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和卢梭(精选46句)

2023-09-12 09:06:25

伏尔泰和卢梭

1、即使对个人权利做了某些限制,也只是使每个人的个人权利得到共同力量的保护;如果政府侵犯了这种权利,人民有权收回自己的天赋权利,推翻其统治,或个人有权反抗主权者。(伏尔泰和卢梭)。

2、毫不夸张地说,这书完全是伏尔泰逼出来的。在《忏悔录》里,卢梭直接对伏尔泰说:“先生,我一点不喜欢您,我曾是您的门徒,也是您的坚决拥护者,您却给了我最痛的苦难。日内瓦收留了您,您的报答就是葬送这座城市。我在我的同胞中极力鼓吹您,您给我的报答却是挑拨离间!是您使我在自己的家乡无法立足,是您让我即将客死他乡……总之,我恨您,这是您自找的!”

3、卢梭生于日内瓦,但在启蒙时代,他的著作却被日内瓦当局封禁、焚毁,他也总是被阴差阳错地归为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生于巴黎,却在他的晚年,来到恬静怡人的日内瓦,过着他田园诗般的生活。人们说,卢梭只懂苦痛,而伏尔泰只懂欢乐,两人的爱与恨却都发生在阿尔卑斯山下的这片土地上。来到日内瓦,忍不住想要跟随两位巨人的脚步,寻找他们的故事。

4、梦想令人陶醉,现实让人心碎:唯一哥哥与父亲闹翻出走从此不知踪迹,重新觅得新娘的老卢无力顾及小卢,十二三岁,卢老师便开始闯荡世界,当各种学徒,也开始沾染上各种坏习气,他在忏悔录上写道:“我就这样学会了暗自贪婪、隐瞒、遮掩、撒谎,最后学会了偷窃”……按如此发展趋势,一般情况下,农民工也就是小卢最终的归宿了。

5、私有制是人类文明的基础,这个观点也是正确的。

6、丑事都被人抖搂出来,卢梭也急了,把心一横,与其让别人揭露,还不如自己坦白——于是有了惊世之作《忏悔录》。

7、 也许是出于礼貌,也许是想打破两人之间尴尬的沉默和针锋相对,1755年卢梭把他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寄给了伏尔泰。这篇文章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人类的不平等是人类自身在社会化进程中造成的;私有制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但私有制也是造成人类的不平等起源和基础;暴君依仗暴力蹂躏法律,人民就有权用暴力推翻他。

8、还有一种信念也对伏尔泰不利,因为他在反驳孟德斯鸠——“一部著名作品的品德高尚的作者”——时说,美德“不是任何事务、任何政治责任的原则”。另一种非常具有伏尔泰色彩的观念是,人是从激情中获得动力的,激情是“驱动整个机器的”真正的“轮系”;但这种观念让反革命者和雅各宾派都很反感,对于他们,伏尔泰实在是个“品性败坏之人”。

9、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先后在巴黎耶稣会和路易大帝高中接受教育,他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即便在伏尔泰被迫流亡英国期间,他也受到一些贵族的照顾,路易十五还默许他回国;即便伏尔泰在法国被通缉,他还能安稳地在法国境内隐居15年,期间还被任命为宫廷史官,并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他前往柏林是受到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邀请,受到礼待;他在日内瓦也受到礼待,并且他投资了房地产赚了钱,生活条件优越。

10、这种追求自由和追求平等的理念对立可以看做现代民主制度下左派和右派的雏形。

11、在对垒中,双方用词愈加尖刻。1760年,卢梭给伏尔泰写了一封信,这也是他给伏尔泰的最后一封信。这封信后来被他附在《忏悔录》里。信的第一段说:“先生,我一点也不喜欢您,我是您的门徒,又是热烈的拥护者,您却给我造成了最痛心的苦难。日内瓦收留了您,您的报答便是断送了这个城市。我在我的同胞中极力为您捧场,您的报答便是挑拨离间。是您使我在自己的家乡无法立足,是您使我将客死他乡⋯⋯”信是这样结束的:“总之,我恨您,这是您自找的⋯⋯别了,先生。”收到信后,伏尔泰不知作何答复,一直没有回信,但忍不住到处发泄。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他写道:“我收到卢梭一封长信,发觉他是越来越疯了,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1764年,伏尔泰匿名发表了一本小册子《一个公民的感触》,公开反对卢梭的种种观点,并指责卢梭弃婴。两人彻底闹翻。

12、虽然同被尊为启蒙运动领袖,卢梭与伏尔泰在思想上有明显分歧,卢梭推崇原始状态,坚信天然美才是真的美,高贵的德行只有在远古才能找到。伏尔泰是理性主义,坚信科学技术带来进步,自然是狂热和暴力的根源。卢梭呼吁消灭私有制,实现均贫富。伏尔泰却认为私有财产不容侵犯,只能权利平等,无法财富平等。……

13、伏尔泰和卢梭一样,也曾经被人质疑算不算是哲学家。因为任何想要寻觅完美哲学体系的人,面对伏尔泰都会大失所望,伏尔泰的思想正是反体系,反玄学。在伏尔泰这里没有任何关于“本体论”“认识论”的理论创新和真知灼见,他不过是以洛克和牛顿的思想为基础,推崇理性,批判封建专制与宗教,重视科技与文化,倡导社会改革。伏尔泰认为人性的最大天赋是自由,“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取消特权与争取自由应是启蒙运动的首要任务,自由原则也成为伏尔泰毕生追求的社会理想。伏尔泰在《哲学通信》里写道:“要用人类的理性建立一个合理的法律国家,以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舆论自由以及信仰自由。”

14、开启两人通信是卢梭。1755年,卢梭43岁,他满怀尊敬得把参加第戎科学院竞赛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寄给了伏尔泰,这篇论文本是启蒙时代思想丰收的硕果之与伏尔泰的理性精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卢梭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伏尔泰老师的首肯与赞扬,然而等来的却是他毫不客气的批评:“从来没有人用这么多的才智来让我们变成野兽”。凝聚了自己思想的作品居然被如此尖刻地讽刺,卢梭自然是不解又委屈。

15、1756年伏尔泰发表长诗《里斯本的灾难》,卢梭对该诗中的悲观主义情调十分震惊,觉得“报仇”的机会到了,发表了《论天命的信》,其中极力驳斥了伏尔泰诗歌中的宿命论和悲观论。

16、比较重要的事件有两个,一个是卢梭将自己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寄给伏尔泰,但伏尔泰毫不客气的批评道:从来没有人用这么多的才智来让我们变成野兽。

17、《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提到:人类的不平等是人类自身在社会化进程中造成的,这个观点基本正确。

18、当然,在观点上,我是倾向于伏尔泰的,但对于伏尔泰匿名写《公民们的感情》揭卢梭隐私,写《日内瓦的战争》污蔑卢梭的行为,我不赞成。

19、 “收到了您的反人类新作,谨表感谢。从没有人用这么多的才智来让我们变得愚蠢;读您的大作让人想爬在地上四足行走。不过,由于我丢掉这个习惯已有六十多年,我遗憾地感到要重操旧习恐怕有点难……”

20、设计与哲学ID:PhilosophyDesign

21、        我很感激他,他给我介绍了很多朋友,当然也有装成朋友的小人。

22、1725年,卢梭被送往本地法院书记官那里学当律师书记,他非常讨厌这个只为赚钱而枯燥无味的职业,终因被看做无能的笨东西而辞去。后又在一个雕刻匠家当学徒,卢梭本来很喜欢这种工作,但他的师傅暴虐专横,使卢梭受尽惩罚和折磨,而感到苦不堪言。但卢梭仍然酷爱读书,手不释卷,有时甚至误了作而遭师傅责罚。终于有一次,卢梭与朋友外出游玩,回城时,城门已闭。第二天同伴进城去,卢梭则决心离开师傅。1728年3月,卢梭开始了长达13年的流浪生活。

23、如果人们最终要承认法国革命者真正倾心的是卢梭——这让柏克大为震惊并思考何以如此——那么同样需要理解的是,究竟是什么使他们完全认同于伏尔泰。

24、在卢梭5岁的时候,父亲将这幢位于老城中心的房子卖掉,搬到了位于圣葛文区(St.Gervais)的房子里。这里生活着许多手工艺人,有铁匠、首饰雕刻工和其它钟表匠。卢梭很快喜欢上这些勤恳工作的匠人和日内瓦乡村的山野。宁静的日内瓦湖和周遭的林木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给予了诸多灵感。他也因此被称作前浪漫主义作家。

25、1778年3月30日,在戏剧《伊琳娜》(Irene)再度上演时,人们在剧场里为伏尔泰的胸像戴上了王冠,当时他还在世;可以认为这是法国大革命的起始日期,是一个不为国王加冕而为文人祝圣的时代的开端。

26、我们再来看“暴君依仗暴力蹂躏法律,人民就有权用暴力推翻他”这个观点。暴君为什么能依仗暴力?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暴君依仗的是不是暴力?他的暴力至少是有法律依据的,是合法的暴力。那么人们应该怎样推翻不合理制度?制度是人制定的,人们应该通过修改制度使制度更合理,方式可以是协商、抗议及非暴力不合作,并不一定需要暴力来推翻。可以看出,“人们有权用暴力推翻他”这个观点是依据不足的。

27、刚才说了,伏尔泰也多次被迫流亡,被迫隐居,为什么他的思想没有完全过激呢?除了他接受系统的教育外,还有他推崇孔子学说的原因。

28、16岁的时候,卢梭在一家首饰铺里做学徒。这时他的父亲已经离世,年纪尚小的他已经感受到寄人篱下的惆怅和伤感。他并不喜欢学徒的日子,内心里更向往自由与文学艺术的创造。有一天他回来的时间较晚,过了宵禁的时间,城门已经关上了。无处可去的卢梭索性带上仅有的20法郎,一人来到法国。

29、当巴卜可(Babouc)将那座小雕塑献给天使易迪列(Ituriel)时,他向后者提了一个重要问题:真的因为这雕塑不全是黄金和钻石做的就要把它打碎吗?故事中提示的回答是否定的,这就让人明白,伏尔泰同时认为两种真理都是可以接受的,而大革命可能愿意接受其中的一个,但对另一个则抱有深刻的拒斥。

30、伏尔泰和卢梭生前是仇敌,死后却成为了永远的邻居。1791年,伏尔泰被革命d人视为精神领袖,他的灵柩请进先贤祠。三年后,法国国民公会作出决议,把卢梭的遗体也请进先贤祠。卢梭的灵柩离伏尔泰棺木仅几尺之遥。伏尔泰和卢梭都具有统一欧洲的思想,这一思想最终得以实现的事件是1993年《马约》生效,欧盟建立。

31、但相比之下,伏尔泰更温和,卢梭更激进,伏尔泰崇尚自由,主张对社会进行理性的改良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权利。

32、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被伏尔泰猛烈抨击,伏尔泰抨击得对还是错?

33、伏尔泰的宅邸位于费尔内的一座小山头,一旁便是墓地,小镇上的人们将这座宅邸称作“伏尔泰的城堡”。从日内瓦乘坐F路巴士,半个钟头便可以来到这座小镇,顺着指路牌,走上清幽的石级,一座宅邸豁然出现在眼前。

34、伏尔泰与卢梭始终互相关注着对方,尽管带着仇视的眼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两人的激战甚至成了他们生命的必要支柱。但是,尽管两人交恶甚深,当卢梭遇到危险时,伏尔泰还是通力相助。1762年,卢梭因《爱弥尔》一书而遭通缉狼狈出逃时,伏尔泰同时向卢梭可能去的七个地点发信,邀请卢梭去他那里避风,不过此事没有结果。

35、1778年5月30日,伏尔泰与世长辞,他在遗嘱中说:“当我离开人间时,我热爱上帝,热爱我的朋友,也不嫉恨我的敌人。”卢梭应当在他所不嫉恨的人中间吧?33天后卢梭也逝世了,他们两人似乎不能单独在这世间上活着。

36、1778年5月30日,伏尔泰与世长辞。33天后(1778年7月2日)卢梭在巴黎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也离开了人间,两人看似不能单独在这个世间上脱离彼此的存在。

37、伏尔泰因此匿名写了《一个公民的情感》指责卢梭,而卢梭则以鸿篇巨制《忏悔录》作为回应,此后二人彻底闹翻,再也没有见面或者通信。

38、但相比于作为反基督教的伏尔泰形象,这个主题出现得要少一些:仿佛反民主的伏尔泰形象因为一场戏剧的影响而被平衡了,因为剧中欢呼的奴隶们是在向最微不足道的平等暗示致意。同样地,作为1790—1793年最受欢迎的剧目,《布鲁图斯》也因被视作共和主义的悲剧而让人忘记伏尔泰对开明君主的殷勤。

39、十五年前刚读到卢梭忏悔录时,鄙人直赞:“写得太好了,大师就是大师!”其实,那时是“赵太爷说对的,还会错么?他田地就有二百亩”心理作怪一一心想:卢梭,那可是世界顶级牛人,大哲学家康德人称“伟大的康德”,这位终身未婚、只与哲学为伴的怪老头,卧室中唯一装饰品就是卢梭的画像!卢梭的巜爱弥儿》出版了,老头看得太入迷了,竟忘记了每天下午三点准时出门散步的“铁规”,这可害苦了一些以康德走出房门为较钟时间邻居……托尔斯泰呢?巜战争与和平》、巜安娜.卡列尼娜》、巜复活》是何等牛叉的大部头,世界排名前几位的大文豪,号称“卢梭门下狗”的他,声深“这辈子两人的书最受益,一个是卢梭,一个是福音书”。所以托老师一辈子胸就前别卢梭的肖像……连康德、托尔斯泰都崇拜的人,他说的话还会错么?

40、我们来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与霍布斯、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主要有那些区别。洛克的社会契约是指个人让渡一部分从属的权利给政府,由政府管理公国事务。但卢梭的社会契约是建立在个人让渡全部的权利给所谓的“共和国”之上的,由所谓的“共和国”来保障所有人的自由,卢梭是主张主权高于人权的。然后卢梭又主张主权在民,主权是不能被代表的,主权只有当人民聚集在一起时才能实行,人民集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排除议会制度)。最后,民众如果认为制度不合理,可以通过人民集会的方式推翻统治,掌握所谓的主权。

41、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后世民主体制的建立起到极大的作用,但他们同时也要对后世的一些动乱负责。雨果在《悲惨世界》借用流浪儿童的两句嘲弄的歌词:“这是伏尔泰的罪过!这是卢梭的罪过!”,述说他们应对19世纪的动乱负责。但显然,卢梭要对动乱负更大的责任,因为他的思想太过激,太极端,相对而言,伏尔泰的思想则要温和许多。

42、在这篇论文中,卢梭论述了人人生而平等,现实中的不平等是社会化进程中造成的,是文明发展的产物。

43、卢梭、达朗贝尔还有擅长写动物的那个布封,三个人曾联合起来抵制另一位启蒙大将霍尔巴赫。

44、伏尔泰瞧不起卢梭没钱还做作的样子,甚至写了一本叫做《一个公民的情感》这种书来暗讽卢梭和他的女仆生孩子的故事来讽刺卢梭。卢梭自然之道,于是写出了巨著《忏悔录》回应,二人彻底闹翻,再也没有交流。

45、不久后,伏尔泰的戏剧在日内瓦招来新教的抗议,与神甫们走得颇近的卢梭,不失时机地出来支持禁演,两人间矛盾更甚。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英语短语类型(精选11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