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十大名将为什么没有曼施坦因(精选72句)

2023-05-30 11:44:13

二战十大名将为什么没有曼施坦因

1、曼施坦因第一次受到排挤时并不是在对苏作战中,而是在对法战役前,就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准备采用由曼施坦因提出的作战计划时,他被调离了A集团军群参谋长的职位,去担任一支新组建的步兵军的军长。这意味着曼施坦因无法亲自实施他自己所提出的作战计划,大战在即,临阵更换参谋长显然不合常理,而且曼施坦因是最熟悉计划的那个人,由他担任参谋长显然是最合适的,但是他却被调离了高级指挥层,显然陆军总司令部仍旧为之前曼施坦因的“莽撞”而“耿耿于怀”。

2、第七名:乔治·史密斯·巴顿(1923年12月24日-2004年6月27日)

3、二战十大名将包括蒙哥马利、朱可夫、隆美尔、山本古德里安、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巴顿、布莱德雷、尼米兹。

4、实际上,当时在美军中麦克阿瑟的风头一度甚至都盖过艾森豪威尔,罗斯福也曾考虑过让他担任欧洲战区总司令,但权衡利弊,他选择了艾森豪威尔,因为艾森豪威尔外表看似中庸,肚子里实际上城府极深,具有天生的把控战场形势的能力。何况罗斯福决策使用先欧后亚战略,美军登陆欧洲就是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并非去帮英军打仗。

5、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OmarBradley,1893年2月12日—1981年4月8日),男,出生于密苏里州克拉克,美国著名军事家、统帅、陆军五星上将(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的主要指挥官。

6、曼施坦因出任新组建的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司令,下辖着霍斯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保卢斯上将的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其中整个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4装甲集团军的兵力已经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曼施坦因元帅当时踌躇满志,在魏克斯将军的司令部,当魏克斯忧心冲冲地跟他讲第6集团军的危险境地时,他信心十足地打断了魏克斯,“你放心,我会尽力的。”并且随后亲自给保卢斯发去电报,要保卢斯固守待援。这就是著名的“不要放弃,我会来救你们的,曼施坦因。”电文。可是到1943年1月8日,胡比将军告诉曼施坦因这句话已经成为包围圈中第6集团军官兵最流传的一句话时,已经无法兑现诺言的曼施坦因矢口否认了,说自己从来没有许下过这样的诺言,是有人(暗指最高统帅部凯特尔等人)在无中生有地诋毁他的名誉。

7、另外在讨论名将的过程中,就得抛开政治立场,德日法西斯军队能够在二战初期猖獗一时,显然军队的战斗力和高级军官的指挥能力是不容低估的,否则道理上说不通。

8、否则隆美尔称病回国的1943年,正是苏德战争最激烈的时分,果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干嘛不派往东线作战?修大西洋壁垒和守株待兔坐等盟军进攻这个事,德军十个陆军元帅中有十一个都可以干。隆美尔至少存在着三个不足:在国防军中的资历和威望不足,与苏军的作战经验不足(干脆没有)以及大兵团作战的指挥经验不足。

9、南俄的积雪融化后,整个乌克兰平原变成泥泞的沼泽,虎式重型坦克60吨的体重太夸张了,很容易陷入了泥沼,追击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计划被迫搁浅。(二战十大名将为什么没有曼施坦因)。

10、两年之后,在经过了近乎苛刻的考试之后,他又迈进了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学习高级军官和参谋人员所需要的业务知识。以现在的角度看,很难想象一个只有15岁的少年已经在为指挥千军万马而做准备了,但当时就是如此。在这里,他见识到了更多的先进科技和军事理论,并且具备了初步的参谋技能,还学会了法文。1904年,曼施坦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选入宫中,成了德皇威廉的一名亲随副官,这是一种非常光荣的待遇。两年后,1906年3月曼施坦因被德皇派往近卫军步兵第3团,成为了该团的一名见习军官。这个团实际上就是德皇的“御林军”,连士兵都是贵族子弟,兴登堡也曾在此团任下级军官。把曼施坦因派到这里,显示了德皇对他的认可。1907年1月,还不满20岁的曼施坦因晋升为少尉,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军官。

11、人们对曼施坦因元帅的积极评价据说大都是基于访问前德国的一些跟曼施坦因元帅共过事的将军或元帅,比较著名的有古德里安、梅林津等人。但是德国最高统帅部的那些将军元帅们(包括希特勒本人)对曼施坦因都不太看好的事实却很少被人重视。毕竟接触到曼施坦因元帅战略层面上思想的是最高统帅部的人员,而不是曼施坦因的部下或者对他接触不多的古德里安等人。可惜那些对曼施坦因持否定态度的人,譬如希特勒、凯特尔、胡比等人,或死于战争,或在战后作为战犯被处决,没有留下回忆录,我们只能从他们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回忆中的片段,从侧面来管中窥豹。

12、外界关于朱可夫的指挥才能褒贬不有的说他使用了人海战术打赢德军胜之不武,有的说他是战场救火队员,没有他指挥不了的战役。实际上,朱可夫指挥作战时,按输赢来算,还是打赢的时候多,失利的时候少,这里面让外界议论最多的就是1942年11月25日苏军展开的“火星行动”。但苏军在这场战役的失利,在斯大林眼里却是成功的,因为在9月份制订“双星计划”时,“火星行动”是作为牵制作战来规划的,既然“天王星行动”打赢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火星行动”又迫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撤出了勒热夫,莫斯科的威胁已经解除,这个后顾之忧排除比什么胜仗都重要,这才是斯大林最想看到的结果。

13、二战名将众多(当然晚节不保,满身黑历史的的也一堆)争议也众多。所以所谓的排名,永远是个人向的,绝对不保证所谓的公平公正

14、评论:俄媒:4大原因加剧白俄罗斯危机越来越像当初的乌克兰

15、而隆美尔干脆不够级别前往东线战场,他连跟朱可夫交手的资格都没有,苏军的顽强和玩命,不是二战英军可以比拟的,所以真正够重量也确实跟朱可夫掰过手腕互有胜败的只有一个:曼施坦因。

16、摩德尔是德国陆军另一位“防御专家”,进攻方面其实摩德尔也同样的优秀。更重要的是,摩德尔是一个善于在劣势下将德军引向成功的将军。进攻方面,摩德尔参与了对波兰、对苏作战初期的多次战役,以及库尔斯克战役,阿登进攻战役等;防守方面摩德尔取得了尔热夫战役、火星战役、库图佐夫战役、列宁格勒防御战、巴格拉季昂行动防御战“市场花园”防御战等的成功。摩德尔提出的“战斗群”构想,“盾与剑”策略是比曼施坦因的突击炮理论更为实用的军事理论。

17、1949年底,拖了许久的审判姗姗来迟。军事法庭里,旁听的人们发现,出席的嫌疑犯竟然只剩下曼斯坦因一人。原来,勃劳希契不久前刚刚去世,龙德斯泰特和斯特劳斯都因为身体健康原因获释。我们可以想象,此刻曼斯坦因元帅的心情是不太舒适的,自己早在1944年春就被免职。还因为长期眼部疾病去做了白内障手术,难道自己就没有“健康问题”吗?

18、邓尼茨,二战期间德国的著名将领。德国总统、国防军最高统帅、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于1891年9月16日出生在柏林。在一战中,他担任潜艇艇长,1918年10月被英军俘虏。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国,并再次加入德国海军。回国后,邓尼茨倾心研究潜艇战术,研究潜艇,训练潜艇人员,复苏德国潜艇力量。二战开始后,邓尼茨成为德国潜艇部队指挥官。他发明了“狼群战术”。运用这一战术,让盟军损失了2491艘舰船。1943年1月,邓尼茨担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1944年1月30日希特勒曾送他一枚金质纳粹d章,因此他认为自己是纳粹荣誉d员。1945年4月20日,邓尼茨被任命为德国北方部队和民防司令。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在死前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在遗嘱里,任命邓尼茨为德意志帝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在纽伦堡审判中,邓尼茨被判处10年监禁。1956年10月1日,邓尼茨被释放。出狱后,继续宣传纳粹精神及复仇主义。居住在德国北部。1980年12月24日,邓尼茨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是德国27名元帅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19、随着西德东德的对峙,局势不容许他这样有能力的人物赋闲。面对陈兵境外的苏联和东德,联邦议会除了争取美国人的帮助,还四处寻找应对良方。他们很快找上了在家的曼斯坦因,面对新政府的官员,曼斯坦因从实用角度来分析了战略力量分析和国家防御力量。他们谈到西德军队应该采用职业军队还是征兵制时,曼斯坦因建议所有应征入伍者的服役年限应该至少为18个月,最好达到24个月,这样才能形成一定的战斗力。他还提出要组件预备役部队,已应对战事需要。

20、1943年3月11日,纳粹核心再次来前线督战,苏军最后组织的反击被d卫军击退,残兵只好全线收缩,集合优势兵力突围。

21、然而在1943年的第聂伯河战役中,曼不群的南方集团军群连同配属兵力已达124万余人,统兵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22、1943年4月18日,59岁的山本五十六在视察部队途中座机被美军飞机击落而毙命。

23、在克里米亚,曼施坦因曾枪毙过一个叫希波尼克的将军,有无必要是值得商榷的。曼施坦因很少从整个第三帝国的利益来看战局,总是强调集团的利益。在回忆录中他把失去的胜利归咎于希特勒对指挥的干预是没有风度和说服力的。要知道在他被宠信期间,“每当希特勒讲完话,陆军元帅曼斯坦因就会第一个跳起来高喊:‘元首下令,我们服从!’”(见《希特勒档案》)

24、朱可夫是苏联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他是苏联最受欢迎的元帅。朱可夫统帅部队打了世界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并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使得苏军从防守转为进攻,从而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同盟国开始走向上风。

25、哈尔科夫反击战是曼施坦因的巅峰之作,稳定了德军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而可能崩溃的南部战线。

26、概括地说,曼施坦因是代表普鲁士参谋本部的正统普鲁士军官,也可以算是老毛奇,史里芬的隔代传人。他是理想中的参谋总长人选,独当一面,指挥大兵团作战,这对于他而言,甚至于可说是大材小用。看一下哈尔科夫的逆袭,就知道曼施坦因的才华了。

27、第6集团军弹尽粮绝、伤兵满营,末日将至,曼施坦因不能做到他所承诺的。在兵临绝境时,曼施坦因要保卢斯和他对进突围,明知那是不可能。因此毫无诚意地派出了一个叫艾希曼的少校(情报处长)去联络保卢斯,而不是顿河集团军群的参谋长或者手下的某位将军,事关几十万大军命运的决策责任不可能是一个小小的少校所能承担的。曼施坦因显然并不是真正地希望第6集团军与他对进突围,他只是在履行自己撤退前的最后一道手续而已。然后在他的回忆录中,以保卢斯拒绝突围为由,把斯大林格勒解围失败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了。

28、苏德战争爆发后,其装甲军一路进攻,一度打到斯摩棱斯克,逼近莫斯科!可惜,由于希特勒希望包围并歼灭基辅的苏军,奉调南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但此后,由于古德里安不愿意听从最高统帅部的指挥,更愿从战场实际出发,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就被撤职,编入预备役!从此,再未受到重用!其赋闲期间,提出了多种建议,要求加强装甲师战斗力,编制满员等,也未被采纳!

29、古德里安看好他为陆军总司令的最佳人员,他本人也很想成为第三帝国东线的军事领导人。本文以战史、当事人的回忆录等史籍为依据,尽量冷静客观地谈事论人,还原这位“闪电伯爵”——“纳粹第一将”征战神话的真貌。

30、而且曼施坦因常常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建议和要求,有的还深深地激怒了希特勒,为自己的仕途蒙下了阴影。譬如,他一度向希特勒提出最高军事领导权的问题,建议设立一个东线总司令,遭到希特勒的拒绝。”

31、他是最后一位辞世的五星上将,同时也是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32、古德里安下课离开战场时的职务大约等同于集团军司令,这仅仅是一支战役级的部队规模。他的长处是装甲兵突击,大纵深突破与合围,这都停留在战役和战术层面,他永远迈不进战略家的行列。1943年起复后,古德里安担任装甲兵总监期间还算有所作为,出任“代理总参谋长”时毫无建树,实在是小胡子无人可用罢了。

33、就连古德里安后来的回忆录也认为:曼施坦因是我们当中最具备战略视野的人。

34、1887年11月24日,曼施坦因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名门贵族、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是普鲁士的炮兵上将。曼施坦因不仅其父是普鲁士的将军,他的两个爷爷也都是普鲁士著名的将军,他的舅舅同样也是将军,而大名鼎鼎的陆军元帅、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正是曼施坦因的伯父。

35、埃尔温·隆美尔(德语:Erwin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出生于符腾堡邦海登海姆市,纳粹德国陆军元帅,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

36、隆美尔在北非最终被英军击败,返回欧洲后已无大作为。1944年,他受到谋杀希特勒的“20事件”的牵连,被迫服毒自尽。

37、曼施坦因在回忆录《失去的胜利》里边,多处指责希特勒指挥无方,没有头脑,专横武断,干涉下属指挥,最后把前线好好的局面搞垮了之类。

38、经典战役: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战役,第聂伯河会战,柏林战役等等等,夸张点说朱可夫就是怼倒德国的主要指挥官之一。

39、曼施坦因不但能制定出奇制胜的作战计划,亲自指挥作战也毫不逊色

40、曼斯坦出生于贵族世家,他为人低调,思虑周密。一战中就表现出了很高的战争天赋,战后被极为欣赏他的老上司罗斯堡将军调入陆军总参谋部,但如果没有二战,很可能他就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陆军高级参谋,在这个位置上干到退休而已。但时势造英雄,有的人注定是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41、1935年,希特勒恢复了义务兵制,并宣布要建立12个军36个师的军队,从而打破了条约的限制,曼施坦因由于重建有功,升任德国陆军参谋本部主管作战的第一厅厅长,并在第二年升为少将。在三十年代的这段时间里,古德里安提出了集中运用装甲部队进行突击作战的思想,而曼施坦因则从步兵的角度提出了“突击炮”的设想。

42、一方面,德军组建大本营统帅部就是分散陆军总参谋部的权限。对于第三帝国扩张野心,德国国防军里有一大批高级将领是反对的,而且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包括隆美尔受影响的720案件就是这个事件的爆发点。所以,第三帝国单独组建大本营统帅部,让哈尔德的总参谋部成了传话筒,这是从指挥机制上收回指挥权的重要步骤。

43、山本五十六1916年毕业于日本海军大学校,曾于1919年到192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历任驻美武官、第1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长、海军次官。大力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并组织部队进行严格训练,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4、曼施坦因作为德国陆军前线的主官,其的失误发生在决定第三帝国生死攸关的重大战役中,希特勒要把他撤职,打入冷宫也并非太过冤枉的事。而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战场的大崩盘,第1装甲集团军的被合围是导致曼施坦因被撤职的直接原因。当时曼施坦因不顾缺乏渡河工具的实际,考量整条防线的稳定,命令胡比向西突围。胡比从本集团军的安危出发主张向南突围,双方发生激烈的争吵。希特勒几经动摇之后最终支持了曼施坦因的意见。结果胡比果然被俄军重兵合围,虽然后来突围成功却丢掉了绝大部分的装备和重武器,第1装甲集团军作为一个装甲兵团已经名存实亡了。

45、1940年6月到11月,德国潜艇以仅损失潜艇6艘。共击沉盟国舰船272艘,共计3000吨。邓尼茨放出的“狼群”肆虐于大西洋和地中海,几乎断送了大英帝国的命运。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战后的回忆录中仍心有余悸地写道:“战争中,唯独使我真正害怕的是德国潜艇的威胁!”1943年后,盟国强大的经济、军事潜力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利用商船改装了近百艘专用的护航航空母舰,立体反潜代替了平面反潜。邓尼茨潜艇数量不足,又缺乏空中支援,但仍以绝对劣势牵制着盟国的海空兵力,推迟了第二战场开辟的时间。

46、古德里安也是这个意思,其他活下来的将领也指责希特勒,敦刻尔克放走英军是他的责任,错过进攻莫斯科是他的责任,在斯大林格勒拖延太久也是他的责任。隆美尔的非洲军得不到支援而覆灭,还是他的责任。

47、在苏德战场上真正体现曼施坦因指挥能力的战役是克里米亚战役。1942年希特勒为了消除苏联对罗马尼亚油田的轰炸威胁,准备攻打克里米亚半岛,曼斯坦因此被命令接任第11军团司令一职。此时的苏军不仅在兵力上具有3至4倍的优势,还掌握制海制空权。但就是在如此不利的态势下,曼施坦因仍然敢于以采取攻势,并于7月4日攻陷了塞瓦斯托波尔,克里米亚落入德军手中。

48、(战后,身着平民服装的曼斯坦因)变化的局势——减刑和再获任用。这是一个让曼斯坦因身心俱疲的结果,但并不是结束。判刑之后,许多同情他的政治人物为他前后奔走,呼吁减刑。毕竟,西欧各国已经开始和苏联的冷战对抗,而曼斯坦因是因为和苏联作战获罪,加上他的实际指挥能力和人格魅力,让人们对他倍加同情。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西德第一任总理阿登纳,军事理论家作家利特哈德等支持者纷纷出面为他设法活动。

49、库尔茨克战役后,苏军开始了大反攻,摩德尔早有防范,率北线德军且战且退;曼施坦因的南线德军处在不利于防御的进攻阵地上,遭受了本该可以避免的损失,以高昂的代价撤出占领的阵地。曼施坦因拙劣的防御对纳粹德国的失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0、否则隆美尔称病回国的1943年,正是苏德战争最激烈的时分,果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干嘛不派往东线作战?修大西洋壁垒和守株待兔坐等盟军进攻这个事,德军十个陆军元帅中有十一个都可以干。隆美尔至少存在着三个不足:在国防军中的资历和威望不足,与苏军的作战经验不足(干脆没有)以及大兵团作战的指挥经验不足。

51、小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著名的军事将领。

52、话虽如此,苏联为了保卫列宁格勒付出巨大的代价。

53、古德里安性格刚烈,正直,经常与希特勒发生激烈的争吵,我们前面这个事例还可以说是古德里安是出于爱惜兵士而违抗最高领导的意志,但下面这个例子,就完全看的出古德里安的战略眼光确实有所不足。

54、莫德尔的战术很多时候杀敌数量比曼施坦因高些,而且能把苏联军队的“十根手指”击伤。不过,面对二战时期苏联军队恐怖的“繁殖”能力,仅仅是“伤”恐怕还不行,最终的失败就验证了。

55、哈尔科夫在世界上名气不大,但是作为乌克兰的重要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这座城市在二战时备受关注。哈尔科夫在二战爆发了四次战役,其中第三次战役是德军的神来之笔。名将曼施坦因以少击众,用装甲力量击溃了冒进的苏军,用10万人打垮苏军50万,打出了又一场经典。

56、战略家:是真正具有整体视野,有着极强的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并能合理分配己方所拥有的力量与资源,尽量把风险降到极致。从而能够全面正确地制定出己方的战略规划和方针的人。

57、在一次遭遇战之中,骷髅师的两辆虎式坦克,遇到了波波夫机动军团正在转移的坦克师,他们立即朝着苏军开火。两辆虎式居然击毁了苏军16辆T剩余T34陷入溃逃,虎式坦克乘胜追击,接着击毁18辆苏联坦克。

58、(和长子吉罗在1942年的最后一张合影,不久后吉罗战死)

59、经典成就:重建了现代化日本,是现代日本强大的主要原因之惟一一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美国将军,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令陈旧的西点军校重生,组织了针对我帼扩张的一系列岛链和朝战等等,虽然是敌人,但真的厉害

60、1945年3-5月,巴顿率领部队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强度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进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边境。

61、相信就算苏联在那里没有驻守任何军队,直接放日本人进去,估计日本的军队大多数能活着通过该地向苏联的欧洲地区进攻的可能性都几乎不大,即便能够顺利过去相信军队非战斗减员数量也会相当恐怖的,更别说这些无法适应极寒低温的装备了,会基本失去战斗力。况且事实是此地还有数十万驻军。

62、曼施坦因擅长于组织计划周密的进攻战,但是防御战中他却浪费了过多的兵力且有过较为重大的失误。希特勒曾指责曼施坦因应对南方集团军群的恶劣处境负责,浪费了许多的兵力。站在希特勒的思维角度分析:曼施坦因经常性地要求援兵,结果却打得一塌糊涂,就是有再多的兵力调拨给他,也不够他填黑洞。除了东线战事的惨烈,红军攻击力强悍等客观原因之外,曼施坦因的指挥确实存在不足。

63、苏军突击第5集团军被德军打垮,第6集团军也无力再战,西南方面军于3月初撤退到了顿涅茨河。

64、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任何民族对于强者都认为应该得到尊敬。即便这个强者是一个失败的强者。抛开这场战争的正义性不谈,从纯军事角度来说,德军的战略、战术、军队素质可圈可点的地方确实很多,表现得确实非常优秀。

65、他和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并称为“苏联陆军三驾马车”,考虑到名额和名气的问题,罗科索夫斯基暂时未能上榜。

66、第十名:尼古拉·费奥多洛维奇·瓦杜丁,他被称为"闪电将军"和"小土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朱可夫、崔可夫等一样优秀的将领。

67、妄图先发制人,在对美开战之初以舰载航空兵袭击了珍珠港,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主力后为确保日军进攻东南亚的翼侧安全。

68、美国著名军事家,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曾创下西点军校的毕业分数记录(此记录至今无人打破)他和父亲小阿瑟·麦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对同时获得荣誉勋章的父子。他不仅擅长军事,更难得政治和战略头脑非常出众,是个复合型人才。麦克阿瑟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也是颇有争议的将领,他所受到的赞誉和非议都超过了其他美国将领。更是我国的强大对手,不过综合而言,当时综合素质而言实在无出其右者。

69、个人认为是曼施坦因。有一句老话,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70、1940年,法国战役。曼施坦因为德军制订了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曼施坦因的计划充分展示了闪电战的思想以及其个人独特的创造力。德军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穿越了阿登森林,然后迅速占领了马斯河的桥头堡,向东进攻迂回马其诺防线,将英法军切断在北部。法国战役中德军装甲洪流席卷而下,英法联军全线崩溃,著名的马奇诺防线成为摆设,英法军部队被迫丢弃大量的武器装备,从敦克尔克撤回英国,很快法国便被德军占领。

71、二战期间,隆美尔被卷进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尔被迫于1944年10月14日在卡车上服毒自尽,时年53岁。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二战十大名将之首(精选31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