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介绍(精选41句)

2024-01-30 12:47:02

伏尔泰介绍

1、在雾霾锁城的北京,首博的这个展,也许能让我们反思一些什么

2、(1)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伏尔泰介绍)。

3、最好的教育,不是“创造”出一个人的才能,而是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天分。而最好的受教育,则是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

4、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他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5、十八世纪的欧洲,这一举动再常见不过,一位贵族若对文人有所不满,他们通常总是用这种杖责的方式来惩罚对方。(伏尔泰介绍)。

6、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正值法国改朝换代,路易十四逝世,路易十五登基,前者留下了一个经济崩溃、民穷财尽的法国。作为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他深信社会是进步发展的,人类一定会在理性的指引下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开创美好的未来,而他自己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服务人民。

7、1718年秋,《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伏尔泰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8、那之后过了三天,伏尔泰在苏利公爵家晚餐,有个仆人来告诉他说,有人要见他。他毫无戒心地下楼去了,在大门口,他看到四条健壮的大汉。这些人抡起木棒便朝他打来。罗昂-夏伯骑士坐在一辆马车里,悠闲地见证了整个杖责的过程。

9、所幸此次坐牢时间不长。伏尔泰给负责管理巴士底狱的部长寄去请求信,事情就有了转圜余地:在不引起大的轰动情况下结束令人不快的洛汉事件。伏尔泰“乞求获准在狱吏处用餐和见客,还急切请求放他到英国去”。他期盼在英国比在波旁王族专制统治下拥有更自由的生活;他听人说,海峡彼岸贵族与市民的社会地位差异不很重要。王室很快对伏尔泰的命运作出决定,两周后他获准去英国,而且刻不容缓。后来狱吏被告知,伏尔泰事实上已从加来港乘船去英国了。

10、也许从来没有哪位哲学家能比伏尔泰更好地理解笑声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起的恢复健康的作用。有人认为,说到底,他的笑声可能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11、贝尔在城堡的房间,墙纸是标准的洛可可式粉蓝色,装饰以金色的花纹。

12、伏尔泰不想再锒铛入狱,遂选择逃离巴黎,在一位卓尔不群的女士那里觅到逋逃薮。她“高雅”,“有知识”,熟悉自然科学,名叫埃米莉·夏德莱。1734年至1749年,伏尔泰就住在这位女友位于洛特林边境的小城堡里,度过了十五个春秋。埃米莉引导他在严肃的科研大道上前行,主要研究牛顿的自然哲学,并本着启蒙精神写出第二部扛鼎之作:《牛顿学说的基本特征,普及本》,首版于阿姆斯特丹,时为1738年。

13、虽然伏尔泰很有才能,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却根本得不到保护,难以防止上流社会的无耻之徒对其施加阴谋诡计:由于不小心惹住了一个小贵族,便被贵族的仆人棒打了一顿。伏尔泰提出决斗,小贵族则提起控诉,政府急忙将诗人关进巴士底狱,随后又将其驱逐出境。伏尔泰遂前往英国,并在那里住了三年。他在英国走访了一些地方,做了许多工作,研究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文学,了解英国在科学思想上取得的成就;广为宣传牛顿、洛克的思想。

14、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关于路易十五的摄政王,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的悲剧《俄狄浦斯王》(Œdipe)。在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作为笔名,这名字来自他法国南部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1718年秋,《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伏尔泰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15、但最初,蓬巴杜夫人只是一个出身于中产家庭的普通姑娘,名叫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Jeanne-AntoinettePoisson)。父亲因为生意负债而逃离法国,于是,一个传说与她母亲有染的富翁做了她的监护人,并一手策划让她嫁给了自己的外甥小Charles。

16、《哲学通信》是关于科学的书信集,收录了文学大师的二十五封书信。《哲学通信》的内容包括谈议会,谈政府,谈商业,谈引力的体系,谈悲剧与喜剧等。《哲学通信》涉及彼时英国的宗教、政府、议会、文化等等。

17、“情妇”这一身份为她提供了表达自己政见、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连伏尔泰都忍不住赞美:“她灵魂正直,心地公平,如此名姬,实为旷世罕见”,还为她写了《堂克雷诺》。

18、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19、就是说,他找一个贵格派教徒充当信息员,目的是了解英国宗教和教会的状况,同时带着揶揄的深层含义追求一种双重战略:其他指出英国自1689年即颁布《宽容法案》承认许多信仰形式的存在权,这与法国不同。“英国人作为自由人走上了适合于他们的通天之路。”人心自由了,就会以不同方式接受上帝之光。在信仰问题上,宽容是最高的美德,即便对贵格派教徒也宽容相待;其伏尔泰描述贵格派教徒并非无同情之心。该教派奠基人乔治·福克斯(1624—1691)纵然以“神授的方式胡思乱想”,但仍不失为具有美德和人本精神之人,17世纪中叶,在以上帝名义发动的内战时期,他义正辞严地布道,以反对教会及王室权力。白发苍苍的安德鲁·皮特也是“英国名气最大的贵格派教徒之一”,伏尔泰曾在伦敦市郊的皮特小庄园里拜访过他。皮特以一种高雅而讨人喜欢的方式描绘其信仰状况:贵格派教徒心灵纯洁,拒绝给孩子洗礼和圣餐等圣事,认为那是表面化的宗教礼仪,是人为杜撰的;他们人人以“你”相称,不管是国王也好,修鞋匠也罢,旨在强调人人平等;在法庭上不发誓担保;不参加战争;没有祭司,不知教会等级制为何物,只把自己视为“自由教区”,共同信仰上帝。

20、“与其将一个无辜的人判罪,不如错救一个有罪的人。”

21、(4)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

22、1732年,他出版了《哲学通信》,这本书对英国生活和习俗做了出色的观察,为作者赢得了赞誉。但是,他这本书在法国却受到了尽可能多的批评,就像在英国得到数不胜数的赞誉一样。他长篇大论,反对腐败的教会与法国专制政体,点名攻击领导人。这本书在1734年被烧毁,并对他发出了逮捕令。

23、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24、这里说的成熟,是指心理。进一步地说,一个人心理的成熟,决定于他的理性的发展水平。

25、7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10岁时,他被送入一所耶稣会学校(大路易中学),在那里他接受了古典文学、语言和戏剧方面的人文教育。那时学校实行等级制度,达官贵人及贵族子弟住在舒适的单人间,身边还有仆人照顾;其他人则住在公共寝室。这种以身份和财富而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也体现在课堂上,老师总是偏向有钱人家的孩子;从而在年轻的伏尔泰心中种下了最初认识到社会不公的种子。后来伏尔泰批评了他上过的这所学校,因为学校教给他的东西太少了:“我甚至不知道我所在的国家,我既不知道祖国的法律,也不知道祖国的需要;我对数学和哲学都一无所知。我只知道拉丁文和胡闹。”还在童年时,他就显露出超常的才能,酷爱读书,练习写诗,幻想日后当一名剧作诗人。在校时,他读了法国启蒙思想首倡者皮埃尔贝尔的全集,对他日后的反叛精神产生了很大影响。

26、短篇小说《老实人》是伏尔泰哲理性讽刺小说的代表作,是其在66岁高龄的力作。作者结合观望性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将读者的视角和思绪带入老实人的各种经历中,在观其经历的过程中,感悟小说的主题所在。

27、电影里没有再提任何关于这个女孩的故事。有人猜测是贝儿的母亲,但是贝儿的母亲应该还没有那么大的能耐。我们也许要考虑整个时代的大背景。

28、(2)启迪了民众的心智,推动着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并使其影响扩展到整个欧洲。

29、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

30、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31、让娜九岁的时候,女巫预言她会成为国王的情妇。

32、下葬那天下着雨,早已不是情人身份的路易十五看着她的棺木离开,淡淡说道:“夫人的旅途没有遇上好天气啊。”

33、“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34、当伏尔泰了解到卡拉夫人只身前往巴黎,准备向国王申诉时,他马上给他在巴黎的朋友写信动员对其进行照顾和帮助。此外,由于德高望重的伏尔泰奔走呼号,卡拉夫人还得到了法国各界人士和欧洲许多国家有识之士的同情和支持,甚至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也为之声援,卡拉一案轰动了整个欧洲。

35、0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与一个老朋友重逢。

36、她重整当时面临破产的塞夫勒瓷器厂,并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蓬巴杜粉——一个非常少女的颜色。

37、伏尔泰才思敏捷,一生多才多艺。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国,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研究英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

38、1729年,因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默许,伏尔泰回到法国。以后一些年他陆续完成和发表了悲剧《布鲁特》、《扎伊尔》、以及历史著作《查理十二史》等。

39、作者: (法)伏尔泰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译者:  傅雷 

40、此外,伏尔泰在信中交代要向雷电形成的发现者提供一个路易金币的奖励,很有可能亦与《百科全书》的编撰有关。据信件时间,这一发现应是指庞塞雷特(PolycarpePoncelet,约1720~1780)发表的《雷电的本质及形成》。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孔子思想(精选57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