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其一第几句写出了丰收的景象【摘抄文案100句】

2023-05-15 01:41:28

一、《悯农》(其一)

1、谁 知 盘 中 餐 ,

2、是两首诗啊。都是绝句(其一)春种一粒粟⑵,秋成(收)万颗子⑶。四海无闲田⑷,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1)⑸,粒粒皆辛苦。(2)

3、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

4、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5、其二的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6、李绅:字公垂,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朝宰相、诗人。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7、四海:指全国。闲田:未被耕种的田。

8、第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说: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寓意劝诫世上的人们,应该珍借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

9、开本:20开(230*210)

10、狐守|一周吟诵·《渡汉江》

11、若虹妈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针对孩子的理解能力、兴趣点、思维方式总结出完整的教育方法,故事化、口语化、趣味化的表达,孩子看这本书就像与若虹妈妈对话交流,既有趣又有益,再加上每首古诗都有若虹妈妈的配乐讲解,孩子们一定会爱上学古诗。

12、和吴老师一起吟诵这句吧。

1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4、这套书是中小学生的语文好伴侣,本书涵盖60首中小学生必读、必背的经典古诗。在高考改革、语文在高考中分量越来越重的当下,本书能极大程度上提升孩子的语文能力。通读本书,孩子对古典诗歌、古代文化常识的认知水平,必将有一个质的飞越,在语文考试中大放异彩。

15、整句的意思是:全国上上下下到处都被开垦了,农夫还是被饿死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农民深受那些剥削者的欺压,永无宁日。犹:还是,仍然。

16、小朋友们好,我是吴老师,又到了学习吟诵的时间。在开始之前,吴老师想问问你们,知道我们经常吃的白米饭是从哪里来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田间地头,看看古代农民伯伯的生活吧!

17、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18、李绅——《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赏析:这首名诗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既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么丰收的粮食都到哪里去了呢?人们不难知作者之意:“苛政猛于虎也!”诗人委婉而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剥削者残酷剥夺农民军劳动果实的罪恶。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赏析:这首描写农民在烈日下艰辛苦锄地,感慨叹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暗斥侵夺农民劳动果实的剥削阶级。两首“姊妹篇”都具有与内容相称的形式,均选用短促的仄声韵律,给人以急切悲愤的感觉、抑郁难伸的气息,因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19、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20、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二、悯农其一第几句写出了丰收的景象

1、李绅是唐朝诗人,他认为写诗不要只注重形式,而要写出实实在在的内容。李绅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十分穷苦,长期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对他们的艰辛比较了解,所以,才能写出《悯农》这样的作品。说到《悯农》,可能有些小朋友会觉得陌生,但是听到“锄禾日当午”这一句,就立刻觉得熟悉了,这就是《悯农》两首中的一首。

2、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3、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4、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5、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我个人觉得很好用,悯农农业是央视宣传品牌,中国15诚信企业,由此可见,口碑以及质量绝.对是一级的。

8、悯农”,即怜悯农民之意。流传比较广泛的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还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悯农》诗。都写出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同时借此揭露社会不平,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

9、就比如接下来我就想和大家分享的这首《悯农》,里面就记载了古代辛勤劳作、渴望丰收的农民,最后却空手而归的悲惨故事。

10、《悯农二首·其一》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11、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12、狐守|一周吟诵·《登鹳雀楼》

1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4、这首诗大概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当时的朝廷实行两税法,按照财产的多少进行征税,挣得多交得多,挣得少交得少。乍一听这似乎很合理,可实际上交税只能交钱币,一心种粮的农民们只能把粮食换成钱币,而在这个过程中,粮食被贱卖,到农民手中只有少量的钱币。再加上当时的苛捐杂税非常之多,使得农民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生存状况越发艰难。诗人看到这样的社会现实,便写下了这两首《悯农》,一来是关心艰辛生活的农民,二来则是讽刺当朝的制度。

15、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

16、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耕作的耗时、不易,并且产生与农人的共情:那便是对收成的渴望。

17、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注释)悯:怜悯。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译文)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李绅《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注释)悯:怜悯。粟:(sù)谷子;栗粟。犹:还。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译文)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18、李绅,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19、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20、《悯农》——唐·李绅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田家》——唐·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浔溪棹歌》——清·董恂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三、《悯农》(其一)意思

1、所选篇目,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代表性作品,尽量涵盖各种体裁、各个朝代和各类题材。同时,入选的诗歌都通俗易懂,易于孩子们理解。

2、这首诗的意思还是很好理解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的是农民伯伯在春天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很多很多的粮食。“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两句诗是说,四海之内没有一块儿农田是没有被耕种的,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农民会被饿死。诗中的“四海”可不是说农民们在海里种田哦,而是一种代称,指天下或者全国各地。因为古人认为中国被东、南、西、北四片海所环绕,所以我们也常常听到“放之四海而皆准”、“四海为家”、“四海八荒”等等说法。

3、古人相信,整个国家由“东”“南”“西”“北”四大海洋所包围,所以“四海”指的就是“全国各地”。农人们辛勤的汗水,浇灌了每一寸土地,他们在幸福中收获,憧憬着衣食无忧。可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前面说到的大麻烦来了,那就是沉重的赋税。古时候的朝廷官员,向穷苦的劳动人民征收各种各样的赋税,所有的粮食只能上交,农民们又变得没有粮食吃,活活饿死。“农夫犹饿死(√)”,这个“死”带着一种恨意,一种不甘,一种心疼,全部的情绪都在诗人李绅的心里,不吐不快。

4、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5、狐守|一周吟诵·《赠汪伦》

6、《悯农》其一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料粟”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丰收景象。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宋代: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7、今天要赏听、唱学的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其一)。

8、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9、让我们也来吟诵这两句吧,表达出从快乐到痛心的转变。

10、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11、其一的首句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互相补充,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12、我们读过《悯农》的第二首,它们本是一组两首,应该就在一起,现在“其一”出现了,终于完整了。

13、悯农其一古诗的意思是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14、《悯农》(其一)(唐)李绅

15、chú hé rì dāng wǔ ,

16、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17、《悯农》:题一作《古风》。悯:怜恤。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18、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19、狐守|一周吟诵·《风》

20、除了对重点、难点词句进行注音、注释,还以孩子们熟悉的视角,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对诗歌进行介绍和解析。这样,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又让孩子们更轻松地领略古诗之美。

四、悯农其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2、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3、为什么农夫们辛勤耕耘却还会被饿死?反映了国家赋税严重,人民不堪重负,人们生活食不果腹的悲惨景象。暗指统治阶级不顾人民疾苦,骄奢淫逸的腐败现状。正所谓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4、他们啊,不厌其烦地为谷子幼苗除草、施肥,在干旱的日子里人工降水,在多蝗虫的日子里灭虫消灾,如此精心的呵护,才能换来“秋收万颗子(√)”我们之前学过《咏鹅》,知道这个长得像小钩的符号(√)表示“上声”,也是仄声的一种,相当于现在的第三声,吟诵的时候要拖长声音。为什么这么读呢?想象一下,秋天到来,曾经的一粒谷子变成了千千万万粒,高挂枝头,整块土地,连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而这片金色的海洋,甚至连遍了整个国家。多壮观的场面啊,何不用你的长音来显示满眼的金黄呢?

5、在录音棚里,我突发奇想,让小歌手专门录了一个“嘿”的象声词。当时小歌手有些疑惑,问:“录这个字干什么,歌词里又没有”,我眨眨眼,说你唱就好了!

6、作为一个读书人,李绅能同情农民的遭遇,体察民生的艰难,是值得尊重的。据记载,写这组《悯农》诗的时候,李绅还没有做官,还不是那个一顿饭要吃掉几百条鸡舌头的朝廷宰相;这个时候,他还可以对农家的生活感同身受,所以这个时候,人性的光辉还闪现在他的诗里。

7、首句里,“粟”是中国特有的粮食作物,今天我们一般叫它小米。粟是古时候北方重要的食物,在诗里,粟代指所有粮食。

8、像“其二”一样,诗中并没有太多难懂的字句——

9、等到后期,我让混音师把这个“嘿”加到了间奏部分,听上去很有画面感,仿佛看到了田地里的农民在很有节奏的耕作的景象。小歌手听到定版的儿歌也笑了,觉得这声“嘿”加得真好!其实,灵感就是这样生发的,一个突发奇想,反而使作品更有活力和灵性。

10、据市场调研,用过悯农复合肥的,都反馈质量很好。悯农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12、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悯农》其一

13、狐守|一周吟诵·《静夜思》

14、hàn dī hé xià tǔ 。

15、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6、书中的插图,都是根据每首诗的内容“量身定制”的,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每首诗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插图表现的是诗歌的意境,不能以其考证名物。

17、而音乐本身也是讲究韵律的,通过音乐来学习诗词,更有益于孩子们感受诗词的韵律,理解诗词的意境,还能增强孩子的审美能力。

18、如果说,诗的上一联句是侧重写人们面对自然成功地认识、运用其规律,获得预期的成果,遂可使自己生活得到温饱、富足。那么,下一联句则是写面对社会,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丑恶现象。在漫长的私有制社会里,剥削者、食利者的贪欲挥霍、骄奢淫逸,总是无法抑制,难以排除的;相反,这些却会千方百计、花样翻新、无孔不入地在社会上蔓延和传播。

19、本书收录有112首古诗词、15篇文言文,以及1首毛泽东的现代诗。

20、为什么要“唱”诗词呢?因为诗词本身就具有音韵之美。比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高”、“绦”、“刀”压在了同一个韵脚上,诵读起来朗朗上口。

五、悯农其一的诗意

1、狐守|一周吟诵·《春晓》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这首《悯农》(其一),就收录在《教孩子唱学最美古诗词(进阶版)》中。自2019年9月上市以来,销量连连飙升,收获好评无数。

4、出版方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非常重视这本书的出版,力求把《给孩子们说古诗》锻造成文化精品,选用最好的128克无光铜版纸印刷,完美还原插画的色彩,印刷更是精益求精,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呈现,用纸厚实孩子翻页不会破,书页不反光,内页文字很大,排版松阔,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孩子娇嫩的双眼。装帧考究,200×285mm的大开本更能让孩子融入到诗的情景中,特别适合孩子使用。

5、小小吟诵家(女生):庞琦玥、李椀然、倪子晴、顾涵懿、石优优、朱郑悦

6、除了小歌手的情绪,我在节奏感上也做了些文章,比如,歌曲的重音落在第二拍,就好像农民在用锄头用力开垦。

7、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8、这首诗反映了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尽管一年四季辛苦劳作,硕果累累,却依然惨遭饿死的命运。

9、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10、这首诗通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11、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12、得益于现在的科技,让我们在看书的同时能便捷的获得听觉的享受,而听正是孩子最自然获取知识的方式,若虹妈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从事过很多年的普通话考核工作,也做过十几年的语文老师,更是一位陪伴孩子成长十三年的妈妈,扎实的教育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温暖的育儿教育经历,让她更懂得古诗中所蕴含的内涵,声声句句中,传递是温情,传承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度……

13、中唐时期,蔓延千里的战火已经平息,劳动人民在失而复得的土地上耕种,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不过,那时真的是看天吃饭,有时骄阳如火,炙烤着禾苗,有时洪水突袭,侵吞了庄稼。好不容易天灾过去,有了些收成,却面临着更残忍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呢?李绅的这首诗中有答案。

14、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15、全诗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6、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17、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8、汗 滴 禾 下 土 。

19、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20、狐守|一周吟诵·《池上》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锄禾诗朗诵视频【摘抄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