行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调整和改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下面简单说一下自己的体会:(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论)。

8、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9、    如今,我们的教育教学脱离生活和实践越来越远了。孩子们被逼的一心只读“圣贤书”,不管世间有五谷。”至于“知行合一”之类的概念,更是知之甚少。

10、第三要解放小孩子的嘴。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

1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12、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

13、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语文是为了“向前向上的生活,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学习具有生活的内容,运用符合生活的方法”。那么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以后在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密切联系,使得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变得生活化。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现代成分,使书中的间接生活与现实的直接生活沟通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乐意去做。这样使得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个字词不再是无生命的东西了,学生就急于跟它们交朋友,急于去了解它们,认识它们。课堂也不再会成为束缚他们的笼子了,而跟他们的生活贴近了。在这种课中,学生始终是愉快的,他们学习的热情也始终是高涨的。学生也就真的把书读活了,把书读出“味”来了。

14、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其创新的思想犹如一根金钱,打破了人们对于偶像,迷信,教条的陈旧观念,使当时的知识分子们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了出来!

15、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16、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知,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学习理论知识。陶先生强调“亲知”,即从“行”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是“闻知”,从师得来,或从书本得来。

17、第一点是要“站岗位”。各人所负的责任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岗位,各人应该站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守牢自己的岗位,在本岗位上努力,把本岗位的职务做得好,这是尽责任的第一步。

18、在《学做一个人》中,陶行知先生说: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

19、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20、第二点是要“敏捷正确”。粗心大意,是最易弄错弄坏事情的。

21、有人说中国近代史其实就是王阳明心学复兴史,陶行知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心学”崇尚者与实践者,陶行知倾尽30载的时光研究、演说、实践其“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22、对这段话的解释,最让我信服的是我最近看到的一本书的解释。知行合一中的知,不仅仅是知识,不仅仅是知道,甚至不仅仅是认同,更重要的,是表里如真如不二。用玄妙一点的话说:就是意识与潜意识,毫无违逆之处。通常的人,大多做不到控制与统一自己的潜意识,所以才需要种种的修炼手段、静坐方法、修养功夫。

23、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

24、  可能陶行知自己都没想到,终身立志教育的他,在人生最后一百天会如此强烈地介入政治,给后世留下“民主之魂”的称号。

25、陶行知把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博学多识,严谨治学,一切为人民大众教育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留给我们的教育思想需要我们去执行和发展。《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5初闻“爱满天下,知行合一”,还是在大学军训时,懵懵懂懂,只知它是校训,要记。却不知这几个字如随风潜入夜般陪伴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润物细无声般深入我心。

26、回到“心”的思考:交流总结观察的方法、收获和疑问,形成一只“我的蜗牛”。

27、关于教育,关于生活,陶行知的许多真知灼见至今仍值得人们学习、借鉴和思考。

28、他以“四颗糖”处理学生打架事件,讲台喂鸡揭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不能硬塞”,留下许多教育佳话;

29、“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

30、  但对后人而言,他最后的实践正是一种民主教育。

31、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的过程。

32、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先生。朋友的夫人取出一个纸包,里面被拆得乱七八糟的一块手表。她生气地说:“陶先生,这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您说可气不可气!他才七八岁,就敢拆表,将来大了恐怕连房子都敢拆呢!所以我打了他一顿。”

33、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34、1927年3月,陶行知等创建了第一所试验性的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学校。他以乡村教育是“立国之大本”的高瞻远瞩,怀着“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的农人”的崇高感情,来到荒山僻野担任每月薪俸不足100元的乡村师范学校的校长,成为我国农村教育的先驱。但是由于社会条件不成熟,陶行知虽然为此作了巨大的努力,平民教育运动仍然并未获得应有的成功。

35、陶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求知欲,原是有出息的表现。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与其不分青皂地打一顿,不如引导他去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学习爱迪生的母亲,那么理解、宽容孩子,那么善于鼓励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更多的‘爱迪生’们就不会被打跑、赶走了。”

3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37、  1928年8月,晓庄师范改名为晓庄学校,此时的它已有8所中心小学、6所中心幼稚园、3所民众学校、2所民间医院、1所木匠店等。随着晓庄气象日新,周边的乡村都以它为榜样,不断有其他村子里的人过来学习。1930年,江苏省民政厅还将江宁县北固乡“完全划作实验区,归该校指导进行”,以实现“民有、民治、民享之乡村”。

38、陶行知是中国民主同盟早期的杰出领导人和优秀代表,他参与发起成立了中国政团同盟(民盟的前身),在1945年10月召开的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干事长兼民主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抗战胜利后负责民盟总部迁京委员会的工作,并负责筹建民盟南京市支部。曾任民盟重庆支部委员、南京市主委,民盟机关报《民主报》社论委员会委员,并创办了民盟重庆支部的刊物——《民主星期刊》。

39、陶行知先生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却让我联想到两位历史名人:一位自然是王阳明,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就是来自于阳明心学。另一位则是陶渊明,不仅是因为两位是本家,都姓陶,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乡村经历。只不过陶渊明先生是作为隐士,潜居乡村,而陶行知先生则是将现代教育理念在乡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0、每一个懂得如何读书的人,就懂得如何利用所学来增进自己的能力,改善自己生活的方式,并使生活充满意义与乐趣。—赫胥黎

41、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42、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43、  1932年9月,陶行知在上海设立“山海工学团”——取名“山海”,是“因山海关已成为国防第一线以示不忘国耻”;“团”,则是针对“中国社会之一盘散沙的大病”。工学团是一个极为朴素的组织,“将工厂、学校、社会打成一片”,以强调“在劳力上劳心”和“手脑相长”。陶行知说:“四万万人若都能用脑来指挥手,手来变化脑,那么组织起来必能产生惊人的力量了。那时应付日本,一定不难。”为了应付工学团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陶行知又推出了“小先生制”——让十多岁的小孩,担当起先生的责任,从而“小孩教小孩”。“小先生制”首批培养出来的200多名小孩,都能“教哥哥姐姐、教放牛娃、教砍柴伢,为普及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44、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

45、不知道大家对“知行合一”这个词,有什么自己的认识。”知行合止于至善。“什么意思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46、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边学边做,细细体会,定然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示。《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感人肺腑的话语引领我走进了陶行知先生,走进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细细品读文集,崇敬和敬仰之情由然而生,我深深地被先生对教育的这份执着和热爱所感动。

47、“心”的准备。请学生说说自己想要观察蜗牛的什么?准备怎样去观察?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48、    卢梭说,“他们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像马场的马一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像花园里的树木一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这些描述,恰恰就是当今教育现状的写照。

4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50、路在我们的脚下,这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也是我们要修行的。

51、第教学做合一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重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数学的学习活动,情感与态度方面有新的发展的理论,其实与陶先生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建构主义学者也认为,“学习数学”应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现实、有趣、开放和具有探索性的数学教材和学习内容才是学生“做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本课设计成“招考营业员”、“我是小顾客”、“物物交换”、“用物兑币”等几项活动,在招考营业员”的活动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在“我是小顾客”活动中,通过付币、找币巩固了不同单位的人民币之间的互化。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怎样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52、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是一种讲内心“省察克治”的唯心主义道德修养学说。他所谓不曾被私意隔断的知行本体,就是指“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的良知,认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行。他的“致良知”即知行合就是“去恶为善”、“去人欲,存天理”的工夫。他声明:“我今说个知行合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53、到了朋友家里,陶先生见到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树下,聚精会神地看蚂蚁搬家。夫人一见又来了气,正要骂他,陶先生立即劝住了。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开来呢?能告诉我吗?”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里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我错了,不该把手表拆坏,惹妈妈生气。”

54、教育孩子做勇敢的人。歌德说过:“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因此,做一个勇敢的人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我们要教会孩子在错误面前,勇于承认,积累经验;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并且寻找战胜困难的途径,把握做事的具体步骤,最终体验成功的快乐。

55、“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56、  不过,这个被陶行知寄予极高希望的实验,不到3年时间,就被政府查封,宣告终结。

57、“预防疲劳的休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固然不对,但是过分的用功,过分的紧张劳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害。妨害着脑力的贫弱,妨害着体力的匮乏,甚至于大病,不但耽误了学习和工作,而且减损于全生命的期限!所以我在去年早已提出“预防疲劳的休息”问题,希望大家时时提示警觉,预防疲劳。天天能在兴致勃勃中去工作学习,健康必然在愉快中进步了。

58、“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59、我们必须建立“健康堡垒”。要建立健康保垒,必须注意几点:

60、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61、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62、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学好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关注及深思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教会孩子做好以下几点:

63、(语出) 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64、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教学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且须和他们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总而言之,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需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受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富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65、第一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66、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67、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68、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

69、陶先生听了笑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陶先生摇摇头。夫人又接着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陶先生把拆坏的表拿过来,对夫人说:“走,我们上你家去,见见这个小‘爱迪生’。”

70、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71、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壁报前人头攒动,越涌越多。一定有一两篇有水平的创作发表了,同学们边看报,边议论,外围的人向里挤,里面的人不愿让,有人建议:“读一下,读一下吧!”

72、  在赴美留学之前,对陶行知思想影响最大的人物无疑是王阳明。当时思想学术界极为推崇“王学”,以其“知行合一”的思想改造中国人,原名陶文濬的陶行知亦被这一浪潮影响,1911年,改名为“知行”,寄托自己积极入世、改造社会的想法。

73、  1923年8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成立,陶行知开始大力推广——从他写给妹妹陶文渼的信里就可见一斑,“我过几天还要到军队里,工厂里,清节堂里,监狱里,济良所里去推广平民教育”。由于陶行知等人的工作,南京一地就出现了126所平民学校,学生近5000人。日后,陶行知还组织编写《平民千字课》、编辑出版《平民丛书》、《平民周刊》等。此时的陶行知,通过平民教育运动,似乎已经看到当初“以教育促共和”的理想正慢慢实现。他说:“我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我深信平民教育一来,这个四通八达的社会就要来临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雷锋小故事简短100字(精选78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