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原文(精选105句)

2023-07-16 11:51:21

阳明心学原文

1、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全局地看待问题,才能够从总体全局上去解决问题。否则,最多也只是做一些不成系统的修修补补。哪里起火灭哪里,最后弄得整个人精疲力竭,却收效甚微。

2、作者很客观地分析了王阳明天资聪明的各个侧面。02着重记叙了,王阳明竹子格物悟道,龙场悟道,和天泉悟道,并逐步得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心即理,知行合致良知(四句教)。

3、真正融合了理学体系,是中国儒家精神的真正体现。不仅对中国,也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思想和社会变革产生过重大影响。

4、阳明先生临终前道:“此心光明!”后安然而去。(阳明心学原文)。

5、阳明心学是成就大事的学问,若自甘平庸,无所志向,那么就很难真正把阳明心学的精髓学到心里!

6、随着觉察越深,作为第三者观察者的感受越加清晰,即便有些事还不能瞬间转变行动,但会马上看到自己的意动,然后充满善意地“看着”她,以一种实体形象出现在我心里,微笑淡然任由她吐槽发泄,负面能量就消散的很快,掉在情绪里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短了。

7、江西剿匪之后,阳明先生写信告诉弟子剿匪并不难,但是难的是如何教化人心,如何能保证长治久安,使得人民安居乐业。这就需要“人心正”。

8、作者充分的理由,肯定了他在思想史上的积极作用。03简述了王阳明学术,强调个人价值和自我发展,既注重人性的自我修养,又具有近代思维。

9、项总的分享让我想起了两个词,一个是道在低处,一个是扫地僧。为什么扫地僧往往是最厉害的,因为扫地僧看似天天在扫地,本质上是通过扫地不断地扫除了心上的不明和贪欲,不断地扫除了心上不好的起心动念,扫除了心上的灰尘,是通过扫地来练心上功夫。项总在清洗的过程中,本质上也是一个洗心的过程。

10、●很多时候我们都把“仁义”理解小了,“仁”并非是简单的“善”,而是至善,也就是无善无恶的状态。求善与求仁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前者是“外求”,后者是“内求”。“仁心”是纯粹的良知,“一”以贯之,就是“道”。(阳明心学原文)。

11、对于李道夫的求道和传道热情,阳明先生既为他高兴,又为他忧虑。阳明先生说,在今天这个“绝学道丧”的时候,有多少人陷溺于不明和贪欲的泥潭之中,就像一个人掉到海里了,在大海的波涛中自身难保。

12、老实说,我不像一些老师在致良知上有异常巨大且显著的收获,这大概与我23岁时入门“身心灵”,而后进入心理学专业有关。但它的确促进了以往知识的整合。

13、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如果只是专于下棋,精于文词,而没有道的引领,那最终也只是沉溺于下棋之中,而文词,也只是讲求精美华丽的词藻而已。

14、(3)王道日趋衰微,霸术日渐盛行,那些追求功利的人,打着与天理近似的旗号,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为了蒙骗他人,还说“天理本就如此”。这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心”都已经没有了,哪里还有所谓的“天理”呢?从此往后,把“心”和“理”一分为“惟精惟一”的学问也就消亡了。世儒的学问支离琐碎,外求探究刑词名称,礼器数量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以求明了所谓的“物理”。他们却不知道“吾心即物理”,从一开始就不需要假借外求。佛家、道家的学问又落人了空虚之中,想通过遗弃人伦事物之常,以求明悟所谓“吾心”,却不知道“物理即吾心”,人伦事物之常是不能遗弃的。

15、阳明先生主张的是人凭直觉会立刻知道自己的意志或思想是对的,或者是错的。但它能告诉人的是应当做的事,却不能告诉人知道怎么去做。

16、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17、我仿佛看到先生的音容笑貌,相隔千百年,那种笑颜中透着从容坦荡,铺面袭来,不禁泪盈满眶~

18、“身”是比较好理解的,大家照下镜子就能看见了又能触摸并感觉到它的存在。“身”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物质形式的存在,《传习录》180章先生曰:“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这个陪伴我们几十年的肉身就如刘老师比喻的电脑的硬件。但是如果只有这个躯壳没有控制系统的指挥那就只是一个空壳而已,所以能够主宰这躯体的就是我们的“心”。

19、只要你时刻擦着自己的心,让自己的良心不被人欲所遮蔽,你就都能成功。

20、在《中西方哲学史》这本书中提到,“虽然王阳明说,天理就是良知,良知就是人心的本体。但是他没有解答人心的本体是什么?人心本体外的意念是什么?良知是如何形成的?良知又如何使人从动物变成人的?良知在人的艺术创造,科学创造,以及组织创造中的的地位又是如何的?良知在人类社会的革命与进步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2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2、继承了孟子在陆九渊心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心:把人心的本体解读为良知;而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是天理;把朱熹理学存在于事物之中的客观天理,解读为人心中天然存在的良知。

23、案例:上周流延员工借调四楼返工,被反馈工作效率问题,损坏流延家人的形象,刚开始有点抱不平,因为之前每次外调员工,流延家人都是被称赞为最好的。通过学习,先找内部原因,查明是新员工,由于车间宣导教育不够,现在已经做进一步教育,相信下一次该批员工外调必定能受到好评。

24、如果你的解读是善的,大公无私的,就让自己喜欢这个解读。方法是如好好色,想像自己看到了一个心仪的靓男或美女。

25、(4)到了宋代,周子、程子开始重新追寻孔子、颜子的学问根本,然后有了“无极而太极”“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之说,“动亦定,静亦定,无内外,无将迎”之论,他们的这些说法都非常接近“精一”的宗旨了。

26、因此,要想在一个领域里脱颖而出,必须在道上有所得。只有在道上有所得,才能一通百通,融会贯通。

27、这其实也恰恰是提醒自己每天都要读专业类书籍,一个之前没太在意的好处:阳明心学其实也是心理学的范畴。不知不觉,我已在做这部分工作200多天,不包括额外刻意阅读、学习。

28、有句话被人误解许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重点在“为”,是成为自己的意思,而不是要我们自私自利。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

29、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

30、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31、大家好,咱们11组的各位老师早上好,很高兴也很荣幸由我来开启新一周致良知的学习和践行,感恩与各位的相遇!

32、李道夫是阳明先生的弟子,在《寄李道夫》这封书信中,阳明先生指引李道夫在传播圣学的过程中践行中庸之道。

33、我们又探讨了“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意思,“心不在焉”是心不在一个具体的事情上吗?我以前都是这样认为的,在千红老师的启发下,我们又明白了一层深意:心既然是太阳,就应该朗照乾坤,心是君主,就应该是君临天下,掌控全局。心不在焉,应该是说心没有在他的本位(君主之位),而不只是指在具体的一件事上。

34、阳明先生又说,“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无尽宝藏,一轮明月在心间,良知良能本自具足。

35、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36、《传习录》先生曰:“以其明觉之感应则谓之物”,说的是被我们所感知到的物。这个“物”字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物体意义上那种概念,从传习录中对物的定义主要就事来说的,如孝亲为一物,端茶杯喝水也是一物,你说那我什么也不做去睡觉总可以吧,不好意思这也是一物,因为凡是意之所指的都属于物的范畴。

37、继承了孟子在陆九渊心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心:把人心的本体解读为良知;而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是天理;把朱熹理学存在于事物之中的客观天理,解读为人心中天然存在的良知。

38、武宗及神宗中,虽暇,然世序总平,为世哲学思相劝之一大时。阳明学复孔子遗风,以讲会、书院等形传学。自其初生,则焕乎强者死,为徐爱、王龙溪、德洪等所受,而始传。其后徐阶等发之疾也。徐阶进推讲动,言阳明学,言正心以治天下心。在嘉靖四十四年之灵济宫会,以首辅致亲讲,诸大吏会听讲。

39、案例:实际的案列不局限于某一件事情,而是体现在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对人,对事,都保持微笑,保持乐观。这样不仅能够使自己做事情越挫越勇,更能感染到他人。

40、心得:内心的善良与乐观,可以通过微笑这个表象显示出来,通过一周的努力,我能感觉到身边的人也会报以善意的点头、眼神、微笑。这样融洽的氛围会让大家工作起来更加顺畅。

41、然而这里仍然有可说的地方,我们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王阳明被宦官迫害,遭受各种生死危机,他的内心对生死已经产生巨大的疑问,用禅宗的话来说,他已经升起了疑团,所以他经历九死一生、到了贵州龙场之后,才能升起大勇猛之心而尽全力格物致知。

42、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良知,良知就是我们的本心,我们的心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43、●“吾理即吾心。”孔孟心法,“其学之必求诸心,则一而已”。从根本上讲,学问要从心上求,抓住这一点,就等于接到了孔孟嫡传。

44、相对来说,朝着一本好的传记方向去写的,只有南京大学出版社的王守仁评传,这是中国思想家系列传记中的一本,介绍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算是面面俱到,但个性方面与明朝时代的关系没怎样涉及分析和书名的评价,但这是一本相对严谨的传记,立意比其他那些通俗读物高得多。

45、此案,是也,是不正当的回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都是邪恶的。归义者,谓之善人。

46、⑮动亦定,静亦定,无内外,无将迎:出自程颢《明道先生文集·答横渠先生定性书》。

47、所以以前总会有很多人去攻击我们国家的高考制度,那时我也在随大流,认为的确不公,但随着对它认识的深入,一个超级大国这样做可能已经是现阶段最合适的了。而阳明先生也说参加科举,但不能被牵着鼻子走,而失了自己的志向,所以志向和制度是能够相互结合,彼此促进。

48、①象山:陆九渊(1139-1193),号象山,字子静,书斋名“存”,世人称存斋先生,因其曾在贵溪龙虎山建茅舍聚徒讲学,而其山形如象,故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象山。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镇青田村人。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朱熹齐名,史称“朱陆”。

49、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良知,良知就是我们的本心,我们的心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50、所以为什么说要远离负能量,去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就在讲环境影响。因为对人性了解的越加透彻,以及人性某些大致相同的特性,就更容易做到接纳。有了接纳,能量就不会花在内耗上了。

51、●所谓“中道”,即是“仁心”。抵达“仁爱之心”,自然“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52、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53、阳明心学有几个基本概念要搞清楚,否则在读《传习录》的时候,就容易有歧义,导致走弯路。

54、阳明心学的心,不是指的血肉之心,而是灵明的觉知。从中医角度来探讨也可以帮助理解,《素问﹒灵兰秘典论》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只有心字不是“月”偏旁,因为心是太阳,自己就发光。心居最高位,代表是君主职能。

55、大意是,一项工作布置下去,只是完成了1%,剩下的99%要依靠检查和监督  

56、这些关于人心的意识结构,良知的内涵,良知的外延,以及良知的历史地位的研究都还没来得及展开。这是王阳明留给我们的一大片空白。却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契机。也就是说这上面有我们可以践行、发展、壮大甚至升级的空间。感恩阳明先生,也感谢研究院给我未来有可能成长的机会。

57、同样是看重外在所谓的成功,原文中也讲到人就容易从众,也更容易焦虑和迷茫。

58、案例:原先检查说后勤人员卫生差时,他们怂我:“你自己洗洗看”,通过近期连续清洗食堂卫生间、员工餐具,今日又清洁宿舍厕所,能与他们微笑沟通、并愿意接受卫生考核。

59、所以学习阳明心学,是为了反思并尊重儒学传统,从阳明心学的精神遗产中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改善自己的道德生活,学会提升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这个世界之所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依靠我们自己真诚悲悯的良知而行动才能获得的。

60、面对外界的评价,尤其是诋毁,不仅不要生气,还要把它当成磨炼自己强大内心的机会。

61、世间之事,有些看似礼实则非礼;有些看似不雅,本质上却是礼貌。

62、心得:遇到问题多思考,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多反省内求。

63、当年在四合院做志愿者时,老师分享给我的一句话,大意是,学习一段时间后,刚开始的一个变化,大致会有这种感觉,就是会感觉自己的心开始变得柔软。把这句话分享给您,我们一起学习进步,深深地祝福您。

64、《大学》中所谓的“学物”,就是《中庸》中所谓的“仁”。知识、审问、仔细思考、明辨、虔诚都是所谓的诚实的美德,除了善良还有其他所谓的诚实的美德。

65、坚持自我,可能被包括自己也没有分辨清楚的私欲,就比如博仁老师说所知障,学了一点就以为自己全部都知道了的暗自得意。

66、但大概也是认为生死本为内心的执念,只要能彻底的格物致知,体悟到“天地万物俱在我良知的发用流行中”,生死的挂碍自然就不再是问题。也就是说从源头上彻底看到生死之根,如此生死的问题不解而解,因为“心外无物、物外无心”。

67、当我再想买东西的时候,或者收到快递却仍然空落的感觉升起时,需要回头去关照它们。一味追求物欲,只会让人迷失心智。心灵的富足才让人真正喜悦!

68、阳明先生回答,“这岂是容易的啊!一般在高位上的人不讲究学业也很久了。从前卫武公九十岁时还向全国戒谕说:‘不要以我为老朽而丢掉我’。先生的年纪只有武公一半,功业却可以成倍,希望先生无愧于武公啊!我也岂敢忘却国士的交儆之诚呢?”

69、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也是因为把关注点放在了自己的内心,所以听到这些我内心其实是有抗拒的声音。

70、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善恶之分。它所有的善与恶都是人强加给它的。

71、(3)盖王道息而伯(bà)术⑪行,功利之徒外假天理之近似以济其私,而以欺于人,曰“天理固如是”。不知既无其“心”矣,而尚何有所谓“天理”者乎?自是而后,析“心”与“理”而为而“精一”之学亡。世儒之支离,外索于刑名器数之末,以求明其所谓“物理”者。而不知吾心即物理,初无假于外也。佛、老之空虚,遗弃其人伦事物之常,以求明其所谓“吾心”者。而不知物理即吾心,不可得而遗也。

72、明明知道什么是对的,却找不做的理由,就是私欲。而如果每个人都秉承良知分辨是非,就都可以成圣成贤。

73、阳明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阳明先生百战百胜,立过4次军事大功。但是,每当他的弟子询问那些军事奇迹、卓越战功的时候,他说:“可惜平生精神,俱用此等没紧要事上去了”。

74、武宗不禁焦之生,去紫禁琼,久居城北之豹房,在豹房政,以豹房为时中、军总部。上又自为置一想身,封威武大将军“镇国公”。尚为威武大将军“镇国公”作一世之家园。

75、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也是因为把关注点放在了自己的内心,所以听到这些我内心其实是有抗拒的声音。

76、真正融合了理学体系,是中国儒家精神的真正体现。不仅对中国,也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思想和社会变革产生过重大影响。

77、就像有人问阳明先生:“论学方面,陆九渊与朱熹有很大差别,先生你曾经说陆九渊‘在学问要领上把握得简单明确’。如今看陆九渊的论述,却有说到学问有讲明,有实践,以及用‘致知格物’方法去讲明的情况,这里与朱熹的学说没有区别,反而与先生你的知行合一学说有所不同。为什么?”

78、因此,学习阳明心学,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让我们的认知不断提升,最终达到和良知、天理同等的这份最高境界。

79、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80、故凡居今之时,且须随机导引,因事启沃,宽心平气以薰陶之,俟其感发兴起,而后开之以其说,是故为力易而收效溥。不然,将有捍格不胜之患,而且为君子爱人之累,不知尊意以为何如耶?”

81、这些关于人心的意识结构,良知的内涵,良知的外延,以及良知的历史地位的研究都还没来得及展开。这是王阳明留给我们的一大片空白。却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契机。也就是说这上面有我们可以践行、发展、壮大甚至升级的空间。感恩阳明先生,也感谢研究院给我未来有可能成长的机会。

82、●“王道”和“霸道”有何不同?以人为本是目的而非手段。真正行王道之人,心为民,行也为民,匍匐在地,将民众高高托起,所以“民莫不信”。而行霸道之人,则是借“博施济众”来收买人心,名义上“志于道德”,实际不过是为了满足私欲的功利之徒,是欺人,更是自欺。

83、作者也对此了明确简议,加强了行政统治,缓和社会矛盾,从而扭转了长期动乱局面,证实了福建平和县,江西崇义和广东和平县,都是王阳明任期内设立的至今沿在。03平定宁王之乱,作者也重点记叙了这一过程,一场震惊朝野的大叛乱仅用三十五天,就彻底平定了,作者对此作了充分语言描述,称颂了王阳明的智勇谋略。04朝廷诏王阳明复以原职,总督两广兼巡抚,平定广西思恩和田州之乱,也作了详细叙述,是由于此前官员不作为和乱作为引起的地区性起义,王阳明采取攻心为的招抚之策,匪犯主动请降,思恩和田州之乱不战而平。

8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唯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

85、提个建议,“有许多交流过的问题未执行到位”,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干总可以回看下,当时是在哪个层面上和同事交流的,是在事上交流,还是在心上交流?事上交流了,心上没交流,事就容易漏掉,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小我,当小我起来的时候,轻忽慢意之心就起来了,本来能干好的事,也就达不到咱们满意的结果。本质上不是能力的问题,是心的问题,如您所说,其实外仓是有能力将这些货品发完的。分享2句话,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团队建设有帮助。

86、其实阳明先生最初是追随朱熹理学思想的,花了7天7夜研究“格竹子之理”,也没有什么感悟,最终放弃了“格物”这条路。后来被贬贵州,在那里顿悟,并对《大学》有新的认识和诠释,才完成了心学的思想体系。

87、阳明先生又说,学习贵在于方向“正”。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88、所以以前总会有很多人去攻击我们国家的高考制度,那时我也在随大流,认为的确不公,但随着对它认识的深入,一个超级大国这样做可能已经是现阶段最合适的了。而阳明先生也说参加科举,但不能被牵着鼻子走,而失了自己的志向,所以志向和制度是能够相互结合,彼此促进。

89、因为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听从自己内心的时候,别人却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我们,如果我们没有清晰笃定的志向,这就会让我们感到困惑,坚持本心就更加困难。

90、心得:抱怨的危害常常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息息相关,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和凝聚力,会引起团队松散、分解、毫无战斗力,所以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抱怨杜绝负面情绪。

91、在动态加工中,不要搞间歇。无动于谐,即无动于静。

92、上不守朝,内外章奏,皆先具红揭上之东宫旧人投瑾,人谓“立帝。。自此始矣明帝数月、或数年不朝者。上以太监为朝廷之制,以“八虎”为首之阉d在朝廷发愈重者也,始为明有阉d治之。因上怠于政和之于信,因制了东厂、西厂。“军国大柄,尽归其手。。文武大臣不敢与之抗,大僚附炎势也,投身。“见刘瑾而跪者十之八。

93、没过太久,房先森记起了管理密码,尝试数遍,重新设置也就进了门。

94、静不静,动不静。当心恐惧是思想。为什么要区分动和静?

95、在这个关键时刻,旁边的人应该“先援之登岸”——帮助他爬上岸,然后再给他衣服,给他饭食。如果这个人还在大海中挣扎翻滚,你却把食物和衣服投放给他,反而增加了他的负担,使他更容易沉溺于海浪中。

96、为什么现在倡导极简生活、断舍离,也是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物欲给心灵带来的负担。也将如原文中所说,没找到最终的根,只清理了表面,还会生发出新芽。

97、如您所说“凡事能够微笑面对,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们都想要。但是微笑不是想要就有,是需要建设的,没有这个建设,临事便要倾倒,面对困难很想微笑,但就是笑不出来。我们一起学习阳明先生的教诲,在心上下功夫:“良知清澈,临事不乱,应变无穷”。

98、道是格局和境界,在心上用功去除不明和贪欲就能提升格局和境界。

99、功名利禄这部分原文中还讲到科举与修心的关系,就如博仁老师说它并不妨碍人工作学习、致良知,这句话我也非常有感触,之前听爱自然生命力赵原野老师说高考实际上真的是最公平的制度了——它让寒门子弟可以有机会突破阶层。

100、(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101、就像有人问阳明先生:“论学方面,陆九渊与朱熹有很大差别,先生你曾经说陆九渊‘在学问要领上把握得简单明确’。如今看陆九渊的论述,却有说到学问有讲明,有实践,以及用‘致知格物’方法去讲明的情况,这里与朱熹的学说没有区别,反而与先生你的知行合一学说有所不同。为什么?”

102、正如阳明先生的先人是王羲之,祖父是状元,本身就是书香门第,有积累,世代书香。

103、这就是为什么生活要有仪式感,孩子要有稳定的成长环境,换句话就是用它们塑造一个强大的内心,这样就不会被其他的事情牵移拉扯。

104、心得:率先垂范,不是只做表面文章或者单纯做点具体的活,看起来像是不务正业,但实际上能有效缩短心与心的距离,更能以心唤心、消除沟通障碍,促进日常管理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王阳明为何在中国不受人推崇(精选81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