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为什么投湖(精选84句)

2023-05-24 09:12:57

老舍为什么投湖

1、“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咱们都不在单位,都这岁数了。咱们不会去揪谁,斗谁,红卫兵大概也斗不到咱们头上。过一天,算一日。这太平湖眼下不还挺太平不是?”

2、卷稿取来后,王国维很认真地进行了评定。随后,王国维和研究院办公处的侯厚培共谈下学期招生事,相谈甚久,言下,欲借洋二元,侯给了五元钞票,王国维即出办公室。

3、  有一种解释说,不准保留骨灰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打击死者,也是因为技术上不许可。当时北京大批人被打死以及被打后自杀。在8月18日后,死人数一天比一天上升。根据一份“内部”的统计资料,在老舍被送往火葬场的8月25日,北京有86人被红卫兵打死。第二天,8月26日,被打死的人的数字比前一天增加了百分之高达125人。以后仍然逐日增加。此外,还有一批人象老舍一样,在被打被侮辱后自杀。这样,8月下旬每日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北京的正常死亡人数。大量被打死的人和被打后自杀的人的尸体成批送往火葬场,尸体上既没有标明姓名也没有作过血迹清洗。火葬场的停尸房爆满。焚尸炉超负荷工作。也就是说,大规模的暴力迫害和杀戮造成了分别焚烧尸体和保管骨灰的困难。

4、在自杀前,他为什么没有写下遗书呢?难道他死得心甘情愿,或者自惭形秽,故而不置一词,黯然离世?这显然不可能。他一生写作,笔头很勤,是个多产作家。书写文字,表达想法,是他的职业。在他生前,大概是日日动笔的。他在8月24日早晨离开家的时候,身上带有笔和纸。有人看到他投湖以前在湖边坐了一整天。也就是说,他是有时间也有纸笔可能写下遗书再自杀的。他更不是没有能力表达自己的失望、愤怒或者抗议的人。但是在自杀前,却没有写一个字。那是因为在精神上,他也觉得已经完全走投无路了吗?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个人能做的最为惨烈的事情。使用文字对作家老舍却是一件驾轻就熟的事情。老舍不写遗书而死,在1966年恐怖的8月中,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变成比较于死亡更为不易之事。

5、当然,最让人难过的是,1951年老舍描写这种“斗争会”的时候,他热情满怀,不加思考。他为这样的新的生活形式叫好。这种新形式是新的社会制度的重要结构部件之一。这种“斗争会”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后来都一步一步发展,到了文革时代,更加深入和广泛。文革十年,几乎每一个人不是“斗争”过别人,就是被别人“斗争”过。这种“斗争会”违反法律程序,激发人的非理性,鼓励暴力虐待,是一种对人的迫害。这种形式的发明是一种可怕的发明。不能说文革中出现的千千万万个“斗争会”中有老舍的责任,归根到底,他是受害者。但是,他曾经参与接受、确认和颂扬这一最终害死了他的机制。

6、第二天,在妻子仍然正常去上班后,他缓缓和年仅四岁的孙女道了别,然后来到了湖边。

7、老舍是手握着一卷平素抄录的“毛主席语录”,迈出生命的最后一步的。在他的尸体四周的水面上,漂浮着陪伴他的,就是他手书的“毛主席最高指示”。

8、1965年(老舍死亡的前一年时),他曾作为中国作家代表访问过日本,后来他将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写成了长篇散文《致日本作家的公开信》,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获准发表。这也最终导致了他的焦虑不安。(老舍为什么投湖)。

9、特别是在这道“诏书”中,溥仪所提到王国维临终前的“遗章”,也就是后来罗振玉出示的所谓王国维的“遗折”,更加铁证如山,让人百口莫辩。

10、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一的上台去控诉。控诉到最伤心的时候,台下许多人喊“打”。我,和我旁边的知识分子,也不知不觉地喊出来。“打,为什么不打呢?!”警士拦住去打恶霸的人,我的嘴和几百个嘴一齐喊:“该打!该打!”

11、北京文联的干部得到这个消息后,费了大半天的时间商讨,才决定如何办。他们把舒乙叫去,给他一张公函,上面只有几个字:“我会舒舍予自绝于人民,特此证明。”凭这张纸,舒乙才能去为自己的父亲收尸,处理后事。(老舍为什么投湖)。

12、对于这样紧张的局势和环境,老舍终究是慌了。他一定察觉到了,他无法表达出真正能表达的东西,不管是为了荣誉还是什么,他必须要迎合时代,迎合大众。这也解释了他后来的创作低谷,在老舍生前,最后发表的一部作品居然是快板。

13、在这之前,老舍对新时代创作其实有着极高的热情,也是创作成绩较突出的作家。迎来新时代后,他又一度达到了创作的高峰,不仅有《龙须沟》、《茶馆》等代表作,还写了大量歌颂的文章,可以说是秉承着艺术为政治服务的理念。

14、8月18日大会之后,红卫兵暴力大规模升级。一批教育工作者在学校中被活活打死,而且,红卫兵进入机关和居民住宅,捣毁书籍文物,并且殴打虐待甚至打死和平居民。

15、在这之前,老舍对新时代创作其实有着极高的热情,也是创作成绩较突出的作家。迎来新时代后,他又一度达到了创作的高峰,不仅有《龙须沟》、《茶馆》等代表作,还写了大量歌颂的文章,可以说是秉承着艺术为政治服务的理念。

16、有人说老舍被带到警局后,给他的妻子胡絜青打电话通知家属来接,接到的回复却很冷漠:“太晚没有车,来不了。”最后还是他的儿子想办法将他送回去。

17、1951年,老舍热情满怀地在《新社会就是一座大学校》里描写了一个个“控诉大会”,十五年以后,他遭遇的一切活脱脱就是那一场文庙“斗争会”的翻版。

18、在过去的一年里,社会上每一天,每一小时都有使我兴奋与欢呼的事情发生;我说哪一件好呢?

19、据实录记载:在老舍死亡的前天晚上,黎丁也就是《光明日报》的副刊编辑曾经跟老舍在一起谈论,据他回忆,那时老舍是兴奋的、激动的,而且明确表示出“不能落后”,到底什么不能落后呢?

20、“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21、  读了老舍的这篇文章之后,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笔者倒宁愿设想,老舍投湖前一整天在湖边思想的,不只是最高权力者对他理解与否或者他自己“有问题”与否,而还有别的一些焦虑,比如,为他在15年前写的一篇赞美那种“斗争”方式的一篇短文感到的自责。15年来,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这类“斗争会”,从“斗争”他不认识的人,到“斗争”他的同事和熟人,最后,“斗争”到他自己身上,而且,这一次的“斗争”比从前的更为残暴,逼他选择了死而不是继续被“斗争”下去。在他投湖之前,他应该对这种反法律反人道的逼死了他的“斗争会”有所思考和分析,或许也感到了惭愧,毕竟他不可能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只会在“斗争会”上跟着主持人喊“该打该打”的人,他不该完全失去了理智、良心和道德感。

22、“您还没瞧过《茶馆》哪!太棒了!王利发!‘硬硬朗朗的,我硬硬朗朗的干什么?’我心里这酸呀!”

23、“那两只画眉,‘口’多全!今儿一早起来,我也放了。——开笼放鸟!‘提笼架鸟’,这也是个事儿!”

24、老舍这样一个优秀的作家,骄傲的文人,暂且不论作品真正的好坏,当他说出这样的话时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他的内心应该痛苦又矛盾,而且充满了自我否定。

25、  这29个人被红卫兵“斗争”,首先是因为早在1966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写了文艺界“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d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在这样的理论下,各文艺单位都成了“反d反社会主义的黑线”,绝大多数作家和文艺界领导干部就成为“黑线人物”。对这些人的清除,是对一个群体的清除。军队代表被派往各文艺单位,领导那里的文革运动。

26、  在自杀前,他为什么没有写下遗书呢?难道他死得心甘情愿,或者自惭形秽,故而不置一词,黯然离世?这显然不可能。他一生写作,笔头很勤,是个多产作家。书写文字,表达想法,是他的职业。在他生前,大概是日日动笔的。他在8月24日早晨离开家的时候,身上带有笔和纸。有人看到他投湖以前在湖边坐了一整天。也就是说,他是有时间也有纸笔可能写下遗书再自杀的。他更不是没有能力表达自己的失望、愤怒或者抗议的人。但是在自杀前,却没有写一个字。那是因为在精神上,他也觉得已经完全走投无路了吗?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个人能作的最为惨烈的事情。使用文字对作家老舍却是一件驾轻就熟的事情。老舍不写遗书而死,在1966年恐怖的8月中,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变成比较于死亡更为不易之事。

27、  但是技术性困难显然不可能是主要的原因。对这些被害死的人们的高度蔑视以及进一步迫害他们的恶意,才会有这种不准留骨灰的规定及其实施。在文革当局的逻辑中,他们的生命都可以被用残酷的方式剥夺,对他们的遗体当然也要穷追猛打。在普通人这一边,对他们的被虐死都只有容忍接受了,也没有可能再关心他们的尸体处置。但是要知道,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残酷。在古代,对判处死刑的犯人,也还容许家属收尸筑坟。文革当局的无限权威却一直延伸进了火葬场。文革对个人的迫害一直继续到死后的骨灰。

28、结束在孔庙的批斗,老舍被接回市文联,这里继续上演疯狂的逼供。

29、  在1980年,笔者曾经与象老舍一样遭到毒打的老作家肖军先生两次谈话,听他回忆当时发生的事情。

30、那么老舍的死,难道是性格因素决定的?这只能说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作家的思想确实会体现在作品中,他的情绪也会通过主人公流露,老舍笔下正派又悲情的人物结局大多都是投水。但现实中面对不同的选择和情境时,我们不能从一而论。

31、第二天,老舍离开了家,因为他仍要去机关接受“批斗”。只不过他并没有在机关中出现,而是去了太平湖。那天,红卫兵拎着铜头皮带到他家中没见到人,只是胡絜青似乎的确没有去找,也或许是没有寻到吧。

32、可见老舍心中,有着强烈而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这对老舍来说不只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信仰。当一个人的信仰要去击垮他,是很容易被摧毁的。这的的确确是造成他死亡的原因之一。

33、真相是怎样我们无法还原,但总不该怀疑一位尽职尽责的妻子及母亲。她的冷漠和平静,大概是一种对老舍和许多人遭遇的愤怒、无奈和最后的解脱吧。

34、“这人想死的心是下铁了的。要不,怎么会找到这么个荒凉偏僻的地方来呢?他投湖的时候,神志很清醒,不是迷迷糊糊一头扎下去的。你们看,他的上衣还整整齐齐地搭在椅背上,手杖也好好地靠在一边。咱们掏掏他的兜儿,看看有什么,好知道死者是谁呀。”

35、后来有了为了避免冲突报了警,老舍在离开文联后又被抓去了警局。不过这次他没有受到人身的伤害,因为警察们没空管他。他只是沉默的,独自坐在椅子上,目光呆呆的。这对老舍来说不可谓一次巨大的打击,后来的决绝已经有了预兆。

36、每个镜头都是一幅画!电影摄影的杰作《巴里·伦敦》

37、“新华书店”顾客只看不买,冬夏暖气照明供应,为啥却没破产?

38、萧军说,当他跪在烧书的火堆前,被身后的红卫兵用棍棒和铜头皮带毒打的时候,心中真是愤怒至极。萧军年轻的时候进过军事学校,练过武功。他心里想,如果他动手反抗,凭他的功夫,可以打倒十几个人。但是,他看到老舍先生就跪在旁边,脸色煞白,额头有血流下来。他想,如果他反抗,寡不敌众,他最后会被打死,其他28个“牛鬼蛇神”,包括老舍先生,一定会跟他一道统统被打死在现场。他不应该连累别人。他压下去反抗的冲动,忍受了三个多小时的毒打和折磨。

39、傅光明说,我们只是无限接近事实,却抓不住真相。

40、后来剧作家林斤澜曾回忆,老舍辞世前的几天,在回顾以往时,他曾经说过一些后悔搞文学的话。可这样的话,在一位已经成功的,并且履历丰富的作家口中说出,该是怎样的绝望和焦虑呢?别忘了老舍先生曾说过“文艺是我的生命”。

41、最后,对于一些古籍整理、包含新史料的著作,要校勘错字,以免贻误后人。

42、老舍投湖,因为这个世界已经在肉体上不容他。他已经在前一天遭到了残酷的暴力性的所谓“斗争”;这一天他如果从湖边转去机关,他显然会在那里又遭到毒打,整个北京城的打人风,那时正方兴未艾;他面临的将是漫长的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的虐待和侮辱;甚至在老舍死后,当局连他的骨灰都不准存放。——在老舍之前自杀的人,已经遭受了这样不准留骨灰的待遇。老舍投湖,而且没有写下任何遗言。他无声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43、我们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看轻自己!更没有理由把自己比作“草包”!成功与否不代表一切,活出自我,活出个性便是最美人生!何谓“草包”?去他妈的!

44、如今,老舍自尽的太平湖已经不复存在,湖被填平,建成了北京地铁修理总厂,寻得到旧处,但也不见昔日的湖面。

45、  在当时的体制下,“作家协会”有一批领固定薪金的“专业作家”。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被批判斗争。在北京作家协会,会长老舍“靠边站”了,新成立的“文革委员会”的负责人,除了军代表,还有作家浩然。他的关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在文革中成为“突出阶级斗争”和“塑造高大完美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样板之作。尽管老舍也拥护共产d和社会主义,但是老舍的作品和浩然的作品也确实有相当的不同。文革批判打击了一大批作家,但并不是每个作家都受到同等惩罚。奖谁罚谁的差别,明确显示了文革在文学领域的取向。

46、《四世同堂》里,祁天佑自杀时的情节,与老舍最后的选择何其相像!小说的人物遭际,成了作家自我经历的一种预言。这真是莫大的悲剧。

47、老舍努力跟随新中国发展脚步,但很多时候,面对革命运动题材,他力不从心。

48、对于这样紧张的局势和环境,老舍终究是慌了。他一定察觉到了,他无法表达出真正能表达的东西,不管是为了荣誉还是什么,他必须要迎合时代,迎合大众。这也解释了他后来的创作低谷,在老舍生前,最后发表的一部作品居然是快板。

49、北京有好几个湖,为什么老舍单挑了个城边人稀的太平湖?

50、刘宝利:“老舍您都不知道?瞧过《骆驼祥子》没有?”

51、老舍的晚年颇为凄惨,晚年文ge来临之际,被胡絜青第一个贴大字报举报揭发,老舍投湖之后,胡絜青对老舍言语刻薄,直言要跟他划清界限,这里面既有自保的因素,大约也有对他出轨的仇恨投射。

52、  按照巴金和舒乙的描述来推理,在1966年7月和8月,眼看着文革对一大批人的严重的迫害,眼看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热情支持红卫兵(老舍被打发生在毛泽东接见百万红卫兵并戴上红卫兵袖章五天之后),眼看着他人和自己受到暴力摧残(在老舍被打和自杀之前,已经有一大批人被打甚至被打死),老舍非常看重的就仅仅是“我没有问题”,以及希冀着毛泽东周恩来对他的“理解”吗?他的全部焦虑就限于此?有没有别的?当作家的身体遭到残暴对待的时候,他的精神的关注也已经被文革的巨轮碾压榨干而只剩下他自己“有没有问题”和最高权力者对他的态度?他已经完全接受了文革的这一整套做法和想法,只能在文革的框架里面为自己撇清?他有没有别的关怀和思考?

53、1966年,在老舍生病吐血期间,他本来不应该出现,却始终坚持要去工作,这其中也有不甘落后的思想,于是最后事件成为一个“无物之阵”。

54、为了坚持信仰,他将文学发挥到了极致。在抗战时期,老舍极力主张将文字向实用主义转变,来作为抗战的一种特别“武器”,并且成为了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引领者。他还说过:“不管是谁写的,不管什么题材,只要能看的明白而且有益于抗战,都是应该欢迎的。”

55、文革结束后,老舍得到平反,他的朋友和家人,发表了一批回忆和纪念他的文章。但是他们都没有写到他在1966年8月23日被“斗争”被毒打之后和自杀之前,他对他身受的暴行作了任何评说,也没有写到他对自己在8月23日之前受到的批判的反应,也没有写到他对于在他之前身受迫害而自杀的相识者与同行的死的评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两方面的:老舍没有说过适合于发表的话,或者写纪念文章的人没有认为应该写出他生前的真实看法。

56、后来老舍又被送到公安局,半夜才获准回家,并被命令第二日仍去机关接受“批斗”。第二天早上,他离开家后没有去机关,而是像在《八月骄阳》中所写那样,在湖边的长椅上默默坐了一天。

57、在老舍被“斗”的故事里,则是“斗”他的人说他“拿了美金”。这该是指他1946年接受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访问美国,这种访问是邀请方面提供旅行花销的。老舍曾经发表过他在美国写的关于他的旅行的文章。这一访问不是秘密,也完全可以说清楚这是什么性质的旅行。但是,在杨沫所描写的围成一圈展开的“斗争”过程中,就足以使他再遭红卫兵的皮带毒打。而且,在1966年,因为他是北京作家协会的主席,他也确实被攻击为“文坛恶霸”。

58、巴金是老舍的老朋友。他在《怀念老舍同志》一文中说,1966年7月10日,他在人民大会堂见到老舍。这个时候,北京的历史学家和作家吴晗等人已经在报纸上遭到猛烈攻击,吴晗已经被涌入他家中的学生侮辱和殴打。这个时候,北京的学生已经一个多月不上课,在校园里开会“斗争”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当时人民大会堂是不准许普通人参观的,所以能进入大会堂就是一种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表现。巴金写道:“我到京出席亚非作家紧急会议一个多月,没有听到人提老舍的名字,我猜想他可能出了什么事,很替他担心,现在坐在他的身旁,听他说:‘请告诉朋友们,我没有问题……’我真是万分高兴。”

59、在1980年,笔者曾经与像老舍一样遭到毒打的老作家萧军先生两次谈话,听他回忆当时发生的事情。

60、老舍虽然最终没有和妻子离婚,但毕竟曾经扮演过那个“负心汉”,在别人眼里,胡絜青如果对丈夫有怨恨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明知丈夫已生死志却不闻不问似乎也应当可以成立。

61、在这些记录中,大概能拼凑出一个事情经过:那时老舍重病住院,但他强撑着身体要去工作,导致被人误伤又举报。

62、“怪不得昨儿他进园子的时候,好像跟我招呼了一下。他原先叫舒庆春。这话有小五十年了!那会儿我教私塾,他是劝学员,正管着德胜门这一片的私塾。他住在华严寺。我还上他那儿聊过几次。人挺好,有学问!他对德胜门这一带挺熟,知道太平湖这么个地方!您怎么走南闯北,又转回来啦?这可真是: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哪!”

63、老舍这样一个优秀的作家,骄傲的文人,暂且不论作品真正的好坏,当他说出这样的话时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他的内心应该痛苦又矛盾,而且充满了自我否定。

64、那么老舍的死,难道是性格因素决定的?这只能说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作家的思想确实会体现在作品中,他的情绪也会通过主人公流露,老舍笔下正派又悲情的人物结局大多都是投水。但现实中面对不同的选择和情境时,我们不能从一而论。

65、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66、  老舍遭到中学生红卫兵“斗争”和毒打以后,还面临将要来到的更多的暴力折磨,他在这种境况下投湖自杀;身为作家,他死前却未留一字遗书;他的尸体被火化后,当局不准留下骨灰。另外,他所遭到的迫害和死亡不是孤立的个案。同一时期,北京有数千人被“斗争”而死--实际是在“斗争”过程中被打死,还有一大批人象老舍一样在被“斗争”、殴打和侮辱后自杀。

67、张百顺说:“我把这点螺蛳送回去,叫他们煮煮。回见!”

68、老舍的儿子舒乙在《父亲的最后两天》中说,老舍在1966年8月23日被“斗争”以后,深夜回到家中,告诉他的妻子说:“人民是理解我的!d和毛主席是理解我的!总理是最了解我的。”

69、这天他进了太平湖,刘宝利已经练了一遍功,正把一条腿压在树上耗着。

70、终于,在一次关于亚非作家的紧急会议中,老舍的名字没有出现。很多人都猜想他出了什么事,于是老舍迫不及待的出现来告诉大家,证明“我没有问题。”如果不是焦虑,他为什么会这么紧张的强调呢?

71、据实录记载:在老舍死亡的前天晚上,黎丁也就是《光明日报》的副刊编辑曾经跟老舍在一起谈论,据他回忆,那时老舍是兴奋的、激动的,而且明确表示出“不能落后”,到底什么不能落后呢?

72、“当大官的,原来都是坐小汽车的主,都挺威风,一个一个全都头朝了下了。您说,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73、为了坚持信仰,他将文学发挥到了极致。在抗战时期,老舍极力主张将文字向实用主义转变,来作为抗战的一种特别“武器”,并且成为了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引领者。他还说过:“不管是谁写的,不管什么题材,只要能看的明白而且有益于抗战,都是应该欢迎的。”

74、25日清晨,老舍被发现自沉于太平湖。北京市文联开出了一封“我会舒舍予(老舍本名--笔者注)自绝于人民,特此证明”的公文介绍信后,儿子舒乙到火葬场操办了老舍的火葬手续,但骨灰并未允许带回。

75、高妈劝祥子放钱:“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儿永远是一个子儿!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准了再放钱,不能放秃尾巴鹰。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美事得搁下,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不还钱,新新!将一比放给谁,咱都得有个老底;好,放出去,海里摸锅,那还行吗?你听我的,准保没错!”

76、  老舍写的这个斗争会,不但和他所自己遭受的那个斗争会模式一致,甚至连细节都相仿。在老舍描写的斗争会里,老舍写出的唯一的被斗者的具体罪行就是“白吃油饼三十年”。这样历时漫长的一个故事,应该到法庭上去仔细说明,才能决定是什么性质的罪行。但是在“斗争会”的气氛中,只听单方面的话,不问细节,不讲法律准则,一片喊打之声之后就实施暴力攻击,老舍还觉得理所应当,并无不安。在老舍被“斗”的故事里,则是“斗”他的人说他“拿了美金”。这该是指他1946年接受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访问美国,这种访问是邀请方面提供旅行花销的。老舍曾经发表过他在美国写的关于他的旅行的文章。这一访问不是秘密,也完全可以说清楚这是什么性质的旅行。但是,在杨沫所描写的围成一圈展开的“斗争”过程中,就足以使他再遭红卫兵的皮带毒打。而且,在1966年,因为他是北京作家协会的主席,他也确实被攻击为“文坛恶霸”。

77、刘宝利说:“这么个人,我看他本心是想说共产d好啊!”

78、“顾先生,您说这文化大革命,它是怎么回子事?”

79、第一种,也就是最普遍认为的说法是,老舍作为文人心气高傲,人们对他的打压太过激烈无法忍受折磨和羞辱,所以选择自杀来解脱;第二种认为他的创作达到了瓶颈,再加上当时的一些外力因素,没办法再创作出好的东西,因此对生活不抱期望。

80、8月23日,老舍出院后去市文联上班。当天,红卫兵在孔庙破四旧,烧毁京剧戏装,身为市文联主席的老舍被责令去现场接受斗争。

81、每天到园子里来遛早的,都是熟人。他们进园子,都有准钟点。

82、“做梦?——许是。岁数大了,真事、梦景,常往一块掺和。——他还写过什么?”

83、斯人已逝,还好他的作品依然巍然。让我们借巴金老人的一段话缅怀大师吧——老舍先生永远活在他的作品里,活在世世代代的读者心中,活在人民中间!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2021元宵节祝福语(精选9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