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歌及解释(精选51句)

2023-08-30 09:59:33

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歌及解释

1、老乡种西瓜,头刀不结瓜,二刀结小瓜,三刀结大瓜。

2、冬节在月末,卜汉正在二月。(寒假在月底。冬天不会冷,第二年一二月会冷。)

3、当然,以上这些只不过是一些历史事件,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就行了。

4、本书以古画《十二月令图》为主图,配以画家吴文彬先生十余篇文章,通过介绍一年十二个月所代表的画作中的景致人物花鸟,使读者了解月令节气物候、古时风土人情等,描写细腻、准确而丰富,每月主图后均配以对应月份及节气的清代画家姚文翰的《四时欢庆图》和张若霭的《二十四节气图》,以及各节气物候解说和诗文鉴赏。全书采用特殊规格开本,设计清新自然,美观雅致,既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又不乏收藏价值。 

5、俗语谚语凝结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成果,二十四节气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人们于是将二十四节气的规律以俗语谚语的形式进行加工总结,形成广为流传的民俗民谚。这些民俗民谚形式多样,活泼生动,意象鲜明。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立夏小满,雨水相赶”“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这些民俗民谚直到现在依然适用,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甚至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6、若田堆,戴笠穿棕草。(田粉成群飞是下雨的征兆。)

7、“雷打秋,冬半收。”立秋雷鸣,则迟禾少收之报。

8、夏满芒夏署相连:分别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9、他们将目光投向夜空。那时,几乎人人都会看星星,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由星宿的出没和位置的移动来决定的。这让明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大发感慨——记载民间诗歌的《诗经》里充斥着“七月流火”“三星在户”“龙尾伏辰”这样的天文术语,只怕都是农夫村妇的闲时之语,那时“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但如若问明代的知识分子,估计就是一脸茫然了。

10、“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日不冷,可卜人畜多疾之情。

11、从祖冲之的妙招里不难知道,节气交接的时刻只是一瞬间,而不是我们平时想象的一天。如今,每年的节气都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算出,其公布给公众的节气时间是精确到分钟的,如果有需要,可以将这个时刻精确到秒,甚至更小的时间计量单位。

12、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13、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先民们没有现代的时间观念,那时候也没有时钟,但他们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员。他们在劳作中,渐渐明白时间的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他们从四季的更替中观察到了大自然的变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看到了花草树木的萌芽到枯萎,看到了百虫鸟兽的生存迁徙,看到了万物生长靠太阳,风雨温度对万物的影响,能分辨出自然中各种物候气象。在漫长的与大自然的缘分中,他们渐渐掌握了四季的微妙,气候的变化,24节气应运而生。

14、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15、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

16、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作不完。)

17、“快雨快晴。”骤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突然起风不到明天,突然下雨不会到天黑。

18、夏至:夏至至至初夏冰雹凶猛,可去除杂质,选择优良品种,消除冰雹,增加降雨量,增加干热风,玉米施肥,防止粘虫。

19、“太初历”除了将正月定为岁首的创举之外,还首次将二十四节气定入历法。

20、春分3月20日/21日,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 

21、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22、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23、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秋季到来。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24、隆冬节气中,无雪无霜。(冬节在月中,那年冬天很少霜雪。)

25、芒种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两汉时期的著作《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释义曰:”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元时期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著作中,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稻谷类作物可以播种”。水稻种植一般是在以水田为主的南方地区,对于北方地区而言,“芒种”是麦子成熟的时节,因此亦有对“芒种”的含义解释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增添了麦子收获,既涉及南方的水稻播种,也涉及北方的麦子收获。 

26、自然环境。我国其实只有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部分地区,比较符合二十四节气所描述的规律:四季分明,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再往北的西北、东北,或更南边的广大南方地区,四季气候如气温变化小,因此难以产生复杂多样的气候现象。

27、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28、 “冬雪雪冬小大寒。”随着“小雪”节气渐行渐远,“大雪”的脚步随之加快。继珠算成功申遗之后,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镌刻着农耕文明印记、跳动着传统文化之脉的精神符码,作为知识类遗产的代表去年踏上申遗之路,带着自信走向国际舞台,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24个签约国代表的评判,同其他37个申报项目角逐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期盼如陌上花开,终于缓缓归矣。

29、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 · 小寒 ·大寒

30、立秋:秋天开始下雨。玉米螟早期防治、深耕转金、苗圃芽接、树心采摘。

31、“好中秋,好晚稻。”中秋月明朗,预卜丰收。

32、夏满芒夏暑相连:分别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有芒麦类作物成熟。夏至:夏天来临。小暑: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刻。

33、在南方,每年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34、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一九”。

35、小满:小满春季温和,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除害,拔剪羊毛防寒风。

36、小暑7月7日前后,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37、到了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38、落下闳想到了二十四节气,既然二十四节气是按太阳历的“节拍”在走,那它们当然就是检验阴历月“节拍”的最好标准。

39、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40、雨水2月18日-20日,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41、雷声大作,阴雨天,连续四九天。(晴天打雷,下雨或多云的天气会持续四到九天)

42、说到芒种的风俗,送花神和青梅煮酒算是最唯美和惬意的,夏日来临,百花零落,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感谢花神的赐予,盼望来年再次相会。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南方,每年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降血脂、消疲劳、美容,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品尝,加工后才能入口,而这种加工的过程就是煮梅,并不是字面上说的,拿梅子去煮酒。

43、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44、谚语流传的时间很久,在很多的古书上有过记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本书共分五大部分,分别为“节气总体描述农谚”、“春季农谚”、“夏季农谚”、“秋季农谚”和“冬季农谚”。每个季节谚语下分六个节气谚语,读来朗朗上口。

45、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46、芒种6月6日前后,“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 

47、制度因素。前面已经提到,二十四节气只会产生在具有悠久农业传统的地方。古代中国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几乎所有封建王朝都将农业作为整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其次,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必要也有能力对农业进行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统治者自身利益。

48、寒露:寒露草枯大雁南飞,土豆甜菜忙着复元,萝卜白菜好,秸秆还田秋施肥。

49、正月打雷,二月雪中,三月无水过岸。(三月份没有足够的水灌溉)

50、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农业谚语和含义(精选47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