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词风格特点是什么(精选73句)

2023-07-10 11:27:46

李煜的词风格特点是什么

1、公元961年,25岁的李煜在风雨飘摇中登上了南唐皇帝的宝座,而此时周朝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而代周,建立宋朝。李煜继位时的南唐,正面临国运衰退、江河日下的局面,即使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英主,也难以力挽狂澜,更何况李煜是一个既不能治国又不能驭臣的文人,正是“南朝天子多无福,不作词臣做帝王”。命运偏偏又和这个风流倜傥的皇帝作对,中了宋朝的离间计,处死了力主抗战的林仁肇,最后不得不“袒肉出降”,使其走上家破国亡的境地。

2、词中的荒唐场景当然不值得揄扬,只是从这几首词中,我们能体会到李煜的笔力和感受力,他能够抓取的,总是最恰当的点。

3、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独上西楼,西楼月,月如钩,寂寞梧桐,锁清秋,这样的意象,都是唐朝人所常用的。

6、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

7、李煜自其做南唐国君的第一天起,就一致在北方赵宋王朝的强大威慑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此词便是写于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南唐自李昪于公元938年建国至975年国亡,共三十八年,称四十年是举其成数。“三千里地山河”是言所辖地域之广。“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是说宫中当年危楼高阁,栖凤盘龙,直上云霄,御园内遍布名花奇树,草木葳蕤,烟聚萝缠,何等气派景象!“几曾识干戈?”哪里知道什么是打仗,怎么懂得如何去防御。结果“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梁书·沈约传》中说沈约与徐勉的信中称自已得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后人以“沈腰”指腰肢消瘦。潘岳《秋兴赋》说:“斑鬓发以承弁兮。”后人以“潘鬓”作鬓发斑白的代称。李煜用了这两个典故,极言自己被俘后肉体和精神上的苦痛。“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当他回首往事,最是令人难受的是在匆匆忙忙辞别宗庙的时候,宫中的教坊乐队还吹奏起离别的曲子,面对着这幽居深宫将自已的青春年华都消磨在深宫中的宫女们,心中万般刀割似的挥泪而别。

8、李煜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新婚夫妇间邀宠嬉戏的词《一斛珠》,描绘人物贴近生活,活化出娥皇的神态举止:  

9、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李煜的词风格特点是什么)。

10、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

11、花明月暗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12、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13、李煜这首词问世600多年后,始终无人敢仿。直到传到清朝后,引起了一位少年才俊的兴趣,这位少年,就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在很多人心中,就是清代第一名的词手。这首词到了纳兰性德手里,便被仿成了这首经典的《长相思▪山一程》,让我们来见识一下:

14、还有“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红茸就是红色的丝线,写一个女子烂嚼了丝线,笑着唾向她的情郎。这个场景也抓取得极生动、极精彩。

15、而花间词和南唐词的区别,主要还在气象上。毕竟,南唐二主贵为天子,眼界和气度不是一般人所能比肩的。

16、娥皇与李煜短暂的别离,也会让他精神上有一种以难以承受的痛苦,下面这首《长相思》即是真实情感的写照:  

17、“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

18、被俘之后,李煜过的是“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悲惨生活。没有宋朝皇帝的手谕,他不得私自会客,这对曾高居帝王宝座、养尊处优的李煜来说无疑是从天堂坠到了地狱,他当时的心境是可想而知的。生活的孤寂、暗淡,使他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唯一可供他排泄这种忧郁心情的方式只有填词了,长歌当哭,血泪横流,倾诉那无边无际的悔恨交加的凄惨心境,他的一生最动人、最有价值、最能代表他艺术成就的词作便产生于这一时期。

19、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便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这类“旖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闻者销魂。

20、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词人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

21、“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秦观《江城子》)离歌一曲,动人心魄。

22、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候”,幽居在汴京的一座小楼内,过着日夕以眼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句是说既是“独上”又无人共语,字里行间寓意是,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也没有用。令人仿制看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月夜下徘徊,不能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六字之中,已摄尽凄惋之神。”(俞平伯《读词偶得》)“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实非梧桐深院,而是人也。“锁清秋”,被“锁”者,非“清秋”,亦人也。面对如此寂寞凄清之景,人何以堪?词人直抒胸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也是说这种滋味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这首词特别为后人所称道的正是对离愁的描写。词的突出特色是,写情极其自然,语言朴素,明白易懂,不见一丝一毫雕琢痕迹,正如周济所说“后主则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23、华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还有李商隐、李贺的诗。

24、在李煜的眼中,娥皇颇有曹植笔下洛神的风姿,是倾国倾城的西施再现,在风雨相和的秋夜,他常幻化出娥皇发束丝绦玉簪、身穿薄罗轻衫的倩影,令他梦牵魂绕,长夜不寐,卧听帘外芭蕉细雨,写下了《长相思》:

25、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6、要谈李煜,必须从他父亲李璟说起。李璟是性情非常温厚的人,他是长子,很早就被立为太子,但他也一直表示,想要远离这个太子之位,想要让与他人,即位后,又宣布说,自己的皇帝,将来是要传与兄弟的。

27、桃花面、柳叶眉,不过都是俗气的形容,半羞半喜,也较为一般,有拼凑之感,都没有李煜抓取的情景生动。

28、李煜的诗词有富贵气象,是性格和生活经历所致。

29、两个人慢慢相对,自然是情意绵绵。多少情话,都不如这一个“慢”字。

30、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耐朝来寒雨晚来风。

31、李煜18岁这一年娶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女儿、19岁的娥皇为妻,建立了伉俪情深的恩爱家庭。娥皇通书史、能歌舞、工琵琶,与善诗词、精书画、知音律的从嘉,是最理想的知音和伴侣,所以两人结合,可谓珠联璧合,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夫妻二人之间萌发了深沉的爱情。

32、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33、此词不妨称作李煜的“断魂曲”。通篇采用问答,词调高亢急促,刻画出词人悲恨交加的内心激情。“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对于过着囚徒般生活的李后主见了则是另一番心情,问道“何时了”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往事知多少”是说一想到在南唐的时候的往事,一切都不存在了,成为虚幻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又看到昨夜吹起东风,那些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啊!这里以一位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作者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沉挚的感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在雕栏玉砌下尽情欢乐的佳人们已不复存在了,即使在也没有当年的神韵了,表达出作者慨叹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情。最后作者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怀着满腔愁恨倾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是自古以来惯用手法,但李煜之比喻则结合自身遭遇,把感情在升腾和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现来了出来,饱含情感,声情并茂。这主要的是作者感受之深。李煜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这个特色在这首《虞美人》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以致作者为此付出了生命。这首词《虞美人》是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组成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人能在结构艺术方面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秆数人而已。”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4、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35、《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36、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37、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38、这首秋夜抒怀之作,具有李后主词的一般风格。它没有用典,没有精美的名物,也没有具体的情事,有的只是一种顾影自怜,空诸一切的观念。一切都是那么朴素,那么明白,却又令人低回与困惑。大约是词人后期之作吧。读这类词,最要玩味其中环境氛围的创造,和抒情主人公浅貌下的深衷。

39、李煜文章诗词样样都好,喜欢佛学,精通音律,又整日浸淫在豪奢的生活中,诗词中的富贵相是很浓厚的。

40、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41、“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望江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李煜在词中以鲜明的形象,炽烈的感情,借花月春风,抒写亡国之恨。

42、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

43、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44、花间词到南唐词,基本都是短词小令,长词慢词,直到宋代的柳永才大力发展开来。

45、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6、这首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

47、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48、之前我们提到了,在词的发展过程中,最先形成的三大流派是:花间词、南唐词、二晏词。

49、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

50、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

51、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52、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53、《中国古典诗歌28讲》,以中考必考28首诗为基准点,系统串讲传统诗词。

54、舞点,也就是舞到极处的意思。“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跳舞跳到极致处,便不见人,只见金钗的光影一团团,饮酒饮到极致处,便只想拈起花蕊,轻轻嗅些香气。

55、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27岁的纳兰性德,陪康熙东巡。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56、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57、李煜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坦诚直率。无论为人、为文,都是如此。

58、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如李商隐的一些朦胧诗。“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59、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60、南唐词,则是南唐二主以及冯延巳,当然就带有明显的南唐风格。

61、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曾存词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虽然存量不丰,但是李煜已可以凭这些不朽词作流传于文坛了。李煜的词可分为两个阶段两种风格,初期他的词作极尽绮丽奢华之能事,可以说是柳永等人柔词风格的始祖,但是当他沦为亡国之君被软禁之后,李煜的词风大变,此变并非形式之变而是内涵之变。这首《虞美人》便是作于他被囚之时,也是这种变化最显著之作。

62、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63、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还不脱“花间”习气。

64、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琼殿影,空照秦淮。

65、“红日已高三丈透”,这一个“透”字,写出了无限慵懒得意。

66、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67、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

68、首句写梦醒之后得知窗外正下着潺潺细雨,春已是残春,“乍暖还寒”,罗衾抵挡不住这春寒,这里作者用春寒喻心情之寒。再下一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是说,在梦中不知自已的身份,只得到了一时的贪欢,反衬出作者醒后的心情是何等的苦痛。“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三句相互呼应,为何要“独自莫凭栏”呢?是因为凭栏而又不见“江山”又会引起无限伤感,继而又叹到,现“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啊!“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世上万事皆成空。全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活动脉络,塑造了一个亡国之君凭栏无语、愁苦不堪的形象。

69、“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70、李煜还有“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一个“慢”字,已经写出了情意无限。

71、且不论他的思绪是否符合为君之道,此词的最末一句可说是千古绝唱,此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是李煜毕生词作的精华所在。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同是以水喻愁的诗句,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李煜于此一句中虽仅仅展示了他无尽忧愁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使读者从中取得了心灵上的呼应,人的愁思固然内涵各异,但都可借用此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来,无可抵挡呢?李煜于词尾的扪心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无怪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72、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李煜词集pdf(精选9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