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舍生取义的诗句(精选42句)

2023-09-02 09:27:22

谭嗣同舍生取义的诗句

1、人们只知道田家英学识渊博,深得毛泽东的信任和器重,却很少知道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收藏清代学者墨迹,成就了一项文化事业。这篇文章,就从父亲缘何萌发了辑藏清人墨迹和他是怎样收集的说起。 

2、项羽飞驰而出,又斩杀一汉将,同时杀近百人,再会合骑兵,仅损失两骑,项羽问:“怎么样?”骑兵们钦佩地回答:“和大王说的一样”。

3、究其船山先生在学问上之所以没有达到纯一状态的原因,乃在于学界通病,那就是论学不曾从“我”始。凡事都必须有主体,学问也需要主语在先,主体或主语不明确在先,学问就难以大明。儒学实质上是一个以“我”为逻辑主体和起点的理论体系,不仅有“古之学者为己”的说法,而且方法论就是“推己及人”,典籍中的“己”、“自”、“身”甚至“君子”,都构成“我”的代称与符号。事实上,先生已非常接近纯一状态,达到了为“我”点题的边缘,不仅有“唯我为子故尽孝,唯我为臣故尽忠。忠孝非以奉君亲,而但自践其身心之则”,甚至有“我者德之主,性情之所持也”。

4、作者 罗曼丨文学硕士、传媒从业者、现居南京

5、  1988年春天,我作为《山西文学》诗歌编辑去张乐朋所在工厂,和那里的文学青年见面。记得晚饭后,在一间大屋子里,坐着厂里几十位青年男女,都非常年轻,他们眼里满是希望。那时候,我对文学的理解极其有限,说了些什么,现在想不起来了。但是张乐朋我是认住了。

6、在这昼短夜长且寒冷的天气里,你是选择躺在热被窝里抱怨人生,还是选择早起奋斗?

7、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全书》16册,其思想通过近代湖湘士人的实践而广播四方,影响至今。

8、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9、      翻译: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就可以保全生命,得不到就要饿死。

10、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1、这首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12、 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13、看着楚国的大好河山一点点的被吞啮,看着那一群奸佞小人为了一己荣华谄媚楚王,至国家于不顾。屈原不愿接受秦王的封赏,不愿同流合污,在汨罗江吟诵“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后,选择跳入滚滚江水中。

14、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15、到延安后,父亲先后在陕北公学和马列学院学习、任教,担任中国近代史教员。为了讲好课,他常常通宵达旦地攻读史学论著,打下了一定的功底,也更加关注近代史的研究。 

16、会上,吴新伟、谭志宏先后致辞,深情回顾了“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先烈(辈)光辉灿烂的一生,他们再三强调,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谭嗣同先烈(辈)虽生命短暂,但精神不死!他们分别要求全市人民、倡导谭氏宗亲,全力弘扬和传承弘扬谭嗣同精神,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在新时代谱写新篇章,为发展浏阳、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17、在那个极左的年代,父亲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表里如很少随声附和,很少讲违心的话。早在1962年,他政治上就受到了大的挫折,思想极端苦闷。然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清人墨迹的辑藏中。这个爱好,给了他精神世界极大的安慰。 

18、首先是一。先生学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渊博,400余卷、800余万字,皇皇巨着,不可能不渊博。从《船山全书》的内容看,的确包罗万象,于天人古今无所不涉,以至有论者称“王夫之或许是中国文化史上集大哲学家与大文论家于一身的孤例”。孤例之说或有夸张,但作为圣贤一流,先生的文字量之巨在中华历史上应该是空前的。但数量与质量是两回事,数量大并不代表质量优,大学问的真正标志也不在于渊博,而在于渊博的反面——简单,乃至简单到一。以简单解释复杂、由一而博,才是学问的真谛,这原本也是人类思维的抽象性决定的。如果由渊而博、以复杂解释复杂,那人类思维的价值何在?《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贡曾称赞孔夫子知识渊博,可夫子并不领情,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也。”以一驭万才是真,一以贯之方为道。

19、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0、续范亭(1893年11月27日——1947年9月12日):西社村人,毛泽东赞为“有云水胸襟,有松柏气节”的抗日名将。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21、“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拳拳赤诚的诗人,仍是希望以自己的死来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唤起国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

22、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

23、怒眼环顾,中原大地,狼犬遍地,荆榛弥野,当此国难之际,忠臣高歌,期以鲜血唤醒国人。然而,于国是大忠,于家人而言,却是无穷的痛苦。“惨淡深闺悲夜永,灯前愁杀未亡人”。

24、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25、晚清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整个中国面临挑战,也不乏机遇。时代轨迹中的士大夫精英,凭借资源和实力,又得风气之先,建功立业自是水到渠成。名重一时的维新派官员王照,曾上书言事引发礼部六堂官革职,后来潜心语言改革,编制的《官话合声字母》,成为今天使用的汉语拼音蓝本。“维新四公子”之一的陈三立,遭遇家国变故之后躬耕诗田,发扬了“同光体”诗派,成为近代最负盛名的古典诗人。

26、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27、谭嗣同与林觉民,都怀报国之志;都葆有对妻子至诚至真的情意;都为大义舍小我;都武能躬行革命,文能写至情至性之文。

28、陶渊明一生自在,把生死看的格外透彻,这从他不慕功名,归园田居就可以看出来,绝笔诗中“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是他一贯淡然的风格。

29、(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30、孟子周游列国,却并非求官,而在于行“道”,所以有《孟子将朝王章》,对于齐王的非礼之召给予回击,表现出傲岸的个性。孟子虽然不视金钱如粪土,却也不追财逐利,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千古多少文人虽然在封建专制的重压下却都能保住气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31、日月星地之各吸所吸,其力何能制而不相吸附?日月星地之互吸所吸,其力何能保其不相陵撞?其非力之一辞所能尽矣。是尽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粘、不贯恰、不莞络而充满之一物焉。

32、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后来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

3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阎进、谭嗣同“舍生取义”的表现各是什么。(4分)

34、父亲是个诚实的人,正派的人,有骨气的人。就在60年代,国家政治经济处于最困难的时候,他将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刻成图章,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意思是,“如果有利于国家,就不顾生死去做,哪敢为了个人的祸福躲避或追求什么”。 

35、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36、4月25日,广州城所有新军的武器被收缴,而且清廷从外调动大量清军进入广州城。从日本、越南购买的军火26日才能运到分配。起义被迫再次延期,起义改为4月27日。

37、他在能够活下去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38、他团结各路抗日武装,创建了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随后,杨靖宇联合这些反日义勇军、山林队,发动了围攻大兴川、攻克伊通县营城子镇、进攻八道河子、破坏吉海铁路、攻打东集场子等战斗,使反日部队逐渐团结在游击队周围,进而要求在组织上实行联合。在这种形势下,1933年7月,抗日军联合参谋部成立。杨靖宇任政治委员。

39、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

40、“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或许还不是最豪气的话,但至少也是最豪气的话之一。是什么人舌灿此言呢?他就是姓王、名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被史书誉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船山先生。先生之所以称船山,不只是因为长期隐居石船山一带,更因为先生钟情于石船山,乃至于人与山合,用先生晚年特作《船山记》中的话讲:“此吾山也!”

41、前面一句表达了谭嗣同赴死的决心的原因。思张俭,是因为张俭在逃亡过程中投靠了不少亲友,结果这些亲友都因为收留张俭而被朝廷迫害。待杜根,是因为自己留下来或许有机会保存性命。(请自行搜索这两位名人的事迹。)所以,谭嗣同不逃跑,是因为不想连累别人,也心存侥幸能够得以幸免。这首诗写在狱中的墙壁上,就是写给狱卒看的,希望狱卒能像对待杜根一样对待自己。在内心深处,谭嗣同是不想死的,但是也不想逃亡,以免波及自己的亲友。所以,后一句诗应该是颂扬狱卒申明大义,保全忠良。(有拍马屁的嫌疑)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花开若惜莫相离青铃沐非墨(精选11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