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必背名句(精选69句)

2023-06-30 11:07:17

荀子劝学必背名句

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干货收藏!中外文学史上必知的文学常识2>>

3、用心躁也:因为用心不专一。躁:浮躁,不专心.

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荀子劝学必背名句)。

5、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过山西村》

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7、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8、(3)老当益壮,          ;          ,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9、恩格斯说,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作为自然人,人像动物一样具有觅食、防卫、繁衍三大本能。作为社会人,人对三大本能就要具有一定的道德的本能力。荀子的性恶论,应该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说起,其目的在于警示人们学习掌握仁义,提高道德修养,改变自身,使自己成为“圣心皆备”之人,性善也罢,性恶也罢,两种观点殊途同归,做人要做有修养之人,做人要做有道德之人,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10、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揭示了江海之大是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道理,通过此例论证积累的重要性。

11、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12、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

1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合乎)绳,輮(通“煣”,使……煣,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通“曝”,晒干),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就(接近,靠近)砺(粗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行无过矣。

14、钱大昕著有《十驾斋养新录》,其书题目出自《荀子·劝学》“     ,     ”两句。

15、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

16、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孟子》 

1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18、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戴圣《礼记.学记》)

20、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2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恰当地借助外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物”的含义颇为广泛,可以指必要的器具、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精警的名言、甚至可以指人——卓越的人才、良师益友等。善借助外物者能够开辟一条捷径,借助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文化精髓,同时也借给他人一双看世界的慧眼。

22、《劝学》中荀子先是用两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接着强调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才会“          ,           ”。

2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本性并非与众不同,而能成为君子,是因为立于善于借助学习以获得各种知识的道理的两句是:“                ,               。”

2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5、1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26、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1-7全部语文试题  试题汇编201-31  试题汇编201-30  试题汇编201-31  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7、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28、(4)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             !(王勃《滕王阁序》)

29、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30、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学习的作用,先是通过系列比喻说明凭借外界条件帮助的重要性,并推论出“          ,           ”,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3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往往会伴随着人的一生,即自我反省能起到纠正和扼制过失的作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的君子是通过不断地反省,批判自我而最终成为道德的楷模。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缺陷谁都不可避免,不断地自我批评,拷问灵魂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3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对一个人来说,“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气质,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紧承这一论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四组比喻,它们阐述了前后相承的两层意思。前面三组论述了“积”字的重要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正面说明,不“积”就将一事无成;“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这两组对比的比喻,则着重表明,“积”与“不积”必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前一组对比,偏重主观条件的分析,后一组对比,偏重客观情况的分析。三组比喻的结合使用,把道理讲得十分清楚。后面部分的另一组,以“蚯蚓”和“螃蟹”的对比为喻,指出“用心专一”是“积”的关键,将论述进一步引向深入。至此,有关“积”字的基本内容已经谈清,于是作者紧扣“用心专一”进行小结。

33、荀子《劝学》中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句子是“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4、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35、(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6、《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的意思。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作用、态度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37、《劝学》中荀子先是用两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接着强调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才会“          ,           ”。

38、《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文中用成功雕刻金石的例子来说明在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文中以雕刻为喻,从反面论述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9、(2)《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服、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

4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1、(4)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42、学无止境。——荀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44、荀子在《劝学》中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          ,          ”,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4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在那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形作名,善行)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半步)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黄土地下的泉水),用(因为)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寄身,容身)者,用心躁也。

46、“人之初,性本恶。”我们都有私心,只是,我们受过的教育告诉我们要理智,谦让。于是我们会把东西“礼貌”地让给别人。实际上不知道内心是否在歇斯底里地叫嚣着。如果说人们一开始便是善良的,那么具备好的性格的人就不会格外受欢迎,因为那是与生俱来的。正是因为人之初性本恶,才会使得那些经历种种困难,自我蜕变后的具有优秀品质的善良的人,显得弥足珍贵。

47、百发失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48、开篇至此为第一段。这一段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学习意义重大,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因此,第二段首先说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而这个与空想相对的“学”字,不言而喻,也就是指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这种对于学习的见解,也是荀子基于他的认识论提出来的。

49、(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0、荀子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贵在专心致志,其中“          ,           ”两句说明蚯蚓自身的不足之处。

5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2、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rú)子牛。——鲁迅

53、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 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席慕蓉

54、(3)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白露横江,_________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

55、第1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习不可随意停止。

56、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行善可以积累,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57、干货收藏!外国文学常识(国家汇编版②)>>

58、(2)青青子衿,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

59、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

6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千日造船,一日过江。

61、(1)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6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3、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ì)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ú)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65、之(1)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66、荀子《劝学》中写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句子是“     ,     ”。

6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8、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说,提出性恶论。荀子首先肯定“人之性善,其善者,伪也。"(伪,即人为的意思。)然后从人的种种欲望来证明"人之性恶"。荀子认为孟子没有分清性与伪,所以才会有性善说。在这里,荀子是从人的欲望,人的本能去讨论人性的。因为欲望会引起争端,蕴涵着恶的因子,所以荀子说人性本恶。但是荀子也是肯定"途之人可以为禹"的,认为人只要肯习掌握仁义法度的方法,肯仔细观察思考,肯日久积累善行,就可以成为圣人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荀子劝学节选(精选9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