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简介10字(精选37句)

2023-11-15 08:28:46

刘禹锡简介10字

1、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

2、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3、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4、这是南阳诸葛亮的草庐,也是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这有什么鄙陋呢?”

5、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便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的一首咏月诗。顾名思义,刘禹锡诗中的月亮,不是寻常日子的月亮,而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夜的月亮。而月亮一旦与中秋有了联系,总是离不开寄托着作者的怀人思乡之情。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便是他在中秋夜怀念弟弟苏辙所写。

6、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刘禹锡简介10字)。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8、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9、贺知章是很幸福的一位诗人,官做的好,最后寿终正寝,86岁解甲归田还作出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千古名作。

10、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自言汉代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11、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12、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病卒于洛阳,享年71岁。

13、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14、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15、该首诗全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6、十年后,公元815年,命运似乎再次垂青了他,中央调令回京任职。但京官没做多久,因我们这位刘大诗人看不惯官场的乌烟瘴气,这不,又出事了,呵呵,啥事。

17、下面介绍的是刘禹锡着名的《浪淘沙》,这组诗共九首,是刘禹锡在唐穆宗长庆年间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现节选其中三首,都是言简意赅,哲理性强,值得回味。

18、《三唐诗品》:五言体杂不一。有如“深春风日净”、“昔听东武吟”等篇,宛转徘徊,取涂乐府;“秋江早望”、“谪居悼往”,则结休允晖。若“水禽残月”,模休文之韵思;“楚望苍然”,结韩卿之茂体。余或放言理,失于音调,未求刻意,累在才多也。《女儿》作楚挽之哀词,《泰娘》谱新声之凄奏,七言此其选矣。《聚蚊》、《百舌》托意深微,亦得乐府遗意。律体独多,莹瑕间采。(21) 

19、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2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21、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2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3、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24、此处有依依杨柳,平生知己,一花向晚惜红衣。

25、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主要著作是《天论》三篇。在宇宙论方面,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比柳宗元更进步。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认为,人之所以产生唯心主义思想,是与社会现实有密切关系的。“法大行”的时候,社会上“是为公是,非为公非”,人们就不会产生祸福来自天命的思想;“法大弛”的时候,社会上是非颠倒,人不能胜天,天命论就在人间得到了宣扬的条件;“法小弛”的时候,社会上是非不清,人们就会对天命将信将疑。刘禹锡用社会实践解释天命论产生的根源,是在认识论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这也是刘禹锡对有神论社会根源的看法。他认为,在法大行的社会里,是为公是,非为公非,蹈道必赏,违善必罚,人们就会说,祸福决定于人的行为,与天没有关系。在法大弛的社会里,是非颠倒过来,赏恒在佞,罚恒在直,人们对不合理的现象找不到解释,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之于天。他又认为,当“理明”时,人们就不会讲“天命”;当“理昧”时,就不会不讲天命。刘禹锡从法弛和理昧来解释有神论产生的根源,可谓见解独到,他指出神是人在一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他在所写的《天论》三篇中,力求把柳宗元与韩愈的论战深入下去,进一步探索天人关系问题。他认为,“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自然),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与人各有其自身的自然特点,“交相胜”,“还相用”。人虽不能干预自然界的职能和规律,但却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26、(唐诗十二讲)好学:一句诗名传千古——王贞白《白鹿洞》

27、斯时被贬为广西柳州刺史的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同榜进士,诗歌唱酬,友谊殊深。当他读到《陋室铭》后,获知刘禹锡遭受势利小人冷遇时,愤懑不平,立即上书朝廷请求:“情愿以自己被遣之地柳州换和州,虽得重罪,死不恨。”虽未获准,但足可见“患难识知己,文人更相亲”的高贵品质。

28、---------END---------

29、陈子昂是初唐诗坛的一股清风,初唐时期的诗坛都是华丽辞藻堆砌的宫廷风,而陈子昂的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30、“诗鬼”李贺,是唐代中期的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31、纳爽耳目变,玩奇筋骨轻。语出唐·刘禹锡《《秋江早发》

32、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开始社交活动,18岁开始在四川省境内游历。

33、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攻陷长安,玄宗逃跑,王维被俘。

34、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妻子亡故、家国不幸、藩镇割据,仕途不顺,再加上李贺自己身体不好,回到昌谷故居修养,整理诗作,不多久便病故了,终年27岁。

35、刘禹锡故居自宋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多亩。2008年,安徽和县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陋室铭故居。

36、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坚持的意义何在(精选42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