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简介及历史评价(精选78句)

2024-02-19 12:06:37

曾国藩简介及历史评价

1、他的笨拙更体现在带兵打仗上,他创办湘军选将领时,多是不善言谈、经世致用的读书人,兵员都是山村野夫,原因是老实、实在、能吃苦。

2、人做事其实有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是职业,做事是职业的要求,是当兵吃粮,这样的人做事是不会真正投入的;第二层境界是事业,有了事业心人就会愿意奉献,就会愿意付出,愿意承受痛苦;第三层境界是理念,是信仰。信仰是无可妥协的,信仰是不讲代价的,信仰能让人付出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二百的精力,会让人为了信仰而燃烧自己。(曾国藩简介及历史评价)。

3、曾国藩还有很多金句流传至今,比如说,“莫问收获,但为耕耘”,“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得空闲之光阴”,“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妥妥的金句大V。

4、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倔强的老头,耗尽了最后一滴心血,与世长辞。

5、改革开放以后,思想开始解放,包括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开始就慢慢地越来越全面、客观。这时候人们发现,曾国藩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的角色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简单地贴一个“某某阶级”的标签就可以把他否定的。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他身上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东西,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尊偶像。从军事的角度来说,他开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先河。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始作俑者,从实践上揭开了近代经济变革的大幕,他提出的“师夷之智以制夷”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与进步性。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从为人处事的角度、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曾国藩更是可以给浮躁的当代中国人以深刻启迪。

6、宫玉振:前面说过,有人把曾国藩当成官场权谋的代名词,其实是极大的误解。没有一个领导者可以仅仅依靠权谋就能成功。依靠权谋,可以得意于一时,但不能成功于长远。

7、中华民族本不是一个爱读书的民族,盲目国学热只会退步!

8、在战争上,他不像孔明一样有很多锦囊妙计,用的也是笨拙的计策。他以“扎硬寨,打硬仗”而著称。湘军主动攻城时,如同巨蟒缠人一样,用一道一道的壕沟把这座城市活活困死。他们攻城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往往是一年、两年,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挖壕沟。安庆、九江、天京,都是这样打下来的。等战争结束,城墙外的地貌就都被湘军彻底改变了。在他和太平天国对峙,被围祁门时,他死守了10个月,遗书都写好,随时准备挥刀自尽,最终柳暗花明,战胜太平军。他曾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战争生涯一是“屡败屡战”,一是“艰苦卓绝”。

9、第三“拙”,持之以恒。“天天写日记解剖自己”这一习惯曾国藩一直保持终身。正是他对自己近似苛刻的要求,完善了他的人格,塑造了“曾国藩人格”魅力。他不仅以知识渊博闻名翰林院,还以品行端正闻名翰林院。连他的政治对手,在咸丰帝登基后,肃清他恩师穆章阿结d时,都帮他说话,说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这就是人格的魅力!曾国藩二十八岁中进士、点翰林,至三十七岁官至二品,一步步地从翰林院的七品芝麻官升至二品大臣,正是基于他的博览古今的知识、持之以恒的品行。这让我学习到,“持之以恒”的生活和工作态度,会成为自己的“标签”和“特色”,而这些就是我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有的“品行”,最终征服自己和对手。

10、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曾国藩先后经历了鸦片战争,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了洋务运动,处理天津教案。其实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一样的曾国藩。因此,有人称曾国藩为“中兴勋臣冠”者,也有人称颂曾国藩为“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之人。

11、其曾氏主张,不留钱财给子孙,但留诗书和家规。在富厚堂里最让人徜徉的地方,是3栋藏书楼,多的时候,藏书30万册,这些书是曾国藩从北京琉璃厂买来的,从北京运到湘乡山沟,历经艰辛,方显宝贵。曾国藩的公记藏书楼,曾纪泽的朴记藏书楼,曾纪鸿的芳记藏书楼,都曾雇专人管理。曾纪泽在家乡待到39岁才出来做官,靠自学的英语获得留欧公使一职。在这山清水秀的清净之所读书思考,坐拥万座书城,又有父亲的谆谆教导,怎能没有出息。遥想30万册的藏书楼,我真想就留这里当个图书管理员,可惜已经是楼在书空。

12、曾国藩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13、而且,曾国藩把这种对家族的责任感传播到了每个人身上。他说:“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一个家族的兴旺持久,不靠一时的官位,而靠长远的家规。不靠一两个人的暴发,而靠大家的维持。他要求大家一起来维持这个家族,最终每个人都意识到我的行为对家族的影响有多大,我们要共同来做这件事情,家里人对家族有自豪感、有责任感,就会愿意自觉地按照曾国藩要求的去做。这也就是为什么曾国藩去世这么多年了,曾家依然遵奉他的家训的原因。一种家训,只有变成家人共同的自觉行为,才会真正起作用。

14、原因么,用一位网友的话说:“看到了一个‘平庸之人’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至高境界。”

15、宫玉振:其实从做人做事的角度来讲,曾国藩并没有提出全新的理念,他的家训无非就是儒家的一些经典的理念,要谦虚啊,要谨慎啊,要勤俭啊,不能奢侈啊,不能狂妄啊,等等。但他会不断地跟你讲,更主要的是他知一句便行一句。他自己就是这样讲的,他也就是这样做的,而且也是因为这样做而成功的,本身就是一个榜样,他的话自然就有份量,自然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16、里面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

17、但有些论者的看法则有所不同,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无论是文化观念决定一切的观点或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观点,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与片面性。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或阻滞作用。

18、从我年少时起,曾国藩就一直是地摊上的刷屏级网红,历史课本上却是相关的负面评价。

19、梁启超曾经盛赞曾国藩的恒心,说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

20、本书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21、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中,湘军力挽狂澜,为满清续命数十年。

22、曾国藩不仅资质平庸,身体素质也不怎么好,30岁到40岁本来是人的盛年,可没到35岁的曾国藩就出现了早衰,30岁有耳鸣,用脑就头昏疲劳,一多说话更觉得疲倦不支,生过三次大病,差点死掉,在立志做圣人,规定每天做日课十二条后,因工作量增大,精神紧张而导致吐血。曾国藩还得了困扰他一生、给他带来无尽痛苦的疾病:皮肤病,因病情反复发作,夜间加重而伴有烦躁、焦虑、失眠等表现,即使成眠,每天也不过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因劳累过度还导致了眼疾。36岁就戴老花镜,多年的劳累使曾国藩身上的病一样样增多,如血压高,经常眩晕,脾胃不好,经常腹泻、腹痛、腹胀;经常牙痛,多汗。

23、曾国藩(1811一1872),字伯函,湖南湘乡人,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21岁考取秀才,27岁中进士,随后入朝为官。他是那种天资并不是十分突出,但学习特别刻苦用功的励志型人才。

24、能否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全是糟粕呢?只有非核心部分里才有一些精华呢?显然,不能如是说,如果这样说,岂不是从全体上否认了传统文化吗?

25、曾国藩是做到了第二层和第三层境界的。他的信念、他的抱负、他的修养、他的品格、他的毅力、他的胸怀和他强烈的救世意识,以及他执着地将自己的理念付诸行所形成的强大感召力,就是他能够成就大业的关键因素。这些内容,远远不是一个权谋所能涵盖的。从曾国藩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领导力的深沉厚重。

26、第二“拙”,脚踏实地。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后,并不急于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心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拜倭仁为师(倭仁是清朝非常有名的一位苦行僧),开始“正心”、“修身”。拜唐鉴为师,研读程朱理学,开始钻研考据学,同时还注重诗词歌赋的写作,不断地弥补自己学识的缺陷,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他天天写日记,晚上临睡前,把一天来所为的事逐一记下来,然后问一问自己,今天所做的哪些符合正人君子的行径?哪些不符合正人君子的要求?同时还把自己的日记教给朋友看以发现问题,然后严厉地批判自己,解剖自己。终于以渊博的知识闻名整个翰林院。这让我学习到,人要想达到目标,必须不断地自己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多层面的知识。只有炉火纯青、得心应手、独具慧眼的专业素养,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学识渊博的知识涵养,才能配得上自己的野心,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27、"技"所包含的只不过是坚船利炮的武器之类。魏源明确说:"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而曾国藩的"智"则既包涵了"坚船利炮"的技能,也包涵了"制器之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文化或其他先进的文化,乃至包括魏源要禁传的学术的某些部分。

28、唐浩明精心研究曾国藩整整十年有余,心得独具而厚积薄发,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扎实的文学素养,著成《曾国藩》。

29、一件事情,做一天不难,做三年五年也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

30、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论者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

31、是什么缘故使得人们对曾国藩毁誉参半?又为什么曾国藩的家书、日记现在如此广泛的得以出版,成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的床头常备书?《曾国藩传》或许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32、“悔”,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悔过自新。曾国藩22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7岁中进士。到京城后拜唐鉴、倭仁、何绍基为师,跟唐鉴学习“静”的方式,跟倭仁学习反省的方式,倭仁老师教他写日记,从30岁开始曾国藩在日记中进行深刻反省,一直没有间断。

33、曾国藩的几个随从受了伤,自己也差点被杀了,更窝心的是,有苦还说不出,没地儿告状,只能打碎牙和血吞。

34、当时总督一级的灰色收入(也就是下属的进贡)平均每年十八万两,但每当下属给曾国藩送礼时,他只收其中一件最廉价的东西,其余全部退回,比如按照惯例知府为他置办总督府,各种昂贵的物什都送过来,他只挑了七卷草席,下属给他送十六大包金银珠宝,他只收了一顶小帽。

35、书绝对是正品,腾讯商务人员推荐的,也在腾讯商务备了案。下面是书的更详细介绍。

36、曾国藩天生资质平庸,智商不过中等,第七次参加考试才中秀才,文章甚至被考官公开批责“文理太浅”,做官后他的学生李鸿章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梁启超称曾国藩在诸贤杰中最为钝拙,他自己也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自己没什么才华,读书做事反应都很慢。

37、他是一个厚积薄发的人,在中老年的成就更为显著,思想提倡和军事政策,被很多人所推崇。可以说他,是睿智卓越的。

38、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39、曾国藩一生体弱多病,30岁开始耳鸣,35岁得了皮肤病,困扰终生,36岁开始戴老花镜,67岁一只眼睛失明,常年失眠,腹痛牙痛,却一辈子没休息过一天。

40、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平平,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英武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成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最后成为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创立湘军,倡导洋务运动。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他的人生经历,至今给我以特别的启示。

41、他刊刻船山遗书,为日后谭嗣同、孙中山、黄兴等革命人物准备了思想之源,他推动中国最早改革开放,使封闭的中国慢慢走入世界,他是那么小心翼翼,但是又那么从容。

42、27岁时中进士,又点了翰林,曾家并没有多富裕,虽然曾国藩官运很顺,三年升四级,但借贷和穷一直是他在翰林院经济生活的主旋律,甚至因穷困被仆人看不起,亲戚也没沾上他的光,大舅依然没房住,二舅贫困而死。

43、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

44、第二部描绘他为了保住湘军、保住曾家的名声自翦羽翼、裁撤湘军,如何兴办洋务运动又如何名毁津门。

45、《看历史》:我们在想到曾国藩时,往往会想到他官高爵显,是一代名臣,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在官场上游刃有余,有的人将它解释为一种“领导力”,您对这个说法怎么看?

46、然而这是曾国藩第六次考试了,捐生身份对他而言,不亚于当头棒喝。

47、有称赞曾国藩的,就有辱骂曾国潘的,谁也不可能让大家都喜欢你。有些人就骂曾国藩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卖国贼”、“汉奸”、“反动头子”、“刽子手”;也有人说曾国藩是“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48、正确方法是慢慢拧,让阀门和水温都平稳的同步升高,一直到合适为止,因为水龙头管子比较长,系统有延时,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反馈。

49、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在他做京官期间,在京小住过一段时间,后来愤然回家,写信告诉曾国藩,以后务必节欲,节劳,节饮食。

50、曾国藩三十一岁起,每天记日记,从起床到睡觉,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检查一举一动,记录自己的各种糗事,不足,有了错就深刻剖析,在曾国藩家书中,随处能看到这样的字眼,“未能改得一过”,“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忽忽已过十日”……

51、我们现在离曾国藩的时代已经比较远了,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看待曾国藩了。毛泽东年轻时曾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还说,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办事之人,一种是传教之人,曾国藩是办事兼传教之人。毛泽东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人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一个是曾国藩,一个是北宋时期的范仲淹。这个评价是很高的。在这里,毛泽东显然是把曾国藩当成一位成功的领导者来看的。我想这是今天解读曾国藩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从这个视角解读曾国藩,应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当然,现在社会中有一种现象很值得注意,这就是把曾国藩当成了官场权谋的代名词,在我看来,这是对曾国藩的另一种脸谱化,是对曾国藩形象新的扭曲,是不严肃的。

52、随着120万字的《曾国藩》完成,唐浩明浸淫于曾国藩的世界,整整十年有余。

53、对史实的处理上作者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将主人公置于矛盾冲突之中,在时代急流的旋涡上起伏浮沉,优乐荣枯,从而成功地塑了一个有着多重人格、集功罪于一身的复杂形象。

54、我就不例举了,真正让我套用最多的是他的家训。

55、尼采说,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曾国藩在经历人生的大挫败之后,总能把失败当成礼物,前行的脚步,从来不会终止。

56、当时湘军的敌人太平军,采取的战略是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战斗经验特别丰富,喜欢搞突然袭击,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每次出场还裹挟着大量的流民,制造出铺天盖地的声势。

57、《曾国藩传》细述曾国藩人生历程中的四件大事。第第二章讲述曾国藩童年的传奇故事和他战胜自我、科举高第,并在官场上初获成功的早年经历。重在展示曾国藩学习圣贤之道并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的心路历程;从第三章到第八章描述曾国藩团练湘军、血战太平天国及进剿捻军的无言事功,重在揭示曾国藩在险恶万分的战场、官场中历经千劫万难,最后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的实践历程;第九章则叙写曾国藩领导洋务运动事业,备述他管窥世界潮流,顺时而动,身体力行,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之路的开拓精神;最后两张叙写他忘却人身荣辱,处理天津教案的历史事实,侧重介绍他“记大德,忘小怨”、老成持重的外交心态形成的曲折经历。

58、精装正版曾国潘全书曾国藩为官从政为人处世智慧冰鉴挺经家书¥48购买

59、第自强不息。他认为一个人想要在世上立定脚跟,能依靠的只有“自强”二字。曾国藩的一生每天都在战斗,与敌人斗,更与自己斗,总是“困知勉行”,遇到困难从不服输,发愤图强,支撑他一生奋斗的就是这种“自强”的精神。

60、面对流氓战术,曾国藩痛定思痛,之后一心求稳,先立于不败之地,保存自我,才谈胜利。

61、蒋介石更为过,床头两本书之一便是《曾文正家训》,他把曾国藩的军事思想用于带兵打战,也列在黄埔军校教科书里,梁启超更是大呼“五千年才出一个的奇人”一代书生造诣如此,却是古今少之又少。

62、本书围绕湘军与太平天国会战安庆来布局谋篇,深入解读了咸丰、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晚清军政名人在大变局中的选择与行动,堪称一部翔实的晚清军政史。同时也是一部关于人情世故的博弈史,表面上写的是战争,实际上写的是背后各种人情世故和各种势力之间的博弈。

63、他却也从未走远,始终与时代同行,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楷模,成为你我他的良师益友,成为千古流传的中华精神。

64、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同月,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八月,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

65、直到今年偶遇《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捧起来就爱不释手。

66、如果你的每一个反应都是即时的,其实这个即时反应就已经过量了,古典老师说,越庞大的系统,反馈的周期越长,越需要更久的时间和耐心。

67、这不是明摆着说,湖南的官员都是无敌草包吗?

68、这个场景,在历史上是非常奇葩的,闻所未闻。

69、就其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纲领性文件而论,实际上已带有一定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有别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因此,"神权政治"倒退到黑暗时代的假设,显然是根据不足的。因此,太平天国还是难于否定,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罪责难逃。"

70、有的论者视"三纲五常"为糟粕,甚至认为它是最不适应时代,最称糟粕者,有的论者则有异议,认为既然对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为什么对这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三纲五常就不能一分为二呢?

71、这本书论述了曾国藩一生的功与过。探究了其内心的历史负荷与无奈,评价其文化史上之地位。

72、曾国藩有近20年与太平军长期作战,打败太平天国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对他的评价不能不与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相关联。有些论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历史的罪人,刽子手。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73、两个敌对阵营的人,却对曾国藩的评价,都高度统一的完美。

74、人们之所以对《曾国藩家书》非常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子女教育方面来讲,曾国藩确实是很成功的。曾家后代基本上都奉曾国藩的一个家训,就是“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以读书作为自己的追求。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因为承袭了他的爵位,所以是做官的,而且非常有作为。他的次子曾纪鸿是一个数学家,没有从政。到了第三代,基本上就不做官了。曾家从曾国藩到现在已经传到了第六代,曾氏的后代现在很多在海外,基本上都在教育、医疗、科技这些领域。在曾氏的后代里,院士、工程师、教授这样级别的人物有240多个,而且直到现在依然奉他的家训而不悖。这样的家庭教育,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75、顯然,對曾國藩的評價,無論在學術界還是在對歷史有興趣或有所了解的人中間,都是個爭論很大的問題。毫無疑問,曾國藩是鎮壓太平天國的頭號人物,所以,如何評價太平天國,就成了評價曾國藩的關鍵,特別是在1949年以後的中國大陸。

76、对其所兴所造"不用于制夷"而"专用以制民",是应该否定的。对此,有的论者反驳说,说曾国藩所兴所造"不用于制夷"而"专用于制民",是没有根据的。

77、-----题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浪漫的表白文案(精选66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