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处世最高境界(精选86句)

2023-07-09 10:18:24

曾国藩处世最高境界

1、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2、曾国藩却与江忠源一见如故,结为好友,并且预言江忠源“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

3、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曾文正公全集家书》)有事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沉着若定,不逃避、不推诿这才是真正的淡泊。

4、他曾在家书中写道:“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5、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面明镜,人来时照人,物来时照物;人未来灵明虚空,物已去不留痕迹。(曾国藩处世最高境界)。

6、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曾国藩处世最高境界)。

7、曾国藩先传令韦俊到江宁城,(曾国藩所处)设下陷阱引诱头脑简单的韦俊上钩,然后令人将他“名正言顺”地拿下。

8、由于曾国藩没能完成他的这部《挺经》就告别了人世。该书的部分内容、篇章散见在《曾国藩杂著》及其弟子、幕僚的著述中。现在读者手中的《挺经》,是经资深研究员吴樵子历时数载,从《经史百家杂钞》、《湘乡曾氏文献》、《曾国藩年谱》、《曾国藩全集》,以及曾国藩的僚属、弟子的文集、笔记等一百二十余种典籍中辑佚、整理出来的。全书按李鸿章口述的“挺经十八法”,共分十八卷,每卷分上、中、下三篇。每篇以经为纲,以事为纬,包括经文、经文注译、事典、点评四个部分,事典是从“事”的角度对经文的阐释,绝大多数是曾国藩的所作所为;点评也从经文出发,对经文中出现的以及历史上相类的人物、事件的总结、概括和评析。

9、有一位朋友,人很热心,又聪明能干,但生活中却不太讨喜。因为和她说话会让人高频率地感到不爽。

10、往往一些小是小非会消耗人的大量精力,除了多了一场麻烦,多了一个冤家,还能得到什么?

11、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2、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水往低处流,树向天空长,春天众花开,寒至百草衰这是自然之诚。对父母不忤逆,对朋友不欺瞒,对事业不敷衍,对自己不妄求这是人性之诚。人类只有时刻谨守一个诚字,才会有立身的基础和境界的提升。

13、曾国藩不是只在外面喜欢看美女,在家也常常不能自持,一次夫人欧阳氏生病了,曾国藩写到:

14、本书以曾国藩为人处世、为政治军的谋略为核心,再加上历代名人对曾国藩的评价。以下是毛泽东对曾国藩的三次评价:

15、忍并不是没脾气,而是没有必要发脾气,把时间浪费在不值得的人或事上,误了大事反而得不偿失。

16、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交际的学问妙不可言,只有做到了的人才能知道其中潜在的力量是多么巨大!”所谓妙不可言,不是真的不可说,而是需要让明白人去说。不难排除,有些不善交际的笨拙手,根本不善于经营自己的人事关系,甚至还可能毁掉已有的“关系网”,从而让自己身陷被动;高明的交际专家总是这样——“团结一切可能团结之人”,在最广的程度上赢得好人缘。曾国藩的交际学问是:放开手脚,坦诚相待,把陌生的力量变成朋友的力量。这就是说:曾国藩特别明白交际与回报的关系与学问——“要想让别人认可的,必须先认可别人。”

17、人生之学问有万千。对弱者来说,他们理解的人生学问,大多是相信“借人成己”,因此总习惯去寻找“第三只手”,但对强者来说,他们坚守的人生学问则是砥砺自我,善于从中争取自己挺身立世的方法。人生之成,成在何处?有人以为是靠别人来获得成功的跳板,从而让自己一步登天。这是一种最可笑罪愚钝的人生谬误。这种人自然会是弱者——软如泥。脆如草。真正的人生是有强者来完成的,他们善于磨砺自我,找到自己行动的目标,靠顽强的毅力打开人生的缺口。曾国藩自然属于强者,他的一生皆是在“磨砺”两字中度过的,不断的强化自己的心智,强化自己的能力,从而寻找到了一条被他称之为“人之龙”的成功之路。这就是曾国藩磨砺人生的学问。这个学问,直接决定了他的腾空而起,一飞冲天的基础。

18、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临事之际的一念善意,往往是最珍贵的。因为它不受外来的任何影响,不受私欲的干扰,不受内心聒噪絮语的左右。人要成事,一定要守护这一念之善,然后涵养扩充,终至自动自发,蔚为大观。

19、曾国藩对此头痛不已,召集幕僚没日没夜商量对策。曾国藩将各种阻挡裁军的因素一一做了分析,认为无银子补足欠响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20、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大的思想家,叫柏拉图。他有一句名言:“命运是人生中的第一学问。”的确,每个人或者都是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因此,我们看到了无数想拯救自己命运的人,他们每天都在展现不同的战斗姿态。(人生感悟sun)同样也有无数人屈服于命运,成为命运的奴仆。曾国藩在拯救自己命运的时刻,从不把任何问题简单化,而是以一种宏大的气魄,精细的手段去完成自己设计的一个个人生计划。他注重围绕一个中心点,多面出击,在最有效的时间里,寻找到最有效的突破点,故成别人难成之事。在曾国藩看来,拯救命运的学问,就在于“主动”两字上。一个人只要有主动,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21、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22、第读书人最高标准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全部集齐一身。是传闻中两个半圣人中的半个(孔子、王阳明是前两个)。所以说在读书人心目中地位很高!

23、德行在他思想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德行之所以能够排在其他优点的前面的原因是由于它的本质决定的。德行并不是一种固定的形体,而是通过人的动作,行为等方面来体现出来的,同时,树立德行同样也是十分困难的。

24、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曾文正公全集家书》)妄念是天上的云,是水中的浪,其存在是必然。凡人谁也做不到妄念不生。然而,同是心生妄念,却有圣患之分。根源在于对妄念的处理方式不同。妄念一生,随声应承,沆瀣一气这就会导致愚妄。其实,妄念只是你的一个孩子,一个顽皮的孩子,而不是你的朋友,更不是你的导师,当然,也不是你的敌人。妄念出来捣乱,要如慈父一般包容他,原谅他,但千万不要纵容他。对其顽劣的一面,以慈父的爱心加以引导、规范,必要时也要痛加呵斥。这样,妄念就不会伤害你,也许还会变为正念。

25、军事两手之际,物议指摘之时,惟有数事最宜把持得定:一日待民不可骚扰,二曰禀报不可讳饰,三曰调度不可散乱。譬如舟行,遇大风暴,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则成败虽未可知,要胜于他舟慌乱者数倍。(《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为事之帅,心为我之帅。任何事情,到了任何时候,都未必不可把握。只要我手中有令箭可发、有将士可用,就不能说是失败。只要我手中有剑、一息尚存,谁也不能认定大势已去。待手中一无可用,只要我心未死,也是卷土重来未可知。

26、除却进德修业,乃是一无所恃,所谓把截四路头也。

27、那么,孔子“一旦”——圆滑,附依君王,谄媚趋炎,识时务,奉承权势……他还会“再逐于鲁,削迹于卫,围于陈蔡……受穷困,被蔑视”吗?他会比后世的董仲舒朱熹曾国藩这些“富豪官僚”更富豪!

28、(解释):唯有自己行为端正,才可能去感化影响别人;唯有全力以赴尽人事,才能使他人折服。

29、这个人还必须是有影响力的高级将领!曾国藩将近期反对裁军的高级将领暗自排序,最终决定拿正字营统领韦俊开刀。

30、这种看似无意的感叹,在我听来却是对我人格与智商质疑,让人极不舒服。

31、自己能做到的,不强求别人也做到;自己要成事,又决不让他人吃亏与难堪;把自己放在低处,再多看他人的长处,这就是曾国藩的处世之道。

32、 埋头做事

33、贾探春料理大观园时候要搞改革,先拿凤姐开刀,平儿从容面对,先是维护自己的领导,说领导不是对问题视而不见,而是有不能这么做的理由;

34、以他自己的话讲,以前他觉得自己什么都能,看别人觉得哪都不对,但是现在,他觉得自己百无一能,但看别人却能看到很多长处。

35、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谜,那么《挺经》就是打开这个谜的一把钥匙。他一个如此神秘的人物,近百年来多少豪杰人物都对他顶礼膜拜。人的神秘可能来自本身经历的坎坷曲折,也可能来自其人的独行孤举,而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他潜心治学砺志,使他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也正是由于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而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36、不得不说,这一绝招果然有用。从那天开始,各营裁军的消息不断传来。临月底,十五万湘军水陆两支人马,只剩下一万人,若朝廷还嫌多的话,连这一万人也不可留。

37、第二次是34岁,1926年3月18日《纪今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说:“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

38、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39、群毁群誉之所在,下走常穆然深念,不能附和。(《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我们都是演员,社会却不是戏台,没有可辨忠奸的脸谱。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听其言、观其行,才是判断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40、曾国藩为了读书时光线能够明亮些,便将书桌移至窗下,然而却引起书生的不满,那个书生不耐烦地说:“你把我挡住了。”

41、众多人忙忙碌碌一生,都在为功名利禄而奋斗,一些人甚至把这些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准。只是有的时候,富贵就如同火中取栗,栗没有得到,反而伤了自己。“戒忮求”,是曾国藩悟出的一大智慧。

42、《曾国藩挺经》讲述了屡遭坎坷,立下不世之功;宦海沉浮,是非后人评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被称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毛泽东“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挺经》一书是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十八条心法,是其从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43、论理家的才能,平儿不比凤姐宝钗差,论情商的技巧,三人都是话术周全、办事周到,可以说不相上下。

44、别人问他有何根据,曾国藩回答:“凡人言行,如青天白日,毫无文饰者,必成大器。”

45、决定成败的,不在高处,在洼处;不在隆处,在平处。

46、同治元年,曾国藩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其九弟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两兄弟一起合力对抗太平天国。这天,曾国藩收到曾国荃的书信,其中,一句“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触动了自己。一向倔强的弟弟突然说出这番话来,倒令他奇怪,于是曾国藩写了这封家书,劝弟弟要明强。

47、好友陈源衮新纳了一名漂亮的小妾,曾国藩第二天立马拎着礼物拜访,结果曾国藩一直盯着小妾看,搞得好友和小妾十分尴尬。回到家,曾国藩内心自责,觉得自己真是个禽兽。

48、湘军各个军营都有欠响,这是事实。不过,他心里有数:这些年来,有几个兵勇不发财的!将官就更不用说了。财路来自抢掠和打胜仗时的战利品,几两银子一个月的薪水,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很次要的。

49、清气养人。身心有清气为君,则心不扰、行不乱、身体康泰、事有多助。

50、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51、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52、曾国藩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不仅非常心系国家安危,作为人子也很看重孝道。曾国藩因为是国家的重臣,所以很难有时间经常回到家中看望自己的父母,但是曾国藩有时间就会给自己的父母写信,来表现自己对于家人的关怀。而且曾国藩的孝顺并不是表面上的,真的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在对待自己父母的时候也是极为认真。而且在教导自己子女的时候也以孝为先。

53、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54、不要因为小的缺点而忽视别人的大的优点,不要因为与人的小的怨愤而忘掉别人对你的大恩。

55、其实现在我们常说的“吃亏是福”便是古人的大智慧。在一些蝇头小利或鸡毛蒜皮的小事面前,过分计较只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何不看开一些。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高。”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也不是啥美事。

56、接下来夸探春聪明心细,能看到领导遗漏的细节;最后又夸探春识大体、能为领导着想,能为大观园谋福利。

57、“稻熟低穗,人熟低声。”真正的牛人都深谙这个道理。

58、曾在网上看过一个投票:“《红楼梦》中谁的情商最高”,很多人把票投给了平儿。

59、第他一路走来,也并不顺利。起起伏伏,对手石达开可不是一般人,几次打得他要投河自尽。这种经历,很适合我们大众喜欢的类型,一次次失败,有大众一般的情绪,曾经也绝望的想自杀。很接近大众。而不是那种遇到挫折,还霸气侧漏的历史名人,完全是在被虐中一步一步强大起来!

60、为政掌权的学问:牢记“在其位,谋其政”之训

61、对这批头脑简单的武夫,道理讲的再多都是空的,起作用的只能是严刑峻法。

62、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63、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64、做事情要深入全面的思考,不深思就没办法真正掌握其中的道理,不经过深思得到的那些东西,即便得到了也很容易失去。

65、成功是一回事,怎样成功又是一回事——前者是结果,后者是过程。一个人一旦心想事成之后,例如可以有为政掌权的资本,那么,就会出现更多的难题,而且,每一个难题都是一门等待研究和解决的学问。要不然,中国古代为何有一部部政鉴,臣鉴之书呢?这个问题想不透的人,绝对做不到“在其位,谋其政。”对于曾国藩来说,居官之学是他为政的“重头戏”,他根据自己连升三级的亲身体验,总结出了一套关于“耐烦”,“勤事”,“清廉”,“厚民”的官学,曾国藩的为政掌权学问可归结为三个字——“做好官”!

66、第出将入相,这点有事儒家或者说中国人,做官的高难度标准之一。他达到了,所以也算是做官人中的偶像!但他为人低调,知进退。

67、一代名臣曾国藩刚入职场时,曾是一个难以共事的“刺头”。

68、有时人心就如同这面镜子,在利害得失中摇摆,困顿于浮华的宠辱,滋生千般妄想,在幻境中裹足不前,忘记了本来的使命。

69、曾国藩看出江忠源虽然有着放荡不羁的行为,本质却是一个有血性的忠义之人。

70、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岁月是一位雕刻师,善待他、培养他、成就他,他才能完成精美绝伦的作品。

71、我怎么会不介意?上一次她让我分享书单,我真心诚意地把那一段时间自己看过的、觉得有价值的书单整理给她,她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却是:“这些书你真看了?”然后还跟着一句:“我都未必能看明白。”

72、后来他父亲去世,按当时的制度他要回家守制,这期间他开始反省自己为人处事中的不足之处,重新修养身心,确定了收敛锋芒、与人为善的处事原则。

73、很是赞同。大部分人把情商看作是一种社交技巧,却忽略了情商的背后,需要一个人的修养与阅历、品格与心胸作为背书。

74、这样的一个思想,其实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绝对适用的,而在当时封建王朝之中,他这样的作法,更是直接的体现出来了他本人的思想觉悟之高。除此之外,做人勤俭节约,以德求官也是非常重要的特点,亦是影响深远。

75、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76、要想知道一个人能否成事,全看他做事时能否低下头。

77、人品好的人,必然有真性情。或许有缺点,却绝对不虚伪。这样的人未必会让你处处开心、时时舒服,却能在危难之时为你挺身而出。

78、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79、就像一只骆驼独自穿越荒漠。它的眼中没有烈日、没有行人、没有尽头的绿洲,只有脚下的土地。

80、“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我们身处逆境,冲动或发泄并能够解决问题,或许会使事态愈演欲烈,火上浇油,损人不利己。

81、严峻到哪层地步呢?曾国藩紧锁三角眉,在书房踱步思索。一个历来惯用的手段在他脑海里闪了一下——杀人立威。

82、曾国藩在京城做官时,结识了一个名叫江忠源的人。此人放荡不羁,很是惹人非议。

83、深夜曾国藩仍在读书,书生又生气道:“平日里不读书,这个时候了,还扰人清梦。”

84、第三次是77岁,1969年1月的一次谈话说道:“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历害的人物。”

85、如果镜子心想:等会儿来的是人还是物?是美还是丑?对美心生渴望,对丑心生焦虑。人去时,漂亮的想竭力挽留,丑陋的想努力擦去。那么,这面镜子是否还明亮如初?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2020当下最潮的词(精选34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