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美典雅古语词汇(精选48句)

2023-12-23 11:31:44

中国唯美典雅古语词汇

1、标志着许地山走上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大道的,是他1934年发表的《    》和1940年发表的《    》。

2、首先看题目,“斯人”体现了作者的古语倾向。这个题目呼应并激活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句“斯人独憔悴”,以及“微斯人,吾谁与归?”,它们分别对应着憔悴主题与知音主题。更重要的是,“斯人”与“诗人”谐音,这就使此诗突破了个人自传的局限,体现出为诗人群体塑像的效果。如果用“这个人”作为题目,这一切都难以体现。从题目“斯人”出发,还可以分析此诗的人称词。诗中第一句的代词“谁”有不确定性,既可指诗人,也可指别人。第二句中虽无人称词,但确有人在“攀缘而走”,属于无人称词的人称,此句所指的人最好理解成诗人之外的另一个人。第三句中的“一人”即“斯人”,也就是“我”。但作者不用“我”,而用第三人称词,是为了与写作对象拉开距离,即“我”同时是自身的旁观者。从艺术上来看,此诗营造了一个极富张力的结构。第一句自成一节,为总领。第二节为分行,其中第一句充满喧闹,对应着“谁的叹嘘”,第二句极其安静,对应着“静极”。破折号两侧的静与闹形成了一个声音的张力结构,这是对中国古诗以声写静传统的化用。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为这种声静结构营造了一个浩瀚的空间,如果说第三句写的是“地球这壁”的话,第二句写的“密西西比河”就是“地球那壁”,前者是行动,“攀缘而走”,后者为静止,“独坐”;前者为想象,后者是写实。诗人的想象力穿越了地球,或者说将整个地球都变成了诗人存在的空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在无比广阔极其安静中的孤寂感。后来《内陆高迥》(1988)中那个“步行在上帝的沙盘”的旅行者显然是一个行动中的“斯人”。

3、“理性节制情感”原则下的尝试:①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造,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②加强诗歌中的叙事成分。 

4、第注意从平凡的生活里提炼重大的主题,从群众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开掘深刻的社会思想内容。如《药》,《狂人日记》;

5、(例句)白居易《落花》:劝君尝绿醅,教人拾红萼。

6、“弄潮儿向潮头立,风起正是扬帆时”。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孙铭晗会继续努力,锐意拼搏,一定会实现自己更高的价值,朝着自己既定的美好未来扬帆起航。(中国唯美典雅古语词汇)。

7、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艺术形式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8、(例句)刘义庆 《世说新语·尤悔》:夫以水性沉柔,入隘奔激。方之人情,固知迫隘之地,无得保其夷粹。

9、郭沫若小说中具有明显表现主义色彩的作品是(  )

10、作者的诗句有时不免悲怆,却正是极度热切的反映:

11、(例句)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2、人物:父蒋捷三;长子蒋蔚祖、长儿媳金素痕,次子蒋少 祖,三子蒋纯祖;长女蒋淑英,次女蒋淑华,三女蒋淑媛。

13、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主编《诗镌》周刊,提倡     ,被称为     。

14、(例句)白居易 《春寒》诗:省躬念前哲,醉饱多惭忸。

15、沈从文说过,小说容许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社会现象,一是梦的现象,就是“情”,就是“意”,“就是作家的文学理想。”

16、鸳蝴派的创作和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文学,早期有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后期主要是张恨水。

17、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18、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

19、(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20、1927年10月抵上海,同月《野草》印成,12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1928年2月《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11月《而已集》印成。1930年11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1932年4月编1928及1929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1930-1931年杂文,名曰《二心集》,10月排比《两地书》。1933年3月《鲁迅自选集》出版,10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1934年5月《南腔北调集》印成,8月《准风月谈》出版。1935年2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11月续写《故事新编》。1936年1月《故事新编》出版,2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6月《花边文学》印成,10月19日晨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21、这种“新的苦闷和抑郁”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民族的、时代的,是抛掉廉价乐观之后的清醒,是对战争前途,民族命运的忧虑,具体来说,则又包含着对于战争中暴露出来的中国社会痼疾的正视与思考,本质上反映了民族精神的觉醒。

22、田汉发表在《创造季刊》上的《_____________》是我国初期话剧的重要收获。

23、1938年3月,_________在武汉成立,这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其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久的文艺刊物。

24、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是在19世纪末由西方侨民传入中国的。

25、(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孟郊《列女操》)

26、(例句)《文选·与侍郎曹长思书》:悲风起于闺闼,红尘蔽于机榻。

27、对诗的形式美的探索,讲究形式的完整与“文学的典则”。

28、(例句)《抱朴子·博喻》:一条之枯,不损繁林之蓊蔼。

29、人们关注的核心是:精神胜利法。阿Q永远是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自尊自贵、容易忘却、向更弱者泄恨转嫁屈辱、自轻自贱、自欺欺人在幻觉中变真实的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的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阿Q正传》正是对我们民族的自我批判。

30、(例句)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31、(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形容美女的诗句唇齿留香)

32、曹禺的“家”情结:最热衷、最擅长和最喜欢表现“家”,有资本家的家(《雷雨》),地主老财的家(《原野》);市民之家或士大夫败落之家(《北京人》),乡绅之家(改编剧本《家》)。

33、 ——林逋荣誉就像萤火虫,远看闪闪发光,近看既不发热,也不怎么亮。

34、子矜或子佩——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5、A、《行路难》 B、《歧路》 C、《炼狱》 D、《十字架》

36、1937-1949: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承继、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37、发起人: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

38、然而,王一丁的《托口赋》,却写得委婉低回,意味深长,一唱三叹有之,气势磅礴则被“抱膝长吟,暖手敲字,寒月清宵,为谁把栏杆拍遍?”的感慨和“梅子熟时,彼岸谁念阳荆洲?小乔初嫁,再无痴情向绣楼!”的惆怅所替代,别有一番悲壮与抚吊之美,颇具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之风味。

39、(释义)孔子培养其弟子颜渊 ( 颜回 )成才。后泛指培养人才。

40、(例句)《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41、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跑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42、⑵关于建设新文学,文学革命的发动者们主要也是借鉴外国文艺运动和创作。

43、(例句)李颀《赠张旭》: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44、(例句)颜真卿《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45、小说作者以他擅长的夸张讽刺手法,突出刻划了华威先生——一个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国民d官僚、d棍的形象。作为“抗日工作者的上层分子”,华威先生不得不在人民群众抗日活动蓬勃开展的环境中忙碌地活动着。他包揽一切,“一天要开几十个有关抗战的会”,甚至于叫喊着要“取消晚上的睡觉制度”,其目的是要把各种抗日活动控制在自己手里。作品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几个生活片断,通过生动的细节和个性化的语言,反复地、富于变化的揭示了华威先生自命不凡、刚愎贪婪而又贫乏空虚的内心世界。华威先生适应不同性质的会议和个别谈话的不同对象,变换着嘴脸,露出种种丑态。他极力鼓吹“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为了维护这个“领导中心”,他处处压制人民的抗日要求,妄图垄断、操纵一切群众性的组织和活动,就连“战时保婴会”这样绝无“危险性”的团体,也不放松“领导”;最为名正言顺的“日本问题座谈会”,也要被他追问“到底是什么背景”。小说正是从人物色厉内荏的性格特点中透视环境,对时代的本质方面进行了开掘。华威先生到处防范人民的抗日活动,然而人民群众是禁锢不住的。人们鄙视华威先生,不听他演讲。他“派人拖几个人去听”,但连去“拖人”的人也不到场。这一切都使他害怕,“嘴唇在颤抖”、“打着寒噤”。作品在运用讽刺手法刻划华威先生的性格时,夸张而不失真实,幽默而不失严肃。辛辣的笔触揭露了华威先生一类人物冠冕堂皇的外表与卑劣虚弱的内心的矛盾,猛烈的讽刺火焰烧毁掉他们身上的抗日的画皮,烛照出这伙鬼蜮的嘴脸,唤起人们的警惕,有力地抨击了他们所奉行的国民d当权派在抗日中竭力防范人民、限制人民、敌视人民的路线。

46、1.最初攻击新文化运动的两篇文言小说是林纾的_______和_______。

47、在充分表现剧作家所把握的历史悲剧精神的同时,剧作家展开了他的大胆想象,对具体的历史事实运用极为灵活,这正是浪漫主义历史剧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浪漫唯美的情话(精选8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