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古诗赏析(精选38句)

2023-06-25 10:39:34

中秋月古诗赏析

1、这是一首写羁旅人在中秋夜里,孤独、思乡的诗歌。

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赏析: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中秋夜,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他怎能不对月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pī)白发、欺人奈何?”词的下片,他更是幻想飞入月宫砍桂树洒清光,展现了他实现理想与抱负的决心。

3、明月团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

4、点评: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中秋月古诗赏析)。

5、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此夜推想中秋 ,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6、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7、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8、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9、夜幕降临,清亮的月光冲破云儿洒泻下来。银河流淌无声,皎洁的月亮慢慢升上了天空。

10、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11、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12、同学们,请跟老师一起轻读这首诗,一同体会苏轼当时的情景和心境吧!

13、这首诗是写于中秋月圆之日,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读一下中秋月的另外一首作品,也许你能更加深入的了解诗人的奇妙构想。

14、点评: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

1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17、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 ”的意思,是抒“ 离忧”。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18、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

19、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20、诗人通过对异地月色的猜想,透露出将来人生命运的探求,表现出诗人的迷惘之情。

21、喜逢中秋国庆双节同庆,龙腾盛世,月满乾坤,家国美满。中秋夜,正是举杯邀月,开宴赏花,阖家团圆的时候,吟咏几首中秋的诗词顿觉英姿勃发、豪气横生。

22、这首诗情缠绵,却不流于伤感。语淡情深,清丽婉转。

23、《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一年十二度圆月,中秋佳节最美。在这举头望月、尽享团圆之乐的中秋之夜,秋夜愁思究竟会落到哪户人家?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思会落在谁家,意曲情深。

2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25、诗的前两句写景。“暮云收尽”写出“云破月来”的瞬间变化,“溢清寒”则让人联想到“月光如水”泻满乾坤的景象,充满动感。“银汉无声转玉盘”句则写月亮升入高空的缓慢的过程:一轮明月缓慢地挂上天空,移动本应有声,但因太遥远,而且转动得慢而轻,本应有声也无声了。苏轼写中秋月,不像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或者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这样停留在静态上,而是巧妙地运用云,写出月亮冲破乌云,洒下清光的动态,非常有新意。后两句诗自然地抒发情感。“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对仗。“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字同而义异,借来与上句的两个“此”字对仗,假借得巧妙。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来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相聚难得当尽情游乐从而不辜负良辰美景之意。然而,人生如同明月圆缺,分手容易相聚难。兄弟虽然相聚难得却又分离在即,不能不令诗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何处看”不仅是向胞弟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自己行如浮萍,明年将在何处?寄遇了浮萍之感。

26、“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27、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

2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9、 “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

30、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1、点评:诗人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以温馨开始,以无言结局。

32、这一生中碰到像今天这样的中秋美景实在难得,可明年的中秋,又会在何处观赏月亮呢?

33、怀月望远,本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心态。东晋名士王琰就说过:“清风明月,辄思玄度”。《月赋》又有了新的发展:“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更是散射出它永恒的艺术魅力。从此,月亮作为相思的意象,深得历代文人骚客的喜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既概括了《月赋》名句的思想内涵,又有所开拓。不仅点出了空间上的相隔万里,又强调了时间上的一致。这开首两句。就用极其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地写出了诗人对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的思念。由于思念心切,今夜无论如何是都睡不着了,注定是要做起相思的梦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吹灭蜡烛,披上衣服,到外面去看看吧!步月中庭,才感觉露水滋多,竟已是夏秋之时了。

34、在诗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35、可诗人却认为,这里天晴,安知千里之外不刮风下雨呢。诗人的这种看法,是完全符合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地方天晴,几十几百里路外就在下雨,这是常见的事,中秋节这天,也不会例外。只是古人消息不灵通,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不容易发现这种现象罢了。

36、诗歌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尽管天空晴朗,月光皎洁,但是未必嫦娥不惆怅怨恨呀,月宫那么冷清,只有桂花树孤独地陪伴她。很明显,这是诗人将自己“怅恨”的情感,移到了月宫中嫦娥身上。诗人只是借用嫦娥奔月的传说,诉说自己羁旅天涯,孤独、思乡的怅恨情感,显得委婉,深沉。

37、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中秋月古诗视频(精选37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