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为训的正确含义(精选84句)

2023-08-06 11:56:10

不足为训的正确含义

1、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一遇到问题就去请教别人,开口就是“这个问题有些复杂,我只好不耻下问来了”。明明是不懂,还要搬出来这个词,用错了也不知道。

2、作为问题对策中间的过渡句,申论、面试都可运用。(不足为训的正确含义)。

3、误例:他被敌人抓住后,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4、然而,他采取的方式是多么卑微可笑,不足为训啊。

5、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将“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就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6、“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当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其意思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

7、作为问题对策中间的过渡句,申论、面试都可运用。

8、正确释义:浑身都是伤痕。已包含“浑身”的意思,不能再说“浑身遍体鳞伤”。

9、正确释义: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常被误用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10、四是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表达的意思是字迹凌乱。

11、“训”字的义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典法曰训。如《诗经·大雅》:“古训者,故旧之道,故为先王之遗典也。”第二种,教诫曰训。如《齐书·颜之推传》:“之推撰家训二十篇,行于世。”第三种,道物状貌,说事义理之文曰训。如《史记集解·序》:“具列异同,兼述训解。”第四种,解说、训诂曰训。如《曾国藩家书》:“吾观汉魏文人,有两端最不可及,一曰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第五种,告诫曰训。如《扑满赋》:“明远鉴之退止,训劳谦之轨躅。”第六种,训练,是指养成其善良习性,锻炼其体魄、智能,使之品性端方、技艺精专。另外,“训”字还作“顺”、“驯”的通假字。

12、我们来看这样一句话:“你作为高教授的学生,却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你真是忝列门墙!你让我们这些同学怎么说你好呢?”从表面上看,这句话似乎很通顺,但是这里的“忝列门墙”却是用错了。“忝列门墙”为谦语,只能用于自己,不可用于别人,此处属误用。

13、虚岁的具体计算方法是这样:一个人一出生就算一岁;如果恰好这人出生在农历年年末,那么不但一出生就算一岁,并且一到大年初一又要加一岁,如此算来,这个孩子到了满实岁一岁时,按虚岁就已经是三岁了。

14、近段时间,“超级女生”在全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那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真可以用间不容发来形容。

15、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16、受到别人的触犯或者无礼,不去计较很多,这是一种宽容的心态。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则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17、“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赵彦端《新荷叶》)

18、“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古代文献记载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华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

19、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严格地说,古代“中国”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中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

20、第五种,告诫曰训。如《扑满赋》:“明远鉴之退止,训劳谦之轨躅。”

21、我们的杂志内容显得有点落伍,不改头换面就无法吸引新一代的“新新人类”。

22、耽误时间,拖延很久。不能理解为坚持很长时间。

23、宋代李清照《逸句》诗:“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现代作家沙汀在《淘金记》中说:“亲眼看见他成了这镇上炙手可热的红人,而且目空一切。”所用“炙手可热”含义都与杜甫诗中表达的意思相同。

24、正确释义: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25、代替“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申论、面试都可运用。

26、(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不能跟宾语。

27、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梧桐乃古之嘉木,凤凰非梧桐不栖,非梧实不食。由此可见梧桐是多么的高贵了。由于凤凰只在梧桐树上栖息,所以人才也往往归于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28、在没有对“不足为训”作解释前,我们先看以下两个句子:第一句,“有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过就这一点小失误,影响不了大局,不足为训。”第二句,“明明知道现在是火灾危险期,可他们却不足为训,居然在林区偷偷抽烟。”

29、  (示例)来往的人对这个劣迹斑斑的小青年都是侧目而视。

30、(正确含义)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31、出自《程颐文集》,意思是事到如今必须改革,如果畏惧不前,就会失去机会,成为千古罪人。

32、他已经挤垮了三家公司,但仍未罢手,还在进一步行动,真是巴蛇吞象,人心不足啊!

33、《申论领优密训班》(44期·17开课·1380元)

34、第五种,告诫曰训。如《扑满赋》:“明远鉴之退止,训劳谦之轨躅。”

35、同样地,从第三人称的角度使用“忝列”就是在说对方不称职,有辱于所任了,这就是损他人了。所以“忝列”只能用在第一人称上,否则在表达上就会适得其反。

36、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37、“杏林”是中医界常用的一个词汇,该词产生于汉末,和该词直接有关的主人公是东汉时期福建籍医生董奉。

38、有很多成语在我们自己意识中认为非常的简单,以不足为训举个例子。

39、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正:使明白;误:作比喻)

40、  (误用)不能表示一般情况下的“心里安稳”。

41、  (示例)为了让公司的业绩有质的变化,经理决定将旧制度彻底改弦更张。

42、“平天下”的意思是“使天下平定”,但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实现天下平定这一伟大理想呢?儒家给出他们理解的方式:“修身及家,平均天下。”这是《礼记·乐记》中的话。“平”即无上下之偏,“均”即无远近之异,“平均天下”即是让上下各安其分,对华夏与四夷一视同仁,很显然,从方法论的意义上看,“平天下”之“平”更接近于一种治国之道,它的基本诉求就是无上下远近之异。各安其分,各就其位,于是天下太平,天下大治。很显然,“平天下”和武力无缘,和战功无缘。

43、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44、"劳燕"代指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劳"是伯劳的简称,和"辛劳"无关。"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因此,它们的姿势是"分飞"而不是"纷飞"。

45、五福的说法,出于《尚书•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亦即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

46、(例题)环保督察揭开污染的盖子,本指望地方政府能知耻而后勇,在治污上有所作为。谁曾料想,有些地方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在督察组点名曝光后,依然       ,试图通过“假装整改”蒙混过关。在强大的环保压力下,为何一些地方政府依然胆敢与污染企业        ?在屡屡曝出的行政不作为背后,是什么在作祟?

47、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

48、既然“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的意思,那么,何必非要在前面加上“胜利”,或者在后面加个“归来”呢?

49、所以,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以唐朝为时间参照的一对概念,如果把时间参照点错误地移到现在来理解“古体诗”和“近体诗”,犯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50、  (释义)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51、何以“刊”字为“删削”或“修改”?这还得从竹简木牍的使用说起。古人在竹简、木牍上刻写文字来记言述事,刻写有误需要修改时,就使用一种称为“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这叫做“刊”.“刊”的本意,也就是用刀消除。《说文解字》说:“刊,多也。”既然多了,自然就要消除。

52、  (示例)许多反动宣传影片,光是列举名目就不胜其烦。

53、  (示例)他的成绩超过我们许多,我们真是望尘莫及了。

54、也许有的人会说,《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忝”做了如下解释:“(书)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如“忝列门墙”(愧在师门),“忝在相知之列”.根据词典的解释,好像例句没有用错。但是,《现代汉语词典》实际上已经很明确了“忝列门墙”的意思,那就是“自己不才,做老师的学生,有愧师门”。“忝列”一词用于第一人称是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是一个谦辞。

55、  (示例)他依仗官高权大,目中无人,无所不为。

56、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

57、他对巴特勒先生的事业不满意,总觉得其中有些东西不足为训。

58、  (释义)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59、  (释义)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指虚度光阴。

60、“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来是孔子和学生子贡的一段话。这段话有个背景: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孔圉死后,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所以他就问孔子:“为什么孔文子的谥号为‘文’呢?”孔子是这样回答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61、申论全题型的系统讲解课程,并有四次批改,课程提供一年录屏。

6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灶马,处处有之,穴灶而居。"那么,既然是厨房里的虫子,为什么不清除掉呢?原来人们相信灶台上有灶马,是丰衣足食的吉兆,甚至把它叫做"灶爷马",把它当作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王爷的坐骑。如此说来,这倒是很有趣了。

63、误例: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64、17/32 | 画蛇添足,“凯旋”后接“而归”

65、如今,“曾几何时”是一个使用率非常高的词语,但是也容易用错。如下面两句话就误用了“曾几何时”

66、  (释义)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现也用来表示丑态毕露。

67、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

68、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这其实是避重就轻、图省力气的一种写法,~。

69、正确释义: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70、如今,媒体常常误解误用成语,造成了不良影响,其直接后果是混淆大众的判断。“阑珊”一词的错用,是一个典型。

71、  (释义)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72、华英家长汇:教育政策,学习辅导交流,资讯分析

73、公元753年,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杜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诗中说:“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没有人能与之相比;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

74、汉语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语言,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词义,更为重要的是,必须讲究“得体”.交际语言的“得体”,是指注意语境,注意对象,在什么场合下该讲什么话,在什么对象面前该讲什么话等。

75、明·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76、秦始皇之前的统治者,相对还比较谦虚。那时的诸侯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孤”者,谓自己不能得众也;“寡人”者,“寡德之人也”;“不谷”,谷为食物,可以养人,乃善物,“不谷”即“不善”.由此可见,在秦始皇之前,统治者至少在表面上远远没有那么高傲自大。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统治者才开始感觉到不需要再如往常那么谦卑了,于是,“朕”也就应运走上了“唯我独尊”的不归路。

77、  (示例)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78、  (示例)任何方案的订定,主事者都不宜先入为主,师心自用,要取决于大多数人的意见。

79、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80、我们来看这样一句话:“你作为高教授的学生,却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你真是忝列门墙!你让我们这些同学怎么说你好呢?”从表面上看,这句话似乎很通顺,但是这里的“忝列门墙”却是用错了。“忝列门墙”为谦语,只能用于自己,不可用于别人,此处属误用。

81、因为每个汉字都含有多个不同的意义,所以使用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切忌犯望文生义的错误。有则征稿启事是这样写的:“为提高本刊的整体质量,为读者奉献更好的精神食粮。从即日起,面向广大读者征集哲理散文。请读者朋友不吝赐稿,谢绝文字粗劣的不刊之论。”这则启事中,“不刊之论”显然是用错了。

82、(正确释义)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83、(正确释义)原指能振奋人的意志,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不足为训是什么意思解释(精选41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