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春日(精选43句)

2023-06-12 09:53:57

朱熹春日

1、他表面上夸赞东风带来了春天,春天是如何的五彩斑斓,美丽极了,实际上是比喻自己对孔子传授的道终于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满眼都是对孔子学说的新认识和新感受。这样巧妙含蓄的比喻,是不是很特别?    

2、朱熹(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朱熹春日)。

3、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朱熹春日)。

4、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就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就是芳春

6、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7、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就是春天的景致。

8、所言之理:因为作者当时不可能在泗水边踏青。所以作者应该是借踏青而言哲理。用泗水孔子讲学典故,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欲进一步发扬光大儒家学说的理想。“寻芳”即是指探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表示空间极其广大,比喻儒学之广博精深。“东风”暗喻儒家教化,“万紫千红”比喻孔学思想到处流传,开花结果。

9、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10、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11、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12、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13、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告诉我们诗人在春天里有哪些见闻。

14、  意思是: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15、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6、在古代,有很多诗人和词人都在他们的诗词中使用了“洙泗”这个词儿,来指代儒家学说,甚至是孔子。比如,魏晋时期的阮侃说,“洙泗久已往,微言谁为听”。南宋初期的词人张孝祥说,“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这是比较典型的。什么意思?就是山东曲阜本来是古代的礼乐文化之地,现在也在金人的手下变成膻腥一片。南宋陆游说,“洙泗日已远,儒术日已丧”。什么意思?这孔子,这儒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再也没有人秉承儒学传统。元代著名诗人的王冕,就是写《墨梅》的那位,他说“绿水流洙泗,青山出鲁邹”,这些都指的是孔子或者是儒学。

17、查看往期全部内容,请点击上面蓝色字“品听经典”关注、订阅

18、此诗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19、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20、所以后来,东风也就成了春风的代名词,当春风吹来的时候,原野绿了、冰雪融化了,大地到处是一幅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春天风貌。

2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可是很容易就认出了拂面而来的一阵阵春风,因为到处都是万紫千红、鲜花盛开的春天景象啊!

22、《春日》这首七言诗是宋·朱熹所作,其中“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为名句。诗的大意是: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很容易认识到东风的面容,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23、我们能看出,《观书有感》一诗朱熹是在作比喻,可是《春日》比这首诗更高明。它通篇就是一个比喻,你还看不出来,你沉浸在这春日中,沉浸在这春意中,在春风化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被他教育了。等他回头告诉你,这泗水滨我沒去过,我只是拿这做了一个比喻,那我就不得不折服。所以说,朱熹是个大哲学家,也是个大教育家。

24、✦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春,踏青。✦泗(sì)水:河名,在山东省。

25、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26、先看前两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就是好天气。“寻芳”就是踏青,赏春。那“胜日寻芳泗水滨”的意思就是,在一个天清气朗的好日子里,一起去游春,一起去踏青。在哪儿呢?“洒水滨”,在泗水的边上。“无边光景一时新”,举目一看,无边无际的都是好风光,都是好风景。这个好风景最大的特点就是“新”,怎么新呢?新气象,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所以诗人“寻芳”寻来的这个“芳”,给它定义一个属性,这个属性就是“新”。你注意,这诗是有逻辑的,要不然好日子里头踏青,它的特点是“新”,可是光是—个“新”字,也是不甚了然,不知道新在何处。

27、所以,这首诗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比喻,是诗人对于儒家思想真谛的追求。我们常说“春风化雨”那儒家思想、礼乐精神对于我们的人生、人格和人性,不也像春风化雨一样吗?所以说,朱熹这个人不得了,他是个大哲学家,但他写的《春日》这首诗通篇没有一个字在讲道理,都是在讲春光、春色、春意,可是每句都暗暗包含着一种思想教化,这就是理渗透进入了情,理渗透进入了景,就好像盐渗进了水一样。

28、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9、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30、   朱熹是集宋代理学大成的思想家,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体系影响深远,但在他生前,其学说被定为“伪学”,遭到严禁。他和门生被列入“伪学逆d籍”,受到种种迫害。他去世时,当局还不许士人参加他的葬礼。

31、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3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3、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34、“无边光景一时新”,意思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春色,已经把大地变得焕然一新了。

35、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36、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37、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据考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所以所谓踏青并非实游。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现代人有一幅对联“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泗水、杏坛都是代指孔子。“寻芳”与仲尼悟道所说“寻春”意同,都是指访求圣人之道。因此此诗并非单纯写景诗,而是悟道诗。

38、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39、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第二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悦。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40、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41、我们应该这样理解这首诗。朱熹在孔子、孟子面前,就像是一个苦苦追求儒学真谛的学生,通过系统刻苦的学习,终于领悟到儒学的真谛,感受到儒家学说的博大精深。所以,他写了一首诗谈自己的感受,什么感受?“胜日寻芳泗水滨”,我苦苦地追寻着,寻找着圣人之道、儒学之道。上哪儿寻找?只有在泗水之滨才能找到。通过学习,感受到“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个“新”不光指风景一新,指的是自己的思想境界为之—新,人生境界也为之一新。“等闲识得东风面”,这浩荡的东风不只是自然的风,而是儒家风范,礼乐教化,沾溉后人,其泽甚远。儒家礼乐之风所到之地,处处生春,所以“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说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入千家万户,礼乐精神遍布华夏大地,就好像是春天来到了人间。

42、你的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我都当成了一种喜欢~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杏林子朋友和其他(精选24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