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精选65句)

2024-01-28 09:26:46

佛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1、科学无法系统解释佛法,而佛法却圆满充填着科学

2、什么叫涅槃,我们中国人太难理解了,甚至你要找见一个恰当的文字翻译它都非常困难。涅槃是梵语的音译,中国找不到翻译的文字,中国人一旦理解涅槃就理解错了,把它理解为涅槃重生,凤凰浴火涅槃重生,这完全搞错了。(佛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3、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4、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5、“儒家,释家,道家”的内容和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呀?(佛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6、你越处在贪的情况下,你越处在贪而不得满足情绪波动之中,你的心绪就越被扰乱,你的思境就越迷茫,你就越陷入头脑昏聩的状态,这叫痴。当然佛教的”痴“,后来用“无明”这个词做更进一步深入的探讨,非常复杂,在这里不再多讲,这叫三毒。他表达的是苦谛的根源和苦谛得以发生的循环膨胀体系。

7、再往下安忍度,我曾经见一个台湾学者跟我说"安忍"这个词不成立,因为忍就是心上加一把刀,怎么能安呢?话说得很有道理,可是佛家讲安忍,忍还要安,换句话说,从忍的状态进入安的状态,使之不称其为忍,叫安忍度,你没有那种受苦难受屈辱的那种抗拒和纠正状态,叫安忍度.比如你走到大街上别人突然朝你脸上吐一口痰,一般人立即大发雷霆,可这才是训练你安忍度的第一步,你笑呵呵的擦掉,你还没有达到安忍度。

8、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9、可见中国人一旦理解佛学思想会把它扭曲到何等严重的程度。涅槃又分为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和无住涅槃等等复杂的概念衍生。因为佛教的表述是在一个复杂的逻辑链上表达,我简单表述它的含义。

10、因缘宿业状态之中,确实没有一个,固有不变的自我真实存在。

11、我先讲”业“,“业“这个字拿梵文翻译过来,(”业“这个字在中国古代甲骨文体系里是指挂古代编钟和石青的那个架子,后来是指一个人在身外所建立的那些功业)中国人把“业“翻译过来,用”业“这个字翻译的很好,业是什么,由身、口、意所派生的外在体系叫业,所以他讲三业。

12、依认知的我,而投射出——我的意识、我的肉体、我的体验、我的感受、我的存在、我的人生、我的世界。

13、至于“中”又是什么,清•刘一明的《周易阐真》同样给出了以下清晰的回答:

14、在讲清楚了“道”的原理,即,我们弄清楚了“天”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万物。易经和道家思想都认为在生成原理上,天和万物是一样的。只是老子说得更清楚和明白而已。这就是老子的“天下母”的思想。他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老子》52章)归结起来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来源。

15、人体与宇宙,皆外生于五行,内合于阴阳,故而道家修行强调:天人合一。

16、请大家注意,佛教所讲的“苦”是一个根本性的阐述,跟我们通常的那个浅薄的快乐绝不相关。我不说哲学话,太难理解,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方便理解。大家想一想古希腊最著名的戏剧是什么?四大悲剧,人类文学作品但凡是高档次作品全是悲剧,为什么?因为人生本身就是悲剧。请你想想,你人生的最终目标是哪里?是坟墓,是死亡,是以悲剧而结束,因此只有悲剧能最深刻的揭示人生的本质,这就是悲剧在艺术上最具有打动力和感动力的原因。

17、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18、贪而不得,于是产生嗔,也就是怒怨之气。大家注意“chen“这个字有两个字,一个是口字边的嗔,指怒而口出恶言,一个是目字边的瞋,意思是怒而瞪圆眼睛。也就是完全坏掉了你的精神情绪系统,由此带来第三层,叫”痴“。

19、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20、而且我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很奇怪,“作业”、“功课”这些原本都是佛教词汇,居然今天变成中小学生搞的那个东西叫作业。我到现在都没有搞明白怎么转到那去的,而给中小学生派那么多的作业真正是作孽。我们由此可以发现,佛教对中国悄无声息的濡染以及在中国大地上佛教思想的变形和扭曲大到何种程度。

21、把“道”天的生成之“始”是很不够的,老子还把“道”归结为天的生成原理。天究竟是怎样生成的?似乎更复杂了。无论在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中这都是基本一致的。东方哲学认为,天是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生成的。西方哲学认为事物都是由“正”“反”的矛盾和统一决定的。易经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老子说:“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其实这是一种思想的两种表述而已。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宇宙,还是我们身边的鸡毛蒜皮都是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形成的。

22、若是没有文章的载体,以及创造这种载体的物质以及人,我们也不会看到这篇文章,若是没有生我们的父母,若是没有你生命中每一个相遇的人,你也不会在此时看到这篇文章,所以这种因缘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极其复杂的因缘聚合关系。

23、这个认识只有四个字,若能悟透这四个字,对整个宇宙人生也就有了从新的认识。

24、所谓三学,戒,定,慧。戒,既然你的世界都是你作业的业障,那么你要想回归世界本真——空境,你就得戒绝红尘生活和红尘信息的影响。

25、所以,我作为非佛教徒,我作为佛教文化的研究者,我在这里声明,我是佛外说佛,法外讲法,这是大家要注意的。

26、依心灵认知,而有了被认知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27、那么,如果说人生本身就是苦难作为第一谛,那么它的下一个逻辑台阶当然就要追问这个苦难的根源,这就是第二谛,叫集圣谛,简称集谛。

28、佛家,唯心主义,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佛教是教育,是教人要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见,超脱轮回,度己度人,成就佛果。佛教的创始人是悉达多,从创立到现在有两千多年。

29、佛家教义的主要思想就是鼓励人们行善,勿恶;忍耐,戒欲;生灵平等……

30、佛家讲六度讲的非常细致,我换成普通语言,即使失去精确性,大家大致听一听,他是一级一级往下讲。

31、从这里可以看到,“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以至于中国文化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规律的概念。比如,大道、正道、邪道、道理等等。意即,符合规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规律的就是邪道。后来封建统治者又把“道”作为自己的化身。认为维护君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道的这一概念,无论在中国哪一学派中,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如果抽去了“道”的思想,中国文化就要散架。

32、佛家的思想精髓:无缘大慈,通体大悲。既出世,也入世。入世,为了挽救众生;出世则是教一切众生,认识生命宇宙的真谛,脱离苦海,到达彼岸。佛家讲的是人与心的关系。

33、下面讲持戒度,我前面一再讲,佛教讲的戒是指戒绝一切文明世俗生活,我们一般人理解的戒是非常少的,五戒、八戒、十戒。这是你做居士时最起码的开戒,要知道佛教上有一戒叫具足戒,居然达二百五十多项戒律,如果你把它做到,你跟外部文明世界完全脱离,就此你也没有达到佛陀所说的持戒度,跟虚像世界隔绝不受其干扰才是定和慧的基础,这叫持戒度。

34、清•刘一明(1734—1821)《周易阐真》有云:“儒曰执中,道曰守中,释曰虚中。中之一字,乃三教圣人之心法,所以修性命而成大道。千经万典,说来说去,只说的这一字。”

35、“从中而始,从中而终。始之终之,无非一气,无非一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土宫中和合四象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四象在外一气流行也。中者,和也、一气也,总是太极也。惟人也,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此阴阳五行之气。”

36、我举一个例子,要进入这样一种叫“非想非非想“的状态。什么叫非想非非想,我们考虑问题是外部给一个信息我们才会动一个意念。戒是要把外部信息戒绝,然后让自己的心完全静下来,这叫非想。但是处在非想状态你就以为是定了吗?还没定,因为你还没有调动自己的心智在没有外部信息干扰的情况下去解悟世界的真谛,因此还得进入非非想的状态,就是不是没有任何想法的状态,这叫非想非非想。我这种表述请大家听听,“定”这个含义在佛学里所达到的深度。

37、道家的《道德经》指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可以说这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的一神论及创世论不谋而合。神这一观念往往被人们人格化。基督教认为:神既有人格的一面,也更有超人格的一面,神并非有限的人格所能限定,他是无限的。所以,《圣经·约翰福音》指出“道就是神”,可以理解为,它肯定了道家的道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是同一位造物者。上帝(道)是唯一的,不可能在中国有一位,在西方有另一位。基督教认为天使和人的灵魂都不是神,因为神是造物者,而他们是被造者。道家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宗教,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38、觉性眯盹,错移生幻,幻牵眯盹,而生心灵觉知;觉知即妄念。

39、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

40、这当然是我用现代数学语言来表述,这个表述不好,但你也可以这样理解。那么当他讲这个要素的时候,就是追究苦难得以发生的逻辑根源的时候,他分的很细,至少要讲三毒三业。

41、再下来无住涅槃,这个概念是小乘佛教传入中国。大家想,佛教的出发点是“了生死,灭苦悲”,因此它的本源一定是小乘,也就是独善其身的、自我解脱的。但是由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儒家学说主张积极入世,因此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被儒家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改造,进入大乘状态。

42、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在汉武帝时,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43、玄学所探讨的中心问题尽管仍可归结为天人关系问题,但在形式上,它已经摆脱了两汉经学章句笺注的繁琐破碎;在内容上,则抛弃了经学思潮的“天人感应”的粗俗的目的论之论证。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二者是一致的,他们一改汉代“儒道互黜”的思想格局,主张“儒道兼综”,孔子依然是最高的“圣人”。玄学所提出的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体用、言意、一多、动静、自然与名教等一系列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都是原始儒学和两汉经学所不具备或不重视的,玄学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玄学一开始是从古文经学内部产生的。先是出现了脱出郑玄之学而更尚简要、重义理的刘表、宋衷的“荆州之学”,稍后又崛起专与“郑学”立异的王肃“王学”,后来才转向何晏、王弼的玄学。玄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玄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那是在曹魏的正始年间(240~248),史称“正始之音”。当时出现了何晏、王弼的“贵无论”。何晏作《论语集解》、《道德论》,王弼注《老子》、《周易》,他们“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衍传》);认为“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故恒言其不足”(《三国志·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意即孔子高于老子,孔子口说“名教”,实是“体无”,老子是处于“有”而论“无”。第二阶段:正始之后,随着司马氏集团夺取政权,各士族集团内部的斗争日趋激化,玄学思潮内部也出现了“贵无”与“崇有”、“任自然”与“重名教”等各种争论。出现了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名教不合自然”的“异端”倾向,他们与司马氏集团在政治上不合作,强调“名教”与“自然”对立,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轻视礼法。而乐广、裴{危页}“崇有论”基础上,郭旬以其《庄子》完成把“贵无”和“崇有”、“自然”和“名教”统一起来的任务。郭象提出名教与自然在理论上的一致性,他舍异求同,以“独化论”来解决这对矛盾,认为圣人“虽寄坐万物之上,而未始不逍遥也”(《逍遥游注》);“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大宗师注》)。东晋以后,玄学开始与佛教中般若学合流,逐步变为佛学的附庸。佛学的核心思想?佛家教义的主要思想就是鼓励人们行善,勿恶;忍耐,戒欲;生灵平等。道家的核心思想?“道”究竟是什么呢?归根到底,“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根,人类之始,运动哲理。《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五章》)《管子‘内业》说:“凡道无根无基,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不可受,可得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师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老子和庄子在很多地方都对“道”做了解释,但为什么还是不能被人理解呢?这是因为宇宙生成之初,那时究竟是什么也没有人能够理解。但我们知道它总有一个开始,所以老子就把这个开始称为“道”,所以道是先天地生的。其实“道”的内涵并不是老子开创的。《易经》中“太极”与“道”的概念非常相近。所以我们说道家思想是对易经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道”天的生成之“始”是很不够的,老子还把“道”归结为天的生成原理。天究竟是怎样生成的?似乎更复杂了。无论在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中这都是基本一致的。东方哲学认为,天是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生成的。西方哲学认为事物都是由“正”“反”的矛盾和统一决定的。易经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老子说:“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其实这是一种思想的两种表述而已。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宇宙,还是我们身边的鸡毛蒜皮都是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形成的。

44、通过真理,我们认识了心灵,也就认知了真正的宇宙

45、而佛家讲任何东西,都是在一个非常复杂细腻,甚至缜密的逻辑层次上逐步展开。

46、我们讲课毕竟是对普通大众讲课,所以我转换一下语言,叫人生本身就是苦难。我这样讲根本没有讲到它的深度,我再往下讲一步,叫生命本身就是苦难。这样讲还没讲到它的深度,再往深讲一步,叫存在本身就是苦难。请注意我这三个层次,你才能导出”大空境”这个思想。

47、后面两个:性空。说起有与没有佛教用了一个非常恰当的字,那就是空字。唯有空字可以诠释整个宇宙的一切客观现象。我们说一切现象是有的,但这种有又是非有的,因为有是不能恒常不变的,这一秒因缘聚合下一秒就会因缘散灭。

48、和尚需禁欲,心中只有佛,死后坐化,留舍利,莲花宝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则不是那么严,且更实际,有助人的信念,讲究修炼,最后羽化飞升。

49、大家注意我到现在还没有进入佛教宗旨,我现在只不过是讲了进入佛学思想堂奥的四个逻辑台阶。你只有借由这四个逻辑台阶你才进入佛教思想厅堂的门口和门外,它的高度没有这个逻辑铺垫,我们无法进入正堂,这个部分叫四圣谛。

50、佛教以其悲天悯人的情怀,弃恶杨善的教条,因果轮回的法则还是令人敬佩的,也是佛教的生命力所在对比于伊斯兰和,佛教少了一些野蛮的排他性,多了出世性。佛教更像是一朵娇嫩而精致的莲花。

51、对于一个官场上搞政治的人,世界就是一个权力体系的架构。而对于一个搞经济的人来说,世界就是一个价值体系的建构,一切东西都可以转换为市场价值来兑现和相嵌。而对于像我这样的一个学者来说世界永远是一系列因果逻辑上的概念的组合,因此我们不同人所说的世界一定是不同的。这是大家听我的课特别费劲的原因,大家听哲学课特别费劲的原因,因为它所说的世界和你所感受到的世界全然不同,因此佛陀这个说法成立。

52、所谓身业指你的身体和行为,所谓口业,指你说的每一句话,所谓意业,指你心里的每一个念头。这三个东西稍有动荡,立即就派生出外部你所说的世界体系——业。

53、何为性?性随心现,心灭性空,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

54、仅有佛陀一人能在肉身还存在的情况下达到涅槃境界,叫有余涅槃,仅形容佛陀一人。

55、请注意,佛家真经最核心的思想认为这个世界的实相是“空”。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什么,就是业,是你自己一个行为,一句话,一个意念缔造了你的世界。

56、体验的相续波动,树立起想蕴境界中,对体验牢固不破的认知。

57、一切生灭法皆是佛法,一切众生烦恼心皆是佛心

58、因此它讲“苦”至少讲八苦,每一苦底下还有更多的细讲,在这里只介绍梗概,它的八苦叫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前四个字讲肉体的苦难,后四个字讲精神的苦难。还有一种表述,叫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前四个字讲人体的苦难,后四个字讲身外之物的苦难,所谓“成”,就是你对外做的那件事情看来你做成了,“住”,你暂时维持住它了,紧接着它就会坏掉,随后进入大空。所以它把苦难表述得非常之细致,叫诸漏皆苦。

59、再往下精进度,由此才一步一步进入佛家修佛奥堂,精进度讲的很复杂我在这里不再展开,在字面上理解就行。

60、生命越演化结构越复杂体系越脆弱,因此越高级的物种就需要越多的外部资源来支撑自己的存在,它在人类文明阶段也表达为人类文明程度越高,消耗的资源量和能量就越高,人类的贪欲逐级暴涨,原因是存在难度提高、生存形式越来越艰危,因而不得不进入贪心万丈的竞存依存状态,由此注定了一切生命,乃至越高级的生命苦难越深重,生命维系越艰难的前途。我们今天是站在20世纪把整个自然科学打通才建立了这个基础性理解,可佛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直接申明人生本身就是苦难,并层层下追告诉你这苦难是有一个层次序列。

61、2018年3月新浪微博 |  点击下面文字阅读 

62、”空“是什么概念,”缘”是什么概念,我们在缘起理论里再讲。

63、若能悟透缘起性空,我们就可以不再受一切幻境的诱惑,不做这种幻境里的奴才,只有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才能自由自在的主宰自己的命运,才能不再受生死轮回的束缚。

64、而且佛家表述所有问题是逻辑化表述。这跟中国先秦诸子百家表述问题微言大义、直接宣布真理、不寻求逻辑系统和逻辑证明完全不一样。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简短的家长的话怎么写(精选66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