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论(精选23句)

2023-06-04 11:58:20

李清照的词论

1、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者也。 

2、裘彩萍老师谈如何科学用嗓唱昆曲(上):解放喉咙,用气息、气流、共鸣来说话

3、(注释)1郑卫之声:指春秋时郑卫两国新兴起的一种长于言情的音乐,后来便用作淫靡之乐的代称。2“故有”句: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元宗乐府辞云:‘小楼吹彻玉笙寒’,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元宗悦。”“小楼”句见李璟《浣溪沙》词:“吹皱”句见冯延巳《谒金门》词。3“亡国之音”句:《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哀以思,悲哀而愁思之意。4张子野:张先(990——1078),字子野,浙江吴兴人。宋仁宗天圣进士,工诗,尤擅词。其词语言清新工巧,颇有韵味。有《张子野词》。5宋子京:宋祁(998——1061),字子京,湖北安陆人。宋仁宗时,与兄宋庠同时中进士,人称大小宋。其词善雕琢,笔力工巧,今传《宋景文公长短句》。6沈唐:字公述,官大名府签判,有词见《花庵词选》。7元绛:字厚之,钱塘人,能词,但传世甚少。8晁次膺:即晁端礼,澶州清丰人。曾得蔡京举荐,诏至京师,适宫中嘉莲生,次膺效乐府体,填词进献,得到徽宗赞赏,授大晟乐律郎,未就任而卒。9晏元献:即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临川人。仁宗时宰相,卒谥元献。其词和婉明丽,风流蕴藉。著有《珠玉词》。10欧阳永叔: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时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其文、诗、词皆工,其词疏隽婉丽,格调较高。今传《六一词》。11苏子瞻:苏轼(1036——1101),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其诗、文、词皆工,他的词一扫五代柔靡纤弱之风,而形成豪迈奔放的词风,对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今传《东坡乐府》。12王介甫: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宋神宗时宰相,进步政治家。其诗文均很有造诣。词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当时绮靡之风的影响。13曾子固: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能词,更善文。14晏叔原: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人。晏殊幼子。其词“工于言情”,多流露出惆怅、感伤情调。有《小山词》集传世。15贺方回:贺铸(1052——1128),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其词风格明朗雄健。有《庆湖遗老集》。16秦少游: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苏门四学士之长于诗文,尤善词。其词以情韵见长,风格近柳永。有《淮海居士长短句》。17黄鲁直: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其诗影响很大,为江西诗派代表。其词亦颇有名气。有《山谷琴趣外篇》。

4、一词的雅俗问题;二词的音律问题;三词“别是一家”的解说。

5、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必李八郎也。”

6、年轻时候的周邦彦在乡间的名声不好,大家都觉得他“年少轻狂,恣意放浪”,就是一个不良叛逆性格的少年吧。因此参加科举考试时,政审就没过关,乡里没有开政审合格证,他就直接失去了考试的资格。

7、https://itunes.apple.com/cn/app/51vv-zui-hao-wan-quan-min/id1051602193?mt=8

8、周邦彦的贡献是,他制定了一些格律,即使你不精通音乐,但是按照他制定的这个格律来写词,就合乎音律。这样人人都可以填词了。

9、在《打马图序》里,李清照是逢赌必赢的赌神。

10、一个在天上纵横遨游,大杀四方,一个在泥里闪转腾挪,气喘吁吁。

11、秦观——没什么典故支撑,像是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好看,谈不上雍容气度(李清照的词论)。

12、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一代词人”(郭沬若语),《词论》是她的理论著作。《词论》又称《论词》,乃词家论词,显示了她非凡的才识和独特的判断力。《词论》历数源流评说当今,对词体的特征作了概括而又分析的说明,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论断,第一次确立了词的独立地位。诗与词从较大范畴上讲有其相近之处,但诗、词从渊源流变上讲,毕竟是两种文体。文章以形象性的论述和对词作的具体分析,表明了作者的理论见解,即认为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抒情为主的音乐歌词样式,应当有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特色。

13、一二两点是为了论证第三点而作的具体阐述,故其“词别是一家”说,是三点中最核心的问题。

14、从此以后,郑地和卫地的乐声在当时更加流行起来,这些声乐的柔糜之处、音节变化也更见烦琐。唐朝时已经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不能一一枚举。

15、这种转换也许弱化了她对自己的性别认知。然后是她的自信。之所以认为她自信,是由于她的《词论》。首先,一个文人敢著书立言,就得要一定的对自己学识的信心。如果说《金石录》还有丈夫的协助,那《词论》完全是其个人成就。其次,她提出词“别是一家”这样振聋发聩的宣言式的观点,归纳出词的风格,更是显得自信心爆棚。所以,李清照真是世间奇女子。她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学史上,是有且仅有一个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按:写在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对于李清照的认识,一直有一个不确定的前提——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她的作品数量有限,其中部分还真实存疑。这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李清照,是挥不去的阴影。

16、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17、词律的律,就是音律的意思,所谓词律,就是指写词要和音律。但是,不是每一个写词的人都精通音律。不懂音律的人,写了词,就没有办法传唱,也就不会流传很广泛。

18、李清照在《词论》中的主要观点。首先,词必须合于音律,这是李清照再三强调的。其次,词应有自己的审美特点。比如词要高雅;词要浑成,讲究意象的完整和全篇的整体美;词要讲究情致;词要典重,崇尚故实;词要用铺叙手法;不能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以才学为词等都是李清照所主张的。最后,李清照认为词在题材和内容上自有其所适宜表现的对象,不应该像诗歌那样什么都去写,也没有固定的题材限制。

19、一二两点是为了论证第三点而作的具体阐述,故其“词别是一家”说,是三点中最核心的问题。

20、把李清照比成武则天,是因为我在她们两人身上看到两个共同点——“藐视”性别差异(或者说歧视)和充分的自信。武则天,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对自己的身份认知是“权力拥有者”,在很多时候忽略了自己是个女人。不仅如此,她在权力的游戏中,表现出最顶尖的自信心,这在男性权力者中都不多见,更不用说与深居闺阁的古代女性比较。而李清照,在文学或者更广义的文化领域中,也表现出这两个特质。在她学习创作研究的过程中,她对自己的身份认知是文人、读书人,而不是女性文人。这两者很不一样。这么说吧,近现代出现了大量女性作家,其中,大部分女作家她们的作品中,有女性性别认同,有对男性权力社会的反抗等等。这就说明她们在潜意识里是十分强调自己的性别,十分关注性别差异。

21、正是因为这两个重大的贡献,后世的人,对周邦彦的文学地位,给予高度的评价,才认为他最为是“最为词家之正宗”“两宋之间,一人而已”“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这个评价也不为过。

22、.词需要浑成,不喜欢那种只有一句出色,其他平平的作品,比如宋祁,张先(张先写得好的不就是三影吗?)等人。“有妙语而破碎”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李清照的词集(精选58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