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精选27句)

2023-07-27 10:27:11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

1、海德格尔认为,在存在者层次上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谈到的在人之中的人性之光,无非指的是这种存在者的生存论存在论结构:它以自身的此在方式存在。它是“已经澄明的”,这等于说:它作为在世的存在就其本身来说是敞亮的,不是由其他存在者来照亮,而是它本身就是敞亮的。只有对于从生存论上如此这般已经敞亮的存在者,现成的东西才有可能在光明中得以通达,在晦暗中有所掩蔽。此在从来都是带着它的此。此在若是缺乏这个此就不成其为具有这种本质的存在者。此在就是它的展开状态。

2、“当代之美美哲学不能令人满意,转观欧陆之哲学,也不能令人乐观。作为欧陆哲学主流的存在(主义)哲学,本是讲实存的感受,本可对治英、美哲学之可统为非存在地讲之分析。但某些存在哲学思想家在讲此实在感受这问题时,将其抽离出来大讲特讲,而形成一主义(按:存在主义),亦转成纤巧的哲学,如是,乃由存在的转为非存在的,这是很可悲的,是生命中很教人惋惜的事。生命中本有许多不幸之事,存在哲学作为了道德宗教的进路,来面向人生不如意之事,这本是一条很好的进路。但若专门以暴露人生的黑暗面,来挑动人们的虚无感,不为人类指出一条光明正道,则其暴露乃落于以暴露为目的,亦转成一非存在的哲学。这种非存在的哲学,远不如他们自己以为要反对的黑格尔之非存在哲学,因为他们经由一套理论,把非理性的人性尽量暴露出来摆在那里,……人乃成为一空虚而麻木的存在物,而永远停留在黑暗而难以自拔。”(B)(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

3、论演员的“自我修养”,从《演员的诞生》说起……

4、海德格尔还认为,一门科学的所有老问题对象都以事情区域为其基础,而基本概念就是这一事情区域借以事先得到领悟的那些规定。因此,同样只有先对事情区域本身做一番透彻研究后,这些基本概念才能真正获得证明。任何存在论,倘若它首先没有充分地澄清存在的意义并将澄清存在的意义理解为自己的基本任务,那么,不管它具有多么丰富、多么紧凑的范畴体系,归根结底它依然是盲目的,并将背离它最本己的意图。

5、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6、在解答存在的意义问题的地基上,一切存在论问题的中心提法都植根于正确看出了的和正确解说了的时间现象以及它如何植根于这种时间现象。

7、德国哲学家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也是存在巨大争议的人物。

8、海德格尔认为,错误与伪装,谎言和欺骗,幻觉与假象,简而言之,诸多的非真理,人们理所当然的将它们归咎于人。但非真理确实也是真理的反面,因此,非真理作为真理的非本质,便理所当然地被排除在真理的纯粹本质的问题范围之外了。非真理的这种人性起源,仅仅是根据对立去证明那种“超出”人而起支配作用的“自在的”真理之本质。形而上学将这种真理看作不朽的和永恒的,是不能建立在人之本质的易逝性和脆弱性之上的。

9、命题将现成事物作为什么东西加以规定,这个“什么”是从现成事物本身汲取出来的。解释的“作为”结构经历了一种变异。当这个“作为”执行其占有被领会的东西的这一职能时,它不再伸展到因缘整体中。“作为”本来分环勾连着指引的联络;现在这个进行分环勾连的“作为”从意蕴上割断下来,这个“作为”被迫退回到和现成的东西一般齐的平面上。它向着“有所规定地只让人看现成的东西”这一结构下沉。寻视解释的原始“作为”被敉平为规定现成性的“作为”;而这一敉平活动正是命题的特点。

10、众所周知,哲学和生活行为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直接性的,而是必须借助于某些中介性因素。在海德格尔这一个案中,它的中介性因素便是由他的“政治哲学”所提供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的那种纳粹化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为他对这个世界的政治形势的理解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托。在他的“西方——日耳曼历史此在”的单一性理论中,海德格尔的哲学信念是,只有日耳曼人“此在的复兴”,才能把西方从持续的虚无主义没落中挽救出来。但是,他并没有想到,这一信念不仅很快灰飞烟灭,而且还给全人类的存在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11、但让人困惑的是,恰恰在研究科学的人确实把握住最本己的东西之处,而他谈论的竟然是别的什么东西。被研究的应该只是存在者,再无他物。

12、这里,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处于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

13、海德格尔说,话语自身包含有一种生存论的可能性——听。听将话语同领会、理解与可理解性的联系搞得清清楚楚。假使我们听得不“对”,那就说明我们没弄懂,就没有“领会”;这种说法不是偶然的。听对话语具有构成作用。语言上的发音奠基于话语,声学上的收音也奠基于听。此在作为共在对他人是敞开的,向某某东西听就是这种敞开之在。

14、本书是海德格尔1927年在马堡大学开讲座课时的讲义。全书详细研究了《存在与时间》第一部第三篇的中心问题、通过提出作为一切存在领悟之境域的“时间”,来回答引导着此在分析论的、对存在一般之意义的基础存在论式的追问、使读者真正了解到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实事内涵与内在体系。

15、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一门使人变得聪明的,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学哲学能够提高我们思想的高度,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此我们有必要学哲学。在我们学习哲学的时候,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哲学家,然而很多的哲学家的思想以及观点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很多时候都不能达成一致,其实这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16、即便如此,前者却并非是对后者的单纯颠倒。可以这样理解,在这两种情况下,知与物被作了不同的思考。为了认清这一点,我们必须追溯通常的真理概念的流俗公式的最切近的起源。理智之所以在观念上是正当的,乃是由于它在其命题中实现所思与必然相应于观念的物的符合。

17、A、西方哲学从希腊开始,便是一种“精巧”分析的哲学,这是西方哲学的大背景。西方现当代哲学则由“精巧”形态走向“纤巧”形态,不能“厚德载物”,故终于陷入“虚无”。其中包括两路向、三学派:分析哲学/现象学与存在主义。

18、海德格尔将哲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对存在问题的意见加以整理,来说明存在问题重新提出的必要性。

19、“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的创始人”,“萨特是存在主义在法国的最大代表”,这是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但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却见仁见智,说法不一。本文想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各位同仁。

20、争议,并不是因为他的哲学主张,而是他二战前对希特勒和德国纳粹的支持态度。

21、更重要是从个人的“存在”出发,把个人的存在和客观存在联系起来,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22、当我们领悟到我们当下的生存,作为一种由科学规定着的生存的时候,我们同时陷入了一种纠纷当中。通过这个纠纷,一个问题浮出水面。这个问题只要求用特别的讲法来道出:“无”是怎么一回事?

23、“……在贫困时代里诗人何为?”“时代”一词在此指的是我们自己还置身于其中的时代。

24、1927年,海德格尔38岁时,发表了他的《存在与时间》一书。这是他最重要的著作。

25、“由罗素而下,维持根斯坦发展出来的分析哲学,在今日英、美尤行其道,与在欧陆盛行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共为当代显学。……但若套在西方哲学(史)之中,其缺点与限制乃显现出来”(《康德与西方当代哲学之趋势》)。牟先生把当代西方之两路向三分孽之哲学流派(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统归为当代西方显学。它们均是世纪末、传统终结的“纤巧”哲学,陷入了大危机。何谓“纤巧”?先看牟先生的依次分析(三者不能孤立地分析)。

26、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淡然的句子(精选3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