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方法20字3种(精选33句)

2023-09-14 08:37:35

名人读书方法20字3种

1、读书,似乎不是一件难事,人人都可以读书,但是要想把书读好,也非易事。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读书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关于如何读书,古往今来,论述者不计其数。今日世界读书日,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且与大家分享10位名家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学习读书,努力成为爱读书、善读书之人。

2、“笔记读书法”的科学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眼手并用,能够有效延长外部信息(书本内容)进入大脑的存留时间,而反复读写,则能够在熟能生巧中促进读书所学灵活运用,并转化为长期驻守的自身知识储备。姑且不论钱钟书是否也拥有“超强大脑”,仅其执着而坚毅的“笔记读书法”,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3、每个人的记忆能力和水平总是保持着相对趋同的状态,除了爱因斯坦等“超强大脑”之外。人的记忆大体分为短期记忆、中期记忆、长期记忆三种。短期记忆是大脑即时生理生化反应的重复,外部信息进入大脑的存留时间短暂甚至稍纵即逝;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是大脑细胞因发生结构改变而建立起固定联系,外部信息进入大脑的存留时间较长甚至长而持久。

4、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提起读书,都觉得是个苦差事。但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今晚我们就请大家来看看名人的读书方法,为学海之舟加上引航的帆,助力的桨,事半功倍,苦中作乐。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爱读书的人,必下笔不凡,犹如钱钟书。

7、此外,梁启超还提出过和别人进行讨论的方法。“要想掌握一本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同别人一起对书本内容进行复习和讨论了。”我们可以和朋友读同一本书,互相提问,讨论每个议题,发现自己没有关注到的重点,进行讨论,拓展思路。(名人读书方法20字3种)。

8、但凡读书,丰子恺每读完一个章节总要复习一遍,读到第三个章节,还要把前面两个部分再复习一遍。就这样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反复地读,反复地温习,谓之“重复法”。

9、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10、梁启超11岁考中秀才,16岁已饱读经、史、子、集,颇知训诂词章之学,一举中的,成为举人,后又师从康有为,博览中外名著,成为维新志士,舆论界的“骄子”,一生著述在1400万字以上,“平昔眼中无书,手中无笔之日亦绝少”。

11、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的确,这样日积月累,一部部的书籍就被他背熟了。这种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集腋成裘,在欧阳修的亲身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2、在一篇谈读书的文章中,沈从文把自己的读书法称之为“小纸条读书法”,即口袋里随时常备很多小纸条,把一些自己认为的美词、妙喻、佳句和五花八门的资料等随手摘抄后,粘贴在床头、镜子、客厅以及卫生间的墙壁上……晨起、睡前,洗脸、穿衣,吃饭、如厕,都要读一读小纸条,在等车、散步等闲暇时间里,有空就掏出口袋里的纸条看一看,想一想。就是这样锲而不舍地搜集,才积累了浩如烟海的知识和素材。

13、那么,怎样选取兴趣维持中心呢?他认为,或是科目,选取要籍,一部一部从头读到尾;或是问题,全面收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意见,权衡取舍,推求结论;或是科目和问题相结合,像苏东坡“八面受敌法”那样,一书读几遍,每一遍只注重某一方面。

14、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五:陈景润认真读书

15、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他自幼从父母那里接受启蒙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朱自清严谨治学,读书极多,且很有心得,他的很多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6、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17、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18、读古人书,当审其大义之所在,所谓一以贯之也。若其字句之间,即古人亦互有异同,不必指摘辩驳,以自伸一偏之说。

19、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晚清中兴名臣之湘军重要首领。曾多次推荐左宗棠、李鸿章、阎敬铭等,为时人所称道。有《胡文忠公遗书》等。

20、黄炎培是我国近代卓越的、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他曾指出:“读书有三想:想我为什么读书?想这书该怎样读法?读了以后想比未读时怎样?”这一理念贯穿在他的整个读书生涯中,也为后人思考为何读书、怎样读书及读书后有何收获,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21、杭州最牛校长离任,留给家长的五句心里话!尤其第一句,直戳家长心窝

22、深厚的美学修养,让朱光潜能欣赏书中微妙精深的乐趣;谦虚诚恳的治学态度,让他对求学求知有独到的见解。我们如果能按照朱光潜的读书方法去读书,一定能有不小的收获。

23、永叔谓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后山诗话)

24、朕自幼读书,间有一字未明,必加寻绎,务使明惬于心而后已。不特读书为然,治天下国家不外是也。

25、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很会读书,也很讲究读书方法。他的“三读”读书法即“复读法”、“抄读法”、“游戏法”。他给自己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两季所读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有效地增强了记忆力。在每次复习时,他面前放一本书,请别人也朗读同样一本书,他边听边默记。如果发现自己默记的同朗读的有出入,马上查书,立即纠正,再复读几遍。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的,这种学习时既动口,又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读书效率。

26、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告人,故尤有味。(志林记六一语)

27、古人云:“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读书穷理,亦贵在坚持、贵在静心、贵在敬终如始、锲而不舍。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时间和生命总是有限的。钱钟书非常珍惜时间,以书为友,一向深居简出,极少参加社交活动,拒绝一切不必要的交际应酬。如此对社交活动的“删繁就简”,有利于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读书,以勤勉为学,捕获真知。

28、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钞录或笔记。

29、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30、读书欲成名家,最忌读节本、删本书籍。明代士大夫,最好节删古籍,所以其时学术亦萎靡不振;清代朴学所以大放异彩者,全从烦琐中得来也。盖尽无重轻,有用则沙砾尽为至宝。人之性情,各有所近,程才分工,断难一律;虽有通硕,难预定也。且群经为前哲所重。即其无用者,其名物训诂,亦可作读古书之南针。读《礼记》者,继极畏其烦琐,亦宜先行遍读,然后视其兴趣所近,目的所在者,而采择之。采择之法,须就原书标识,非徒全篇,即散句亦宜留意。此读书之法,不独《礼记》然也。

31、“无论干什么工作,全凭着一点锲而不舍的精神,拼命追求的劲头。读书,研究学问,从事文艺创作,都少不了这点精神和干劲,否则就无所成,或不能大成。古往今来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学者、文学家,几乎无一例外。”

32、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名著名句摘抄有书名(精选48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