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勤俭节约的故事(精选108句)

2023-06-05 10:10:56

朱元璋勤俭节约的故事

1、正如《明史》所言:“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重用奸宦,放任后宫祸乱朝政,朱见深此举,实在是算不上一位明君。

2、同时,朱元璋身为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天下最好的东西,他只要一句话,就能得到,锦衣玉食张口即到。可是朱元璋却并没有这么做,他深知此时天下正是百废待兴之时,百姓是缺衣少食的,并不是享受的时候,所以朱元璋从不提倡奢侈,他以身作则,崇尚节俭,吃饭从来是四菜一汤,衣服也从来都是修补过的旧衣。

3、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这天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

4、厨师被带来后,战战兢兢的跪在朱元璋面前,朱元璋拿起那根细细的头发,问他是怎么回事,厨师一看大事不好,今天这个事情如果解决不好,自己的脑袋就保不住了。

5、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也十分俭朴,并把节俭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训俭示康》便是他结合自身经历与认识所作。在他的熏陶下,司马康以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受后世称赞。(朱元璋勤俭节约的故事)。

6、***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内衣竟容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周恩来当总理的期间,有一天,邓颖超觉得他用的毛巾烂了,就把它丢了。但周恩来又千方百计的找回来,因为他认为国家正在发展期间,不浪费要从小事做起。

7、朱德极其关心并积极主张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他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调查研究,对发展工业、矿业、农业、商业、外贸、财政、交通等项事业,都提出过不少中肯的意见和重要的主张。

8、三年的流浪生活,使朱元璋增长了见识和胆识,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乞讨的过程中朱元璋走遍了大江南北,所经历的一切使他的性格变得更加果敢坚毅,同时也使他对人性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加成熟起来。

9、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朱元璋勤俭节约的故事)。

10、张俭出身官宦世家,于辽圣宗统和十四年(996年),考中进士,名列第历任顺州从事、署棘寺丞、范阳令,后调任云州幕官。生性正直诚谨,不喜虚夸矫饰。深得上官、同僚的敬重。辽圣宗到云中一带游猎,按照契丹的旧例,皇上经过之处,当地的地方长官应该有所献贡。当地的节度使奏称:“臣辖区内没有什么特产,只有幕僚张俭,为一代之宝物,希望能将他献上。”在此之前,辽圣宗曾经梦见有四个人侍奉在他的身旁,赐给他们食物每人两口,待到听说了张俭之名“俭”字,辽圣宗方才恍然大悟,明白梦兆应在了张俭的身上。于是,辽圣宗马上召见张俭,张俭仪容举止质朴无华;辽圣宗很是高兴,向他问及谋身治世之事,张俭便当面口奏三十多件事,都很合辽圣宗的心意。张俭从此特别受辽圣宗青睐,历任监察御史、司门外郎清高显贵之职,号称明智干练。

11、有一次,官府捉住了八个盗贼,已经斩首之后,才又捉拿到真正的犯人。被斩首者的家人申诉冤屈,张俭接连三次请求审理。辽兴宗大怒说“:你难道想要朕偿命不成?”张俭说“:八家老小冤苦无告,如果能稍稍加以存问抚恤,使他们能够收尸下葬,就足以安抚活着和死去的人了。”辽兴宗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

12、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

13、有个官员想用好看的石头铺设宫殿地面,被他当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14、 张俭注重节俭,他只穿粗丝织成的绢帛,每餐只食一菜,按月发的俸禄有节余的,便拿来接济亲朋旧友。一次正当冬天,在辽兴宗歇息之便殿奏报事务,辽兴宗见他袍子破旧,暗里派近侍用火夹穿个洞做上记号,每次见到他都没有换下来。辽兴宗问其缘故,张俭回答说:“我穿这件袍子已经三十年了。”当时辽兴宗崇尚奢侈华丽,所以张俭用这种做法微言讽喻辽兴宗。辽兴宗怜悯他清贫,让他任意取用内府物品,张俭奉诏后只拿了三匹布出来,因此更加受到辽兴宗的嘉许重用。

15、工程竣工后,他叫人在墙壁上画了许多怵目惊心的历史故事做装饰,让自己时刻不忘历史教训。

16、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17、有一天,朱元璋召集文武百官,然后命人拿出一锭黄金摆在众人面前。

18、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马光写《资治通鉴》-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崇尚俭朴、反对奢华、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季文子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赵匡胤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19、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20、当时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文武百官,见此情景,颇感不解。于是,朱元璋就耐心解释:“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最后,朱元璋当众宣布: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宴即是榜样,谁若违反,严惩不贷。那些官员们听了朱元璋的一番言辞,明白了他的用意,无不诚惶诚恐,连连称是,不敢再肆无忌惮,大吃大喝。

21、第二天是大年初朱元璋正在宫中开心地庆祝新年,却看到安庆公主和附马来给自己拜年,朱元璋心想昨天刚让她回去,今天怎么又来了,便问她是否给公婆拜过年了,安庆公主嘻笑着摇头。

22、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了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谨谨高悬在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过日子却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了。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了。   

23、当然,朱棣虽是被前人所认可的明君,但他同样也存在着缺点,就是跟他父亲朱元璋一样残暴。自朱棣从侄子朱允炆的手中夺得皇位后,为了清除反对自己统治的臣子,他举起屠刀,行大肆杀戮之事。如左佥都御史景清行刺未遂,朱棣下令夷其九族,尽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乡,转相攀染,致使村里为墟;方孝孺不愿替朱棣写继位诏书,并大骂朱棣,朱棣大怒,灭其十族,被杀者八百七十三人,外亲坐死者复千余人。

24、朱元璋最见不得别人“糟蹋”衣物。据说朱元璋看到一个内侍穿着新靴在雨中漫步,他气的把他大骂一通。他的一个近侍穿了件华丽的新衣,朱元璋看到就问他:“这衣服很贵吧?”舍人回道:“五百贯。”朱元璋痛心地说:“五百贯是数口之家的农夫一年的费用,而你却用来做一件衣服。如此骄奢,实在是太糟蹋东西了。”

25、于是光禄寺的厨师被带了过来,给皇帝做厨师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像我们普通人如果碗里多了一根头发,大不了挑出去就好了,可是有人敢在皇帝碗里放头发,这就是天大的事情。

26、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27、还有一次,朱元璋退朝回宫,天下起了大雨,结果他在路上看到了这样一幕情景。

28、朱祐樘。明内阁首辅朱国桢曾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明史》有言:“明有天下,传世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当年明月言:“朱祐樘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

29、约翰洛克菲勒投宿: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

30、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31、众人面面相觑,十分纳闷,今日个皇帝唱的是哪出戏啊?怎么平白无故让我们看金子呢?

32、景福元年(1031年)夏六月,辽兴宗册命张俭为太傅。加赐同德功臣。

33、朱元璋生气地对她说,“你虽是皇帝的女儿,但是也要遵守民间的习俗,哪有过年不先给公婆拜年,却跑来给自己父母拜年的,赶紧先回去给公婆拜年,明天再来给我拜年吧。” 朱元璋还去书房写了一副对联给安庆公主,让她回家好好思考里面的含义。

34、太平十一年(1031年)三月,辽圣宗病重,六月初三驾崩于大福河(今内蒙古呼虎尔河)行宫,张俭接受遗诏辅立太子耶律宗真,这便是辽兴宗。辽兴宗即位之后,依旧很依赖倚重张俭。

35、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36、⑸马上就要用,急,求关于名人节俭的3个小故事。注:50字

37、根据南京坊间的流传,朱元璋自从当了皇帝以后,那些达官贵人,整天花天酒地,奢侈靡费。而老百姓的生活却并不好过,怨声载道。朱元璋知道以后,决心整治这种不正之风。当时适逢马皇后(俗称马大脚)过生日,照例高官权贵都要前来祝贺。等到百官来齐后,朱元璋吩咐上菜。菜肴摆上了桌,并非是什么山珍海味,鸡鸭鱼肉,而是简单朴素的:炒萝卜、炒韭菜、两碗炒青菜和一碗葱花豆腐汤,竟是标标准准的“四菜一汤”。就如朱元璋故乡凤阳关于四菜一汤歌谣概括的那样;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38、这时,朱元璋又说话了。他说我这毛毯是用做衣服剪下的这些废料做的,好看吧?你们以后做衣服剩下的那些布料不要扔掉,也可以利用起来。

39、老头看了半天,觉得我还是得分封诸王。那分封诸王这个恶劣的后果你怎么办呢?他觉得自己有办法,那就是靠革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他对自己的子孙的教育,在中国古代所有帝王当中,可能是最重视的一位。

40、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41、文武百官闻言后,觉得他说的确实在理,无不点头称是。

42、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43、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44、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45、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

46、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47、出身贫苦农家,十分倡导节俭。明朝建立后,按计划要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将图样送给他审定,他当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工程竣工后,他叫人在墙壁上画了许多怵目惊心的历史故事做装饰,让自己时刻不忘历史教训。

48、在杯酒释兵权中,他没有像其他君王一样兔死狗烹对开国元老大开杀戒,而是用多余数倍的钱财交换军权,让那些将领们卸甲归田,用留下的钱置房买地安稳的度过余生。赵匡胤对于有功之臣的出手也是相当的大方,又一次开国元老赵普生病,单单金银就五千两,布五千匹。这与赏赐当年妻子的几吊钱不可同日而语啊。

49、对于朱元璋这样的皇帝想必历史上是少之又少的,因为他本身就出生于农民世家,起于世家。所以对百姓们是非常理解和体谅的。他创造了明朝百姓和睦的生活,不打压百姓,减轻徭役,对百姓宽待。因为自己出身的原因,百姓也非常的爱戴他,他一生倡导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所以他是历代所有皇帝中最质朴的一个皇帝,因为他理解百姓的痛苦,所以从不会给他们很大的压力。在朱元璋手下的明朝在当时是盛世太平。

50、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1、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52、  然而當今的社會物質方面,已經非常豐富了。於是大家都不再珍惜這些,唾手可得地東西了。奢侈浪費地現象真是屢見不鮮,很多人都忘記了勤儉節約地意義。這樣做是不對地,我們不能忘了我们祖先,提倡地勤儉節約的這個美德,

53、毛泽东:毛主席的一生始终坚持粗茶淡饭,一件睡衣烂了,没有扔掉,缝缝补补穿了几十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话真实地诠释了毛主席平时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54、⑽要一个节约粮食的,古代有名的故事50字还要几个成语。谢了

55、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56、他一贯主张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实行多种经营方式,主张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对于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提出纠正意见。

57、一个星期天,雷锋叔叔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叔叔正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这时,王大力

58、朱德同志参加革命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经历过许多磨难和险境,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d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

59、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叔叔说:"只要不耽误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难看吗?""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叔叔的节约精神。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奖金,他却把钱存在银行,一年一年过去了,雷锋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捐给灾区人民,可是他自己却舍不得买新袜子。雷锋是多么节约啊!

60、有一次,康克清先斩后奏,未经朱德同意,把裁缝师傅请到家里,准备为他做身新衣服。

61、一天,他下旨宴请文武群臣,为皇后祝寿。臣子们非常高兴,以为又可以重温战争年代那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猜拳行令,一醉方休的快乐时光呢!可是让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这个宴会有些特别——第一道菜上的竟是炒萝卜;第二道菜是炒韭菜;第三道是两大碗青菜;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朱元璋逐一大赞每道菜的好处:“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喜洋洋”;“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群臣听了,顿时恍然大悟。

62、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63、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64、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65、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 乐而不为呢?”

66、可是,当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67、朱棣。对于朱棣,现如今有很多的非议,有人说他是彻彻底底的一位暴君,且毫无功绩,其所谓的五征蒙古等,都是自吹自擂的功绩。暂不去评说此等评论到底有多少真实性,对于朱棣的功绩,前人是认可的,就连清代也未否认过朱棣对于中国的功绩。

68、 崇尚俭朴、反对奢华、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 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69、  我們經常会聽到,四菜一湯這议句話,然而,你知道四菜一湯,是誰提出來地,他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很多人都稱讚,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節儉地皇帝。

70、南京坊间是这样传的: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好过,但达官贵人却穷奢极欲,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朱元璋十分看不惯,如此下去大明朝也要亡国,决心整治这股奢侈风气。

71、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7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俭便士,英镑自来”,每一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73、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

74、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75、“这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 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盖茨最讨厌物不等值,对应花的钱,他从不小气,看看他这些年为慈善机构捐款的数字就知道了。

76、从前,一个叫吴成的农民,相传他临终前,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77、朱元璋最见不得别人“糟蹋”衣物。据说朱元璋看到一个内侍穿着新靴在雨中漫步,他气的把他大骂一通。他的一个近侍穿了件华丽的新衣,朱元璋看到就问他:“这衣服很贵吧?”舍人回道:“五百贯。”朱元璋痛心地说:“五百贯是数口之家的农夫一年的费用,而你却用来做一件衣服。如此骄奢,实在是太糟蹋东西了。”小姐姐说:其实朱元璋也有挥霍的时候,由他的思想决定。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想学习刘邦,荣归故里,他想在家乡凤阳定都,其实又有谁在外面打拼成功,不想风风光光回归故里呢?朱元璋为了这个目标他不惜花大量钱财买建筑材料,为了宫殿的坚固,他选用最好的料。他征招大批农民工,事无巨细,就连石头缝里都灌入铁汁。不堪劳苦的工匠怨声载道,用“魇镇法”偷偷抗议。他们把自认为会带来坏运的泥人、木人、弓箭、剪刀、纸人等东西藏到建筑里,咒诅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后龙颜大怒,杀了一批工匠。最终由于上下反对,凤阳都城未建成。

78、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79、他令后宫织布做衣服穿,衣服破了就缝缝补补,根本不舍得扔掉。在一次巡访时,因天气炎热,朱元璋脱去外衣,大臣们看到他里面穿的竟是多处打了补丁的破烂衣服,都惊的无言。此外朱元璋还还令人编造麻鞋穿。在他的带动下,他的皇后及妃子们,在穿衣打扮上也不去浪费,她们的衣服反复洗、穿,很少换新。马皇后平日生活也是相当简朴,她平时的衣服,也是洗了又洗,补了又补。她还带头令太监们把织布机搬到她的宫中,她亲自织布,后宫妃子纷纷效仿。

80、朱元璋的故乡凤阳,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也只是这四菜一汤,宴请众官员。

81、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82、同历代明君一样,朱瞻基深知“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在他统治的期间内,他很是体恤民情,实施与民休息的国策,“坐皇宫九重, 思田里三农”,是继续推行洪武朝以来的招人垦荒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为让百姓可以安心的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他还多次蠲免税额、积欠柴炭草,减免了不少灾区的赋税。

83、因而他当上皇帝后,仍然过着简朴节约的生活。咱们先看看他对住房的要求:据正史记载,明朝刚刚建立时,朱元璋计划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把设计好的图纸送给朱元璋批申,当他看到复杂的雕刻设计时,想都没想,直接拿笔划去了。他对设计人员说,建设皇宫只要求坚固耐用,不要求装饰的多么华丽。要想添加装饰,就在宫墙上画一些激励人的历史故事画吧。朱元璋所用的“龙床”,其实并没有雕刻盘旋的金龙,而是“与中人之家卧榻无异”,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朱元璋在饮食方面也很节俭朱元璋的节俭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在饮食上也是如此。陈梧桐在《朱元璋大传》里说:朱元璋每天的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对于朱元璋的饮食在他的故乡凤阳,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84、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85、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86、据正史记载,明朝刚刚建立时,朱元璋计划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把设计好的图纸送给朱元璋批申,当他看到复杂的雕刻设计时,想都没想,直接拿笔划去了。他对设计人员说,建设皇宫只要求坚固耐用,不要求装饰的多么华丽。要想添加装饰,就在宫墙上画一些激励人的历史故事画吧。朱元璋所用的“龙床”,其实并没有雕刻盘旋的金龙,而是“与中人之家卧榻无异”,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

87、一天朱元璋批奏折到深夜,突然感到肚子很饿,便让太监叫御膳房给他送来宵夜,那时的御膳房叫光禄寺,没一会儿功夫,光禄寺便端来了一碗香菇鸡茸玉米羹,这是朱元璋最喜欢吃的膳食,朱元璋接过来便迫不及待的吃起来。

88、“大抵为人尝历艰难,则自然节俭,若习见富贵,未有不侈靡者也。”

89、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90、张俭(962~1053),字仲宝,宛平(今北京)人,辽朝大臣,统和十四年(996年),举进士第调任云州幕官。节度使推荐给辽圣宗,历任枢密使、节度使、左丞相等要职,并受遗诏辅立辽兴宗,兴宗即位之后,加太师、中书令、尚父,先后受封为韩王、陈王。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正月二十九日,张俭逝世,终年九十一岁。

91、朱高炽一继位,鉴于朱棣在位耗费巨大的种种计划所引起的黎民百姓的财政困境,他就先后连下几道诏书,先是取消下西洋、征用木材和金银、采购珠宝等政策,而后又免除受自然灾害的人的田赋,并供给他们免费粮食和其他救济物品,及免除他们所欠的赋税。然后,随着百姓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明朝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继而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

92、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93、朱高炽在位虽不足一年,却为后继之君留下了一个盛世的基石,宣宗时期所依赖的杨荣、杨士奇、杨溥等贤臣,就皆出自于仁宗一朝。可以说,若无朱高炽,则明朝断无“仁宣之治”这等盛世。

94、朱元璋一看厨师连头发都没有,怎么会有头发掉进膳食里呢,但是这根头发又是怎么回事,厨师总要给出一个说法才对。

95、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1/1/10和1/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96、关于朱元璋的故事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个,我很喜欢朱元璋训女的那个故事。

97、朱元璋来朱元璋的故乡自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季文子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98、重熙十一年(1042年)正月,辽兴宗一面在边界重兵压境,一面派遗南院宣徽使萧英和翰林学士刘六符与北宋交涉,宋方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于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史称重熙增币。同年冬,辽兴宗因张俭献策有功改封张俭为陈王。

99、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100、1370年,朱元璋鼓励开垦荒地,并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还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

101、据《二十四史·晋书》,晋武帝时曾任御史中丞的傅玄看到时俗非常奢侈,便上书朝廷说,粮食和绢帛的生产很不容易,人们不注意节约,必然会出现断粮缺绢的时候。傅玄还表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奢侈的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

102、这李希颜脾气不好,经常以手击其额,就是直接敲脑门,皇子皇孙要是不好好念书。刚开始朱元璋那个心疼啊,好歹是皇子凤孙嘛,你怎么能这么干呢?后来觉得这口气得忍,还升了这个李希颜的官,觉得为了教育,什么我都能忍。

103、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这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104、1951年周恩来做的一套睡衣和睡裤,颜色都褪光了,穿破了就补,再破再补,一直穿到他逝内世。一条浴巾用了容20多年,正反补了14块补丁,住院时,还把它当枕巾。一顶帽子都破了,他还舍不得扔掉。一双夏天穿的黄颜色的皮凉鞋,一双春、秋、冬穿的黑皮鞋,穿了20多年,修补过多次,由于没有多余的皮鞋可换,工作人员几次给他换鞋底,都是利用他睡觉的时间修理的。周恩来穿的袜子,都是织补了又织补。一个补袜板,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用的,从西柏坡带到北京,一直留着织补袜子用。事例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常说一句英国谚语“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的走廊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事例二:苏东坡一生节俭。在黄州时,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后又将每份分为30小份,每天一份。他把分好每小份钱挂在屋梁上,清晨挑下一包来用,准余不准超。

105、其实这并不仅仅是朱元璋治理大臣浪费的手段,而是他自己一生勤俭节约的写照。

106、  連朱元璋这个皇帝都這般勤儉節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鋪張浪費,勤儉節約是我们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人人都要做勤儉節約地人。

107、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勤俭节约的故事400字(精选23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