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后悔杀隆美尔(精选89句)

2023-07-10 11:22:49

希特勒后悔杀隆美尔

1、埃尔温·隆美尔元帅是二战期间德国最受欢迎的将军之并以他作为非洲裔军团司令的胜利获得了敌人的尊敬。牵连在推翻希特勒的阴谋中,隆美尔于1944年度生活。(希特勒后悔杀隆美尔)。

2、特种部队号称军中之军、钢中之钢,特种兵百里挑淘汰率高达80~90%,训练有素,经验丰富。而SAS更是世界多国特种部队效仿的成功典范,为什么还经常发生特种部队遭伏击、特种兵被俘虏的事件呢?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里面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希特勒后悔杀隆美尔)。

3、隆美尔的伟大在于他对于纳粹集团中灭绝人性政策的反对及反思,他只想当一个传统的普鲁士军官,但现实逼迫着他不得不将军事和政治连接在一起。

4、埃尔温·隆美尔是一位杀人无数的“魔鬼将军”,同时他也一个传奇,只可惜隆美尔将军并没有逃脱“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最终被疑心重重的希特勒赐死。

5、希特勒借此在德国军队掀起了清查异己的“白色恐怖”,由于在刺杀之前,反希特勒组织曾支会过隆美尔,希望他能够在希特勒死亡之后,成为主持大局的重要德军将领。

6、行动失败后,希特勒派人调查此案时,发现许多德国陆军高级将领都直接领导,或者间接知道这场行动,其中就包括他最信任的隆美尔。不过隆美尔虽然想结束战争,但他并未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但此时的希特勒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隆美尔必须死。

7、SAS是个多面手,除了担负战时特种作战任务外,还要担负和平时期反恐突击任务,是英国军队唯一的国家级反恐专业力量,既担负境内反恐任务,也是英军境外反恐任务的主力。

8、苍老师说:“他不是帅哥,然后没有钱。但是,他接受了我以前的工作。对以前的工作我没有后悔,但,我知道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结婚的话,一定得接受这个问题。所以,他很棒。”

9、从内心讲,我当然无法接受苍老师这样的女孩做伴侣,也绝对不支持任何女孩子去从事出卖肉体的工作,但正如管老师所言,历史只看结果,人们习惯以贫富论成败,以成败论赢英雄。很多人眼里,出卖什么都无所谓,关键是,卖什么价钱。

10、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生死疲劳》

11、隆美尔在法国战场与北非战场的神勇表现,让他成为了纳粹部队中首屈一指的将军,随着隆美尔在德国社会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一些反纳粹组织将枪口暗中伸向了隆美尔。

12、熟悉二战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隆美尔之死是因为他被希特勒怀疑有参与到1944年7月20日的狼堡刺杀一案当中,而根据后来的史料证明,隆美尔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一件事情,策划这一起案件的不少军官都是隆美尔的战友和下属,而他对于这一件预谋已久的刺杀案,同样是有部分知情的,但是这或许还会让人感到疑惑,隆美尔作为陆军元帅,也有不少的话语权,更是手握驻意大利北部B集团军群这支重兵,希特勒叫其服毒自尽,隆美尔为何会不选择反抗而是乖乖就范呢?

13、隆美尔将军在兵力弱于英军三倍的情况下,得不到足够物资供给,也得不到希特勒的空军支援,无法支持下去的隆美尔将军在1942年11月向希特勒请求撤退。

14、德国军人集团考虑到现实,只能和希特勒结盟。作为回报,军人集团要求希特勒清洗自己的民兵组织,冲锋队。这是防止罗姆领导的冲锋队,将来有可能取代德国国防军。

15、同时,隆美尔的副官、秘书甚至家人都可能会被逮捕,以审讯是否参加了阴谋。

16、豪塞尔在法莱斯会战中,脸被打穿了,还没好利索,

17、隆美尔手下的助手被一个个地抓走了,接着隆美尔的住宅附近就有了秘密警察的监视,最高统帅部的参谋长凯特尔元帅也打来电话,请隆美尔到柏林去谈一下新的工作安排的事项。隆美尔心里明白,自己的死期已经到了。

18、关于隆美尔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高的评价,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19、即便到了军事法庭,也没有任何人可以确定他有罪。

20、现在是德国的特殊时期,希特勒早就下令不能对叛徒有任何怜悯,一律迅速处以极刑。

21、 贫困饥饿充斥着每天的生活、民族自尊心被无情践踏、看不到自己的出路何在?这是每一个二十年代的德国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始的时候,加斯特罗博士所看到的那一幕,他们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他们奋起呐喊,要拯救祖国于危难。这大概跟我们1919年的五四运动也差不多吧,我觉得:当时,只要是正常一点的德国人都会有这种爱国主义的情感,更何况日耳曼本身是一个有着优秀个人气质、良好文化传统的民族,他们能忍受这一切吗?当然不能!

22、这位的临阵反水,使得柏林迅速又回到希特勒的掌控之中。当时他去抓戈培尔,结果对方滔滔不绝,居然把他说得晕晕乎乎,动摇了。然后戈培尔——不得不感叹这位被枪指着还这么镇定,给希特勒打了个电话,让雷默少校去接听。

23、深夜一点,希特勒通过广播发表演说,第一是证明自己还活着,第二是要求所有德军官兵要遵守效忠誓词,这也就意味着“720事件”彻底失败了。第二天,暂时接手“B集团军群总司令”的克鲁格元帅终于表态了,他否认了解任何叛变计划,并要求施图尔格纳尔立即释放被捕的d卫军官。

24、 如果时光倒回到90多年前,那时候的德国是一个什么样子呢?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德国成为了战败国。经济萧条,人民过着贫困交加的悲惨生活;割地赔款,在巴黎和会上,战胜国给德国施加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很多本属于德国的土地被割让出去,每年德国还要向战胜国进贡交纳很大一笔的战败赔偿金;最为让德国人感到耻辱的是:一向精锐善战的德军也被迫大规模的解散,只允许留下10万国防军,这一切,对于一个英勇善战的德意志民族来说,不能不说是莫大的羞辱!

25、此人就是德国国防军中将汉斯·斯派达尔!1897年,斯派达尔出生在德国东南部的城镇梅钦根。青年时期,他先后在柏林、蒂宾根、斯图加特等大学学习,一战爆发后,他加入德国军队,成为一名军人。在战争中,因表现出色,成为一名少尉,还曾以连长的身份参加索姆和战役。

26、出院后,斯特林并没有停止折腾。他知道,组建特种部队必须获得军方高层的支持。这位有点背景的公子哥深谙英国官僚体制运行规则,如果逐级反映自己的意见,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才有消息,甚至是石沉大海也根本不会有消息。因此,他决定走捷径,直接找驻中东英军总司令奥钦莱克将军。

27、主帅被生擒,成了SAS的奇耻大辱。为了报仇雪耻,1944年,SAS甚至制定了一项刺杀时任德国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的作战计划。为纪念SAS成立70周年首次出版的《SAS战争日记(1941-1945)》披露了这些细节:4名SAS特战队员通过空降方式进入法国,利用黑夜秘密接近隆美尔的别墅实行突袭。然而,就在特战小组跳伞着陆之前的几个小时,这项任务被取消了。原因是隆美尔的小车被英国皇家空军击中,受了重伤的隆美尔被送回了德国治疗。

28、但斯特林的首次作战出师不利、大败而归。1941年1月17日,L分遣队倾巢出动实施首次敌后空降,任务是搜集情报、骚扰德军。恶劣的沙漠天气和复杂地形给了空降分队当头一棒,66名特战队员仅有22人返回基地,其他队员非死即伤,或者被德军俘虏。

29、1944年6月盟军入侵后,隆美尔知道德国将失去战争,因此与其他军官交涉。(19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登陆的军队人数达到100万人。)

30、MauricePhilipRemy,MythosRommel,UllsteinTaschenbuchvlg(2004)

31、隆美尔明明没有参与暗杀阴谋,为什么会被处死而不反抗?

32、SAS现有3个团的兵力,分别是第21特别空勤团、第22特别空勤团和第23特别空勤团,每团编制600至700人。其中,第22特别空勤团属于常备正规部队,另外两个特别空勤团隶属于预备役部队。因此,此次出现在叙利亚战争中的英国特种作战分队,很可能就是来自英国陆军第22特别空勤团。

33、然而,元帅隆美尔的成功将是短暂的。在加扎拉战役结束仅五个月之后,英军在1942年秋季在(埃尔阿拉曼)埃尔阿拉曼的第二次战役中重新夺回了托布鲁克。随着北非的失败,1943年,隆美尔被召回欧洲监督大西洋沿岸的防御。

34、虽然身为陆军元帅,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资历。隆美尔既不是传统的容克贵族,也没有在总参谋部任职的经验,而德军高级将领绝大部分都出自这两个方面,所以在他们眼里隆美尔的上位完全是得益于希特勒对他的赏识,而不是隆美尔的能力和战功。

35、当晚,德国对外发布公告,隆美尔因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36、善于以少胜多的隆美尔将军,在阿拉曼战争中并没有展现出往日的雄风,双方经过几天的糜战之后,德国军队的弹药和坦克的燃料所剩无几,而希特勒给予的补给如同杯水车薪,德军每天所消耗的军用物资,远远大于微薄的后勤补给。

37、基希海姆因为托布鲁克战役大败,被隆美尔解职……

38、此后,隆美尔和希特勒之间就再没有亲密的接触了。

39、如果希特勒真的被干掉,德国原有的上层领导人被一扫而空,再看密谋分子的核心成员,他们的资历和威望能控制德国大局吗?

40、 这一段描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说的是:1944年年底,德国的败局已定,纳粹灭绝欧洲犹太人的暴行愈演愈烈。著名的犹太作家加斯特罗博士坐在开往奥斯威辛的死亡列车上,在即将开到目的地前一晚,他听见前面车厢里的d卫军们在醉醺醺地喝酒、唱歌,先是大唱纳粹歌曲,后来又唱那首令人忧郁的“莉莉•玛莲”,一直唱到昏昏然地睡去。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这死亡前的最后一夜,加斯特罗博士的思想有了驿动,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受:想起了二十年代的德国年轻人。

41、对德国军队心灰意冷的隆美尔,逐渐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建设文化工程上,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所平民军校的校长,并出版了一本名为《步兵攻击》的军事书籍。

42、一战后,德国只得保留10万陆军,斯派达尔有幸留在军中。希特勒上台后,扩军备战,斯派达尔也成为德国驻法国大使馆武官助理。二战爆发后,斯派达尔提供了大量法国军方的情报,对法国战役产生了重要影响。斯派达尔是个参谋型军官,他先后担任驻巴黎军事总督的参谋长、第5集团军参谋长、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等职务。

43、当非洲军团在突尼斯投降后,希特勒将隆美尔召回讨论当前形势。隆美尔告诉希特勒说他觉得战争不可能胜利了,并认为德国应争取“有条件的投降”。这再一次激怒了希特勒,他脸色铁青,大声叫喊:“记住,谁都别想跟我讲和平!”

44、不得不说,希特勒这一招非常高,因为隆美尔是个爱妻爱子如命的好男人,拿捏住了他顾家的这一点,几乎意味着可以随意摆布他。隆美尔如希特勒所愿自杀了,他实在是不敢拿自己的家人冒险,所以只能舍身成仁,用自己一人的性命换取他们的安稳。为了不节外生枝,他甚至还告诫儿子,千万不要为他报仇,好好活下去才是最主要的。隆美尔死后他的家人真的安全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虽然没有了性命之忧,但精神折磨却不少,因为希特勒害怕他们泄露隆美尔的真实死因,一直在调查监视他们,让他们苦不堪言。

45、五是战场环境复杂,难以快速撤离。特种作战具有远程投送、秘密渗透、夜暗行动、长途奔袭的特点,参战队员体能消耗和心理压力都非常大。作战区域自然环境恶劣,电磁环境复杂,难以确保不间断通信联络,甚至出现失去联络的情况,特战分队难以向上报告情况或召唤友邻支援;即使后方出动兵力进行救援,但由于特战分队深入敌后,与己方基地或本土距离较远,远水难救近火,在时间上未必能赶得上。因此,特战分队一旦暴露行踪、遭敌追击,由于受体力、环境和兵力规模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撤离危险区域。

46、可瓦尔基里行动爆了之后,希特勒立马就开始收网了。

47、由此,隆美尔就死定了,他早知道会有这种结局。

48、威廉·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军事谍报局局长,外号“纳粹谍王”。不过1944年2月18日就被希特勒撤职,他的谍报局也与其它间谍机关合并了。原来军事谍报局的特工统一受d卫军指挥,卡纳里斯虽然和720分子有牵连,但是根本无法系统地运用特工进行协助。

49、希特勒说,我还活着,你要是还听我的,晋升为上校,去抓密谋分子吧!

50、埃里温·隆美尔,一位让对手都非常钦佩的军人,他是机动战的天才,在浩瀚的沙漠中,以极少数的兵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因此被敌人称为“沙漠之狐”,也成为二战中名气最大的三位德国将领(其他两位为曼施坦因、古德里安)。

51、因为直到7月24日,隆美尔才给夫人写了受伤后的第一封信:

52、1944年7月17日,隆美尔乘车外出的时候,挨了皇家空军的空袭,

53、对于军人来说,明知道就要覆灭应该撤退,留下来蛮干的损失是毫无意义的。

54、为了寻找隐藏的飞毛腿导弹发射点,SAS派出三个8人侦察小组深入伊拉克境内,其中两个小组在任务开始后不久便决定放弃,原因是任务地域不适合隐蔽行动,第三个小组即“B20”小组则决定冒险尝试一下。

55、一个显著的错误是,希特勒固执的不允许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元帅撤退,导致这里的德军遭受毁灭性的失败。虽然被俘的德军只有10万人,但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步兵第4军军长普费费尔中将、第51军军长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23位将军都被俘虏。

56、布格多夫拿出了一个氰化物胶囊,解释药物可以迅速麻痹神经,人在几秒钟内无痛苦地死去。

57、第对隆美尔抱有好感的国内平民,国外军事政治家不少。虽然隆美尔在德国将领中人际关系不怎么样,但到了战后审判时还是前两点好感度更重要。

58、而且隆美尔虽然受到希特勒的大力栽培,但是他不是d卫军军官,二战期间又长期在北非,没有参与过对占领区的屠杀和掠夺,后来又因为卷入暗杀希特勒的事件而被勒令自杀,所以相比起来在二战的德国军官里,他的名声算比较好的。

59、隆美尔身体还没好利索,施佩德尔就被盖世太保抓了(竟然没死还越狱了,他来拉拢隆美尔,隆美尔死了他没死,这是什么雪风体质?)。

60、只怕是d卫军的重兵和国防军的很大一部分朝着柏林进攻,将密谋分子全部消灭。

61、希特勒最后赐死了隆美尔,但给了一个国葬礼,并让他的夫人享受元帅遗孀的待遇,对外声称隆美尔死于美军炸伤后遗症。连代表希特勒参加隆美尔葬礼的伦德施泰特,都信以为真。当时盟军获得的情报,也是如此。直到1945年春,二战快结束了,盟军才得知隆美尔的真实死因。

62、RalfGeorgReuth.Rommel:TheEndofaLegend,HausPublishing(2020)

63、隆美尔虽然指挥的德军兵力不多,高峰时期也就四个德国师,其它都是意大利军队,但是要注意,他有德意北非军队的统一指挥权,代表德军最高统帅部统率德意联军,这个政治地位是蛮高的。非洲装甲集团军虽然规模有限,但隆美尔却能够有权负责一个独立战略方向上的战事,就这个意义来说,其被信任和重视程度就要高于曼施坦因。

64、在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二战时期的德国高级将领大多数都会被判处几年的徒刑,隆美尔也不会例外,这些高级将领协助希特勒发动并且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人类浩劫,而且他们都是积极的投入其中,为了纳粹德国出谋划策,这一点是不容否定,为了这些纳粹的高级将领必须要付出代价。隆美尔也喜欢摄影,如果能够活到战后,我觉得出本摄影画册什么的是一定的。

65、对于德国军人来说,首先就要宣誓效忠国家领袖。无论什么情况,军人不允许背叛领袖和国家,违者就是叛国罪,必然是死刑。

66、 老实说,提笔撰文之前,我也反复问自己:是不是自己有比较深的德国情结,对德国人有好感,才导致自己判断这段历史的时候有偏向性,竟然会去同情那些历史的反面角色们,而不是持一种批判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说,由于个人的特殊经历所致,我对德国人确实是相对了解得多一点,对于他们的民族特性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所以,我才会对二十年代的德国人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也许吧,我对那些本来具有高贵气质、却又在命运的安排下,不得不扮演悲怆角色的德国人确实是有较为强烈的同情心。

67、而在克鲁格死后,隆美尔自己已经知道自己下场不妙了:

68、隆美尔死后,果然享受了国葬待遇,希特勒公布他因战伤导致心脏衰竭而死,是国家的英雄。

69、尽管SAS训练有素、战绩卓越,但队员被俘这种事却屡见不鲜。由于特种部队属于战略力量,具有高层控制、高度机密的特点,外界很难获知其作战活动情况,更不用说特战队员被俘这种极不光彩的糗事了。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了解到,SAS特战队员至少有过4次被俘纪录。

70、希特勒同德国传统军人阶层,只是一个结盟的关系。

71、埃尔温·冯·维茨莱本,元帅,1940年时担任陆军元帅,陆军总司令,1941苏德战争开始后被迫退休。3年没执掌兵权了。

72、确实也有一些德军将领也在推波助澜,所以被逼急了之后,为了防止这一局面继续恶化,尽管曼施坦因没有打败仗,小胡子仍然在第4装甲集团军成功突围后,立马解除了曼施坦因的职务。在1944年的3月,曼不群既没有溃败,也没有过分抗命,甚至在撤职前还被授予了一枚勋章,东线又是那么需要能打之人,归跟到底,就是小胡子不能完全信任他,同时也因为吵烦了。

73、其实隆美尔的一生的成败荣誉都和一个人,那个人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套用句中国的成语,可以说隆美尔的人生是“成也希特勒,败也希特勒”!如果说隆美尔是千里马,那么希特勒就是伯乐,事情还得从一战说起。在一战中,隆美尔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因而战争结束后得以留在军中。

74、面对可怕的最后通牒,隆美尔还是很沉稳的,这是多年残酷军旅生涯养成的习惯。

75、实际上隆美尔也就施佩德尔这一个真正的亲信,

76、实际上,此时已经没有了反抗不反抗的问题,隆美尔的失势让他的陆军元帅也成为了一个虚职而已,大部分忠于隆美尔的部下也被更换,他面对希特勒的判决,只能够服从,而希特勒同样在战局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同样不想大张旗鼓的处死一位帝国的元帅,为此在44年10月14日,希特勒派遣盖世太保和副官送了一枚有氰化钾的药丸给隆美尔,给予他两个选择:服毒自尽,他对于元首的叛逆罪就会严重保密,并且为他举行国葬,隆美尔的妻子和儿子能够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否则他将会受到法庭审判。

77、曼不赖当时在happyvacation,而且众所周知,曼不赖早就被解职了,没有实权可言;

78、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扩充军队,隆美尔晋升至少校,并出任营长。到1936年,隆美尔成为希特勒警卫部队的指挥官,开始得到希特勒的注意。特别是隆美尔写的《步兵攻击》这本书,更是深得希特勒的欣赏。此后隆美尔的职务不断提升,到1939年,他已经是元首大本营管理部部长,少将军衔。

79、所以,就算希特勒真的被720分子杀了,恐怕那些手握兵权的d卫军根本不会服从密谋分子的安排,更别说密谋分子大多是国防军系统的,连d卫军的通讯都切断不了,对方可以从容调兵来对付密谋分子。

80、中午12点左右,陆军人事署长布格道夫和侍卫长梅塞尔来到隆美尔在黑尔林根的家。为了防止隆美尔逃跑,他们早已经把慕尼黑与斯图加特之间的公路封锁。

81、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都是传统的国防军将领,在之前与小胡子也没什么交集,完全是凭借能力和战功,一步步在军中升迁的,并没有什么“破格提拔”的待遇。法国战役结束后论功行赏,古德里安是大将,曼施坦因是步兵上将,而隆美尔不过是个陆军少将,结果两年后隆美尔率先封帅(1942年6月),甚至比曼施坦因还早了一个月,而古德里安此时已经转为预备役。

82、 夜读世界名著《战争与回忆》,英文名《War and Remembrance》,是美国作家赫尔曼•沃克 (Herman Wouk) 的作品,是著名的二战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并被搬上过电视电影银幕。其中有一段描写,使我想起了二十年代的德国年轻人。

83、有趣的是,这种幸运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隆美尔。当时,希特勒命令对被俘的英国特战队员格杀勿论。但隆美尔出于英国特种部队的尊敬,拒绝执行希特勒格杀令,他也是德军中唯一拒绝执行该命令的将领。

84、其次,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想起的却是那个曾在某书城有幸一睹其真身的胖大叔—莫言。当然,管老师(莫言本姓管)和苍老师不是一个路数,但翻一翻前者的著作,却能在很多细节上为此事乃至苍老师的整个传奇人生找到有趣的呼应。

85、装炸弹的公文包被不知情的人挪了位置,离希特勒有点远。

86、贡特尔·汉斯·冯·克卢格元帅,时任西线德军总司令。表面答应参加密谋行动。不过他得知希特勒没死之后,对密谋分子敷衍一番,立即给希特勒写信,表示效忠元首。

87、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暗杀行动发生在1944年7月20日。这次行动被称为“伐尔克里-女神计划”。

88、就战略战役级指挥而言,无论是隆美尔,还是古德里安,都称不上是统帅级人物,在德军将帅排行榜中连前10名都挤不进去,他们只是优秀的战术家,而称不上战略家。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写景的开头摘抄大全优美(精选57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