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的哲学意义(精选56句)

2023-09-07 11:32:53

百年孤独的哲学意义

1、乌尔苏拉临死前告诫后人,千万不要近亲结婚,但家族最后的子孙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还是选择了和自己的姨妈阿玛兰丹·乌尔苏拉相爱,并生下带着猪尾巴的儿子。

2、既然一切都已经梅尔吉亚德斯写在了羊皮卷上,你要过什么样的人生都早已注定。

3、乌尔苏拉活到一百多岁,她这辈子的主要工作就是赚钱、抚养孩子、操持家族琐事;即便到了晚年眼睛瞎了她还是凭借着记忆帮费尔南达找到戒指。

4、他的十七个私生子之布恩迪亚家族第三代人特里斯特为马孔多修建了铁路,却只为马孔多带来了剥削工人的香蕉种植园主,间接导致了三千人的大屠杀发生,马孔多在外来文明的入侵下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勇气与活力,最后在持续四年的大雨和十年的干旱后变得死气沉沉,被一场飓风卷走。

5、《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可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是20世纪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作者以倒叙的叙事方式,从未来角度回忆过去,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情仇,及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蹄固的孤独。

6、白嘉轩的真正意义,是告诉我们,有一些原则,是跨越时代、无关政治、本质的、普世的。这些原则,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值得始终如一地坚守。

7、想做什么就去做,结局早已被谱写,但只有你去做了才能知道。

8、百年孤独,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历史。一个孤独的历史。里面的人物的死亡全是一种孤独中死去的。什么是孤独。不被人理解。人生的境遇总有一款孤独适合你。这就是这部作品伟大的原因。 小时候,没有玩伴的孤独;年轻没有对象的孤独;有了新想法,无人理解的孤独; 怀才不遇的孤独等等吧,在书中都有体现。 个人是这么觉得的,读的遍数不多,是本常读常新的好书

9、这部著作,初读者大多都会感到晦涩难懂,文意飘忽散乱,情节离奇古怪,其实则不然。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读这部书时,前两次也都没有读完,后来听了高人的评论后,第三次静心阅读,才读出了一些真味。今应邀作答,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悟,抛砖引玉。

10、1912年的《中国立国大方针》提出既要把握中国立国的传统精神,又要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他认为中国国家属于早发,然而需要更加团结有力,树立世界责任和使命感。在立国指导原则上,他有意超越西政语境中的自由和干涉两橛,而提炼出保育作为立国要道,从中可见周孔以来政治精神的遥远影响。鉴于共和后政治浪漫想象的流行,他批评自由至上、无政府主义、乌托邦主义对于秩序和法治的轻忽,强调建立强有力政府,在此意义上肯定英国阁会一体的制度优点。

11、与治体论紧密相关的是《先秦政治思想史》对于礼治的推重。礼教是新文化运动之传统批评的主要罪魁,现代立国如果要将打倒传统转为结合传统,不能不调整或转换对于礼治的认知,同时进行立国思维的自我重审。礼法之辨是梁著的一大主线,法治在政府制裁力上而礼治在社会制裁力上分别得到肯认,并且前者被置于后者的根基上得到规范引导。任公的眼光不限于政治社会组织方式本身,而是深探其文明蕴涵,讨论治法背后关于人性人群的价值基设和主体特质。他揭示出礼治与法治各自代表的交让与交争两种基本人伦取向,认为礼治诉诸于人格的彼此相摩,由追求良善正义的相互交往而形成信条、伦理、习惯风俗。这个过程尊重人的人格精神,强调经由关系互动形成良的活习惯,这是要比政府立法和命令更为深刻的社会秩序机体。

12、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13、一方面,我们无法苛责田小娥反抗的理由,如果说继续留在黑暗的小屋里充当泡枣工具的田小娥才是值得尊敬的,那这样的尊敬一文不值。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指摘田小娥反抗的方式,就像肖申克一样,难道我们要指责他没有以法律的手段光明正大地从监狱离开吗?

14、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田小娥和《Gameofthrone》中的瑟曦·兰尼斯特有着相同之处。如瑟曦所说:“女人最强大的武器,在双腿之间。”与瑟曦不同的是,对田小娥而言,性,并不是“最强大”的武器,而是“唯一”的武器。

15、记得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孤独之旅》。里面的主人公在偌大的芦苇荡里放鸭。在纯粹中寻求自我,在单调中逐渐成长。

16、孤独是最难以诠释的感受,也是最笼统、最复杂的体验。唯一与之近似的或许是爱情,而排除荷尔蒙因素和基因携带的本能,爱情也注定是由孤独所催生。

17、在这类“厚黑学”属性的加成下,鹿子霖在和白嘉轩的竞争中,是占据着优势的。靠着田小娥把白孝文拖下水,不仅让白家失去了最得力的接班人,损失了可观的家业,更严重的是,白嘉轩最在意的门面家风,受到了定位精准的致命一击。

18、事件发生后,马孔多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暴雨,并就此没落,最终被飓风抹去。

19、这些都是星星点点的出现,给人以模糊的印象,只有布恩迪亚家族的那个家,孤独的矗立在那里,看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伴随着家族的结束被飓风吹去,似乎结束了这个延续百年的孤独。

20、仿佛是某种病态的特权,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到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再到何塞阿尔卡蒂奥第甚至于丽贝卡,都把这场孤独之旅视为一种最高享受,好像只剩一人的探戈,在优美的舞步中滑向死亡的终点。

21、在郁郁寡欢中,他将精力全部用在了制作小金鱼上,以此来避免悲痛。

22、田小娥对白嘉轩的挑战,大部分通过白孝文。白孝文的堕落,会让白嘉轩痛苦,但尚未足以冲击他内心的秩序。至于黑娃、鹿三甚至是瘟疫的部分,更是激不起白嘉轩内心太多的波澜。这样的挑战,看似锣鼓喧天,其实只是蚂蚁撼树。

23、初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只觉是在一座错综复杂的血脉迷宫里不断行走,无依无靠,孑然一身。

24、马孔多由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乡亲们在这里定居后,它就慢慢发展成了一个小镇。

25、《百年孤独》从1967年首次出版举世震惊,到漂洋过海盗版盛行,到2011年这本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终于获得官方中文版的授权,得以正式出版,至今还盘踞在各大畅销榜的前列,很多人都被它的大名和种种传言吓住了,认为读《百年孤独》需要相当高的的文学造诣,其实只要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想理解这本书并不难懂。

26、“羊皮卷上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27、比如,和小伙伴有了矛盾,偷偷地放了他轮胎的气;看同事不顺眼,不时地在领导耳边说些坏话;看四周无人,随地扔个垃圾吐口痰;看小黄车可爱,买把锁安上占为己有……现实中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人,算不上坏人,游走在法律边缘外,够不上犯罪的标准,只是偶尔顺从于内心阴暗的小念头,取悦自己,恶心他人。

28、这些小说大都具有强烈的个人气质,不同作者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每研究一部,都需要花大力气深入了解作家本人和他所属的时代环境,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一个人实难同时兼重。

29、顶点之后就要走向衰败,香蕉公司的资本家布朗先生剥削工人引发了工人罢工运动,随后军队来到马孔多,将在聚集在车站的3000名工人用机关枪射杀,尸体全部搬到火车上运走。

30、我们不会要求你在听一节课之前,还要特地买书预热。老师会用多年的研究经验,用最有力、简洁的方式摘选精华、剔除冗余,带你直达原著氛围。

31、作者初衷:“我要为我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以家族的百年历史,浓缩拉美的历史,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变现实为魔幻而又不失其真,虚实相生,似实而虚,似虚而实,以虚实交错的社会画面,激发读者想象力,引发人们寻根溯源,进行文化反思。批评的眼光,深刻的反省,凝重的历史内涵,神秘与悬念,贯穿始终,气势恢宏,奇幻诡丽,轻灵与厚重兼有。

32、第六代的奥雷里亚诺穷尽一生都在研究羊皮卷上的秘密,只有当他看到带着猪尾巴的儿子出世,而马孔多即将在飓风中消失时,他才终于破译。

33、作为百年中国政治思想史书写的开端,这本著作难免是孤独的。鉴于对现代性精神中罪恶灾难的警醒,它没有将权利观念、斗争哲学和国家主义奉为圭臬法则,而是在文明根源上试图为诸神之争泊定天人性命的仁义原点,真可谓“何妨举世嫌迂阔”!它并非纯然学院书斋的撰述,而是继承古典学统百家言而王官学的精神,荟萃多源,振起政教规模,为共和立国凝练长治久安的人心共识。任德而不任刑,执法而归于礼,统纪一而法度明,其撰述方式是治体论衡,而非学案记注。受益于梁任公“晚年契悟”,钱穆先生继武增华,为故国招魂,可视为这一理路的世纪回响。

34、在阅读这部小说之前,曾经通过多种媒介了解过这部巨著。偶然的一次外出,在书店当中看到了这本被众人追捧的传世之作,引起了我巨大的兴趣。购买后,我急不可耐地进入阅读状态,读了几个章节后,顿觉一片混乱,我被众多相同的姓名,无数的插叙、倒叙弄晕了,根本不解其义,于是我放弃了阅读。一段时间后,整理书架的一次偶然契机让我重拾这本书。耐着性子,再次阅读,细细品味作者的用心。虽然目前还没将整本书阅读完毕,但心中的所思所想犹如泉涌,不吐不快。

35、为此我们为每一个作家仔细挑选了一位最适合讲述他以及他作品的人:要么是有与之相关著述和评论的教授、作家,要么就是对应作家作品的主要译者。

36、布恩迪亚家族的后代们延续了先祖的开拓精神,他们发动战争,开辟航道,修建铁路,创办冰场,发动罢工,外出留学,所作出的一切努力不过是要让偏安一隅的马孔多与外界的先进文明联系起来。家族的第二代人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生发动三十二场战争,但是每一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没有争取到理想主义的自由,最后不得不与保守主义d派妥协,在反复制作小金鱼的操劳中死亡。

37、纵观这本书的基调:孤独、疯狂、迷茫,这是我最大的感受。《百年孤独》为马尔克斯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不少人在分析这部作品的时候,说小说反映了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折射社会现实等。我还远没有看到如此深远的意味。书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独”。说到孤独,其实不仅仅是表现在这本书中,生活中的孤独应该是无所不在的。一个人不管外表多么开朗也都会有孤独的时候,只是我们每个人面对孤独的处理方式不同。本书中细细品味整个布恩蒂亚家族的特点,这是一群不会表达个人情感的人,他们有的只是沉默寡言与偏执。他们可以整日不与周围任何人说话,只是执着于一个目标近乎疯狂地表达与发泄,各种行为都完全只忠于自己心里的需要。他们的这种做法渐渐使得整个家族与世人隔绝,最终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疯狂致死。这个家族中的第一人被绑在了树上,而家族中的最后一人刚刚出生,尚未了解什么是“孤独”的时候就被蚂蚁吃掉。作者在创作上体现出“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这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相较于我之前读过的魔幻题材的作品如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百年孤独》给我的感官带来的冲击更加激烈。阅读的过程中从头至尾,书中的每个细节,既有着孤独的基调,又不失言语间的写实性,让人好像完全置身于作者所创造的情境里面,欲罢不能。

38、初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只觉是在一座错综复杂的血脉迷宫里不断行走,无依无靠,孑然一身。

39、梁启超所著《先秦政治思想史》在1922年问世,距今已有百年。这常常被视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独立学术领域在现代诞生的标识。说来惭愧,我对于这本书,知之虽早,很长时期并未用心去读。就好像看待初生婴孩的脸庞,人们只是视之为一个开端、一个起点,在进化论心态的学科成长中,它注定是混沌的、稚嫩的。

40、每样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会有阳光的一面,同样也会有阴暗脆弱的一面。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孤独、寂寞这种东西,那么就相当于植物没有土壤,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比《百年孤独》这本小说中的现实与背景,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由此,遥想中国上世纪百年来的民族抗争史,和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惊世巨变,亦或者中国现在实行的“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无不体现出《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完成巨著后的一个夙愿:此后不会再有这样一个家族,要背负百年的孤独。但是作为改革发展的“探路者”,探索发现的过程终究是一个与寂寞、孤独相伴的过程,那就让我们学会享受孤独,与孤独为伴,在孤独中奋力前行,最终实现我们最为宏伟的目标。

41、奥雷里亚诺的三十二场起义就像一座丰碑,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但是上校最后选择妥协,在孤独中辞世,又似乎在提醒着人们反抗的徒劳。无论是布恩迪亚家族还是拉丁美洲的人民,和代表另一个文明体系的西方世界实际上有着无法弥合的裂隙。

42、从结果来看,鹿家最终还是败给了白家。但这并非鹿子霖本人的失败,而是鹿家一贯“家风不正、教子不严”的结果。和白家相比,鹿家缺门规,也缺严律,靠着后人的聪慧资质,偶能成功,却无法持久。而鹿家祖宗靠着卖尻子发迹,也给后人留下了“有捷径、不必苦熬”的潜移默化式影响。

43、除了诺奖你还应该知道这些重要的文学奖(中国篇)

44、奥雷里亚诺上校日后成为了自由派的领袖,他发动了32次起义,但没有一次是成功的。

45、仿佛是某种病态的特权,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到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再到何塞阿尔卡蒂奥第甚至于丽贝卡,都把这场孤独之旅视为一种最高享受,好像只剩一人的探戈,在优美的舞步中滑向死亡的终点。

46、当家族的第六代人奥雷里亚诺破译吉卜赛人留下的羊皮卷,已经是一百年之后,羊皮卷卷首赫然写着: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你看那天,那墙,那秋海棠,今天还是星期一。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为了寻找时间流逝的痕迹,陷入精神失常,被家人当成疯子捆在树下直至死亡。

47、布恩迪亚家族发生在马孔多延宕一百年的故事,其实早已被故事中的哲人加大魔法师梅尔吉亚德斯记录在了羊皮卷上。

48、《百年孤独》主要内容是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49、孤独者大多是深刻的,因为当他断绝了于世间的一切联系时,他所能做的唯有不断发掘自己的内心,在精神世界里独自跋涉,往心灵的更深处漫溯。所以,孤独更是一种取舍,抛弃了广度以寻求深度,切断了与世俗的纽带,活在自己的天地中,也许再度复出,也许就此终老。

50、他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孤独于外界,孤独于他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格格不入,没人支持他,包括乌尔苏拉——他的妻子,最后不得不陷于自己的精神生活里,永远走不出来,以至于他将要死亡的时候把他放开,他已经不习惯正常生活了,只能绑起来才能生活。

51、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52、作品的描写除了这个家之外,其他所有的描写都是模糊的,让人没有清晰感的,从乌尔苏拉扩建这个家开始,一代一代的人在这里度过,他们出生、死去,进来、出去,而其他与这个家族有联系的也仅仅有教堂、车站、书店等。

53、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前半生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而战,在经历了三十二次起义失败、躲过了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埋伏和一次行刑队的枪决之后突然发现找不到自己所做的这一切的意义了,就连自杀都没死得了。

54、扩大历史视野,在一战硝烟中警醒起行的不止中国,较为相近者如印度。甘地、尼赫鲁等印度政治和文化精英正是在一战期间加快了谋求从英帝国独立的步伐。有学者把现代印度立国的主要原则概括为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世俗主义。与梁任公的建议相比,现代印度缺乏的是一个强大而独立的国家传统,再加上殖民地经验,致使其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中尚缺乏世界主义的眼界。而深厚沉重的宗教(冲突)传统、种姓制度,对于印度是大难题,在中国则非是。梁任公和甘地等人都对英国立宪政治表示欣赏,而甘地作为立国精神领袖以“萨蒂亚格拉哈”为中心的诉诸内在精神转化的政治实践方式,乃是深鉴于印度文明传统对于暴力问题的敏锐思考,非暴力不合作道路与全民政治的积极行动取向大相径庭。一战后欧洲以外国家的宪制发展,深度折射出文明系统的差异,《欧游心影录》呈现的是文明、国家与宪制叠加的丰富转型信号。

55、《白鹿原》告诉我们:恶无大小,微小的恶业会增长广大,造小恶时的自我放纵,终将引向大恶的重点。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百年孤独在线阅读免费下载(精选43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