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无知之知原文(精选69句)

2023-06-03 09:11:13

苏格拉底无知之知原文

1、我不是一个智慧的人,我只是一个爱智慧的人。《柏拉图选集》

2、    苏格拉底的“无知”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经典议题。在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以下简称《申辩》)中,苏格拉底以一种明确的口吻宣称,他之所以被德尔菲的神钦点为“最智慧的人”,是因为他———相比那些自诩掌握了智慧,实则并不具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不是智慧的”(Apol.21b)、“配不上智慧”(Apol.23b)等等。与此同时,在柏拉图的另一些对话录(尤其是所谓的早期对话录)中,一方面,苏格拉底在探讨许多具体问题时,多次表示自己陷入了“疑难”(Aporia),和他的对话伙伴一样,也不知道真正的答案;另一方面,苏格拉底在《会饮》、《斐德罗》等对话录中多次宣称,只有神才握有智慧,而人是不可能掌握智慧的,只能追求智慧。这些情况似乎也印证了苏格拉底的那个自我评价。

3、求知乃是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否定、自我认知的无穷过程。 其实,苏格拉底并不创导所谓“不可知论”,更不是鼓吹“无知即无畏”。 他也并不是泛泛而谈地告戒人们“别骄傲自满”之类的空话、套话、大话,来做什么表面文章。

4、摘要:在柏拉图的某些对话录中,苏格拉底坦诚的“无知”常被看作谦虚的象征,由此人们或者制造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对立,或者把二者都解释为一种不可知论。但通过更深入地考察表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无知”其实是一种同时以“知识”和“无知”为对象的知识,即“明智”(sophrosyne)。明智作为一种整全性的、总是把对立双方包揽在自身之内的辩证知识,也是“勇敢”“节制”“公正”等美德的基础。简言之,苏格拉底的“无知”仍是柏拉图的知识至上主义的一个反映。

5、第要有学无止境的精神。孔子和苏格拉底对待学问均承认自己还有很多无知的方面需要学习,这体现出学习的重要性。当今社会知识发展日新月异,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如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屠呦呦先生,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依然潜心研究,对青蒿素的耐药性实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国内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6、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的一位又一位优秀青年,总是不符合苏格拉底的需要,有的甚至连面都没见就被直接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打算再次出去寻找合适的人选时,苏格拉底从病床上坐起来叫住了他,他抚着年轻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就算找遍整个希腊,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7、苏格拉底先后同城邦中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以及那些手艺精湛的工匠们进行谈话,这些人都自认自己具有智慧,并以此为荣。然而,通过交谈,苏格拉底发现,其实这些人并不拥有智慧,他们至多是在某一方面拥有高超的技巧与相对丰富的知识。例如,政治家擅长论辩,工匠擅长工艺,而诗人的作品则依赖于他们的天性和灵感。但是对于诸如什么是善、什么是美这类与智慧相关的问题,他们和苏格拉底一样无知。(苏格拉底无知之知原文)。

8、  老子说,“知不知”才是真正的智慧!人类的“小智”与宇宙的“大智”一比对,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任何事物只要与浩瀚宇宙相比,都显得太过渺小。人更是如此。

9、    这个困难导致“明智”遭到质疑,即它对我们而言究竟有什么用处?一个明智的人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知道自己的“知识”,也知道自己的“无知”,除此之外,他还能评价别人的“知识”或“无知”。然而落实到具体事务上,比如在家庭事务和国家事务上,这种意义上的“明智”并不能如医术、航海术、制衣术等等那样给我们带来任何具体的帮助。这些疑虑给我们造成了一个印象,仿佛苏格拉底要把“明智”作为某种“完全无用的东西”加以抛弃。但这里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苏格拉底真正要拒斥的,是那种流于形式的或空洞的“明智”,这种“明智”仅仅知道自己或他人的“知识”和“无知”,而对于具体的知识对象,即那个“什么东西”,却不具有知识。其实通过这一反思,苏格拉底无疑已经告诉我们,单纯的“知道自己无知”(即人们通常所谓的“谦虚”),根本就是一种无用的东西,或仅仅是一种具有初级用处的东西。⑤但相比之下,真正重要的还是应当掌握对于具体对象的知识,惟其如此,“明智”(即对自己和别人的“知识”或“无知”作出评判)才是一种有根有据的、令人信服的东西。也就是说,苏格拉底之所以推崇“自我认识”或“明智”,绝不是希望人们简单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是鼓励人们积极地去追求真正的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到“通观”(synopsis)的高度,达到一种实质意义上的“明智”。

10、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无知”,说白了就是“我是无知的”。苏格拉底这么伟大的先哲为何会觉得自己是无知的,其实是非常虚心,因为人类的知识没有边界,无法探寻到人类知识的边界。对于知识来说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我们都是无知的,这显出苏格拉底学无止境的态度。

11、落寞的苏格拉底站在广场中央,凝视着刚刚升过帕台农神庙的屋顶的太阳,心想着:“要是真理能如这太阳一样,普照大地,让每一个人喜欢阳光,也能将每个人内心幽深暧昧不明的模糊观念驱散该多好。”

12、①  他们宁愿推举苏格拉底的另一位学生安提斯特涅(Anthistene)才是苏格拉底精神的真正传人。(参见萨顿,第520页)而众所周知,安提斯特涅仅仅关心实践上的道德修养,对于理论思考并没有多大兴趣。他的学生第欧根尼(Diogenes)按着这个方向建立了犬儒学派,对于希腊化时期的敌视知识的怀疑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13、终身哲学讲师。认真学习哲学十九年的专业的业余爱好者。当年第一志愿选择了哲学专业,就是为了寻求困惑生命的答案,想知道“我是谁”,迄今未找到,依然在路上。希望寻找到更多的同行者,沐浴在“智慧之光”里,行走在“真理之路”上。

14、保罗站在亚略巴古当中,说:“众位雅典人哪,我看你们凡事很敬畏鬼神。我游行的时候,观看你们所敬拜的,遇见一座坛,上面写着‘未识之神’。你们所不认识而敬拜的,我现在告诉你们。”(徒17:16-23)

15、可智慧是什么呢?“sophy”的词源几不可考,据说其基本意思是“知道”,因此“爱智慧”似乎就意味着“爱知道”。可是,爱知道什么呢?知道什么才是智慧的呢?是知道一些,知道一切,还是知道某些必须要知道的东西?

16、  启示: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17、    当然,《大阿尔基比亚德》仅仅强调了“自我认识”或“明智”的重要性,指出:“如果我们缺乏自我认识,不是明智的,就不可能知道,什么东西对我们是好的,什么东西对我们是坏的。”(Alki.I133c)苏格拉底在那里进而宣称,如果一个人缺乏自我认识,他也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不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同理他也不可能理解别人所做的事情,而这样的人,绝不可能成为一名“政治家”。(Alki.I133d-e)———如果我们把这些言辞和《申辩》中对于政客的批判联系在一起,就会发现,政客们之所以是无知的,归根到底在于缺乏一种“明智”。

18、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19、    笔者在三年前出版的《柏拉图的本原学说》一书中,主要驳斥了上述第二种意见。(参见先刚,2014年,第191-222页)笔者在那里的主要观点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之所以强调自己的“无知”,辞让“智慧”,其实是为了和那些智术师自诩的所谓的“智慧”划清界限;反过来,从柏拉图的口传学说和那些包含着大量理论建树的对话录的实际表现来看,柏拉图无疑认为自己掌握的“真知”(phronesis,episteme,gnosis)才是真正的“智慧”。就此而言,至少柏拉图不像德国浪漫派曲解的那样,只愿意追求真理和智慧,却不能、甚至不愿意掌握真理和智慧,毋宁说事实恰恰相反。

20、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提出了一种“最有用的知识”,即“与善和恶相关的知识”或“对于善和恶的认识”,并把它与那种单纯的、无用的“对于知识和无知的知识”区分开来。他在这里并没有进一步阐释“对于善和恶的认识”具体是怎样一种知识,因为真正的重点在于,“善和恶”代表着一般意义上的对立(即是说我们也可以把它切换为“健康和疾病”、“对和错”、“美和丑”、“悲剧和喜剧”等等),因此这是一种具有实质对象的、并且同时把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包揽在一起的知识,即一种整全性的辩证知识,(关于柏拉图辩证法的本质规定和具体特征详见先刚,2013年)而这才是真正的“明智”。⑥虽然这部对话录在结尾处看起来也陷入了“疑难”,但如果我们理解了上述分析,就能领会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实际上已经给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向,即我们应当在“明智”的指引下追求一种实质性的、整全性的知识。这样我们也会发现,苏格拉底在这部对话录的开始就给予我们足够的暗示。因为夏米德受困于“头疼”的病症,而苏格拉底告诉他,真正的好医生(指著名的希波克拉底)一定是采取一种整全性治疗方法,即并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毋宁说,如果一个人眼睛生病,医生必须看他的头,如果一个人的头有病,那么必须看他的整个身体,因为治疗是指向全身的,一旦治疗了整体,自然就治疗了部分。在这里,苏格拉底更托借色雷斯国王查莫希斯(Zamolxis)之口发挥出这样的观点:“要治疗眼睛,不能不管头;要治疗头,不能不管整个身体;要治疗身体,不能不管灵魂。”(Charm.156b-e)灵魂所患的最大疾病,就是“无知”,所以相应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辩证交谈让灵魂里产生出“明智”。而正如我们反复强调的,苏格拉底心目中真正的“明智”不是简单地“知道自己的无知”,而是要掌握一种整全性的知识。

21、在苏格拉底看来,神谕的意义就是要借由自己的名字告诉人们,要看到自己的无知,乃至人的无知,从而认识到只有神才拥有真正的智慧。

22、他发现政治家们只是显得有智慧,其实不然;他发现诗人们凭灵感作诗,却自称智慧;他发现工匠精通手艺,却自以为无所不知;最后,他还发现智术师们传授的仅仅是智识和智巧,却自称“sophist”(智者)。智术师们传授辩论术和修辞术,以此收取报酬,却并不教人何为美、善和正义;而学到这些技艺的人则投身政治、说服民众,为自己谋利,或四处招摇、与人争论,并以此为荣。他发现这些人全都自认为有智慧,他们不知道自己是无知的。

23、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的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

24、  启示: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25、时间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是活在这个世上好还是死了好,只有神知道答案。

26、  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他一个问题:“世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27、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28、    如果我们熟悉近代以来的哲学思维方式,就不难发现,这是所谓的“反思的无穷倒退”,而这里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自我意识”或“自我”问题:“我”以“我”为对象,但“我”还可以以前面的那个“我”为对象,如此以至无穷,“我”始终不能建立起来。当然,近代哲学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那就是拒绝自我意识的“反思模式”,转而把“自我”理解为一种主客同一的理智直观,理解为一种“纯粹的”(亦即超越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意识。实际上,近代哲学面临的“自我意识”问题和这里所说的“自我认识”问题并无二致,唯一的差别在于,苏格拉底-柏拉图尚未像后世那样强调“自我”的极端的根本地位。也就是说,苏格拉底-柏拉图自己实际上将这个无比棘手的问题抛给了克里提亚,而很自然地,克里提亚对此哑口无言。为了给克里提亚一个台阶,苏格拉底说道:“好吧,假若你是正确的,我们目前姑且承认,可能真的存在着这样一种‘对于知识的知识’(epistemeepistemes),至于事情是否真的如此,我们不妨改天再来研究。”(Charm.169d)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这是一种常见的“中断讨论”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图宾根学派的诸位学者认为,柏拉图并不是不知道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不是不能对此展开深入讨论,只不过鉴于问题本身的难度以及对话伙伴的理解力,他宁愿在其他场合(尤其是学园内部)亲自讲授这些学说,而不是在当前的这部对话录中勉为其难地加以阐述。当然,就这个可能导致“无穷倒退”的特定问题而言,无论是在关于柏拉图口传学说的记载里,还是在柏拉图的其他对话录里,我们都没有找到、也不可能找到一个类似于近代哲学的解决办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苏格拉底-柏拉图没有其他解决办法,而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柏拉图把这个意义上的“明智”导向了一种总体性的辩证知识。

29、美国最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正如人需要空气、阳光,人也需要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自信正是挖掘内在潜力的最佳法宝。如果一个人能顽强地相信自己,那么才敢于奋力追求实现自身价值,才敢于去干事,也才会激发自己的潜能。

30、哲学家如何真正面对自己的时代处境做出真正的选择?

31、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32、  一个有着一头漂亮金发的年轻人揶揄地问他:“尊敬的大哲学家,是否头发越少,就意味着学问越多呢?”

33、  青年人抱怨说:“你怎么提出这样一个怪问题呢?现在我也问你一个问题。”

34、  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一边走,一边聊天。

35、半年之后,苏格拉底被当权派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临刑前,那位年轻的助手来监狱里,他还没有找到最优秀的人,对此,他感到非常惭愧,于是,泪流满面地对苏格拉底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36、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37、  老子讲《道德经》,讲到第七十章,似乎告一个段落,却给人一种感觉,道讲完了,还是没人听懂!

38、天使不敢涉足之地,傻瓜与哲学家却蜂拥而至,于是我设想了这次天国会谈,开始撰写这篇虚构的对话。但这几乎超越了我的能力。

39、经过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直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将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所追问的世界的本原问题答案追究至一个前所未有的思维高度,仅凭理论猜测就给出的本原解释可以直接和18世纪的实验科学成果相媲美,这同时也就意味自然哲学所探寻的答案暂时尘埃落定,但是自泰勒斯开创的理性主义却一直延续和深化发展着。

40、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41、另一个是C.S.路易斯(C.S.Lewis)笔下的阿斯兰,纳尼亚王国伟大的狮子王。但是,这一成就取决于双重距离(doulbedistancing)这种文学手法:基督从人转变为狮子,现实的人间转变为虚构的纳尼亚王国。这样路易斯就从熟知与责任这些“警惕的巨龙”身边平安走过。基督的同时代人在基督面前会不由地产生敬畏之情,“警惕的巨龙”却不允许我们的心灵做出这种反应。因此那个孩子,即我们心中的那个孩子,对阿斯兰产生了对基督应有的情感:阿斯兰不是一头温顺的狮子。

42、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不幸堆成一堆由大家均分,大多数人都会甘愿接受一份,欣然离去。

43、  苏格拉底说:“不一定。不过,如果脑子里面是空的,即使长着一头浓密漂亮的头发,又有什么用?”

44、他主张:“美德即知识,愚昧是恶。”也就是说“无知即罪恶之源!” 苏格拉底夫子自道:“我象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为了追求真理,苏格拉底不顾舍弃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不顾引起别人的误解、反感或仇视!他是哲学的殉道者。 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自答:“认识你自己!” 我想,“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是对于“我自知无知”的最好阐述。

45、  苏格拉底笑了: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46、如果神明以为最好我现在就了结此生,你以为奇怪吗?难道你不知道,到目前为止,我不承认有任何人生活得比我更好或更幸福吗?因我认为,生活得最好的人是那些最好地努力研究如何能生活得最好的人;最幸福的人是那些最意识到自己是在越过越好的人。

47、“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48、  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

49、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50、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非常独特,擅长辩论、启发的方式。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

51、  古希腊有个青年人自认为自己比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还聪明。

52、③学无止境:孔子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先驱说自己有不知道的地方,苏格拉底说自己是无知的,要探求更多知识,体现了求知欲、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精神。苏格拉底和孔子对待学问,均承认自己还有很多无知的方面需要继续学习,这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无止境。此处是分析如何看出学无止境,为何要学无止境,要时刻保持一颗求知的心。

53、因此,一切异端邪说均与理性背道而驰。理性不可能证明所有的信仰真理(truthoffaith),但是它能反驳与信仰真理相背的所有观点。

54、  意思说,知自已有多么无知,找到不足,一点不难!万物从内心求!

55、  许多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他们就是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56、纵使富有的人以其财富自傲,但在他还不知道如何使用他的财富以前,别去夸赞他。

57、  老子说道,一路“卖关子”,不停卖弄文采。他在七十章讲“知难”,又在七十一章讲“知难有多难”?

58、在对话中,苏格拉底总是佯装自己无知,而与别人唱反调。

59、如果圣保罗能在全世界偶像崇拜的中心遇见真正的寻求真神者,那么我认为,苏格拉底也可能在全世界异端邪说的中心找到真正的上帝。苏格拉底仿佛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小孩。

60、  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61、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62、活动奖励:加入圈子,发一个#新人报到帖,赠送《2020年公务员申论面试高分秘籍》按要求答题打卡1次,赠送《60篇2020考季面试储备积累文章合集》按要求答题打卡3次,送13节金義老师公考热点解读课按要求答题打卡5次,送300元明哲公考面试特训营优惠券每周打卡发帖获赞最多的帖子,我们还会赠送1个月的知乎盐选会员跟7天知乎盐选会员哦(多谢官方活动支持)。PS:活动奖励,请截图后私聊联系@公考专家陈明哲领取

63、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

64、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65、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苏格拉底德性就是知识或: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告诉我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坏人活着是为了吃与喝,而好人却是为了活着才吃与喝苏格拉底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假如你问我该不该结婚,我会回答你:无论如何,你都会后悔的。苏格拉底假使把所有的人的灾难都堆积到一起,然后重新分配,那么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一定都会很满意地取走他自己原有的一份。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命运是机会的影子。男人靠健忘活着,女人靠牢记活着。你是为了吃饭而生存,还是为了生存而吃饭呢?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逆境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高学府,难题是人们取得智慧之门。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不幸堆成一堆由大家均分,大多数人都会甘愿接受一份,欣然离去。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我比别知道得多的,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我不只是雅典的公民,我也是世界的公民。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我和世界相遇,与众生相聚。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想起来,我还欠某人一只雄鸡未还。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幸运是机会的影子。苏格拉底许多赛跑的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的几步。跑应跑的路已经不容易,跑到尽头当然更困难苏格拉底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在多人之前,吾舌尤健。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它的重要性。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真理有三部分:考查,即求取它;认识,即它已存在;信心,即运用它苏格拉底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重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苏格拉底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穷。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自愿的人在忍受苦楚的时候,受到美好希望的鼓舞,就如打猎的人能欢欣愉快地忍受劳累,因为他有猎获野兽的希望。最热烈的爱情会有最冷漠的结局。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苏格拉底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66、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67、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无知。请你谈谈对两位先哲这两句话共同点的认识。

68、  有智慧的人,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短处,所以谦虚谨慎,不会把自己当做完人、不懂装懂;同时,懂得借人之力,使自己得以弥补,令事情得以圆满,这才是高人。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名人故事50字(精选36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