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精选108句)

2023-06-05 09:49:57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

1、玛格丽特·米切尔,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曾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1937年她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1949年,她不幸遭遇车祸而逝世。她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只一部《飘》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2、《飘》(又名《乱世佳人》)Autant en emporte le vent, de Margaret Mitchell 玛格丽特•米切尔 (1900-1949) 上海译文1990年5月出版 陈良廷等 译

3、{对于挨过打的狗,你只要给它拿个鞭子看看就行了。}

4、这是使人眼花缭乱的电闪雷击,从此,现在就变为过去,而不可能的事却成为真实的现在。这就叫做逮捕。

5、逮捕,这是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突然而惊人的转变。在我们漫长而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我们时常沿着一些烂木头做的、土坯砌的、砖砌的、混凝土的、铁的围墙走过,或者是幸福地奔跑过去,或者是郁郁地踯躅独行。然而我们却没有思考过,围墙后面有什么?我们既没有试着用眼睛,也没有试着用悟性往那后面窥探一下,而那里恰好是古拉格之邦开始的地方。而且我们也没有察觉在这些望不到尽头的围墙上有着无数修得结结实实的、伪装得很隐蔽的小门。而这些小门却都是为我们准备的!——瞧,一扇不祥的小门突然就打开了,四只白嫩的、疏于劳动却善于捉人的男人的手,抓住我们的手脚,抓住我们的衣领,抓住我们的帽子、耳朵,像捆草一样把我们拖了进去,而我们身后通往我们以前生活的小门,便永远关上了。

6、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无论整个群岛,还是其无数岛屿中的任何一个,他们都毫无所知,毫无所闻。

7、 《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 de Simone de Beauvoir 西蒙娜•德•波伏娃 (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 上海译文2014年11月出版合卷本版 郑克鲁 译

8、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大会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当局指责。1968年,长篇小说《癌症楼》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

9、在作品第三部中,索尔仁尼琴把劳改营中的“人”详细分成了不同类别:劳改营里的妇女、杂役、政治犯的替身、思想纯正分子、密工、社会亲近分子、娃娃犯人等,他们在劳改营中的身份不同,等级不同,为了一己之利可以去告密,当“眼线”,人与人之间相互倾轧,最终目的是为了生存。

10、Алекса́ндрИса́евичСолжени́цын(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

11、意外的是,在萨列哈德我还听说了一件堪称绝密的炭疽事件,2016年夏季,这条铁路所处的某个位置温度超过永冻土解冻露出一具感染了炭疽病毒的尸体,病毒传给牧草又被几只驯鹿误食后再传给牧民,造成3死1残的悲剧(维基有部分描述)。

12、马戏团的月亮道具在你绝望时会对着你发光,仿佛在说:“这是一个误会!早晚会弄清楚的!”而那些已经变成传统概念的逮捕,以及变成文学概念的东西,将在你的家属和邻居的记忆中,而不是在你惶惑的记忆中积累形成。

13、而到那里去死亡的,读者,如像你我之辈,唯一的必经之路,就是通过逮捕。

14、到了晚上19:30分,古斯特洛夫被一艘苏联潜艇盯上了。

15、在这个世界上虚假能够抵御许多东西,但就是不切实际能抵御文学。

16、那些去管理群岛的——通过内务部的学校进入那里。

17、让我想想,一个人如果变成这个样子、而且变得这么彻底,也是很不易的呀?我们都知道,做一个好人不容易,做一个时好时坏的人也是正常的,可是做一个彻底的恶人、而且还是自恰的这么彻底的恶,也是很不容易啊!

18、普京在唁电中表示: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的逝世是对全俄罗斯的沉重打击。他坚强勇敢的精神和巨大的内在人格魅力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创作活动和社会活动,以及漫长而坎坷的生活道路将成为我们的学习榜样。

19、1969年11月,索尔仁尼琴被前苏联作家协会开除会籍。但瑞典皇家学院却于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金。当时,前苏联官方认为这是“冷战性质的政治挑衅”。自然,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去领奖。

20、《古拉格群岛》内容极其庞杂,除作者本人的经历回顾之外,还有他多年来收集的227人的回忆、证词、书信等材料,再加上他援引的法律条文、档案文件、史实考证等文献资料以及作者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评论,构成了一部内容芜杂、文体独特的作品。它既是小说,也是特写或报告文学,既是学术论著,也是文学评论,或者全都不是,因此索尔仁尼琴给该书拟定了一个诠释性的副标题——“文艺性调查初探”。  

21、以“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和“当代学术思潮译丛”为代表的一批经典学术译著在中国学界有口皆碑,且每年都推出新品种。该社出版的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美学、心理学、传记等方面的图书选题独到,不少都是海外获奖作品,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切合时代潮流,如《创造者》、《发现者》、《探索者》、《枪炮、病菌与钢铁》、《费马大定理》、《斯蒂芬·霍金传》、“绿色前沿译丛”等。除“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和“当代学术思潮译丛”外,还翻译出版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史学、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学术专著、人物传记以及回忆录,如11卷一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改革政府》、《国家的作用》、《发现者》、《创造者》、《石油风云》、“海外企业家丛书”等。

22、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代表作有《莫要靠谎言过日子》等。

23、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新世界》杂志发表了索尔仁尼琴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据《文学报》报道,它是“在苏共中央赞同之下发表的”①。著名诗人、《新世界》杂志主编特瓦尔多夫斯基为这篇小说写了“代序”,说它“意味着一个新的、独特的并且是完全成熟的巨匠进入了我们的文坛……它说明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领域或现象不能给予真实的描写”②。赫鲁晓夫也夸奖这部小说是“从d的立场反映了那些年代真实情况的作品”③。小说即刻轰动了整个前苏联,在文艺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继它之后,前苏联文坛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流放地。囚车和监狱的作品便大量产生。索尔仁尼琴也于1963年连续发表了3部这类主题的中短篇小说:《克列切托夫卡车站事件》《马特辽娜一家》《为了事业的利益》。1963年,他加入苏联作协。

24、沿着铁路往西北方向走了大概5公里,所过之处都是一副锈迹斑斑的破败之景,我忍不住问向导:这么多铁轨就这么扔在这里不要了吗?得到的回答是:90年代有92公里铁轨被拆掉,送去维护西伯利亚大铁路,剩下的如今就算想用,也不大可能了。

25、斯克恩还看到一名纳粹军官掏出手枪先把妻子和孩子打死,避免他们受到折磨再死,随后饮弹自尽。

26、最近,乌克兰战争中,死了一个黑人,这个黑人是赞比亚人,去俄罗斯留学,因为犯了事,关进监狱,然后就上了战场,死了。

27、当然,德国经济也不是没有隐患,军工产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长期来看却不能产生实际收益,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只能通过对外扩张掠夺。希特勒发动战争,是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28、书籍这种东西其实是很强大的存在,因为它代表着不同的思想。在集中营里,还能让看不同思想的书籍,我认为只有两种原因——图书管理员无知、犯人马上要死。我们应该怎么去考虑这件事呢?

29、区d代表会议时,通过鼓掌这件事透露出体制和集权对人性的灭杀,谁也不敢先停下,谁先停下就会被当做“典型”,就会被穿小鞋,所以一次演讲后鼓掌十几二十分钟,鼓到手掌肿胀、鼓到精神崩溃。。。。。。(这一段描写印象深刻),得出结论————永远不要第一个停止鼓掌。

30、索尔仁尼琴,并非生来要做反对派,卫国战争时期,他是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他给朋友写信,信里有“那个络腮胡子的人”“主人”“老板”等词语,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据此认为他做了反苏宣传,逮捕了他,并流放,送到劳改营。

31、它们都是思维的成果,但学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逻辑思维,以客观事实、统计数字、逻辑的判断和推理说话;而文学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维,以生动感人的形象描绘说话。

32、{一个内心对暴力未作准备的人在暴力行使者面前总是弱者。}

33、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阵营中不乏被迫流亡异国他乡的和被开除国籍或加入其它国家国籍的,其中之一便是有着“俄罗斯的良心”之誉的索尔仁尼琴。

34、 《玫瑰的名字》Le Nom de la rose, d’Umberto Eco 翁贝托.埃科(1932- ) 上海译文2010年3月出版 沈萼梅、刘锡荣 译

35、上面描述的这种类型的夜间逮捕,在我国确乎是惯常的做法,因为它有一些重大的优越性。住宅里的所有人听到第一响敲门声就被吓破了胆。逮捕对象是从热被窝里拖出来的,他还完全处在半睡不醒的无能为力的状态中,神智是不清的。在进行夜间逮捕时,行动人员在力量上占有优势:他们是几个武装人员前来对付一个裤子都没有穿好的人;在收拾东西和进行搜查时,想必在门口不会聚集起一群遭难人的可能拥护者。按次序不慌不忙地先光临一所住宅,然后去另一家,明天再去第三家和第四家,这样,编内行动人员便可以得到合理的使用,能够把比这些编内人员多许多倍的城市居民关进监狱。

36、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他先到西德,后移居瑞士,并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了4年后补发的诺贝尔文学奖状。1976年他迁往美国。

37、本书作者写出了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病房里的各个病人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他们性格的形成和人性的扭曲。作者写的是人生的坎坷,但实际上是社会悲剧的写照。一个个知识分子和忠心耿耿的干部被捕、流放、劳改的事实,使作者陷入痛楚的沉思,思考产生这些悲剧的缘由。本书是一部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时又是剖析社会“毒瘤”、反思时代和历史的作品。

38、海难生还者之现年82岁的斯克恩当年在船上负责培训新水手。他回忆了那场灾难:“当时鱼雷击中了客轮,我试图通过舷梯爬到上层甲板。就在下面, 我看到了令我永生不能忘记的一幕:许多成年人在水里挣扎;海面上漂浮着数以千计的儿童的腿,他们全部头朝下、脚朝向溺死!原来儿童头部比脚重,而客轮没有 特别准备为儿童设计的救生衣,这些儿童全部溺水而亡。”

39、为了寻找萨伊铁路的古拉格遗址,我和妮萨琳专程飞亚马尔自治区再辗转火车前往萨列哈德。从地理位置上看,萨列哈德约有1/3面积位于北极圈内,目前人口约5万。苏联时期这座小城有6500人被分别关押在三座古拉格集中营内,其中的1500人被送去米尔钻石坑挖钻石,剩下的全部去萨伊铁路,停工后又被送到诺里尔斯克去挖矿,无一生还。

40、如果要获得进步就要看励志的书,自古英雄出少年。要学习古人成功的经历,失败的教训。这才行。然后取得进步。这就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看书不可明白的道理啊。看书一切有意义的书都可以看。有句话说行万里路,看万卷书。就是这个意思。看书要多,但是我觉得要精读,而不要泛泛的读,精华的读才能获得精华知识。大家说对不对啊。

41、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当一个沙哑的声音向你说“你被捕了”,这个时候,天地就崩坼了。

42、艇长亚历山大·马林涅斯科少校判断这是一艘德军大船,推测是油轮,决定发动攻击。

43、不是对任何人都可以到家里敲门进去加以逮捕的(要敲的话,也得由房屋管理员或邮递员去敲),也不是对任何人都可以在工作地点加以逮捕。如果预定要逮捕的人极为机灵,逮捕宜于在离开他所习惯的环境的地方进行——离开他的家属,离开同事,离开志同道合者,离开密室:他什么也不应当来得及销毁掉、藏起来、转移出去。对于军界的或d的大官们,有时先给一个新的任命,拨给一节有客厅的车厢,在途中再加以逮捕。某一个被挨家逐户的捕人吓呆了的,已经整一个星期因上司阴沉冷漠的脸神而惴惴不安的无名小卒——突然被叫到工会委员会去,在那里满面春风地给了他一张到索契去的疗养证。家兔感动了——这么说,他的恐惧是徒然的。他表示感谢,他欢天喜地急急忙忙跑回家去收拾箱子。离开车还有两小时,他责骂笨手笨脚的老婆。好了,终于到达了车站!还有时间。在旅客候车室里,或者在卖啤酒的柜台旁,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年轻人喊了他一声:“彼得·伊凡内奇,您没有认出我来吗?”彼得·伊凡内奇不知如何是好:“好像没有,虽然……”年轻人态度十分亲热地说:“啊,可不,可不,我来提醒您吧……”接着向彼得·伊凡内奇的妻子恭敬地哈腰请求:“请您原谅,您的丈夫过一会儿就……”妻子允许了,这个陌生人就像知交似地挽着彼得·伊凡内奇的手把他带走了——永远或者为期十年!

44、作者艾米莉·勃朗特,19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型的女作家。

45、提到索翁的写作手法,还要从俄罗斯文学范式的发展历程说起。其实从普希金写《上尉的女儿》、《彼得大帝的黑奴》等作品开始,俄国文学创作就开启了以历史事件为基础的写作模式,它从此摆脱了欧洲文学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报告的分类形式,而独创出一种无一定之规的"作品形式",或者被有些人称为"古怪的历史长篇小说"和"令人精神倍受折磨的全景式探索"。 

46、用一种极度阴险的想法是这样的,就算你看了这些书有了独立的思想,你也奈何不了我,你也逃不出我的魔掌?反而让你更绝望,更无助。。。。。。

47、这部作品写于1958年至1968年问,大约用了10年的时间。“古拉格”是苏联“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的俄文字母缩写的音译,“群岛”也不是地理概念,而是代表遍布苏联全境的劳改营和监狱的庞大体系。索尔仁尼琴将每个与世隔绝的劳改营比作海洋中的孤岛,而这样的“岛屿”多了,汇集成群便成了“群岛”。  

48、当像阿赫玛托娃这样的卓越的作家,终生都处于活埋状态,一直到死都要在缄默中创作,那么这就不仅仅是他们的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民族的一种悲哀,是整个民族的一种危险。

49、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50、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

51、“古拉格”的生活摧残了人的身体,更摧毁了人的精神,灵魂在被铁丝网禁锢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52、在群岛土著的生活风貌面前,文学家的想象力实在惊人地贫乏。当他们想写出点儿有关监狱的最可谴责、最丑陋的东西的时候,总是拿便桶作为非难的对象。便桶在文学中变成监狱的象征,屈辱和污秽的象征。咦,全是无知妄说!难道便桶是囚犯们的灾难?它是狱吏们最仁慈的发明。一切可怕的情景是从监室里没有了便桶的那一瞬间开始的。

53、于是无论是在最初的一小时,还是头几个日夜,你的脑子里什么也装不进去了。

54、总之,“古拉格”摧毁了人类的良知、暴露了人性之恶,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极权统治。所以,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这部作品的锋芒直指极权统治。

55、但一个民族的文学,如果受到权力的干涉,那就是太不幸了,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出版自由”的侵犯,更是关闭了整个民族的心灵,将民族的记忆击成碎片,被剥夺了其精神上的团结。

56、索尔仁尼琴的创作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在创作中注重继承与创新。以他被逐出境的1974年为界,可将其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成就较高,早期创作有较高的艺术性。

57、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作品精髓均得益于俄罗斯深厚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然而这种传统到了苏维埃时代,其批判意识就弱化了,而他却在文学的人民立场缺失的情况下,大胆运用批判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揭露了劳改营中的种种非人道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恢复了批判现实主义透视生活的笔力,也是基于此种追求和致力,索尔仁尼琴获得了197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58、在我们之前就已重复过千百万次的这个问题,从来也没有得到过答复。

59、除图书外,译文社还编辑出版《世界之窗》、《外国文艺》、《外国故事》和《世界时装之苑——ELLE》四种期刊。《世界时装之苑——ELLE》是与法国著名的桦榭菲力柏契出版社合作的,它以高品位的精美内容和高质量的印刷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电子音像出版物 世界各国著名童话和外语教学音带,《少儿交响乐经典》CD、《莎士比亚》等CD-ROM。

60、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古》是一部捍卫历史记忆的锥心之作,而在索尔仁尼琴的创作中,他描写的地狱,还不是历史。他感受到的是,即使罪魁斯大林死后,现实的古拉格群岛依然存在,历史的苦难依然在重演。所以,他选择不宽恕。不宽恕斯大林,也不宽恕接见他礼遇他的赫鲁晓夫;不宽恕法西斯般的集权制度,也不宽恕构成整个群岛制度的一个一个具体的执行者。所谓知识分子,所谓良知,应该就是保持永远的质疑吧。

61、很多西方人视其为与苏联当权者斗争的伟大文学家与英雄,但索尔仁尼琴又抨击所有的民主派,资本家,个人消费者,自由主义者等,在他们眼中索尔仁尼琴是个难以理解和面对的人。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流亡的1970年代,警告总统福特不要接见索尔仁尼琴,并于备忘录上写道:“索尔仁尼琴是个著名作家,但他的政治主张是一件令追随他的异见者都觉得尴尬难堪的事。接见他不仅会得罪苏联,还会因其政治主张在美国及各盟国中引起论战。”

62、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63、 《鞑靼人沙漠》Le Désert des Tartares, de Dino Buzatti 迪诺•布扎蒂 (1906-1972) 重庆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刘儒庭 译

64、那些生存在夹缝中的群体,他们的悲惨境遇和卑微形态,也会对其他社会个体的自我认知构成潜移默化而普遍的影响。

65、我们不要忘记,暴力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的,而且它也不能够孤零零地生存:它必然与虚假交织在一起。在它们之间有着最亲密的、最深刻的自然结合。暴力在虚假中找到了它的唯一的避难所,虚假在暴力中找到了它的唯一的支持。

66、当时潜艇缺乏夜视能力,在夜晚攻击成功率很低。

67、在俄罗斯国内,评论界和读者对他及他的创作褒贬不苏联另外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叶夫图申科在考察了索尔仁尼琴的创作道路后指出,这位作家的出现,从一开始就主要是政治事件,而不是文学事件;他的“艺术潜力”曾在早期的一些作品中“闪现”过,但是后来“在走出文学的圈子后就没有能再回到文学中来”。这种看法为俄罗斯文学界相当多的人所认同。有人说“索尔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他代表了俄罗斯的良知,而他的一生饱经磨难,却足以烛照未来。

68、但是,糊涂了的脑子不能理解这种天崩地坼的变化,我们中间最聪颖和最愚拙的都一概不知所措,于是在这一时刻只能从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中挤出一句话来:

69、在这没有尽头的时间里,犯人们的大脑和灵魂总不能一直是不活动的吧?!从远处看,从群体上看,他们活像一堆蠕动的虱子,但是他们毕竟还是万物之灵,对吧?他们的内心不是也曾在某个时候引入过微弱的上帝的火种吗?现在它变得怎样了?

70、1918年,苏联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主要内容如下:进一步剥夺资产阶级,对小企业普遍实行国有化;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产品实物供应以及主要消费品配给制;取消货币和核算制,实行总管理局制,国家直接给每个企业制定产、供、销计划;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彼时的工业发展,虽然技术很重要,但先发国家与后发国家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加之技术复制难度低,知识产权意识差,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原材料做支持,假以时日,发展不在话下。要知道,我们国家民国时期都建造过万吨轮。

71、高尔基到特种营了解情况。一个十四岁的男孩突然开口:“你听着,高尔基!你看见的都是假的,想知道真的么,要我告诉你么?”

7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BMMOMBjYpMSJout5wTu2A提取码:6rvh书名:癌症楼

73、于是,在到5月8日,德国不惜一切又撤退了15万平民。

74、索尔仁尼琴在国外埋头写作的同时,也一直关注着苏联国内的持不同政见运动,此时他提出的"别相信!别害怕!别原谅!""不能虚妄地生活!"对苏联知识界有很大的鼓舞。当然,也有人指责他"站着说话腰不疼",自己在国外名利双收地享受着民主国家自由空气和巨大荣耀,有什么资格充当反对派运动的"教主",对国内的倍受压抑环境下的艰难抗争"指手画脚"。但是毫无疑问,由于索尔仁尼琴《红轮》出版而对苏俄历史的全新"解释体系"的冲击波,对苏联国内由官方意识形态定调"正统史学"造成的杀伤力是难以估量的。同是持不同政见运动、但属于社会民主主义发展方向的领军人物罗伊·麦德维杰夫对索尔仁尼琴的很多观点并不认同,即便如此,他也承认,索尔仁尼琴的书给这个体制"致命的一击",他在"这方面的作用无人能比"。加之戈尔巴乔夫后期随着档案资料的逐步解密,人们发现那些俨然已成金科玉律经典片段的历史,有太多的虚构和伪造的成份在里面,在《联共(布)d史》说教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看到索尔仁尼琴的解说(当时苏联国内接触到索翁海外作品的人并不多)以及从档案中批露的苏联历史,"犹如从一场持久的噩梦中苏醒过来"。于是苏联国内的民间"历史热"大行其道,填补"空白点"和"写真实的历史"浪潮很快就发展成了推动苏联剧变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面对由索尔仁尼琴发起的这种挑战,在正统意识形态训练下庞大官方史学界竟然没有一点招架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当时苏联民间要求填补"历史空白点"大项目多达150个。从1987年开始到1990年有一百多万人被平反,苏共历史上的所有重要人物都名列其中,而过去这些人毫无疑问地都被塑造成"面目狰狞"的反面形象,人们质问道:苏联历史到底有多少可信度?过去我们是生活在真实的历史里还是生活在被欺骗当中?作为这股浪潮的始作俑者的索尔仁尼琴,也因此被评论为"一个人用一支笔战胜了一个超越大国的极权制度"。 

75、作者查尔斯·狄更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76、王开岭也在《跟随勇敢的心》中讲述了一些伟大的心灵,这些伟大的心灵和著作像星辰一样照亮我们,像火焰一样温暖我们,“他们是锐角,暗夜中最嘹亮和惊险的‘锐角’。像矛刺、像号筒、像钢钉、像蒺藜,锋芒所向、剑气所指,无不是黑夜中最黑、最毒、最凶、最险的东西……他们是诗人,是作家,更是斗士和良心;是知识分子,更是真正的爱国者和人道者。”

77、在劳动改造营的天花板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依旧是用他们能辨识出来和喜爱的红色字体写到——“不劳动者不得食”!胸口猛然发颤!啊,文化教育科的才子们!你们为劳改营的食堂找到了这么一句福音书兼共产主义的伟大口号,一定极为得意了。但是在《马太福音》中说:“工人得到饮食是应当的。”《申命记》中还说:“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

78、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于2008年8月4日去世了。 

79、因为这次受害的对象是德国纳粹,而且是战争灾难。

80、索尔仁尼琴通过鼓掌这件事,让人们看到在极权统治下该做什么、说什么都变得那么无序和丧失自己,人人自危。永远不要第一个停止鼓掌!这句话深深的刺激到了我,就像被老大哥这张照片死死地盯住一样,内心的恐惧是深刻的烙在意识渐渐变成潜意识中,那种状态我们没经历过的人永远只是自以为是。

81、1992年,该出版社被国家人事部、新闻出版署命名为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单位,是中宣部表彰的全国首批优秀出版社之一。

82、  夜间刺耳的门铃声或粗鲁的敲门声响起,夜间执行任务的人员穿着沾满灰尘的靴子雄赳赳地跨进门来。跟在他们身后进来的是吓得发呆的见证人(对于为什么要这个见证人,受害人不敢想,行动人员也不记得了,但按条令就应当这样做。于是,为了签名作证,他就必须通宵达旦地为这个从被窝里被拽出来的见证人着想,一夜一夜地来回奔波去帮逮捕他自己的邻居和熟人,这简直就是活受罪。

83、  对此我们除了发出小绵羊咩咩的叫声什么也回答不出来:

84、正如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突然抛出《个人崇拜的后果》这份秘密报告时,所引发的原子弹爆炸般的思想震动那样,所谓揭露、指责、批判、仇恨,这些太激烈的情绪,是既有冲击力,也格外迷人的,但口号背后的真相往往存疑。我在开始阅读《古拉格群岛》时,就提醒自己,这是一本文学作品,这是制度受害者怀着刻骨仇恨写下的主观控诉(作者索尔仁尼琴1945年在前线因和朋友通信中批评斯大林,被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这是一种情绪和偏见大于理性和思辨的误解。在阅读之前,我告诉自己,我不受蛊惑,我不受赞美褒扬的主义论者的蛊惑,也不受粗体字般批判的老愤青的蛊惑,我不左也不右,我选择“打酱油”。

85、索尔仁尼琴的一生是不幸的,他被逮捕,被流放,被封杀,被批判,被驱逐。

86、 《忧郁的热带》Tristes Tropiques, de Claude Lévi-Strauss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西方现代哲学“结构主义之父” 1908-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王志明 译

87、原版《古拉格群岛》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来自7个盟国的囚犯和数不清的德意俘虏(苏联官方没有记载),被全部打乱后随机组队分散在501和503铁路沿线,沿途设有数千个临时营房,分不同工种和施工阶段逐一往前进发。

88、列夫·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等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89、作者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90、1962年11月,索尔仁尼琴经赫鲁晓夫批准发表以劳改营为题材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引起苏联国内外强烈反响。1963年加入苏联作家协会。同年发表短篇小说《克列切托夫卡车站事件》、《玛特辽娜的家》和《为了事业的利益》。1966年1月他发表短篇小说《带围腰的扎哈尔》。1967年5月16日向苏联第4次作家代表大会代表散发“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

9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9T52IYU_5PO2kWxzn0Tgg提取码:OCVW 书名:癌症楼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

92、“古拉格群岛”同外面的世界一样,存在着斗争、掠夺、厮杀,存在着种族、宗教的界限。在当时意识形态鲜明的苏联,夫妻之间相互出卖,爱情变质、父子反目、母女成仇是司空见惯的事,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人类最基本的善良、真诚、谦和等道德观念在极权主义统治下成了被摧毁的目标。

93、更何况,干活的成本极为低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94、在古拉格饥饿、惩罚、殴打、衣不蔽体、死亡的威胁下生存下来的人,精神和意志已经逐渐变得麻木甚至习惯,即使有朝一日被释放,出来以后可能还要再重新受到精神上的折磨,这种恐惧是永恒的,因为危险可能还会突然降临。而且因为有古拉格的经历,就算被宣布无罪释放,你的妻子、儿女、亲戚、朋友、邻居,曾经的领导、同事也可能会对你敬而远之甚至抛弃,于是又幵始了新一轮的循环:恐惧、隐瞒、背叛、阶层斗争、被揭发、被剥夺自由。

95、是这本书,才真正的让西方欧洲国家认识了索尔仁尼琴;

96、索尔仁尼琴生于1918年的苏联南部小城基斯洛沃茨克,其父早亡使其成了一个遗腹子,这似乎预示了他坎坷颠沛的人生。不过在坎坷之前,他也度过了一段风平浪静甚至扶摇直上的日子,以1944年获得卫国战争勋章并晋升大尉为顶点。之后,他的生活才开始显露出那狰狞的面目——先是因对斯大林不满而被拘审四个月,接着又被以反苏罪名判处八年监禁,即便是出狱后,他还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在这个过程中,他两次罹患癌症,都侥幸逃过死神,这也是使其人生披上戏剧色彩的原因之一。

97、在古拉格群岛里有一个看起来是笑话的真事:问“为了什么事判的?”答“平白无故!”“你瞎说!平白无故都是判十年!”

98、我们可以在《骆驼祥子》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文字中,体会人生百态和社会变迁。

99、这本书,表面上是对苏联最黑暗的揭露,其实满书散发的都是作者对国家的爱;

100、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所以一旦有一个沙哑的声音对你说“你被捕了”的时候,你的世界就天崩地陷了。

101、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L’Amant de lady Chatterley, de David Herbert Lawrence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 2013年6月新星出版社出版赵苏苏 译

102、索尔仁尼琴亲自在古拉格集中营中生活过,是书中事件的目击者和第一手材料的获得者,出狱后采访了270位人士,为书中所写的事提供了证词。

103、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讽刺、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纯粹的口号,劳动者被压迫被剥削似乎从出现私有制以后,就一直没有断过。劳改营只是一角,生活中方方面面已经展露无疑,只不过在劳改营里是实实在在的大红字写到而已,这也确实是一种绝妙的讽刺,不给人吃饭吧,你就偷偷摸摸的,可你还非得锣鼓喧天的吆喝着:好好干活,饭管饱啦!你说你这不明显是非蠢既坏吗?可是你一点也不傻。

104、住宅里的所有人在听到第一下敲门声时就被吓破了胆,而且逮捕对象是从热被窝里拖出来的,他还完全处在半睡不醒的无能为力的状态中,神智不清。所以行动人员在进行夜间逮捕时,在力量上占有优势:他们作为武装人员来对付一个裤子都没有穿好的人;并且他们在收拾东西以及进行搜查时,门口不会聚集起一群为受害者打抱不平的人。于是他们就能按次序不慌不忙地今天去第一家、第二家,明天再去第三家、第四家。这样,编内行动人员就能得到合理的使用,而且能够把多于这些编内人员几倍的城市居民关进监狱。

105、受托尔斯泰以降俄罗斯文学的春秋笔法的影响,索尔仁尼琴一直有一个愿望,书写一部反映20世纪上半叶历史的史诗性作品,书写一部可以超越19世纪"黄金时代"文学顶峰的作品,书写一部还原"全景历史"的作品,书写一部与苏联时代的官方解释系统完全不同的作品,打破苏联"d史权力叙事"的"遮蔽和剪裁",书写一部融会贯通了他对俄国与西方、过去与现在种种思想文化传统褒贬与取舍的作品,书写一部凡是关心俄罗斯命运的人都不得不读的书,于是就有了《红轮》的创作过程。他认为,人天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看清身边发生的一切,而在苏联体制下,即便能够捕捉到即时的"现实碎片"也无法全景展现出来,他的《红论》就是把真实"记忆片断"串联成为一部"宏大的编年史",进行历史重构纪实的创作。索尔仁尼琴说,"我和写作有一种神圣的关系,我的写作是在履行某种义务","我的工作就是找出真正的事实,并把它们紧紧地编织在一起,没有空隙留下,没有争辩的空间,所有的真实都在一起,我可以减少虚构角色的出现,为了把历史人物当作我自己的虚构人物来描写,我挑选了好几打的人,把他们当作我生活中认识的人来描写"。 

106、“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巡洋舰也载着1500名难民,海因斯特舰长接到了望哨报告有鱼雷攻击后,救起564人后匆忙离开。 附近的德国舰船纷纷赶来,无奈都是些小船。

107、如果对你说:你被捕了。那还有什么东西能在这场地震中岿然不动呢?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索尔仁尼琴说谎(精选98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