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故事30字(精选94句)

2023-06-05 10:11:06

勤俭节约的故事30字

1、到了第七个年头,警卫员想了个办法,打算偷偷把总司令的棉衣拿去换套新的,等他问起,就说拿去拆洗时,因为实在破的不能再补了,只好换套新的。没想到,第二天,还没等衣服送走,总司令就把警卫员叫来,问道:“我的棉衣呢?”

2、  朱德常说,条件好了,不要忘本。新中国成立后,他和全家每年都坚持吃几次野菜,在他的眼里,野菜是当年的“救命粮”,常吃它,忘不了过去;当管理部门对他的住房提出修理建议时,他说:“这房子很好嘛,有钱应当多给老百姓盖点新房子”;外出期间,在路上看到垃圾堆里有废铁丝,他就停下来用手杖把它拨到一边,告诉随行的同志收起来备用。勤俭节约的作风,伴随朱德一生,为广大共产d员作出了表率。

3、有个官员想用好看的石头铺设宫殿地面,被他当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朱元璋的车舆器具服用等物,按惯例该用金饰的,均以铜代替。他命令太监在皇宫墙边种菜,织造麻鞋、竹签自用,规定诸王子出城稍远,要骑马十分之步行十分之三。

4、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5、  朱德外出视察,都要求按照规定用餐,从不接受吃喝一类的招待。1957年,朱德到云南视察。开始几天,接待部门遵照朱德的要求,饭菜十分简单。后来,云南省委检查接待工作,发现朱德每天的伙食费用大大低于规定标准,他们担心影响朱德的健康,便要求接待部门改善伙食,做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第二天,一碗“燕窝煮鸽蛋”端到朱德面前。朱德看了很不高兴,询问接待人员:“我们每天吃得很不错了嘛,群众能这样吗?为什么要弄这种高贵东西?”在得知原因后,朱德说:“这次燕窝的钱我出,下次再弄我罢你的吃!”

6、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7、在节俭方面,文帝对诸子也是严格要求。他曾告诫太子杨勇,“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因奢华而得长久者”。杨勇与秦王杨俊、蜀王杨秀等诸王之所以被废,固然有政治斗争的原因,也和他们生活上的奢纵有莫大关系。而文帝没能识破杨广简约朴素假面具背后的穷奢极欲真面目,更是导致了隋朝二世而亡。(勤俭节约的故事30字)。

8、听爸爸妈妈讲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故事|《唯一的棉裤》

9、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

10、有一次,我们全家人吃完晚饭都出去玩了。等到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们回来的时候,我猛然听见厨房里有水流的声音。我冲进厨房一看,天哪!我们走时水龙头没有关紧,现在还在滴水。我立刻关紧水龙头,生气地从厨房走出来,问:“是谁刚才最后一个用水?我们出去了那么长时间,水一直开着,都浪费了好多水了!不是说要勤俭节约么?”妈妈连忙说:“哦,是我刚才洗碗后太着急了,随手一关,没想到竟然没有关紧。”“好吧好吧,没关系了,不过你下次注意点就好了,千万不能再这样了。”我认真地对妈妈说。“知道了,”妈妈说,“你可真是一个节约的小老师啊!”

11、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还可以擦洗玻璃,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玻璃清洁剂。

12、您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13、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为了不乱花一文钱,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14、我的奶奶满脸皱纹,但身体很硬朗。有一头黑中带白的头发,小小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有张能说会道的的嘴。

15、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也十分俭朴,并把节俭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训俭示康》便是他结合自身经历与认识所作。在文中,他自述“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并教育儿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在他的熏陶下,司马康以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受后世称赞。

16、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17、曹操在倡导节俭的过程中,先从自己和家人做起,还为此作出了不少硬性的和具体的规定并严格执行。相传,有一次曹植的妻子崔氏没有按《内诫令》中规定的禁令办,穿了锦绣的衣服,恰巧被在铜雀台上的曹操看见了,立即下令惩罚崔氏。曹操倡导节俭是十分坚决的,谁触犯了禁令也不宽恕。与此同时,曹操还把是否节俭作为选拔官吏的一个重要条件,作为衡量一个官吏品行的标准。曹操自己上朝时就不乘车骑,徒步行走,因此,在当时的邺城也形成了简朴节约的良好风气。

18、提倡节俭是孔子一贯的思想,阅读全部《论语》便会产生很强烈的这种感受。《论语·子罕》第三章是这样记载的:

19、晏子“食不重肉”,一餐只吃一个肉菜。同僚梁丘据“见晏子中食,而肉不足”。肉菜之外,主食是“脱粟之食”即只去壳没有精制的糙米,蔬菜不过是“五卯、苔菜而已”。晏子做饭以够吃为限,景公的使者突然到他家里,没有准备多余饭菜的晏子只能“分食食之”,结果“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晏子衣着简朴,以蔽体保暖为度,甚至“布衣鹿裘以朝”,把省下来的钱财“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晏子以勤俭之道相齐辅政,“政平民说”。

20、唉,我们和周总理真是相差太多太多了,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值得大家学习,值得所有人学习。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让我深深的敬佩······

21、赵匡胤教女俭朴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22、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23、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洗脸、洗去含油污的餐具、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天然滋润。

24、赵匡胤的节俭不仅仅是对待他人,对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又一次半夜起来他非常想吃羊肉,但是又忍住没有下达命令。侍奉在侧的人对他说,皇上有什么事情就吩咐吧,赵匡胤竟忍住没吃,并感叹道,如果我说了,他们必定每天要杀一只羊了。

25、例如,晋代的何曾,当了太傅,喜欢奢侈,“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

26、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27、“拆洗,我的棉衣还干净,用不着拆洗嘛,破的地方补补就可以了。”

28、只要有机会,孔子就会赞美节俭的人。在卫国时他曾经高度赞美卫国公子荆,说:“这个人很善于处理家务,刚刚有点财产,就说:‘差不多够用了。’稍微再有一点,就说:‘差不多齐全完备了。’再丰富一点,就说:‘差不多完美了。’”

29、春秋末期,昏庸的晋灵公派人刺杀大夫赵盾。刺客钻进赵家后,见赵盾正在吃晚饭,餐桌上只有一条鱼。按照春秋时期的饮食等级制度,赵盾身为卿大夫,按级别可以享受一餐吃掉一头猪的生活待遇。而一餐只吃一条鱼,是普通士人的用餐标准。

30、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31、到了家里,她对我说:“宝贝呀,水是商品,是商品我们就要花钱买,而你浪费的水,应该要多少钱呀?你爸妈挣钱不容易,你就该少花钱。怎么才能少花钱呢?就要少浪费。”听到这里,我脸红了,说:“奶奶,我错了。”奶奶高兴地亲了我一下,连上的皱纹都笑开了……

32、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33、赵匡胤的节俭风俗,影响了后面的几代人,在民间也存有简朴的生活作风,这些都为大宋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不得不说他的抠门与大方相得益彰,作为一代明君不仅是子孙的造化同样也是大宋百姓的福气。

34、  1963年,朱德在广西桂林视察工作期间,每餐剩下的豆腐乳,他都告诉服务员不要丢掉。在他看来,做豆腐乳的黄豆是农民洒汗水种出来的,要制成腐乳又要经过工人多道工序的劳动。因此,如果吃不完就倒掉,那就对不起农民和工人了。朱德在饮食上的节俭,不仅体现了一种习惯,更体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35、"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36、当时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文武百官,见此情景,颇感不解。于是,朱元璋就耐心解释:“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最后,朱元璋当众宣布: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宴即是榜样,谁若违反,严惩不贷。那些官员们听了朱元璋的一番言辞,明白了他的用意,无不诚惶诚恐,连连称是,不敢再肆无忌惮,大吃大喝。

37、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

38、曹操还十分厌恶婚姻上的奢侈之风。女儿嫁给汉献帝为后妃(献帝娶了曹操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名分是仅次于皇后的贵人),嫁妆就十分简朴,而且用的帷帐都是黑色的,随从的奴婢也不过十人,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

39、在杯酒释兵权中,他没有像其他君王一样兔死狗烹对开国元老大开杀戒,而是用多余数倍的钱财交换军权,让那些将领们卸甲归田,用留下的钱置房买地安稳的度过余生。赵匡胤对于有功之臣的出手也是相当的大方,又一次开国元老赵普生病,单单金银就五千两,布五千匹。这与赏赐当年妻子的几吊钱不可同日而语啊。

40、据说曹操处处精打细算,在《世说新语·捷径》中就曾记载曹操在官渡之战前为剩下一些几寸长的竹片考虑用场的故事,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曹操处处注意节约,对来之不易的物资一点也不肯浪费。

41、这景象,为何那么熟悉?对了,我也是为了欺骗家人,把水偷偷倒掉过啊!回想起来,真不应该。再想想现在上火上的厉害,脸颊就泛起一点点红了,我捂着脸,跑着离开了哪里。终于到同学家了。我一进门,就看到同学在看节约粮食的节目,我便走上前去,有好的跟她搭话,没想到她轻轻推开了我,悄悄地说:“嘘,别打扰我,我在看很重要的节目啊。”我奇怪的看着她,十分不解。当我的目光落到电视机前时,才发现,自己和电视上举不节约粮食的例子相同,因为这样,形成了偏食的习惯。我的脸颊再次红了,急忙告别同学,飞奔回家。心想:真是丢人啊!做出这样的一些事情。回到家,我认真的把自己不节俭的事情列出来,并努力去做到,真的好多了!我遇到了这样的事情,给了我很好的启示,给了你很好的启示吗?在此,我真诚希望大家重视节俭,让节俭带给更多人欢笑。一起行动起来吧!

42、曹操奉行节俭,不贪恋财物,不积聚私产,他把在打仗时所缴获的财物,全部用来赏赐给作战有功的将士,对于四方朝拜贡献的物品,也都与部属分享,绝不独自享用。

43、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44、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德。正如萨迪所说:“谁在平日里节衣缩食,在穷,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所以我时时刻刻都把勤俭节约这四个不引人注目的字牢记在心中。

45、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46、勤俭是中国古代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节俭亦是古人修身养性的品德操守,《礼记·表记》记载孔子认为“俭近仁”。中国古代节俭思想并不是一味强调俭省、泯灭人欲,让人们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在承认正当需求的基础上否定贪欲,用理智克服物质利益对内心的诱惑,从而涵养内心。故诸葛亮《诫子书》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7、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48、曹操在穿的方面很不讲究。他在《内诫令》中曾以自己的穿着为例告诫大家说:“我的衣服和被子都已经用了十多年了,年年拆洗缝补一下还接着使用。”他曾明确规定,不准家人宫女穿有刺绣的衣服,侍女和下人鞋子的丝料不准用两种颜色。为此,在《内诫令》中,还作了具体的规定:以后宫中所做的丝织的鞋子不准用绛紫、金黄等表示金贵的几种颜色。

49、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这天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

50、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会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作出了表率。

51、节俭和简朴是人类的美德;奢侈和荣华是人类最大的罪恶。

52、历览前贤国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让勤俭成为习惯,让勤俭成为美德;让我们的国家在勤俭中更加富强,让我们的生活在勤俭中更加美好。

53、  有些年轻人没吃过苦,认为在新社会里就“应该享福”,于是只追求个人享受,不愿意艰苦奋斗。在朱德看来,“这是一种最危险的现象”。他希望青年一代“坚决克服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并以模范的实际行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去”。对于一些尚未成年的少年儿童,朱德主张加强勤俭教育,“特别是一些家庭生活比较富裕的少年儿童,这方面的教育更为迫切需要”。1957年,朱德给少年儿童题词,再一次提出殷切期望:“勤劳和节俭,是建成社会主义的根本道路。希望我国的少年儿童,努力学好劳动的本领,准备承担起勤俭建国的伟大责任。”

54、隋文帝在对皇子节俭教育上的失败,给唐太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坚持清静俭约、勤俭治国,打造出“贞观之治”的太宗,尤其注意加强对太子李治的教导,以确保治国路线的延续。太子“临食将饭”,太宗借机问道:“汝知饭乎?”太子回答“不知”,太宗告诉太子,“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端起饭碗就要想到农民在地里劳作的艰难,只有爱惜民力、不夺农时,才能确保粮食丰收,官民百姓有饭可吃。

55、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56、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57、据说有一次他打算建造一个露台用来欣赏山水风景,结果听说建造费用需要大约十户人家的收入,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想法。

58、周总理都能做到勤俭节约,为什么我们却不能?有的同学总是随意的丢弃吃不完的早餐,或是不爱惜自己的文具,更有甚者是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却一点都没有愧疚之意。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也不是用之不竭的呀!如果大家都能勤俭节约,不浪费,我们大家有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未来,更好的未来。节约是一种美德,我们一定要努力去做。

59、陈嘉庚重勤俭、重公益的良好家风对集美区的族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6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俭便士,英镑自来”,每一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61、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得好:“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许烂。”“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可见,节约是强大力量的储蓄!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骄奢淫逸成风,享乐主义盛行,就没有期望。

62、第二天,我一早起床就去院子里和熊昊鹏、徐军等人一起踢足球,一直踢到中午,肚子饿了,才告别他们。当我走到单元门前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的钥匙不见了!呀!肯定是忘带了!这可怎么办呀?爸妈都出去了,要下午才能回来,可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呀!

63、《论语·述而》中孔子更明确地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意思是说,“生活奢侈就会傲慢不谦虚,节俭就显得孤陋固执。相对比较,宁可孤陋固执,也不要傲慢而不谦虚。”节俭能养德,奢侈则败德。无论古今中外都如此。因此将生活水平控制在一定程度内非常必要。一切都是相对而言,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适度为好,既不要吝啬,更不要奢侈,以节俭为好。

64、在现场教学之外,唐太宗还注意加强书面教育。他亲自撰写《帝范》十二篇,其中《诫盈第七》诫勉太子,“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唐太宗清醒地认识到,在古代生产力、尤其是粮食产量大体恒定的情况下,奢侈浪费必然会过度使用民力,导致百姓铤而走险;只有勤俭治国才能确保百姓生产生活正常有序,实现长治久安。故在《崇俭第八》中,太宗直接明确地告诉李治,“圣世之君,存乎节俭”。

65、有一年的七夕节,赵匡胤作为礼物只送给自己的母亲与妻子几吊钱其余的什么都没有。对自己的女儿也是同样的苛刻,一次正值青春貌美的公主觐见父亲,当天她穿着一件刚裁制的新衣,上面有五彩缤纷的金丝缝制的羽毛,非常华丽。谁知赵匡胤见了立刻命公主脱下华服,并叮嘱以后不要再穿了,年近十七岁的公主十分委屈道,我是公主,有又什么关系呢?赵匡胤严厉批评说,正是因为你是公主,所以才要更加注意,你这样穿会引起全国上下效仿,这要浪费多少钱呢?你现在的生活已经很优越了,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66、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67、  1963年,朱德在广西桂林视察工作期间,每餐剩下的豆腐乳,他都告诉服务员不要丢掉。在他看来,做豆腐乳的黄豆是农民洒汗水种出来的,要制成腐乳又要经过工人多道工序的劳动。因此,如果吃不完就倒掉,那就对不起农民和工人了。朱德在饮食上的节俭,不仅体现了一种习惯,更体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68、用过的面膜纸可以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69、和司马光同时代的苏轼,不仅以诗词书画流芳千古,还是著名的美食家,自称“老饕”。东坡肉等一百多种东坡菜美食,相传大多都出自苏轼之手。可就是如此热爱美食,表示要“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的苏轼,在饮食生活上却异常节俭。他曾写下《节饮食说》,给自己定下规矩,“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平时自己吃饭,一杯清酒,一个肉菜;“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请人吃饭不超过三个肉菜,甚至可以酌情减菜;“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乃止”,别人请他吃饭也不能超过三个肉菜,否则就不赴宴。苏轼如此节俭的用意,“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这正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注脚。

70、  朱德说到做到。他的孙子、外孙们所穿的鞋,通常都是从军队后勤部门买来的战士们上缴的旧鞋,衣服总是大孩子穿了再留给小一些的穿。朱德经常告诫孩子们:衣服的主要作用是御寒,只要穿上暖和、干净,就是好衣服。

71、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72、宋代的开国明君赵匡胤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不菲的成绩,还是一位勤俭节约的好皇帝,建国后一切从简,就连宫室里的窗帘都是用很廉价的青布做成,素日里的衣服都和一般的小吏一样,并没有因为身份的高贵而日渐奢靡。他的节俭还体现在内宫里,宫女太监也只有仅仅的300余名就这样赵匡胤也觉得浪费便又遣散出宫50余人。

73、浸泡过后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还可以用来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晒干后可吸异味。

74、  有一次,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先斩后奏,没有经朱德同意,把裁缝师傅请到家里,准备为他做身新衣服。朱德见了裁缝师傅,却讲起了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道理:“衣服被子只要干净就好,补补能穿能盖,何必买新的?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那时候一件衣服得穿多少年!”最后,工作人员出面替康克清解释,说是为了参加活动时穿,朱德才勉强同意。

75、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瓜果飘香、五谷丰登,农民伯伯在收获的季节洋溢着温暖的笑脸,但是妈妈跟我说粮食来之不易,我们也学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我们小朋友一定不能浪费粮食。

76、1951年周恩来做的一套睡衣和睡裤,颜色都褪光了,穿破了就补,再破再补,一直穿到他逝内世。一条浴巾用了容20多年,正反补了14块补丁,住院时,还把它当枕巾。一顶帽子都破了,他还舍不得扔掉。一双夏天穿的黄颜色的皮凉鞋,一双春、秋、冬穿的黑皮鞋,穿了20多年,修补过多次,由于没有多余的皮鞋可换,工作人员几次给他换鞋底,都是利用他睡觉的时间修理的。周恩来穿的袜子,都是织补了又织补。一个补袜板,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用的,从西柏坡带到北京,一直留着织补袜子用。事例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常说一句英国谚语“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的走廊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事例二:苏东坡一生节俭。在黄州时,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后又将每份分为30小份,每天一份。他把分好每小份钱挂在屋梁上,清晨挑下一包来用,准余不准超。

77、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期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

78、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79、赵匡胤教女俭朴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80、  有一次,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先斩后奏,没有经朱德同意,把裁缝师傅请到家里,准备为他做身新衣服。朱德见了裁缝师傅,却讲起了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道理:“衣服被子只要干净就好,补补能穿能盖,何必买新的?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那时候一件衣服得穿多少年!”最后,工作人员出面替康克清解释,说是为了参加活动时穿,朱德才勉强同意。

81、  西汉飞将军李广以善于治军著称,司马迁说他“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由是士卒“咸乐为之死”。作为共产d的领袖,朱德是没有什么“赏赐”的,他参加革命,完全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但在衣食住行上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在情感上和大家融为一体,却是大家公认的,由此受到大家的爱戴、敬重,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82、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83、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84、浸泡过后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还可以用来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晒干后可吸异味。

85、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

86、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87、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88、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马光写《资治通鉴》-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崇尚俭朴、反对奢华、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季文子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赵匡胤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89、奶奶也很节约钱。记得我学竖笛的时候,不小心把它外面的袋子弄丢了。不巧,老师说一定要有个袋子,不然太不卫生了。我回家给妈妈诉说了这件事,妈妈说:“反正也没多少钱,给你钱再买一个吧。”这时,奶奶听见了妈妈说的话,说:“有了钱也要节约点,不然再有钱,很快也就变成穷光蛋了。袋子,我给你缝一个就是。”果然,当天奶奶就给我缝好了一个精致的小袋子。

90、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要一只一只换,办公纸用完正面再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如此之强烈,令人赞叹。

91、  朱德外出视察,都要求按照规定用餐,从不接受吃喝一类的招待。1957年,朱德到云南视察。开始几天,接待部门遵照朱德的要求,饭菜十分简单。后来,云南省委检查接待工作,发现朱德每天的伙食费用大大低于规定标准,他们担心影响朱德的健康,便要求接待部门改善伙食,做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第二天,一碗“燕窝煮鸽蛋”端到朱德面前。朱德看了很不高兴,询问接待人员:“我们每天吃得很不错了嘛,群众能这样吗?为什么要弄这种高贵东西?”在得知原因后,朱德说:“这次燕窝的钱我出,下次再弄我罢你的吃!”

92、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从此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93、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之后,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必须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勤俭节约的故事古人(精选5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