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极静笃和光同尘(精选53句)

2023-05-22 10:10:46

虚极静笃和光同尘

1、进入“万圣心印书院”后,点击“我的”菜单下的“我的已购”,即可在线学习已购买课程,提升学习效率(如下图演示)

2、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究会回归根本。回归根本称作静,就是所谓的回归其本来自性。

4、德境到虚极、静笃定,宇宙万象自因缘应现,以为天下而观知芸芸皆归根。

5、“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第十五章)(虚极静笃和光同尘)。

6、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这是老子告诉世人求道的方法,何为道,道是客观世界运行规律,是自然的(自然:自己本身就这样)的内在趋动因素。

7、在生活方面,厦门是一个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的城市,在美丽的鹭岛生活会给我们带来很深的幸福感,集美大学在厦门集美区,邻近海滩,周末就可以和同学一起出游吹海风,吃厦门当地特产美食,这有利于我们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学校的生活也十分舒适。疫情期间学校疫情防控措施合理,学校管理人性化,校园氛围轻松自由,校内校外文娱活动较多,为我们课余闲暇时光提供了很多乐趣。

8、知荣守辱,是一种策略。古今中外,凡能成就大事业的,无不是懂得低头、放低身段的人。只有甘于卑微,把自己置于最低点,方能实现质的飞跃。

9、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1、“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第五十六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傅佩荣)这句话老子也重复过,可见他很看重这种与世沉浮的生存姿态。我们说“与世沉浮”只是一般字面意义上的,实际上老子所理解的圣人或者入道的人有道而人不知的,他们的不被知只是世人看不出来罢了。其实,圣人也罢,俗人也罢,“和光同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

12、“致”是动词,是做到、达到的意思,虚是无物,极是极致。“致虚极”,就是要做到空到极点,没有一丝杂念与污染,空明一片,湛然朗朗。

13、我从中静观:不论飞、潜、动、植,万物无不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之规,生生灭灭,循环无己;虽然世上万物,不计其数,但总难脱大化制约。

1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知白守黑让我们明白:人生在世,要懂得圆融变通之道。

15、诚致虚的极处,宁守静的定极,宇宙万物生发运动自然具现,我以天下观其归处。自然中万物的所有,最终都各自归复其一宗根。

16、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私欲开始活动。

17、要永远做野火,要温柔热烈,并且鲜活。——张虚靖

18、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du);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dai)。

19、“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第七十九章)

20、意思为: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21、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22、“归根曰静,是谓复命。”世间万物归根的过程是“由动而静”的过程,一片树叶从幼芽到青绿,最后无法继续生长成为一小片枯黄,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再到生命的结束,都是从生机勃勃到静无声息的过程。这个“归根”的过程看上去是“由动而静”的过程,实际又是一个“由静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孕育着新的形态、新的生命、新的物种,也即老子说的“复命”。一片树叶枯黄了,它可能变成一粒尘埃,再变成地球另一端的一片树叶或者一只蝴蝶的触须或者一个人的指甲……;一个人生命结束了,他(她)可能变成一捧土,然后又变成一棵树或者一块石头或者一头大象或者一泓清泉……。我们说的“死亡”、“消亡”只是一个存在形态的短暂更替、灭失,对于“道”而言,这些都是过程,都是过程中的瞬间,都是整体的一个局部。比如我们一个人出生、死亡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算不了什么,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在宇宙中也算不了什么,这些相对于“道”而言更算不了什么。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把老子讲的“复命”等同于物理学上的“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老子讲的“复命”应该指“道”生育的一切,既包括物质部分,也包括精神部分;既包括我们人类现在已经认知的世界,还包括人类现在未能认知的世界……

23、“实在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实在。”(傅佩荣)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可能还相当普遍的,但未必尽然。“信而美”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老子》名言名句翻译·经典名言欣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4、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25、首先,在学习方面,我们是在大三这个关键的学年进行了访学学习,通过大一大二学年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一些法学思维,初步了解了法律体系的建构,大三学年的学习对我们培养法学思维,形成自己的法律观都十分重要。这一年我在集美大学交流学习了十四门专业课,其中包括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重要课程。在课程安排方面,集美大学和我校较为类似,安排都比较合理,只是存在一些课程学期分布的细微差别。就课程丰富程度而言,我认为我校有一些优势。我校开设了很多形式富有趣味性,内容丰富的课程,例如律师实务,法律诊所等,有利于我们了解实务工作,又不会令同学们产生畏难心理。集美大学此类课程安排较少,选修课多为理论课程,采取了将事务知识渗透到理论课程的学习中,采用多种学习方式丰富课堂,例如采用学生分组分析实际较为综合的案件,练习文书写作,当堂做汇报,当堂辩论的形式,这样同样有利于锻炼大家的文书技能和实务技能。就上课方式来说,集美大学的授课氛围较为轻松,多采取老师授课与学生分享相交叉的方式,学生通过自主性选题讨论,小组汇报的方式拓宽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老师也会查找相关视频资料,文献资料在课堂展示,引导学生思考。课程考察方面,集美大学相较我校,更注重学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对于平时课表现的考察并不明显,并且集美大学在期末考试方式上大多采取了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安排密集导致复习压力较大,时间较难分配,我校考察方式比较多元,更能够从多角度考察学生。

26、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陈鼓应)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很好地说明了“无”的作用。“有”形的那部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无”形的那部分很容易被忽视掉。但如今也许人们对老子的这个比喻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又走到以“无”形来否定“有”形的思路上。要知道,一个碗若没有那陶瓷的部分,便没有碗的概念。因此我们再用“相需为用”来概括这四句话。

27、曾国藩年轻时也曾希望做个一尘不染的清官。可是他报效朝廷的心愿,并未能顺遂。当他赤手空拳创建湘军,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时,换来的却是同僚的非议和嫉妒,咸丰帝也对他满是戒备和猜疑。

28、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低调退让、谦卑自守、忍辱守分,才是最安全无忧的状态,也才是最接近于“道”的状态。

29、“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

3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陈鼓应)老子对这一点很看重,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用肯定的语气又说了一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很明显这些警句都指向一个方向,怎样面对自我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被称为果敢坚定?什么时候才叫刚愎自用?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31、天地有此虚静,故日月星辰,成象于天;水火土石,成体于地。象动于上, 故万物生;体交于天,故万物成。

32、从2007年开始,他在工作之余几乎沉湎于书法。除了与书友雅集,极少参加各种应酬。他把自己封闭在书斋里,读帖,临帖,创作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他认为学习书法这条路是漫长而艰辛的,要有平和的心态,慢慢探索,在不断取舍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他不断作自我否定,每半年清理一次作品,只选三五张作纪念,其余全部浸水,扔进垃圾桶。他说,回头看前面的作品,真是目不忍睹。他2008年入市书协,2009年入省书协,2017年入中书协,其中的甘苦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到。这些年,他在迷茫中反思,不断调整方向。记得他2007年是学米芾的,投市展都入不了,后改攻魏碑,略有成绩,多次入了省展,但国展屡投不中。他认为投稿是检验作品层次最直接的办法,落选说明自己作品有不少问题,要多方面思考,逐步改善。2014年后,他放下魏楷,主攻行草。以《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为突破口,进行笔法字法分析,三年坚持不懈。在创作方面,他把二王手札的意蕴渗入其中,有了自己的心得。后涉及欧阳询、颜真卿、杨凝式及宋四家等,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

3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4、他在北京长期从事建设科技领域工作,熟悉他的人习惯称他为“孙工”、“孙处”;曾师从王一新先生,尊师敬道,但不拘师法,自有面目;19岁参加“中日青少年书法比赛”并获奖,作品被刊登在《北京日报》;著有《孙四海书法集》(1998),《孙四海楷书唐诗》(2001);是方正字库《四海行书》创始人。

35、任继愈说“老子主张要虚心,静观万物发展和变化,他认为万物的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变来变去,又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归根),等于不变,所以叫做静。

3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37、做好自己身旁的事情,普普通通快快乐乐。——张虚靖

38、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①。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②,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③。那万物纷纷芸芸④,各自返回它的本根⑤。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⑥,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⑦,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⑧,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⑨,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⑩。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⑾,公正就能周全⑿,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39、“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是本体,而“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很扼要的概括。

40、“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傅佩荣)很多人觉得《老子》书中有很多智慧,但真的要去读时,一时却未必有切理厌心的感觉。其实,只有读完《老子》后,再返回来观察社会和身边的生活,我们才会真实地感受到老子的深刻。“去甚,去奢,去泰”,就是去掉过分的意义,看上去普通,但若作合适的联系我们就会感觉很有道理。比如我们在生意或者事业很好的时候,我们想进一步发展,计划往往做得很有野心。然而时势是变动的,当下有利的条件不会持续几年甚至一年。所以计划的时候不仅是个展开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控制收缩的过程。

41、今天是新的一年的三月月半——2020年3月22日,

42、一种解释是,“将要收敛的,必先扩张;将要削弱的,必先强盛;将要废弃的,必先兴举;将要取去的,必先给与。这就是几先的征兆。”(陈鼓应)另外一种解释是,“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强化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抬举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这叫做微妙的启明。”(傅佩荣)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把老子的这句话看成是“权谋术”。前者以一种自然的心情静观事态的起落,后者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参与。也许这两个之间的差别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积极的启示……

43、自然造化之规,须在虚静空明的状态下,才能体悟!让我们把精神回归到亘古太虚之始,把意念放逐到宇宙天脐之处,如此一意静守,勿忘勿助……

44、所以虚静之妙,无物不禀,无物不受,无物不有。万物都是出入于阴阳,才能升降造化。成就万物,与万物并作者,皆是此虚静之妙。

45、此章文字当作天道来解,是老子谈“物理变化”。

46、这句话的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陈鼓应)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好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7、经过近十年的精心准备,越国终于一举打败了吴国,勾践也成为了春秋末年政坛上叱诧风云的人物,霸业达到了极盛。

48、即做功夫时,心不易制服,亦不易系住,欲其息诸乱想杂念,入於静定境中,了不可得。於是而可采行此一工法,使心相依於息。相守於息。息行心行,息住心住,息运心运,息止心息。心息相合,则心息一体。玄门有住息法,止息法,住心法,止心法;乃呼吸控制、气脉控制、心理控制、精神控制之要道。迄乎万境皆寂,一念不生,人法两空,能所双泯时,使得见性入道,且自有「一阳来复後,天地尽皆春」之境界。此法初入手时,可与「凡息」相依,进乎中乘,可与「胎息」相依,迄乎上乘,可与「真息」相依。真息乃先天息法,似有息而实无息,似无息而实有息,并使此息与天地之息合,而人心亦自与天地之心合矣。行此法切不可用心去依,而以「似在相依似不依,似不依时又似依」为诀窍。修行人,开始亦可由通行之「数息法」与「听息法」入门,久久纯熟,再求次第深入。

4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1、“白”是清楚、明白,“黑”是糊涂、暗昧。谁都希望自己是个明白人,而不愿意被人看做是糊涂蛋。可是真的就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那是为什么?那其实是洞察一切之后的大智慧,是大智若愚的表现。

5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梦想有哪些职业(精选17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