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生平简介(精选59句)

2023-07-03 11:09:08

黑格尔的生平简介

1、序言和致谢中译本序言新版前言导言缩略语表第一章语境中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与他的时代《精神现象学》在黑格尔生平和作品中的位置黑格尔的体系《精神现象学》的任务文本概览“序言”和“导论”内容概要第二章对象的辩证法感性确定性知觉力与知性向自我意识的过渡内容概要第三章主体的辩证法主人与奴隶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不幸的意识内容概要第四章理性的辩证法理性主义和理念主义观察的理性行动的理性实践的理性内容概要第五章精神的辩证法真实的精神:伦理自我异化的精神:教化对其自身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内容概要第六章宗教的辩证法自然宗教艺术宗教启示宗教内容概要第七章哲学作为辩证法绝对认知内容概要结论第八章《精神现象学》接受史进一步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索引译者后记

2、若想要更全面、系统地认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和哲学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可以去读一读《张世英黑格尔哲学五讲》。

3、《哲学全书》(EnzyklopaediederphilosophischenWissenschaften)1817-1830

4、(分三个主要部分:小逻辑、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5、当然,与例如克尔凯郭尔或马克思比起来,他的生平要相对单调。然而,它的平凡可能被夸大了。他在年轻的时候毕竟的确有个私生子;他认识他那个时代许多杰出的智识之士,包括歌德、谢林以及荷尔德林;他的职业生涯前后高下悬殊,他在四十好几岁之前长期默默无闻,过了不到二十年,他在死前就已闻名全国,在国际上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6、有人十分反感黑格尔对于中国哲学特别是对孔子的“贬低”,因为黑格尔认为孔子的《论语》只不过是一些道德教条,是非哲学性的。当然,我们也应该肯定黑格尔的思维敏锐。(黑格尔的生平简介)。

7、培根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科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借助于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奥秘。

8、黑格尔在这里说,主人在这种关系中属于劣势一方,奴隶则属于优势一方,因为在他的意志是通过奴隶实现的,奴隶则是实际行动者,奴隶直接接触自然界,而主人则是间接接触,他虽然是在为主人服务,但是他也是有自我意识的,

9、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说,它是无产阶级挑战社会制度的精神武器。只有在科学的哲学指导下,无产阶级才能彻底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从而获得自己最后的解放。

10、    1816年,黑格尔转任海德堡大学的哲学教授;1818年,黑格尔就任柏林大学哲学教席,讲授自然法与国家学,哲学史、自然哲学、宗教史、历史哲学、美学等课程,在这些课程的讲稿以及学生的课堂笔记的基础上,后人出版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宗教哲学讲演录》等著作,但是在黑格尔生前,只有关于自然法和国家学的讲演在黑格尔生前审定出版,即《法哲学原理》一书。

11、▶黑格尔,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者、辩证法大师,西方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12、黑格尔的《小逻辑》有可读性。在《存在论》中,为说明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黑格尔列举了大量事实进行佐证。如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互变。还引用古希腊哲学家的“麦堆”、“秃马尾”、“驴子驼物”等等事例进行说明。《本质论》中,为论证事物之间的差别,例举了莱布尼兹“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的事实。《概念论》中,也举了许多事例,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上述例证,幽默风趣、鲜活形象,与平时比较古板的黑格尔判若两人,形成鲜明的比照。

13、作者:罗伯特•斯特恩(RobertStern),英国人,谢菲尔德大学哲学教授,毕业于剑桥大学,自1989年以来一直在谢菲尔德大学工作。出版有大量关于康德、黑格尔和先验论证作品,代表作有《黑格尔、康德与客体结构》(1990)和《黑格尔形而上学》(2009)等。

14、这本书强烈推荐,彻底改变了我的金钱观。我以前也是属于那种不太会管钱的人,老是乱花钱,没有任何理财意识,只知道上班挣钱。

15、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

16、道德义务本身就是法律、规律、命令的规定。中国人没有所谓的法律,也没有所谓的道德,只是一个国家的道德。这种道德包含臣对君的义务,子对父、父对子的义务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义务。

17、黑格尔可以被视为这样一个人,他采纳了由诸如席勒、诺瓦利斯等浪漫主义者提出的许多关切,但又力图以某种方式为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例如“理性”和“进步”)指明一个新的方向,而不是把它们抛弃不顾。

18、公元前366年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雅典的柏拉图学院学习哲学,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是个很重要的阶段

19、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20、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

21、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说,它是无产阶级挑战社会制度的精神武器。只有在科学的哲学指导下,无产阶级才能彻底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从而获得自己最后的解放。

22、1817年,黑格尔受到普鲁士文化教育卫生大臣阿尔滕斯坦的邀请,去接任费希特逝世后悬虚的哲学教席遗缺。1818年10月,黑格尔到柏林大学就任哲学教授,年薪比他在海德堡大学任教时多一倍,虽然他想从政的愿望再一次落空,但依然满意地呆了下来。1819年,叔本华也来到柏林大学任编外哲学讲师,他把开课时间定在黑格尔讲课的时间,结果,叔本华的听讲者人数寥寥,课程未授完,叔本华便悄悄离开了学校。

23、《逻辑学》(WissenschaftderLogik)1812-1816(lasteditionofthefirstpart1831)

24、   黑格尔的父亲是一名路德派基督教徒,在公爵府税务局任书记官。他的母亲是一位有涵养的女士,受过良好的教育,谆谆教导,在上小学之前,母亲便在家里教黑格尔拉丁文。他们父母共生了6个子女,但是只有黑格尔和他的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幸存了下来,因为彼时儿童的死亡率很高,仅仅天花便剥夺了符腾堡将近10%儿童的生命。

25、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

26、你有多久没提笔,在纸上写下对思念之人想说的话了?

27、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他承认,甚至还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尽管如此,把现实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旧要造成一些与“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个信念分不开的自满情绪。

28、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

29、《暂坐》以西安城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现代都市女性生活图。她们神秘着,美丽着,聚散往来之间,既深深吸引人,又令人捉摸不透。茶楼正是社会的缩影,环环相扣的命运展示着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30、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吕克昂)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得非常重视教学方法,他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他经常带着学生在花园林荫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因此把亚里士多德学派称作“逍遥学派”。

31、提起黑格尔的《小逻辑》,我们自然想到他的《大逻辑》。大小逻辑的区别是《大逻辑》(1808-1816)早于《小逻辑》(1816后)。《大逻辑》是独立的两卷本;而《小逻辑》是黑格尔《哲学全书》的一个部分,只有一卷本。两者的联系是《小逻辑》是《大逻辑》的缩写。但是要注意:《小逻辑》或《大逻辑》是后人用来区别黑格尔两种逻辑学的名字,并不是黑格尔原来的书名。

32、施影响于: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鲍威尔(BrunoBauer)、托洛茨基、布拉德雷(F.H.Bradley)、汉斯?昆(HansKüng)、海德格尔、萨特、巴特、哈贝马斯、伽达默尔

33、1800年,来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

34、我觉得幸福真的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有人觉得有钱就是幸福,有人希望家人团聚就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35、如果我们以康德那样的哲学家的形象来描述孔子及儒门后学,那么许多信息已经被遗漏了。

36、在镰仓有一家专门帮人代写书信的文具店,书中出现了十六封书信,有给去世宠物的吊唁信、有宣布离婚的公告信、有拒绝借钱的回绝信(这个挺有用的,我在下图附上了(可爱)),也有写给挚友的分手信……

37、《逻辑学》上下卷  (德)黑格尔       B806/2364

38、黑格尔认为,家庭是直接的、自然的伦理。家庭的基础是婚姻,男女两性之爱是“精神的统一”。家庭作为一个人格,具有占有财产和延续的实在性;家庭作为繁衍和教育子女的社会单元,决定了子女在社会中的独立人格。当家庭培养的独立人格成为公民,伦理进入市民社会。他认为,市民社会中的人丧失了家庭之爱,其社会道德是诚信和“天职”或职业道德。市民社会通过自下而上形成的社会组织而进入国家。国家是客观精神的最高体现,“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国家是在地上的精神”,是“神自身在地上的行进”。(注:同上书,253页、259页。)

39、1788年,18岁的黑格尔进入图宾根大学(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新教神学院学习。

40、黑格尔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是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

41、人活在世上,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然后为之去努力奋斗,去飞往自己心中的山峰。

42、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皆动”,“万物皆流”,这使他成为当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流动派”的卓越代表。

43、按照黑格尔的描述,人与人之间分属不同的氏族,那么在历史或者说社会的早期发展中,氏族或者家族之间打交道,势必会通过决斗来建立关系,战胜的那一方成为主人,失败的那一方成为奴隶。

44、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这些年轻的黑格尔信徒经常在柏林希贝尔酒吧聚会、争论,这里的氛围造就了对以后150年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们,形成了无神论、人文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基本观念。但是几乎没有一位黑格尔左派宣称自己是黑格尔的追随者,有几位还公开批评黑格尔的哲学,但是这种历史上的区分法仍然在现代学院哲学中使用,黑格尔左派对黑格尔的批评导致一个全新的领域―关于黑格尔和黑格尔理论的文学作品。

45、主人的意识不是真正的自由意识,因他只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奴隶被他奴役,他觉得自由就是为所欲为,其实不是的。奴隶更没有自由意识一说,他也只知道自由就是像主人一样,这顶多和主人的想法一样。

46、在这种和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奴隶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觉醒,主人则很快递的堕落。好了再回过头来看下主人是怎么成为主人的,一次生死决斗中,主人用他的勇敢,不怕死战胜了奴隶,所以成为了主人,但是这种高贵在黑格尔看来是偶然的,可能是这个人力气大,所以他赢了。

47、费尔巴哈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肯定人是能够认识客观世界。但费尔巴哈在恢复唯物主义的同时,却没有能够真正继承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优秀遗产,即辩证法的思想,因此他的唯物主义仍然具有以往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48、黑格尔认为,如果我们要通向科学,不是要逃离现象,而是要转过来面对现象。因为现象本身就是我们研究事物自身之所是时必然会遭遇的东西。如果我们试图直接呈报真理,呢么科学就会陷入对真理的断言或揣测——真理就会变成意见。所以,如果我们要让真理从一系列的“意见”中脱颖而出,就得首先让真理与各种意见逐一进行艰苦交锋——而这一交锋的战场就只能是“现象”。所以,我们与其将现象是为真理的对立物,不如说它自身就是真理的熔炉。与之相对应,“现象学”也必须成为一步关于真理成长历史的记录。

49、* 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50、黑格尔在这部巨著中划时代地提供了一部人类意识的发展史,即作为人类精神的“存在史”,因为意识任何时候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Bewu?tsein)。黑格尔把“现象学”直接表述为“意识之经验的科学”。既然“意识”是“被意识到的存在”,那么关于“意识的经验”也就是意识对各种不同“存在”(作为意识之对象)的“经验”,这种“经验”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经历”,是把被意识到的“对象”“呈现”或“显现”(scheinen)为“现象”(Erscheinung)的“知识”,这种呈现出来的知识即“科学”。我意识到“天空是蓝色的”,我的“意识”把“蓝色”“呈现”为一个阳光明媚的天空所呈现出来的色彩,于是我们就具有了关于“蓝色”的“知识”,把这样的知识作为“经验的科学”逻辑地表达出来,就是“现象学”。所以,关于“精神”的“现象学”也就是关于人类“意识的经验之科学”。其核心是通过“意识”把“被意识到的对象”“呈现”出来,以构成“精神”之“现象”。所以“精神现象学”既是人类意识的形成和发生史,也是人类精神的形成和发生史,同时也是精神现象的存在史。人类意识发展分为5个阶段: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这3个阶段属于主观精神);精神(即客观精神);绝对精神。《精神现象学》包含着黑格尔后来创造的庞大体系的基本纲要、萌芽和雏形,同时,后来黑格尔在《逻辑学》《哲学全书》尤其是其中的《精神哲学》中对其“哲学体系”的重新阐明和《精神现象学》的不同定位,都使得学术界对《精神现象学》产生迷宫一样的感受,形成了非常多样和复杂的阐释。

51、参考资料:邓安庆,黑格尔生平与哲学思想之评价,(J),云梦学刊,2019,19-27,19-27;《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电子图书来源:青马先声。若文稿和资源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

52、《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罗伯特•戴博德

53、霍布斯所说的物体具有如下特征:它不依赖于我们思想而客观存在;占有一定的空间;能为人们所认识。霍布斯所说的物体概念基本上接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54、《精神现象学》(Ph?nomenologiedesGeistes有时也译成精神哲学)1806(SeebattleofJena)

55、   1793年,黑格尔以平平的成绩从图宾根大学毕业了,他并没有选择去成为一名牧师,而是试图成为一名作家,但是这很难。在朋友的推荐下,黑格尔前往瑞士伯尔尼的一个贵族的家庭担任家庭教师。当时神学院的领导得知他受聘为家庭教师时,跟友人说到他很怀疑黑格尔是否能够承担与家庭教师相连的牺牲,他一直记着黑格尔曾经打着养病的幌子缺席了神学院的夏季学期,怀疑黑格尔在家里可能比自己父亲的地位还高,这样的状态不能胜任地位与仆人无异的家庭教师。果不其然,黑格尔干了三年家庭教师便辞职了。因为他感觉他在伯尔尼远离了思想活动的舞台,孤立无援,而谢林却已经在思想的舞台声名鹊起,这种失落感加剧了他离开伯尔尼的冲动。这一时期黑格尔并非一无所获,因为黑格尔利用东家大量的藏书,阅读了吉本、孟德斯鸠、席勒等人的著作,着手研究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经常与朋友通信往来,并且写下了《耶稣传》的手稿。

56、* 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57、道德是自由意志在内心的实现,而不是像康德所说的完全与外部行为无关的抽象的“自律”。因此,道德也是一种法,即主观意志的法,分为故意、意图和良心三个层次。一个人的行为只有是故意的,才能负有道德责任,如果是完全无意做出来的,则可以不负责任。如果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已经预见到了,还是要做这件事并愿意为它负责,那就是有“意图”。道德是动机(“意图”)和效果(“福利”)的统一。黑格尔既批判以纯洁动机来为罪恶辩护的做法,也批判以对动机的揣测来“鄙视和贬低一切伟大事业和伟大人物”(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27页。)的做法,还批判把良心作为任意曲解善恶的“在我们时代邪恶猖獗泛滥的形式”(注:同上书,139页、143页、146页。)。真实的良心达到主观和客观、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从而进入伦理阶段。

58、“就是”在黑格尔的这句话中表明了实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ist)在黑格尔这里不能被当作通常的逻辑系词。在通常的主谓结构的句法中,主谓之间的关系只能是外在的和偶然的。但是,在黑格尔看来,“是”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外在粘连,而是主词扎入其内容。比如,“上帝是存在的”(GottistdasSein),“存在”(Sein)并非通过“是”(ist)而被外在地粘连在“上帝”上,而是直接反映出了上帝内在的本质;同样,“上帝”也不是一个纯形式,而自身已经是内容。所以“就是”(或“是”)所起到的外在联系已经被一种内在的辩证活动取代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黔驴技穷的成语故事(精选22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