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精选71句)

2023-08-03 09:56:02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

1、陶行知觉得,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数达到百分之八十五的农业国家,农民作为国家的最低阶级,受到无情的压迫和摧残,创造物质但是却不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他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悲惨遭遇十分的痛惜,他希望通过他的教育实践来使中国的农村改变,使农村的教育改变。

2、传统教学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知不觉的将教、学、做分离了。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使我们呕心沥血备课,千叮咛万嘱咐,可谓煞费苦心,可到头来发现学生对我们的讲课毫不感兴趣。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教学资源,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加深和拓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

3、受裴斯泰洛齐、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他在实验的基础上,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合一”翻了个筋斗,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

4、(2)吸取国内外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将关于幼儿大脑的研究成果,作为文件的第一部分,统帅其后的教学任务、内容等章节,使《纲要》的科学依据更加鲜明;

5、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6、陶行知组织成立各类国难教育救国会,他希望整合全部人民的力量,将中国民族正面临巨大的危机传播出去,在工学团推广军事课,医护培训等课程,并提倡大家相互帮助,卫国护家,集思广益,寻求中国的救国之道,不考虑个人得失。第普及教育的内容从简单的教识汉字,积极扫盲等变为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思想更加深刻和长久;第立足为对中国当时的国情现状,陶行知深知当时的中国贫困落后,他的教育必须要在贫苦大众中深根发芽,他着手撰写《普及教育与学武训》,推广以武训的精神为指导,克服各种困难疾苦,以义学为手段,用很少的钱却造福了很多人。第因为当时民众的抗日热情已被点燃,普及教育作为具有广泛号召力的措施动员了全国的民众,形成了即知即传人,知识为公,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人愿教,人人好学的局面。第陶行知十分注重将科学推广到生活的时间活动中,提倡每个人立足于社会,通过生产劳动改变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社会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科学的力量促进生产生活,抓生产,团结计提的力量,努力协作,卫己卫国,爱护胜利果实。

7、第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

8、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9、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10、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11、(1)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进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是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受社会革命的教育”。从生活纵向的发展来看,生活伴随人生始终。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最后,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12、他发表了许多著名论文和讲话,比如《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行是知之始》等。他否认了王阳明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言论,并在其基础上认为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将自己的思想注入中国教育事业中,为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3、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教学十几年,我认识到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的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更要用亲切的语言、温柔的目光与他们交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让学生亲近你。如果能细心地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而慷慨地去赞赏他们,一定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学生也会自然地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14、陶行知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德育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15、杜威的从做中学是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各种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的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他涉及各种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努力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收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

16、       陶行知有两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另一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中去,确实做了一件“大事”。而他自己,却“不带半根草去”。只留一世英名,光照中华大地。

17、“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18、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

19、   解放孩子的双手,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20、德育思想居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首位,是其教育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德育思想源于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具有实践性、进步性和人民性,对于当今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21、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22、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23、陶行知的六大教育思想在幼教工作中的实施策略。

24、通过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1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陶先生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使我深受启发。

25、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26、“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27、解放眼睛,让孩子会看,会观察,使幼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形成对获得知识的积极态度。幼儿对生动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事的物非常感兴趣,对新奇的东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理,发现幼儿有价值的兴趣所向,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探索兴趣,增强创造兴趣。

28、“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29、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疑问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起点。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1924年,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

30、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8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办学实践,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1、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平实不浮躁才能成为“仁”尊重与需求才能分享“爱”现在我们却要这个嘈杂与功利的社会中追求“仁”和“爱”扪心自问我做到了吗?是不是有种力不从心的气短?正如大家经常表白的那样——“不是我不努力不是我不肯爱而是……”“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谁不想拥有。如果没有爱的能力大家都会感到失败会有很大的挫折感。所以大家都理解当做的不够好时不是我不努力。

32、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33、(2)因循篇(A).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34、“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做中学活动中“做”的灵魂,强调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与改变,是主动探究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条件。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在实验中猜想并验证自己的想法,深信:“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为孩子们展开一片充满想象,充满生机的天地!

35、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36、(3)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37、为了解决工学团的师资短缺问题,创造并推行“小先生制”。所谓“小先生制”,主要是利用上学的儿童、小学生来教不识字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年人。陶行知把这种识字,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儿童或小学生称为“小先生”,故称“小先生制”。

38、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更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幼儿游戏,绘画,编故事及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去思考。

39、KeywordsTao;EducationalThought

40、幼儿个体间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应允许幼儿根据各自的能力来完成任务,以保证他们获得全面满足的体验。如在语言区的游戏中,我为幼儿提供了难易不同的图片。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讲述画面较复杂,情节较多的图片,教师通过引导与启发,使他们能创编出一段完整的故事。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给他们画面较简单的图片,教师帮助他们丰富词汇量,要求他们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同时还可以让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1、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42、第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教师都要同样负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43、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44、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

45、“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来他又指出:“所谓‘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

46、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47、    解放儿童的时间  一般的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考试使得儿童没有时间去接触自然和社会,结果就使得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形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问,也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其创造力。因此,“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 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 

48、“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49、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知是第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师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近日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颇多,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创造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解放,现今有许多学校还是靠牺牲儿童的时间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50、    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51、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那无论是做小学教员,做中学教员或做大学教员,都是一样的。”虽然教育工作辛苦而薪水少,但是,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由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像一颗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52、  解放儿童的大脑  解放儿童的大脑就是把儿童的头脑从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儿童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53、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几个方面:普及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和师德教育思想。

54、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

55、首先,陶行知指出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认识到学前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学前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学前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反之,学前时期养成了坏习惯的儿童,其一生的发展都会受限。

56、“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1927年在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训。他强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指导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方针。

57、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58、“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这便是“教学做合一”。这些观点似乎也是现在新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但推行起来非常艰难,为什么?因为教学生学远比简单灌输要难得多,需要花大力气学习、备课。可笑的是: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几乎是表演课,不让“差生”参加,因为他们配合不了老师的表演。

59、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中希望通过乡村教育助民富,启民智,享民权,保民族。他提出教育与政治相配合,将生活用教育的方式加以改造,不是仅仅强调教育的中心地位,而是教育融入生活,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并想以教育来唤醒民众,使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第陶行知在乡村大力推广教育,促进其发展,他的乡村教育思想的光彩至今仍然历久弥新。劳苦大众的子孙可以有机会接受教育,体力劳作与学习知识想结合,这在中国教育历史上也是首例。第陶行知还认为品德对学生和教师都至关重要,他认为教师只有把品德高尚才能真正称其为老师,并且要以行为为学生做好的示范,还要积极的改造中国农村的现状,肩负重燃民族希望的责任。教师不单纯的是知识的教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更要成为自我修养的.锻造者。教师应把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第陶行知提出使乡村教育更加科学,强调科学、实际在乡村的推广和实践。陶行知改变了中国传统的以四书五经为基础的私塾教育模式,开创科学走下农村的新局面,并以教学实验的方法,帮助农民进行生产劳动,用科学武装农民的头脑,为他们解决难题,开拓视野。

60、“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1、然而这个以日本学制为蓝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学制,并未给学前教育应有的地位,仅把蒙养院作为家庭教育的附屋。

62、在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的一生正是这十二个字的写照这时多么高的境界啊。我会继续努力站好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因为先生是我的榜样。“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5"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

63、(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另一个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首先,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其次,考虑到人民群众缺少教育的实际处境,那么我们只好承认社会是我们唯一的学校了;再者,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64、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65、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66、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对于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67、生活即教育的意思是说生活其实就是教育。一个人他拥有什么样的的生活,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和教育其实是分不开的。当你想拥有一个好的生活,你就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就要受到好的教育。同时,生活中也蕴含这各种各样的教育,教育和生活是贯穿的。个人认为,这些教育可以是学校老师的教育、家里人的教育或者是某个人、某件事的教育。除此之外,教育是离不开生活的,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把教育带到生活中去,让教育影响生活。

68、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69、“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70、   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精选77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