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精选20句)

2023-05-28 02:01:40

元宵

1、论灯景壮丽,过去多以为无过唐宋。笔记小说记载,大都说宫廷中和贵族彩里灯奢侈华美的情况。观灯有“灯市”,唐人笔记虽记载过,正式举行还是从北宋汴梁起始,南宋临安续有发展,明代则集中在北京东华门大街以东八面槽一带。从《东京梦华录》和其它记述,得知宋代灯市计五天,由十五到十九。事先必搭一座高达数丈的“鳌山灯棚”,上面布置各种灯彩,燃灯数万盏。封建皇帝到这一天,照例坐了一顶敞轿,由几个亲信太监抬着,倒退行进,名叫“鹁鸽旋”,便于四面看人观灯。又或叫几个游人上前,打发一点酒食,旧戏中常用的“金杯赐酒”即由之而来。说的虽是“与民同乐”,事实上不过是这个皇帝久闭深宫,十分寂寞无聊,大臣们出些巧主意,哄着他开心遣闷而已。

2、二说,元宵节是人们为庆祝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圆之夜而设,又称“上元节”。

3、来源| 内容来自中国新闻网(cns2012)作者:倪雯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5、然而,汤圆不等于元宵,它们是有很大差别的,你知道吗?

6、元宵又名“圆子”、“元宝”,起源于北方。由《大明一统赋》、《平园续稿》等记载可见,元宵是在宋元时期被定为元宵节应节食品,据传袁世凯时期曾改名“汤圆”。一般北方人只在元宵节吃元宵。

7、踩高跷,民间传统节目--舞狮子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8、题图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9、元宵、汤圆都是文化特色词,英文里找不到现成的对应,只能加以解释,然而解释并不是翻译。词汇翻译强调精简,因此在不可译之时诉诸语音,是个常见的作法,放诸四海皆准也。

10、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按照预包装上标示的名称,选购元宵/汤圆。一般来说,甜味元宵的主要配料包括糯米粉、变性淀粉、白砂糖等。由于糖和油的含量相对较高,建议消费者要适量食用,消化系统相对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更要注意食用量,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特殊疾病患者谨慎食用。

11、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12、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据说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元宵即汤圆,用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13、有了这个玩灯烧灯经验底子,长大后读宋代咏灯节事的诗词,便觉得相当面熟,体会也比较深刻。例如吴文英作的《玉楼春》词上半阕:

14、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15、 根据1996年出版的《泰山民俗》一书中的记载,为庆祝元宵节,人们除了制作各种彩灯外,还在院里院外贴满对联,内容大多与月亮有关,反映了当时都市的元宵节盛况。

16、接着在一片紧密锣鼓声中,舞狮队雄壮登场。这可是我们这些小顽主很欣赏的东东哟!只见头戴大头笑罗汉帽的朱师付(其精谙武术,筋头翻得麻利,以烤饼营生),手拿蒲扇,不停地变换身姿逗引圆瞪二瞳,大张其口的舞狮,随着起伏、激烈的锣鼓声,彼此翻腾跳跃,煞是夺人眼球。

17、元宵节的内容及方式多种多样,但有几种则成为了固定的组成部分,如花灯、士女的游玩,放焰火……这些构成了元宵夜万人狂欢的鲜活画面。男女老少尽情游玩,走亲访友,玩赏花灯。康伯可的《瑞鹤仙》有:“绮罗丛里,兰麝香中,正宜游玩。风柔夜暖,花影乱,笑声喧。闹蛾儿满路,成团打块,簇着冠儿斗转……”

18、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19、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元宵节的寓意简述(精选74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