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精选63句)

2023-06-14 08:57:36

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

1、荀彧说:“郭贡与张邈等人并不是老交情,如今来得这样迅速,必是还未定好策略,趁他尚未定好策略时说服他,即便他不能帮助我们,也可使他保持中立。如果先疑心他,将使他在一怒之下打定主意,投到敌人那边”郭贡看到荀彧并无恐惧之心,认为鄄城不易攻破,于是率军离去。

2、司马懿早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却主动退兵?因为这里并不是真正的战场!

3、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4、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5、熟读兵法的诸葛亮,下山之后便遇到了事业的瓶颈期,当时刘备驻守新野,而之前又三番两次背叛曹操,其实刘备早就上了曹操的黑名单!于是曹操派出夏侯惇,前去攻打刘备,此时诸葛亮用“火烧之计”大败曹军于博望坡,这便是博望坡之战,这一战也打响了诸葛亮的智谋,也让曹营诸将更加清楚的认识了他!由于派出的军队都遭受了大败,曹操这位乱世英雄不得不亲自前往,面对曹操的兵锋,诸葛亮也没有办法抵挡,毕竟刘备的兵马也就两三千,根本抵挡不了曹操的进攻!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得实施自己《隆中对》战略,“联吴抗曹”,最终联合,周瑜,庞统等人,用火攻大败曹操于赤壁!

6、按三国志诸葛亮未用过空城计之类的计谋,而演义把这一出空城计写得出神入化,从旧社会就以搬上了京剧舞台,由京剧名家马礼良,杨宝森等京剧名家把诸葛亮演活了,所以空城计也可说是家喻户晓。

7、真正阻挡司马懿的,不是诸葛亮,而是背后的曹魏政局。(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

8、起初刚到城下的司马懿见状还有些迷惑,但是他不久之后就看出了端倪,他知道现在的诸葛亮已经是山穷水尽了,门口扫地的百姓也是军人打扮的,因为这些士兵们常年打仗,所以身强体健,站姿稳如泰山和平常百姓是有天差地别的。

9、一旦诸葛亮身死,即代表蜀国的灭亡指日可待,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就是司马仲达的末日。

10、但是,百弟发现,史料当中确实有诸葛亮用空城计的记载,只不过,不是在西城,也不是在街亭之战后。

11、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12、空城计是紧接着失街亭后诸葛亮的不得而为知的计划,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见诸葛亮焚香抚琴,身后立两道童,以为有伏兵,而诸葛一身唯慬慎这是众所周知的,于是司马懿下令兵退三十里,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之手笔。

13、司马懿之所以大惊也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点,毕竟君王家无感情,到头来免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14、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15、自从刘备死后蜀军的实力每况愈下,尤其是经过了与陆逊的夷陵一战蜀国更是元气大伤,在这样的劣势情况下作为相公的诸葛亮着急了,他大笔一挥写下了一首《出师表》,随后就带着蜀军浩浩荡荡的从岐山出发进攻魏军。

16、1948年5月6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在平山烟堡成立;5月26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迁驻平山西柏坡;

17、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要让司马懿认为城内有伏兵,而且扫地恰好能激起灰色,大量的尘土飞扬真是伏兵的征兆,当张飞就用这一招,在长坂坡吓退了曹操八十万大军,诸葛亮于是照猫画虎,再来一次。

18、”太和二年春(即建兴六年),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归于洛阳。“

19、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20、所以说,空城计明面上或许是诸葛亮吓走了司马懿,不如说是司马懿故意放走了诸葛亮吧。

21、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2、由于马谡战败,蜀军进无所据,单靠三郡小城,根本不足以抵挡住曹魏的援军!于是只好带军撤入汉中,而此时司马懿正带大军追击诸葛亮,而司马懿又是一个用兵高手,深懂兵法,更加对诸葛亮有所了解,他抓住诸葛亮爱民的特点,于是带大兵去西城围攻!而此时,诸葛亮也刚好布置完大军的退军之路,城中士兵也就只有姜维所带领的2000余人,但面对司马懿的10万之众,仍然是起不了任何作用!

23、❷:新生儿黄疸其实并不可怕,传统道医方法就可以彻底解决。

24、很多人觉得诸葛亮在西城使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真是足智多谋,非常人可及。但其实很多的漏洞早已在网上被众人评述,比如司马懿派一支小队进去侦察一下不就破了?亦或是,围而不打不就行了?……等等。

25、起初的局势还算顺利,当诸葛亮的部队行至街亭一带的时候,他把守住街亭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得意门生马谡,随后便又带着大部队浩浩荡荡的开进了下一个驻扎点,就这样他与马谡的部队互成犄角之势。

26、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可以算万事俱备,一切都不会有问题,尽管遇上了司马懿,但仍旧可以稳扎稳打的前进,不过诸葛亮这时似乎被即将来临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竟然任用马谡去守街亭。

27、我们简单些说,有诸葛亮的危胁,就有司马懿存在的价值!

28、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29、将领们在听到了司马懿的分析之后表示很赞同,于是各自带领着进犯的魏军撤回到了大本营当中。

30、同时,我们也看到后来诸葛亮再出祁山,曹真病重,曹睿只能封司马懿为大都督,总摄陇西诸路军马,令近臣取曹真总兵将印来。这个时候司马懿还是不放心,说要自己亲自取将印,探听虚实,足见其小心谨慎以及对于曹魏这些亲贵将领的顾忌。可以说,街亭一战,放走诸葛亮,司马懿也是心中有数,日后自然就有机会掌握西北大军的军权,他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原本属于曹魏亲贵将领的部将或嫡系人马,陆陆续续收服或换成自己的亲信,树立自己在军中的威望。比如说,曹睿一旦重用司马懿,他立马推荐张郃为前部先锋,后来又提拔钟会、邓艾等将领。

31、要么,选A,你挥军而上,然后凯旋回朝,曹魏再派另几个嫡系来攻蜀摘桃子,然后找个理由把你杀掉或废掉!

32、面对司马懿大兵压境,诸葛亮使用了空城计,自己本人在城头,镇定弹琴,左右书童陪同!而且琴声没有丝毫的紧张混乱之感!就跟没事儿一样,而司马懿看到诸葛亮镇定自若,而之前就领教了诸葛亮用兵奇诡的战略!正在司马懿思考之时,突然大门大开,走出四个百姓,他们手持扫帚,悠闲自若的扫地!毫无紧张之感!而孔明呢,也摆出一副胜利者的风范,完全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气势!诸葛亮为何要让四个寻常百姓在大门之外扫地呢?其实对于这一点,恐怕司马懿也没有太过在意!毕竟此时他的心思全部都放在诸葛亮的身上!诸葛亮一直是用兵谨慎,用兵从不涉险!诸葛亮派出四个寻常百姓,或许就是为了证明城中必有伏兵的缘故!让司马懿不敢踏足!或许这也不是最关键最要命的一点,古时扫地一般都会扬起大量灰尘,加之司马懿又不敢走近了看,在古代作战又没有望远镜,如此一来,司马懿看到的就是尘土飞扬!更加看不清楚城后之情况!最为要命的一点是这四个百姓竟然也没有丝毫的紧张之感!如果这四个百姓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或许诸葛亮就弹不下去了!故事到这里诸葛亮的“虚则实之“之谋,空城之计,也自然是成功的上演了,而此时司马懿为了安全起见!也不敢贸然起兵进攻,只得率兵撤退!

33、司马懿深知他们只不过是因为自己有过人的军事才能,才让当的这个大都督,说白了就是赤裸裸地利用,其实司马懿与曹魏家的关系当中存在着极大的裂痕,并不像蜀汉王朝那样上下一心。

34、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35、裴松之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蜀记》“郭冲三事”记载:

36、就是说,街亭之战、马谡之败,确有其事,但是并没有什么空城计的记载。

37、后来马谡被张颌打败,街亭丢失了,作为蜀军的咽喉要到,街亭一丢让诸葛亮完全陷入被动,这时他命令赵云主动撤军,同时到西城抢救粮草,而司马懿也是个用兵高手,亲自率大军进攻西城。

38、不进来,我活着,你也会因为有利用价值而活着!

39、❺:敏真道长教你一道道膳,快速解决小儿腹泻问题。

40、诸葛亮早就看出司马的雄才伟略,奈何自己年事已高,他内心希望司马懿能够成功。诸葛亮当时只想有生之年保住蜀国江山就无憾了。所以他在城头弹琴,琴音只有司马懿听懂,琴意既有抱负难伸的遗憾,也有劝司马懿忍一时海阔天空的善意。琴音时而流畅时而跌宕,时而温婉时而凄美,古代懂音律的人通常都能从琴音中沟通,普通人只听音内行品律。

41、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42、《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使用“空城计”击退司马懿对西城进攻的故事,可以说是尽人皆知。而就在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导演“空城计”击退傅作义对石家庄的偷袭,和诸葛亮的“空城计”故事情节非常巧合相似,在我军军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

43、另一种解释是,诸葛亮知道曹魏始终对司马仲达存有疑心,甚至是杀心!只不过找不到把柄,确切地说还有利用价值。

44、尤其这番话是郭冲对司马懿之子司马骏说的,而古人认为“对子毁父,理所不容”,司马骏不可能“慨然善冲之言”。

45、事实上他做到了,不咄咄逼人,适当示弱,扮忠心没野心而且有些二。最终大权在握实力锋芒难掩就一举夺去魏国江山,立晋国。大才也。

46、在曹操去世之后,接下来的两代魏王对司马懿也是防范有加,生怕他对自己的皇权有所威胁,所以说司马懿在曹魏家如履冰薄,倘若有一着不慎那便会掉入无底深渊。

47、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48、三国演义中可是有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桥段,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说起来都是经典。诸葛亮本是在山中隐居的勤恳劳作,但是他的神机妙算一直在江湖民间广为流传。诸葛亮其实从小就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想要为国效力,但是他性格对名利淡泊。一直在山中隐居,直到刘备三次拜访才愿意受邀出山。

49、西晋时期,曾有数万匈奴兵围困晋阳。刘琨见势不妙,如与敌军硬拼,必然兵败城破,于是一面严密防守,一面修书请求援军。过了七天援军还未到,城内粮草不济,兵士恐慌万状。刘琨登上城楼,俯眺城外敌营,冥思苦想对策。

50、对于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是作者为了表明诸葛亮比司马懿厉害,故意虚构的,没什么逻辑,有人则认为,其实司马懿早就识破了诸葛亮的想法,只不过害怕飞鸟尽,良弓藏,于是“养寇自重”而已。而张国良大师,却在《评话三国》中,指出另一个原因,并明确道:“司马懿第一次与诸葛亮交手,头脑里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孔明此人十分狡黠诡谲,什么念头都想得出来的。到后来,诸葛亮用空城计,司马懿不敢进城,这原因虽然很多,但今天这个艄尖事件也是其中之一。”

51、骤然间,石家庄及周边地区,不仅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在此指挥全国解放战争,也成为军政人才的培训中心和后方基地,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向前线运送军用物资、军政干部、补充兵员。

52、街亭对北伐的蜀军来说是一块致命的战略要地,他不仅占据着绝佳的地理位置,而且还储存着蜀军的粮草军械,因此诸葛亮对此地的重视程度十分高,让自己的爱徒马谡出马镇守街亭,可让诸葛亮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决定毁了他这次北伐,甚至险些让自己陷入虎口。

53、诸葛亮虽说是自己的大敌,但是他也是自己保命的稻草,更是自己苦匿难寻的知音良友,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最终司马懿成功骗过了魏家的将领,带领士兵撤回到了大本营当中。

54、艄尖事件是《评话三国》中讲述诸葛亮火烧赤壁的时候,诸葛亮处处设防,连艄尖上都有机关,可想而知,诸葛亮有多狡诈。此事还要从赤壁之战说起,当时诸葛亮不仅与周瑜等人一起,定下了火攻之计,还玩了一出草船借箭,相信此事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不过,在《评话三国》中,这个故事的发展,与《三国演义》中并不相同——诸葛亮借箭之时,司马懿不但识破了他的计谋,还料到了孙刘联军的火攻之计。可是当司马懿想向曹操汇报的时候,徐庶却故意拉着曹操说闲话,拖延时间,等司马懿终于能够上前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完成了借箭一事,拨转了船头,打算离开。

55、要么,选B,你佯装中计,率军离去,虽然会受到质疑,嘲笑及讽刺,但是你能好好地活着,反正隐忍是你习惯的优点。

56、这次突发的秘密军事行动,扣人心弦,惊心动魄。其幕后秘闻,当时只有少数高层领导人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更鲜为人知。

57、司马懿引兵来到,见城上孔明端坐城楼,笑容可掬,旁若无人,司马懿生性多疑,担心有埋伏,便下令退兵。

58、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59、司马懿见状解释说:此地两面环山,我在诸葛亮的琴中听到了一丝杀气,我深知此人平生谨慎,怎么可能以身犯险,他必定是在这深山当中藏了无数蜀兵,如果我等迟一步撤退的话,很可能会被山上的蜀军包围歼灭。

60、 一本《三国演义》,将蜀汉大帅哥诸葛亮捧上天台,人家一好好的辅佐之臣被小说神化。那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部小说中的经典场景:空城计!

61、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62、当然了,《评话三国》不像《三国演义》,有七分真三分假,反而只是图一个乐呵,经不起考据,先不说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事,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这个时候司马师刚刚出生不久,距离司马昭出生,还有三年之久,无论如何,他们也不可能跟随司马懿,一起追赶诸葛亮。另外草船借箭一事,在诸葛亮和周瑜决定用火攻之前,这个时候,诸葛亮还没有借东风,庞统也还没有来献计,让曹操将船连在一起,他道破孙刘联军想用火攻,有些说不过去。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张飞卖肉歇后语下一句(精选11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