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53句)

2023-08-07 10:18:36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1、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2、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3、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明确: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6、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8、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9、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10、 《醉翁亭记》之一  《醉翁亭记》课件之二    《故乡》     《智取生辰纲》  

11、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2、D.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故选D。

13、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4、论语,创编它的意义就是在于教人们如何做人。

15、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16、[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8、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19、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20、“恕”、“仁”和“智”,三个字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人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的心中充满幸福和快乐。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知识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21、第八章是个人修养,提倡安贫乐道,不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目标。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同时还提出,不符合道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浮云一般。

22、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2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24、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5、这段话的意思是: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哪个才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道:“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非常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但是,不幸短命死了。从此,就再也没听过好学的学生了。”

26、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2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8、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恰到好处,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9、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30、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1、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2、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3、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34、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35、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36、可是,就如孔子说的,快乐的事有很多: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现在的大人们,更注重物质化的世界,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观念:忠、信。

37、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3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39、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40、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41、(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42、对曰:“方六如五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43、  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44、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45、王荆公后学陈祥道在《论语全解》中说:“利者,外物也。求在我,所以寡欲也;求在外,所以多怨也。所谓多怨者,不怨已多怨乎人,人亦怨乎已”。清儒认为陈祥道多杂老庄思想,寡欲说可证清儒不虚也。然而就“多怨”至简的说法,陈用之解释为自己与别人互相埋怨倒也比较中肯。湖湘学派张栻《癸巳论语解》多经朱熹编辑,敬夫、晦庵二人已是多年朋友,可以把《癸巳论语解》看做朱夫子赞成的解释。张敬夫说“放,依也。放于利而行者,凡事毎求便利于己也。怨,由不得其欲而生。彼虽每求便利而事亦岂能尽利于己哉?不得其欲则怨矣。其胸次扰扰,无须臾以宁也。若夫君子正己而已,无所求利,故无不足。而奚怨之萌哉?”

46、学生简介孔子及《论语》,利用PPT进行补充。

47、  1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33张) 14《山水画的意境》(40张)

4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49、第五章是学习态度和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50、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1、第十一章讲学习态度——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52、在《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           ,           。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端午节的名言名句简短(精选66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